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似正规的贷款平台向你推介服务时,实际上你可能陷入新型套路贷陷阱。714高炮覆灭后,套路贷、黑中介开始借助持牌金融机构形象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 撰文 | 冬弥 出品 | 消费金融频道 距离714高炮被央视315晚会曝光已过去两年,明目张胆的黑网贷平台逐渐消失殆尽,而一种新型的套路贷形式开始大肆混迹于金融消费者中间。它们的身份极其隐蔽,以持牌金融机构的角色,通过"黑中介"和假冒App向借款人铺设陷阱。 尤其是在2020年,「消费金融频道」注意到一些套路贷、金融诈骗团伙把目光聚焦在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金融机构身上,冒充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克隆贷款App,利用借款人迫切的融资需求,向借款人提供所谓的"撮合服务"。 "只需身份证就能立刻放款""无视征信,黑白户均能贷""免息无抵押,一分钟办理"……这些贷款广告散布网络平台、线下宣传栏、厕所间,诱导众多消费者上当受骗。一旦被问及身份,他们总能掏出仿真版工作证,并声称与金融机构的领导非常熟悉。更有甚者,部分套路贷团伙表示能为借款人办理各类资产证明和经营流水,帮助借款人洗白征信。 当然,套路贷团伙以银行贷款中介角色提供撮合服务时,需要提前收取贷款金额10%以上的服务费、包装费等前置费用。至于能否成功贷款,套路贷团伙概不负责。 相比之下,套路贷团伙开发虚假现金贷App收取解冻费更为可恨。诈骗人员在App后台故意将借款人的身份证号更改,并用影响征信、仍需还款等理由恐吓借款人。当借款人缴纳了解冻费用,也无法真正提现授信额度,最终面临被拉黑的结果。与此同时,借款人会投诉与虚假App同名的持牌机构,让持牌机构的声誉受损。 随着公检法部门对套路贷和电信诈骗打击力度加大,一些网贷诈骗的犯罪团伙披上正规金融机构马甲,形成催收、营销、数据倒卖的贷款诈骗网络推广黑灰产业链。借款人的个人敏感信息被贩卖,流入套路贷、暴力催收领域,或直接被盗取银行卡信息实施资金盗窃。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已于2020年11月正式实施,对金融机构行为规范和消费者信息保护作出明确要求,银行、支付机构对金融产品和服务进行信息披露时,应当使用有利于金融消费者接收、理解的方式。持牌金融机构大多已走向合规,那些借助持牌机构身份的套路贷还在扰乱消费金融市场。 收取15%的前置利息 此前,「消费金融频道」接到不少借款人反映,一些类似助贷的套路贷平台表面上非常正规,放款方也是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该种套路贷打着低息、免抵押、放款快的旗号,先与借款人签订阴阳借款合同,将所谓的中介费、服务费等高额费用转嫁在借款人身上,从下款金额中直接划掉。 与以往自营的套路贷相比,这种新型套路贷扮演的是撮合贷款中介角色。在运作程序上,套路贷团伙利用借款人个人身份等信息向持牌消金、小贷公司或者银行申请贷款,有些则是指导借款人借款。当放款方授信审核完成后,借款人便能提现额度,套路贷中介乘机从本金中扣除大额前置利息,往往会超出本金的15%。 值得注意的是,套路贷团伙在签订合同时强调"利息以银行实际放款为准,其他费用自理",对服务费收取比例模糊处理,一般只会按照最低的收费比例向借款人解释。虽然前置利息被划走,借款人仍需要逐期按时归还放款方的贷款,毕竟放款方为持牌机构。 借款人张女士此前就上了此类套路贷的圈套。她与广西的一家贷款中介签订了金融顾问服务合同,贷款35万元,实际到账却只有28万。张女士表示,中介在介绍撮合服务的时候只提了2%的服务费,然而放款方却告知她中介公司实际上还收取了18%的手续费。 借款过程中,若借款人发现了套路贷团伙的陷阱,想终止借款服务,这时套路贷团伙会利用合同违约等话术威胁借款人。对于借款人来说,不仅前期支付的定金无法收回,而且还会忍受套路贷团伙的语言侮辱等行为。 利用虚假广告获客 去年,苏州警方公布一则斩断全国首例贷款诈骗网络推广产业链的案件。该案件又称为"3·26网贷电信诈骗专案",侦查工作围绕一款名为"中银贷款"的虚假贷款广告开展,涉及从非法收集公民个人信息到贩卖的四个层级。 当用户在虚假贷款广告"中银贷款"中录入手机号、姓名、身份证号、贷款额度申请贷款,立刻便接到相关电话,对方称是"中银贷款"的客服,要求警方添加QQ沟通放款事宜。 添加完成QQ后,客服首先让用户提供手持身份证的认证照片,远程签订贷款合同,并向指定的私人账户转账5000元,以证明贷款人具备还款能力。 在侦查过程中,警方发现虽然该产品的金融资质方为小额贷款公司,但该公司其实没有真正参与相关违法犯罪活动,"中银贷款"也不是中国银行旗下的产品。该广告只是收集信息,导流给相关的网贷诈骗下游机构。 克隆正规贷款App当载体 有借款人反映,曾在苏宁金融上借钱被骗,贷款还未到账就需要交纳大额保证金。按照客服提示交纳保证金后,借款人未等到贷款批复,发现自己已被对方拉入黑名单,借款人无奈之下便向银保监会、投诉网站上疯狂投诉苏宁金融。实际上,真正的苏宁金融并不会向用户收取保证金,借款人遇到的是假冒平台。 为此,苏宁金融还发布声明称有个别不法分子冒用重庆苏宁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和西安苏宁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进行诈骗,上述两家小贷公司均是经地方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正规小额贷款公司,公司始终坚持合规经营,所有贷款业务均不向客户先行收取任何息费,也不会要求客户预存保证金。 消费金融市场中,众多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也被套路贷团伙冒充过。部分用户反映,自己在一款名为"招联好期贷"App上借钱,被诈骗团伙以缴纳保证金的方式诈骗8000余元。后来查询得知,这个"招联好期贷"App并非招联金融旗下的。 马上消费金融旗下的"安逸花"也遭诈骗团伙复制。包某曾向东莞常平某派出报警称,使用支付宝过程中有自称是"安逸花"App贷款专员的陌生人联系,询问包某是否资金需求,随即发送二维码要求包某下载名为"安逸花"的App。当包某下载后,贷款未果反被骗一万多元。 在克隆App中,用户提交完资料后,显示放款不成功,原因为收款银行卡错误或身份证信息错误导致资金被冻结。随后,借款人被客服告知需要认证,必须支付贷款金额的30%-50%费用解冻这笔资金。 "包装贷款"陷阱多 借款人往往会遇到征信、贷款资质问题,而这时一些黑中介以"包装袋款"的身份对借款人实施诈骗,谎称征信能洗白、流水能优化。"手抄贷"即是一种新型"包装贷款"形式,利用在放款面签时"抄抄材料"就能成功借款的话术,骗取借款人高额服务费。 在无任何资质情况下,"手抄贷"通过伪装贷前场景以及相关证明材料,引诱急需借钱的人上钩。借款者王先生就曾落入"手抄贷"的套路中,王先生透露,他从网上看到一则"使用5年,先息后本,无前期费用"的免抵押贷款广告。由于个人资质存在问题,王先生担心无法贷款,但该平台打消了王先生的顾虑。 业务员称,可通过提供虚构缴税证明、补缴个税流水等材料进行贷款。这些材料由平台负责提供,王先生只需在放贷公司面签时按照要求抄写相关材料,就能百分百放款。 得知王先生有贷款需求后,该"手抄贷"平台疯狂地联络王先生,邀请他前往公司办理贷款手续,包装王先生的身份和征信记录,顺利通过贷前的面签环节。如果个人抄写错误等原因导致贷款失败,便和公司无关。不过在办理个税流水等证明时,需要王先生补缴个税等服务费用。 在王先生支付11万余元的包装服务费后,业务员立即给其准备了一份详尽的个人资质材料,并告知他这是去贷款公司面签时必须要用的材料,必须将材料背熟。当王先生手抄完伪造材料前往贷款公司面签时,工作人员却称抄写错误,无法向王先生放款最后,王先生不仅得不到贷款,而且缴纳的巨额服务费也无法追回。 从业务形式上讲,"手抄贷"具体作案过程分为发布虚假广告信息、收取包装费、让借款人手抄材料、寻找理由拒贷四步,是典型的"包装贷款"形式。在收费环节,"手抄贷"平台以帮借款人更改个税缴纳记录、征信记录,伪造真实公司的从业经历、职位等为由,要求借款人支付各类"包装"费和服务费,并签订委托代理合同。 值得注意的是,新型套路贷平台发布的虚假贷款广告多以"无抵押、无资质、周期长、放款快"为主,当前在各大社交平台中仍存在较多类似的广告信息。之所以利用这些广告作为噱头,是因为新型套路贷团伙将目标客群定位在资质差且无抵押物的长尾客群。长尾客群普遍缺乏金融知识,更容易中招。 整个线上消费金融领域坏账中有超一半的比例是由骗贷中介造成的,新型套路贷中介的存在也给金融机构的资产安全带来隐患。消费金融资产端风险本身较高,套路贷中介为了收取前置利息、服务费为借款人制造虚假申请材料,这无疑会增加消费金融机构风控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