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讯 10月8日世界视力日之际,央视发布了一组让人触目惊心的数据,截至目前,我国近视人数已超6亿人,青少年近视率超过50%,近视在我国越来越大众化。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眼镜成为不少国人日常必需品。 据天眼查App显示,我国共有超92万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眼镜",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企业(以下简称"眼镜相关企业"),今年全国新增12万家眼镜企业,同比增长15.41%,全国眼镜行业市场规模将达850亿元。 在眼镜行业规模飞速发展的同时,眼镜行业本身却屡遭争议,有人说这事一门一本万利的暴利行业,也有从业者说这是一门利润极薄的产业,小小的一副眼镜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真相? 眼镜行业的搅局者大呼受不了 吴谭的眼镜店开在江城路上,100多平方米的店面被隔成名品区、普通区和验光区,作为江城路上数量众多的眼镜店之一。从2017年开始,吴谭的店铺从传统的线下配镜转型为O2O配镜和线下配镜同时存在的模式,在这样的调整下,店内眼镜产品也发生了改变,首当其冲的就是陈列的眼镜款式变少了,随之改变的是店面面积缩小,这样的变化让吴谭的开销节省了不少。"眼镜的配货由总部完成,所用的镜材大多来自台州,因为采用O2O配镜,所以客源相当部分来自互联网,因此门面的成本就减少了,这也让我们的眼镜可以卖得比其他店家更便宜一些。一副钛合金镜框的价格在100多元左右,如果用普通的镜片,整副眼镜三百元内就能搞定。" 这样的价格让吴谭成为不少周边同行的第一竞争者。在吴谭门店周围一公里范围的眼镜店里,记者发现几款类似的打折眼镜,据店主介绍,这些眼镜的配材同样来自浙江台州,但与吴谭不同的是,这些眼镜的价格大多集中在400元上下。 然而即便这样的价格差,也没能让吴谭成为低价策略的受益者,因为有人比他的价格还要低。在余杭义蓬,眼镜的价格则变成了另一副光景。张凡强是义蓬一家眼镜店的负责人,在他的店里,陈列着各种款式的镜框和镜片。在店里张凡强为记者找到一副和吴谭所售类似的眼镜,按照此前的镜片型号计算,一副眼镜的价格仅为100元,也就是说,类似的一款眼镜,售价最低的和较高的之间存在5倍的差价。 在这样的冲击下,吴谭这位行业的搅局者也有些吃不消,"生意很难做,我也从后浪变成前浪。" 一年卖出50亿元眼镜制品 主要来自浙江台州 义乌小商品市场素来有世界小商品之都的美誉,作为全球小商品集散中心,这里也是全国排名第四的眼镜销售基地,近一千家门店为市场贡献了50亿元的年销售额。项雪飞是市场里的经营户之一,十几年前她在义乌自创眼镜品牌"飞亚拉",主营的就是镜片和镜框生意,随着互联网贸易的兴起,她的生意也拓展到为单个消费者配镜领域。十一长假期间,项雪飞的门店每天都要接待十几个散客,这些来自义乌周边城市的消费者都是冲着低价眼镜而来。 对于项雪飞们来说,眼镜是一门稳定又有门槛的生意,圈子不大水很深是项雪飞对行业的总结,在她的记忆中,几乎每一个来进货的商家都有自己的生意经。"义乌的眼镜批发生意主要辐射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其中尤其以杭州的客户居多,在我的朋友圈里经常能见到一些进过货的客商推送的配镜福利,这些客商的地址正是在杭州。" 项雪飞介绍,眼镜行业上下游极为明确,在长江以南珠江以北地区,主要以台州、义乌作为货源地,其中台州的企业主要负责生产,义乌的商家负责销售,这些镜材又由各家眼镜店的采购人员从义乌送到各家门店,这当中不排除一些小范围的连锁眼镜店。 "义乌的镜材批发价格比较低,相当一部分台州产的钛合金镜框售价为30元,一副眼镜的总价也不过六七十元,一些外地来的客商一次性进货五六百副镜材,但从他们的朋友圈里我们看到,这些眼镜不少被加价七八倍出售。但即便如此,不少熟悉的客商依然会和我们大倒苦水,说自己的生意难做。" 行业高速发展 利润却越来越薄 据天眼查App显示,我国共有超92万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眼镜",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企业(以下简称"眼镜相关企业")。 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眼镜相关企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省份。具体来看,广东省的相关企业数量最多,接近18.7万家,占全国相关企业总量的20.16%。浙江省是全国第二大眼镜企业聚集地,产业极为庞大,福建、江苏、山东省和上海市分别位居三至六名。行业分布上看,我国近9成的眼镜相关企业为批发和零售业。 截至6月5日,天眼查App显示,我国今年共新增超12万家眼镜相关企业(全部企业状态),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15.41%。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2019-2024年眼镜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机会分析报告》,预计2020年中国眼镜行业市场规模将达850亿元。 为何在如此速度下发展的眼镜行业还有人经常说生意难做? 项雪飞道出了其中的门道。"批发的镜材价格低,这看起来利润很高,但眼镜销售是个相当专业的生意,眼镜品牌需要为各个门店的店员提供培训,除此之外,店面也是相当大的一块成本。"在项雪飞的估算中,目前全国的线下眼镜店主要以社区型和学校周边型两种模式存在,其中社区型的门店虽然租金相对较低,但客流量并不大,主要做老顾客的生意,一般一家门店一周只能卖出不超过10副眼镜,而学校周边的眼镜店租金则比前者要高得多。"据我了解,在杭州下沙,一家面积在100平方米以内的眼镜店,仅一年的租金就要超过50万,这些门店只有保证每天能卖出3副以上的眼镜才能保本,这还不考虑寒暑假的影响。" 近日,博士眼镜发布了今年上半年的报告,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9亿元元,同比下滑15.5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86万元,同比下滑76.69%,在这份报告中还显示,博士眼镜总资产较上一年同期增长了6.06%。 杭州一家连锁眼镜品牌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今年受到疫情影响,杭州眼镜店的利润一般维持在6%左右,而即便是去年纯利润也只有8%左右。"眼镜并不是快消品,消费频次低,消费金额相对较大,这使得不少眼镜零售企业遇到了成长的烦恼。" 行业存在过度互联网化 实际上眼镜行业发生的变化也引起了不少专业人士的注意。据《中国眼镜》发布的信息显示,在电商平台上一些眼镜的最低售价为19.8元(包邮),而同品牌在实体店的售价为100元,这反映出互联网对传统眼镜零售行业的巨大影响。 根据该信息显示,互联网对于传统眼镜零售企业最大的影响,来源于产品价格的透明。压低产品利润,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这些做法才是真正触动实体零售企业神经的关键点。眼镜并非暴利,其高昂的价格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黄金地段的门面房租和专业验光师的薪资成本。而目前只产品销售本身的大多数电商,恰恰省却了这两笔大额开销,所以,他们低廉的售价,往往使得一些传统眼镜零售企业叫苦不迭。 高速发展的眼镜行业让吴谭这样的互联网企业也有些招架不住。他坦言自己也算是眼镜行业的搅局者,但在短视频的冲击下,他也显得手足无措。在他的介绍下,记者在抖音上看到不少互联网配镜的商家,这些商家所销售的眼镜价格大多集中在30元至300元之间。 一家名为沐沐专业配镜的商家介绍,自家的配镜服务和专业眼镜店一样,但受限于互联网技术,无法进行远程验光,需要消费者自己提供双眼度数。"一般的眼镜店都可以提供免费的验光服务,只要拿到验光单就能远程配镜,享受超低价的服务。" 对于这种情况,吴谭也表示无奈。"眼镜行业说到底还是服务行业,如果不免费提供验光服务,进店的顾客数量会更少,这对于门店来说是致命打击。"但如果提供了免费的眼光服务,则势必存在逃单、跳单的情况,这是无可奈何的事。 然而对于吴谭这样的经营者来说,过度的互联网化影响的只是生意,但对于消费者来说,过度的互联网化和低价化,将造成相当大的隐患。 眼镜要如何选择 专家这样说 在数量巨大且位数众多的互联网配镜和超低价线下配镜的冲击下,消费者们的消费习惯的确有些变化,而对于这种变化,一家眼科医院的吕医生表现出了忧虑。 吕医生介绍,配眼镜是一项专业度极高的工作,在医院里,医生往往需要针对病人当下的状态做出诊断,并对他们眼睛的各个指标进行检测。以配镜为例,一副眼镜需要兼顾重量、光学中心、眼镜大小、材质等因素,一项指标不适合患者,则有可能导致患者的不适,严重的将导致眼部出现症状,加重近视等病情。"就我平时的问诊情况来看,因为在一些规模极小、售价极低的眼镜门店配镜而导致眼部不适的患者数量正在增加,而一些互联网配镜引起其他不良反应的患者数量也有上升趋势。" 吕医生认为,这些都与不正规的配镜有关。"就配镜而言,需要考虑当下光线与人体当前状态的因素,因而医院给出的验光配镜评估单具有时效性,以眼科医院为例,验光结果有效期为三个月,一旦超过这一有效期,验光结果的偏差就会相当高。" 对于配镜这件事,吕医生认为,消费者还是应当选择正规的配镜场所,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对此,行业人士表示,保证一个行业一定的利润率,其实是保护这个行业的良心、底线和品质,这对于整个行业和消费者来说都是一种负责。"过度的低价竞争所能带来的只有低品质和粗制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