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问一号探测器累计飞行1亿公里登录了热搜,也是在网上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那么很多小伙伴可能还不清楚具体的情况如何,小编也是在网上查阅了一些信息,那么接下来就分享给大家来了解下天问一号探测器累计飞行1亿公里具体的情况吧 天问一号探测器累计飞行1亿公里 从国家航天局获悉,我国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计划累计飞行1亿公里。目前,天问一号探测器飞行正常。 按计划,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将在9月进行第二次轨道修正,确保探测器在预定轨道准确飞行。此前,在8月2日,探测器进行了首次轨道修正。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专家介绍,在飞往火星的途中,天问一号探测器将执行四次轨道修正和一次深空机动。相比较于轨道修正的细微调整,后续择机实施的深空机动,则是一个控制量较大的轨控动作。深空机动后,探测器才是真正意义上飞向火星,因此更为重要,难度也更大。 为何天问一号飞行了1亿公里,而距离地球并没有那么远? 我国首个地外行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已经发射一月有余了,现在它飞了多远呢?据我国航天工程中心最新发布的消息来看,截止到8月25日22:45,天问一号已经远在1,000万公里之外,飞行里程已超9,300万公里,可能很多朋友不理解天问一号与地球的距离和飞行里程差别这么大,这里有两个原因。 第一,天问一号的轨迹,并非直线。 大多数地外探测器发射之后,都不是一条直线通往目的地,一般还是需要围绕地球绕行加速,虽然我们的长征五号火箭推力足够大,天问一号不需要地球引力弹弓效应加速,但是天问一号的前赴火星的旅程也并非是直线,而是一个很大的椭圆形,其轨道设计为环绕地球和火星运行(属于霍曼转移轨道)。 这也是因为天问一号的速度并未达到逃离太阳系所需要的速度,甚至也未达到完全脱离地球引力的速度,其实前往火星也不需要特别高的速度,因为速度太快就需要消耗更多的燃料,而且火星的引力不易将其捕获,到达火星附近时的减速也需要消耗燃料,所以速度太快也是不经济的,而天问一号所采用的正是在不追求更短时间的情况下使用的最为经济的前往火星的方法。 我们也可以把天问一号的飞行轨迹想象为一个椭圆形的环地轨道,其近地点在地球附近,远地点在火星轨道,那么当天问一号到达远地点的时候,恰逢火星就在那个位置,于是天问一号就会被火星引力捕获,也就达到了前往火星探测的设计目的,不过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天问一号在路途中还需要加速和姿态修正,以保证在正确的路线上行驶。 第二个原因:天问一号本身就具有地球运行的速度。 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行的,每一秒钟就飞奔了29.7公里,凡是处在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被附加了这一速度,在你阅读完这篇文章所用的时间中,你已经随着地球飞奔了数千公里,从地球上发射出去的航天器也一样携带着这一速度,只是我们经常把这种速度忽略,所谓航天器达到的第一和第二宇宙速度都是在忽略地球运行速度基础上的速度。 天问一号发射于7月23日12:41,截止到8月25日22:45,已经飞行了33天零10个小时左右,其本身所携带的地球运行的速度就已经达到了8500多万公里,不过天问一号并非是向着地球前进的方向飞行的,它基本是在地球前进方向的偏向外部的方向往火星飞奔,由于地球引力作用的影响,它所携带的地球速度会不断降低,因此实际距离不到8500万公里,再加上天问一号的发射和后续推进速度,所以在8月25日10:45左右,它一共大约飞行了9,300万公里。 虽然天问一号已经飞行了30多天,但它仍然还要飞行五六个月的时间,长途跋涉5亿公里左右才能到达火星的位置,中途将进行数次加速、减速和轨道调整,使其为火星引力捕获并围绕火星运行,状态稳定和时机成熟后,将释放火星车到火星表面进行实地探测。 “天问一号”使用大量“黑科技” 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已在月球探测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技术难度更大的火星探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探测火星,能深化我国对火星乃至太阳系的科学认知,推进比较行星学等重大问题研究,掌握火星的第一手信息,加速我国重大原创性的空间科学成果问世,为人类全面而深入认识火星做出自己的贡献,使我国由火星知识的使用国逐步变成火星知识的产生国。 “天问一号”的环绕器携带了7台科学载荷,可用于对火星开展全球性、普查性综合探测,并为巡视器提供中继通信链路;火星车携带了6台科学载荷,可用于在着陆区开展区域性、精细性巡视探测。所以,从科学上讲,“天问一号”是对火星形态、地质学、矿物学、空间环境、土壤和水冰分布等进行研究的最全面的任务。 着陆巡视组合体的工作过程:着陆火星、分离火星车、火星车开展巡视探测。 另外,通过“天问一号”探测火星,不仅能极大拓展我国对火星的认知,而且可以牵引和带动我国航天和相关高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这次火星探测起点很高、难度极大,必须采用许多新技术才行,因此它带动了不少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器件的发展,促进了大批创造性的发明和技术应用。 据悉,在“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中,就使用了我国独立自主研发的多项“黑科技”,例如,火星车使用的热控材料是新型保温材料——纳米气凝胶,它很轻,隔热性能很好。这些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器件等反过来又可用于国计民生,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人类生活质量改善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天问一号探测器研制历程 立项 2016年1月,中国自主火星探测任务已经得到国家批准立项,将通过一次发射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对火星开展全球性、综合性的环绕探测,在火星表面开展区域巡视探测。如果一切顺利,计划将于2020年7-8月间择机发射,2021年登陆火星。 计划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微信公众号消息,2016年我国火星探测任务批准立项,计划在“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即2020年首次独立自主开展火星探测。当前,我国正按计划推进该项航天重大工程,瞄准2020年7月将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中国火星探测器和用于发射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和一院抓总研制 。 2020年4月,根据中国国家航天局的消息,与“嫦娥系列”月球探测任务不同,中国计划通过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天问一号”探测器 ,它由一架轨道飞行器和一辆火星车构成。按照计划,“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要一次性完成“绕、落、巡”三大任务,这也标志着我国行星探测的大幕正式拉开。 2020年7月14日,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获悉,由该院抓总研制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已经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即将开展 。 2020年7月22日,中国火星探测工程正式对外发布“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1∶1着陆平台和火星车”。 天问一号探测器运行历程 发射升空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中国在海南岛东北海岸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飞行2000多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中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7月23日,央视新闻联合百度发布《“天问一号”搜索大数据报告》。 在轨运行 1、地月合影 2020年7月27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飞控团队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试验队密切配合,控制“天问一号”探测器在飞离地球约120万公里处回望地球,利用光学导航敏感器对地球、月球成像,获取了地月合影。在这幅黑白合影图像中,地球与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状,在茫茫宇宙中相互守望 。 2、第一次轨道修正 2020年8月2日7时整,天问一号探测器3000牛发动机开机工作20秒,顺利完成第一次轨道中途修正,继续飞向火星。截至第一次轨道修正前,天问一号探测器各系统状态良好 。 截至2020年8月19日23时20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距离地球约823万公里,环绕器上火星磁强计、矿物光谱分析仪、高分辨率相机、中分辨率相机等载荷依次完成自检,确认设备状态状态一切正常。 微信搜索:知识的传播者,关注知识的传播者公众号,即可了解更多相关最新消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