英国首相张伯伦*(威尔特·张伯伦多少女人) 拉宾遇刺26年后,和平不再! 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最近多次登上热搜。 5月17日,一段视频在网上引发了热议。 视频中,一位巴勒斯坦男子绝望地哭喊:"求求你了,妈妈,请留在我身边,不要丢下我一个人,求求你了妈妈……" 他的母亲被困在了废墟之下,而以色列军队仍然在轰炸加沙。 时至今日,以军的轰炸已经造成上千名巴勒斯坦群众伤亡,到处都是绝望的哀嚎,连妇女和儿童都没有逃过炮火的袭击。 战争的阴云,笼罩在中东地区。 有网友感慨:"犹太人在历史上被纳粹种族灭绝,如今角色互换,变成了加害者。同样惨无人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类需要和平温暖互助友爱,而不是血腥屠戮。" 曾经的受害者,如今举起了屠刀。 在一幕幕人间惨剧面前,巴以的和解似乎成为奢望。而在此刻,许多人都非常想念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他是以色列战功赫赫的名将,也是曾执掌国柄的总理。 如果他还活着,如今的乱局断然不会产生。 他就是拉宾(Yitzhak Rabin),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也是首位死于刺杀的以色列总理。 26年前的枪声,打碎了巴以和平的美好愿景。 以色列人为什么要杀死他们曾经最爱戴的将军? 拉宾为什么被视为卖国贼? 很多以色列人可能至今都没有想明白,他们曾经疯狂崇拜的拉宾将军,为什么会变得那么"懦弱"? 年轻时的拉宾,和大家印象中那个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判若两人。 他曾是一个激进的犹太复国主义者,手中沾满了鲜血,被巴勒斯坦人视为死敌。而在犹太人眼中,他则是令人敬仰的战神。 1922年,拉宾出生在耶路撒冷。 ● 少年时期的拉宾 这座城市对于犹太人有着特殊的意义,是他们魂牵梦绕的圣城。 拉宾的父亲是一位优秀的军人,一直致力于犹太复国主义,他的这种思想极大地影响了年幼的拉宾。 犹太人流离失所,太渴望能够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国土了。 上个世纪30年代,希特勒对犹太人的迫害,进一步激发了犹太复国主义思潮。 枪杆子里出政权。想要赢得民族的独立与复兴,必须用血与火来交换。 很多犹太青年走上了战场,加入同盟国的阵营,去和希特勒正面硬刚。拉宾就是其中之一。 1941年,拉宾放弃了去美国读书的机会,弃笔从戎。 他原本可以过上舒适的生活,却选择了九死一生,为了民族而去搏杀。 ● 青年时期的拉宾 在他21岁的时候,已经当上了排长。25岁那年,他已经是所在部队的副司令兼作战部长。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时势造英雄。对于军人来说,战争是赢得荣耀的最重要机遇。 风华正茂的拉宾,恰逢一个波涛汹涌的乱世。 彼时的以色列刚刚建国,处于阿拉伯国家的包围圈之内,陆续打响了几次中东战争。这个过程,也是军人建功立业的最好机会。 1956年,拉宾荣升为少将。 1964年,拉宾迎来了他军旅生涯的高光时刻:42岁的他被任命为以色列总参谋长,成为以色列军队最高长官。 ● 1964年,拉宾时任以色列国防军参谋长 他赢得了以色列人的真心爱戴。 保家卫国、雄才大略的将军,人民怎么会不拥护呢? 1974年,拉宾出任以色列总理。 从军队到政界,按理说拉宾应该收敛一下锋芒,用一种较为温和的态度去处理争端。然而,他却延续了自己的铁腕风格。 ● 拉宾 不过,拉宾第一次总理生涯,因为复杂的因素而不得不下台,不久之后出任了国防部长。 他的铁腕却丝毫没有改变。 巴勒斯坦人为了抗议以色列的占领,群起反抗,示威袭击层出不穷。 拉宾根本就没有考虑用和平方式去解决,而是果断下令:实行"铁拳政策"! 单从这个名字,就能看出来以色列将会怎样对付巴勒斯坦人民。 以色列的军人们毫不留情地痛下杀手,在短短几年内有1775名巴勒斯坦民众丧生,身受重伤者不计其数。 巴勒斯坦也在不断采取复仇行动,袭击事件不计其数。 无论谁输谁赢,最受伤最遭殃的都是平民百姓。 在巴以人民的哭喊与哀嚎声中,拉宾的思想渐渐发生了转变,这位将军一天比一天沉默。 1992年,拉宾再次成为以色列总理。 然而,在他上台之后,却让所有的以色列人瞠目结舌。 "拉宾变了!" 这个曾经像钢铁一样强硬的政治家,如今却要寻求与巴勒斯坦之间的和解。拉宾似乎变得软弱了。 他开始频频与巴勒斯坦方面进行谈判和接触,拿出最大的诚意去打动阿拉法特。 为了巴以和平,拉宾愿意让出一部分以色列在战争中占领的土地。 "卖国贼"的大帽子,瞬间扣在了拉宾的头上。 ● 1995年,示威民众高举着"拉宾是叛徒"的牌子 可是,拉宾此举却是用心良苦,完全没有个人的私心。 时局已经发生了改变,以色列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无所顾忌了。 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想要与中东国家搞好关系,不愿意再像以往那样,把所有的宝都压在以色列身上。 ● 克林顿 归根结底,以色列不过是美国的一枚棋子而已。 除此之外,战争给以色列国民也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如果一直打仗,冤冤相报何时了? 拉宾是身经百战的铁血将军,他当然不畏惧死亡,但是他不忍心让自己的国民在战争中无辜殒命。 以色列必须做出改变! 可是,以色列的民众们并不能理解拉宾的苦心。 他们愤怒地指责拉宾,认为他是在出卖以色列的国家利益,是在卖国求荣。 有人直接拿他和"二战"时的英国首相张伯伦相比: "拉宾之举是步英国首相张伯伦的后尘。当年张伯伦相信希特勒‘土地换和平’的承诺,如今拉宾也犯了这个错误!" 也不能一味责怪这些民众。巴以之间的纠纷太久,很多家庭都因为战争失去了亲人。捍卫得到的每一寸国土,其实也是为了维护亲人们的荣誉。 1993年,巴以签订了和平协定,拉宾也迎来了国内最大的反对浪潮。 ● 1993年9月13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巴解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拉宾等走上主席台 他被国民视为叛徒。 拉宾平静地回应:"我是个军人,还曾是国防部长。相信我,几万个示威者的喊叫,还远不如一个痛哭儿子战死的母亲的眼泪……" 道之所系,虽千万人吾往矣。 他明明知道,自己会面对什么,却还是义无反顾。他要为巴以人民找到和平的出路。 1994年,拉宾和阿拉法特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 从左至右:阿拉法特、佩雷斯、拉宾 巴以之间的和平曙光,已经出现。 然而,1995年11月4日晚上,拉宾在出席一场集会的时候,遭到右翼分子刺杀。 拉宾永远地倒下了。巴以关系也再次阴云密布。 阿拉法特不再相信以色列政府,双方关系迅速恶化。 时至今日,巴以地区除了猜疑、仇恨、战争、复仇,找不到和平的任何踪迹。 今天的以色列,完全不考虑任何退让。 有了拉宾的前车之鉴,也很难有以色列政治家愿意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得罪国内的民众。 以色列没有爱好和平的民众吗? 当然有,可是他们的声音太微弱了。 那些失去儿子的母亲,失去丈夫的妻子,失去父亲的孩子,没有多少人听得到他们的哭喊。 又或者是,政治家们听到了,装作没有看见。我们永远都不可能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更令人震惊的是,现在的以色列完全不把公义放在眼里。 以色列现任总理内塔尼亚胡公然宣称: "弱者将崩坏、被屠杀、被从历史中抹除,而强者不管是好是坏,都会生存下去。强者为尊,强者有盟友,最终和平也归于强者。" ● 内塔尼亚胡 这样的发言,怎能不让人悚然心惊? 很难想象,这种赤裸裸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言论,竟然出于犹太人之口。 当年希特勒屠杀犹太人,将他们送入奥斯维辛的时候,宣扬的不就是这样的言论吗?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争端,似乎没有哪一方占据绝对的道德制高点。 但是,正如村上春树曾经说过的那样,鸡蛋和高墙,我永远站在鸡蛋这边。 无论高墙多么正确、鸡蛋多么错误,我也还是站在鸡蛋一边。 以色列政府就算有一千个一万个理由,当它决定对平民进行轰炸的那一刻,就注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此时此刻,多么需要一位明智的政治家力挽狂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