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度 【造字本义】用手测量、量长度 【推导提示】" 度 "本义为" 量长短",引申出"计算"和"量长短的标准"之义。心里"计算"表达为"推测,揣度";由" 标准 "则引申出"尺度",进一步又引申出"法度、制度"。 【词语例举】 度长絜大:度:推测,估计;絜大:用绳子量物体周围的长度。比量长短大小,以便找出差距。 审时度势:审,仔细研究;时,时局;度,估计、揣度;势,发展趋势。观察分析时势,估计情况的变化。是说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分析利用条件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 【例句详解】 读音一:dù (1)名词 ①计量长短的标准 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买履》) ——宁可相信所量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②限度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论积贮疏》) ——生产是有季节的,而使用却没有限度,那么物资一定会很快耗尽。 乐盘游三驱以为度 《谏太宗十思疏》限度 ――游乐忘返地打猎时,就要想到古人说的"一年三次"田猎作为限度。 ③制度,法度 内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 ——对内设立法令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④气度,常态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 ——事情发生得突然,没有料到,(群臣)全都失去了原有的气度。 (2)量词,次,回,个 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 ——在崔九的堂前也有几次听到你的乐曲。 (3)动词 ①谱写,创制(歌曲)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姜夔《扬州慢》) ——我内心感到悲怆,感慨扬州的今昔变化,于是自己创制了这首曲子。 ②过 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 ——春风吹不过玉门关。 秋月春风等闲度 《琵琶行》 ――轻轻地度过了多少个秋夜春天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象飞过去那样迅速。 读音二:dúo (1)动词 ①丈量,量度,计算, 即量腹而食,度足而居,吾以知其必不敷矣。(《治平篇》) ——就算是计算着肚子分配吃的,计算着身量分配住处,我也能知道那是一定不够用的了。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 ――用称称过,这样之后才知道物体的轻重;用尺量过,这样之后才知道物体的长短。 ②推测,估计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估计我到了军中,你再进去。 【助记小故事】 宋妻往市买鞋,途遇小涧,一跃度(越过)之,至市方忆忘度(尺码),徘徊几度(次)欲反.度(考虑)之再三,则度(估计)其夫脚之大小,未成,反家,其夫见妻空反,以为玩乐无度(限度),责其不知以脚度(衡量)鞋之大小。后人度(创作)曲词讽之,以为其家如国,无法度(法度),岂不谬哉? 22、非 【造字本义】左右两翼相背。 【推导提示】"非"本义为"不对的,不合理的"。作动词时即"认为不对"。词义是否定的,故而虚化为否定副词。 【词语例举】 非辜:①无罪;②指无罪之人。 非望:①非分的想法;②非所希望。 非笑:讥笑。例句:尝闻此君而非笑之。 大是大非 非亲非故 非我族类 今非昔比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物是人非 为非作歹 面目全非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习非成是:对某些错误事情习惯了,反以为本来就是对的。 泥古非今:拘守古代的而否定当今的。形容崇尚陈规旧法,贬低新鲜事物。 文过饰非: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文、饰:掩饰;过、非:错误. 【例句详解】 (1)动词 ①讥评,责难,认为不对,反对 是已而非人,俗之同病。(刘开《问说》) ——认为自己正确,别人不对,这是世俗的通病。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 ――世上的人们都赞誉他,他不会因此越发努力,世上的人们都责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 ②用在判断句中,相当于"不是"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人不是生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呢? 此物故非西产(《促织》) ――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 遇不可,必达其志,决非偶然者。《段太尉逸事状》 ――遇到不能赞同之事,一定要实现自己的主张,决不是偶尔这样做。 ③无,没有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劝学》) ——站在高处招手,臂膀没有加长,但远处的人也能看得见。 材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硃、猗顿之富也。(《过秦论》) ――才能不及普通人,没有孔子、墨子的贤德,也没有陶硃、猗顿的富有。 (2)形容词,不对的,错误的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 ——实际上我走上迷途并不太远,已经觉悟到如今退隐是正确的,而以前出仕是错的。 (3)名词,错误 以是为非,以吉为凶。(《战国策·楚策》) ――把正确的当成是错误的,把吉利的当成是灾祸。 (4)副词 ①多用在叙述句、描写句中,相当于"不" 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风俗云。(《训俭示康》) ——你不仅自己应当履行节俭,还应当用这个道理教育你的子孙,让他们知道前辈的风俗啊。 ②除了,除非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赤壁之战》) ——除了刘备以外,没有可以抵挡曹操的人了。 【助记小故事】 唐有二人,一老一少,席间论陈涉灭秦,老者曰:陈涉非(没)有兵家之能而灭秦。少者非(反对)之,曰:此言非(错误)也,陈涉胜于民心也。 23、复 【造字本义】復:造字本义:出城门后返回;有夹层的衣服。 【推导提示】"复"的本义是"回来""返回"。故又引申"回复"(话回来)"报复"(行为的回来)"还原"(返回不就是回到原处?)。虚化为副词即"再、又"。 【词语例举】 髀肉复生: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无以复加:不可能再增加。指程度达到了极点。(含贬义) 周而复始:周:环绕一周:复:又。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地循环。比喻事物的循环。 故态复萌:故态:老脾气,老样子;复:又;萌:发生。指旧的习气或毛病等又出现了。 万劫不复:佛教称世界从生成到毁灭的一个过程为一劫,万劫就是万世的意思。指永远不能恢复。 【例句详解】 (1)动词 ①回来 昭王南征而不复。(《左传·僖公四年》) ——昭王远行南方却没有回来。 ②恢复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说》) ——从师的风尚不能恢复,(由这里)就可以知道了。 ③回答 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不敢说一句话来回答。 ④报复 (伍员)谓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左传·定公四年》) ——伍员对申包胥说:"我一定要报复楚国。" ⑤通"覆",遮盖,盖上 复之以掌,虚若无物。(《促织》) ——用手掌把它盖住,觉得手心里空空的,好像没有什么东西。 (2)形容词 ①夹层的,双层的。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孔雀东南飞》) ——用红罗做的双层的床帐,四个角上都挂着香囊。 ②繁复,重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山水一重一重的出现,前面似乎无路可走了,可是走过柳树茂密,山花鲜艳的地方,意外的又看到一个村庄。 (3)副词,再,又,还 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赤壁之战》) ——各位将军官吏如有再敢说应当投降曹操的,就和这个书案一样。 【助记小故事】 天启年间,皇上好蟋蟀。江南成名找之,至一大观园,其中亭台楼阁。池水逶迤,水复(重叠,繁复)荡漾,成名掷一石子,波浪顿生,顷之,又复(恢复)如初。前行,一老人见之,问其话,成名不敢出言以复(答复),后老人自言因找蟋蟀至此,成名乃与之言,偕往求蟋蟀。得一,成名以其小,劣之。试令之与鸡斗,无不胜者。两人喜,相约明日复(再)往。 24、负 【造字本义】用背驮物 【推导提示】"负"的本义是"用背驮物"。故有"背、载"之义。抽象表达为"承担"(如"负债");背上背物,即背上有所"靠",再引申为"依仗、凭借";古代"败"用"北"表示,而"北"即"背"字,故又有"败"义。"失败"了当然 "对不起"人(自己或他人) 。 【词语例举】 负笈:背着书箱。例句:负笈从官之徒,不远千里。 负荆: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予自己严厉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负要:违背约定。 负下:负罪之下。例句: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再说,戴罪被侮辱的处境是很不容易安生的,地位卑贱的人,往往被人诽谤和议论。) 负屈含冤:负:背着,遭受;含:衔在嘴里,比喻忍受。冤:冤枉、冤屈。 蒙受委屈,忍受冤枉。 披裘负薪:裘:皮毛衣服。穿着裘褐,背着柴薪。形容志高行洁的隐士。 负弩前驱:弩:弓箭。背着弓箭走在前面,迎接贵宾。表示极为尊敬 。 【例句详解】 (1)动词 ①仗恃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国贪心,倚仗它的强盛,用空话来求取(我们的)宝玉。 ②以背载物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 ——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这两座山。 ③担负,担当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衡量这两个办法,宁可答应下来,让秦承担理亏(的责任)。 ④辜负,对不起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我实在害怕被您欺骗而辜负了赵国。 ⑤背弃,违背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估计秦王虽然实行了斋戒,也一定会背弃盟约,不补偿给赵国城池。 ⑥覆盖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 ——青苍色的山峰上覆盖着白雪,像明亮的蜡烛一样,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2)名词,失败 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孙子•谋攻》) ——不了解对方,却了解自己,胜败(的几率)各占一半。 【助记小故事】 赵国得和氏璧,秦王闻之,负(倚仗)强以城十五求之。赵国之臣纷议,蔺相如以为必许之.以负(使承担)秦曲。赵王召相如负〔 背着)和氏璧往之。相如临行曰:"必不负(辜负)赵。"至秦,秦王不睬,相如知秦王负(背弃)约,令从怀璧归赵。后人评曰:秦王有妇人之仁,若执意求之,则胜负(失败)不易量。 25、盖 【造字本义】茅草编织物,用来盖屋或遮蔽身体 【推导提示】原为茅草编织物,用来盖屋或遮蔽身体,引申出一般的器物的盖子和车盖。作动词时即为"遮蔽、掩盖"之义。把别人"盖"住自然就是"胜过、超过"别人。 【词语例举】 盖棺论定:盖棺:指人死后装殓入棺。盖上棺材盖,才能下结论。人死后对其一生是非功过作出评价。 冠盖如云: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用作官员代称。形容官吏到的很多。例句:汉·班固《西都赋》:"冠盖如云,七相五公。" 欲盖弥彰:盖:遮掩;弥:更加;彰:明显。想要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暴露得更加明显。 【例句详解】 读音一:gài (1)名词 ①车盖 今已亭亭如盖矣。(《项脊轩志》) ——现在已经长得高高的,(枝叶茂盛),像车盖一样了。 ②器物的盖子 合盖隆起,形似酒尊。(《张衡传》) ——盖子高高的鼓起来,形状像酒樽一样。 (2)动词 ①遮盖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歌》) ——天像个帐篷,遮盖着大地。 ②胜过,压倒 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赤壁之战》) ——刘备是汉朝王室的后代,杰出的才能超过了当世之人。 (3)副词 ①表肯定判断,原来是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打瞌睡,原来是为了诱敌。 ②表推测性判断,大概 未几,敌兵果舁(yú)炮至,盖五六百人也。(《冯婉贞》) ——不久,敌军果然抬着炮来了,大概有五六百人。 (4)语气词,用在句首,不译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捕蛇者说》) ——一年之中冒死亡的危险只有两次而已。 读音二:hé 疑问代词,通"盍",何,怎么 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技艺怎么(精湛)到了这种地步啊? 【助记小故事】 姚鼐游泰山,路有树,枝枝相覆盖(遮盖),其叶如盖(伞)。登之愈难,忆项羽气盖(超过)世,又登之。见一古物,其文如新无损,盖(大概)古人遗之。 26、故 【造字本义】"故"有两个基本义:一为"缘故";一为"旧的"。 【推导提示】由"缘故"虚化引申出"所以"和"故意、特意"(反向引申,故意即是无缘无故)等义。由"旧的"引申出" 衰老 "和"故人(有时特指前夫或前妻)、老友 "等义 。由"衰老"进一步引申出"死亡"之义。 【词语例举】 1、孟子: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意思是:孟子说:"君子有三大快乐,父母健在,兄弟平安,这是第一大快乐;上不愧对于天,下不愧对于人,这是第二大快乐;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进行教育,这是第三大快乐。 2、故事:❶旧事,以往的事情;❷旧业,原来的职业;❸先例,旧日的典章制度;❹典故。 3、故人:❶旧友;❷指前妻或前夫。 【例句详解】 (1)名词 ①缘故,原因 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打胜了这一仗后,庄公问这次取胜的原因。 ②事故,变故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报刘一丈书》) ——家乡多有变故,不能不使客居在外的游子担忧。 ③旧交,老朋友 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你怎么和项伯有老交情? (2)形容词 ①旧有的,原来的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赤壁怀古》) ——那西边的旧营垒,人们说是三国时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 ②衰老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 ——弟弟参军走了,养母也死去了。时光一天一天的流逝,我的容颜也衰老了。 (3)副词 ①故意,特意 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信陵君窃符救赵》) ——公子多次前往问候,朱亥却故意不肯回拜答谢。 ②过去,从前 轩东故尝为厨。(《项脊轩志》) ——(项脊)轩的东面曾经做过厨房。 ③仍然、仍旧 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赤壁之战》) ——逐级提升仍然少不了当个州郡的长官。 ④本来 此物故非西产。(《促织》) ——这种东西本来不是山西特产。 (4)连词,所以 故木受绳则直。(《劝学》) ——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就会更直。 【助记小故事】 项伯与张良有故(交情),遇项王欲杀刘邦,故(所以)前往告良。良初见,问之:"公何故(原因)至此?"伯具言所闻。良听之,急以告。邦故(仍旧)嫌良告之迟,良细述原委,刘邦颜色少解。 27、顾 【造字本义】回头看 【推导提示】 "顾"基本义:"照顾"。由"照顾"可以引申出"顾念、顾惜""回头看"等义。"只""只是"是作为副词用。 【词语例举】 顾哀:顾念哀怜。例句:"皇帝仁惠,无不顾哀。" 顾遇:知遇,被人赏识重用。例句:"备蒙顾遇,情隆于常。" 一顾千金:顾,看。古之善于相马者伯乐看了马一眼,良马的身价便值千金。比喻得到贤者的推荐而使人或事物身价倍增。 顾犬补牢:比喻事情出了差错,宜及时设法补救。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见兔顾犬:看到了兔子,再回头叫唤猎狗去追捕。比喻动作虽稍迟,但赶紧想办法,还来得及。 计不返顾:指不作回头、后退的打算。同"计无返顾"。 【例句详解】 (1)动词 ①回头,回头看 相如顾召赵御史曰。(《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回头召来赵国的御史说。 ②看,视 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促织》) ——成名看到盛蟋蟀的笼子空了,就(觉得)出不来气说不出话。 ③看望,拜访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三次到我的草房之中看望我。 ④关心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之战》) ——子布、元表众人各自关心自己的妻子儿女。 ⑤照顾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硕鼠》) ——多年来我供养你,你却一点也不肯把我照顾。 ⑥顾虑,考虑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指南录〉后序》) ——只想要求得一死,不再考虑利害。 (2)连词 ①表转折,只,只是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不知计所出耳。(《荆轲刺秦王》) ——我每当想到这些,常常痛彻骨髓,只是想不出好的办法来。 ②表反问,反而,难道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人如果要立下志向,难道不如蜀地边远偏僻地方的和尚吗? 【助记小故事】 刘备欲振汉室,招贤才,三顾(拜访)孔明之庐。初始,其见远地有一草庐,以为孔明之庐,叩门问之,僮仆曰非也。刘备疑孔明之计,临行顾(回头看)之,后顾(还)反,再求之。如此再三,乃见。孔明因顾(关心)其家人,则曰:"顾(不过)吾念之,家人无以为托。" 刘备令从安之,孔明方许。 28、固 【造字本义】四面围合状,城郭 【推导提示】"固"本义指"城墙坚固"。城墙坚固自然就能"坚持"不败,进一步引申出"顽固"之义。坚固有难以改变一直这样的内涵,故又虚化成副词"本来、原来、当然"等义。 【词语例举】 固穷:安守贫贱穷困,不失气节。 固陋;见识浅薄鄙陋。 固若金汤:固,坚固。若,像。金汤,即"金城汤池",金,指金属造的墙。汤,指滚水的护城河。坚固得像金城汤池一样。形容城池或阵地坚固,不易攻破。 君子固穷:君子,有教养、有德行的人;固穷:安守贫穷。指君子能够安贫乐道,不失节操。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事情是必然要发生的,道理本来就该这样。指某些事情无论怎样防止,还是要出现,这是按照事物固有的规律发生发展的,是无法改变的。 【例句详解】 (1)形容词 ①坚固 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赤壁之战》) ——荆州和我国邻近接壤,江山险要坚固。 ②固执,顽固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你的思想这样顽固,顽固到不能通达事理的程度。 ③坚决,坚持 蔺相如固止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坚决制止他们。 (2)名词,险要的地势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过秦论》) ——秦孝公占据着殽山和函谷关的险要地势。 (3)动词 ①巩固,安定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天时不如地利》) ——巩固国防不必靠山河的险要。 ②坚守,安守 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军多次打败赵国的军队,赵军坚守营寨不肯出战。 (4)副词 ①表本来,原来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生在我的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要早。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 ——人本来就有一死,只是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 ②表确然,确实,实在 斯固百世之遇也。(《五人墓碑记》) ——这实在是百世难得的际遇啊! (5)连词,表让步,固然 客主固殊势,存亡终在人。(陆游《剑门关》) ——攻守固然有不同的地利,但胜败最终决定于人和。 【助记小故事】 齐据险地之固(坚固),敌攻,将欲战。齐将田忌固(坚决)止之。以敌将屡有建树,有自满之心,日益骄固(固执)。田忌故固(坚守)壁不战,方胜之。史论:齐固(本来)有胜之势,且田忌有谋略,岂不胜哉? 29、归 【造字本义】女子出嫁 【推导提示】基本义是"女子出嫁"。出嫁就是成年女子回到另一个家,故有"回家""回国"之义,也即"归附、附属"于夫家了。出嫁含有把女儿送给别人之义,故又借作"馈"字而有"赠送"之义。 【词语例举】 归化:归顺,归附。例句:"吴必归化,可不征而定也。" 归宁:已嫁女子回家看望父母。 归省[guī xǐng]:回家看望父母。例句:几度天涯望白云,今朝归省见双亲。 解 (jiě)甲归田:解:脱下;甲:古代将士打仗时穿的战服。脱下军装,回家种地,指战士退伍还乡。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个姑娘嫁过门,定使家庭和顺又美满 。 铩羽而归:铩,摧残。伤害翅膀被摧毁,比喻失败或不得志而归。 归遗细君:归:回家;遗:给予;细君:妻子。指夫妻情深。 【例句详解】 1)动词 ①女子出嫁 后五年,吾妻来归。(《项脊轩志》) ——此后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了。 ②返回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回国以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封他做了上卿。 ③归还 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如果十五座城不能归入赵国,请允许我把宝玉完好的归还给赵国。 ④归属,归依 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赤壁之战》) ——江南的英雄豪杰都归附到他那里。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没有这样的人,我又和谁在一起呢? ⑤归到一处,汇聚 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赤壁之战》) ——各位英雄豪杰都仰慕他,好像江河汇聚到大海一样。 【助记小故事】 曹操进犯孙吴,而此时大小乔来归(女子出嫁),周瑜雄姿英,且吕蒙既归(回来),使江东之属归(归附)之,孙权兵强马壮,曰:"吾纳贤进士,必胜之。 30、国 【造字本义】诸侯城邦 【推导提示】古代的"国"本义是"国都、首都"的意思。"国都"是一个国家的代表,所以又引申出"国家"的意义,并成为后来的主要意义。 【词语例举】 国器:❶指具有治国之才能的人。❷国之宝器。指钟鼎之属。 国祚:1.国运 。2.皇位。祚,与"福"同义,用于专指帝王的宝座。"国祚"则引申为王朝维持的时间。 经国之才:有治理国家的才能。形容才能卓著 。经:治理。 舟中敌国:同船的人都成了敌人。比喻大家反对,十分孤立。 入国问俗:国,原指都城,后多指国家。到别的国家或地方去,先要了解它的风俗习惯。《礼记·曲礼上》:"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经邦纬国:经、纬,本指丝织物的纵线和横线,引申为治理、规划;邦:国家。指治理国家。 【例句详解】 名词 ①国家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 ——如果不幸出现方圆两三千里的旱灾,国家用什么来救济他们? ②诸侯国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 ——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毛病出在贿赂秦国上。 ③国都,京城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 ——登上这座楼,就会有一种远离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别人说坏话,满眼萧条,感伤到了极点而悲愤的情绪。 ④地区,地域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硕鼠》) ——我发誓要离开你,去到那欢乐的地方。 ⑤国事 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助记小故事】 苏轼左迁于杭州,去国(国都)怀乡,然其生性豁达,未几,自谓此为乐国(地方)。筑堤浚池,于国(国家)于民有大利,其之于国(国事),亦足尽心耳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