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缅甸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但是它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由法文和英文的考古资料看,缅甸的历史可以上溯到5000年前,并且有资料显示,早在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人类活动在如今的缅甸国内。 缅甸也是一个宗教色彩和民族色彩很浓重的国家,因此在缅甸境内,随处可见一些身上披着袈裟、手上拿着黑伞的僧侣。有人做过统计,在缅甸,平均每三百人之中就会有一个人是僧侣。而且缅甸人由于长期在佛教思想的影响下,他们都很乐善好施。 然而,这个国民都很善良友好的国家,近三十年来却一直在遭受内战的困扰。 缅甸因为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所以缅甸国内的自治区其实就是"国中国" 缅甸国内有七个省和七个邦,以及两个中央直辖市。缅族是缅甸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占全国人口的65%,主要聚居在七个省内;另外的七个邦则为一些少数民族的聚居地。 缅甸的国土不大,人口也不多,但是却分为135个民族,还有一些来自中国、印度以及巴基斯坦的移民后裔,但是这些已经定居在缅甸的华人、印度人和巴勒斯坦人却没有缅甸的法律身份。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945年缅甸宣布独立。但此时缅甸还不算是完全独立,它还没有完全摆脱英国的控制,依然英国的一个殖民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 之后的两年,也就是1947年的时候,在缅甸北部的掸邦彬龙镇上,缅族、掸族、克钦族和钦族领导人一起签署了《彬龙协议》,为了一起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表示同意建立统一的缅甸联邦,成立一个拥有自己主权的独立国家。 独立后的缅甸由于中央政府收紧了对各个少数民族的自治权,违反了《彬龙协议》,导致国内的少数民族纷纷自行组织军队来对抗中央政府,再加上国内各个政治党派的意见不合,使得国内的内战纷争一直持续了三十多年仍未结束。 缅甸的邦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其中并列第一的两个邦是果敢和佤邦。 彬龙协议 从历史上看,果敢和佤邦都是一样属于高度自治的区域,这个"自治区"跟我国的自治区有点不一样。不仅自治区内的一切活动都不受缅甸中央政府的管辖,还拥有自己的军队和领导人,可以说它们是缅甸国内的"小国"。 但是在前不久的时候,果敢倒了,被缅甸"收服"了,而佤邦却依然还保持着以往的自治权。果敢的倒塌和佤邦的保持不倒,这样的对比本身就是十分值得玩味的。如若细细盘点,关于佤邦能够保持自治的原因,显然会显得一目了然。 从客观的角度上看,果敢和佤邦是两个势力相当的邦,不管是人口数量,还是经济发展情况,果敢和佤邦都没有太大的差异。但是,从深入内部的角度来看的话,就会发现果敢与佤邦有本质上的区别。 果敢生活在果敢的人没有归属感,民族认同感也不强烈 05年的时候有相关数据显示,果敢当地的总人口约为25万人,其中果敢族占了90%。 缅甸的果敢族是缅甸政府在1983年的时候制定的民族表时,列入到缅甸所有135个民族当中,是指那些生活在缅甸掸邦北部与中国云南省临沧市的镇康和耿马两县毗邻的果敢地区的人们。 但是"果敢族"里的大多数人使用的语言是汉语或者云南的方言,人口的组成也多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从云南移居过来的华人。有一些中国学者把"果敢族"认为是华侨、华人中的一个按籍贯划分的帮派,并且称他们为缅甸华侨、或者是华人中的"云南帮"。 果敢族 这些人不管是被称为"果敢族"也好,还是"云南帮"也好,他们在缅甸的身份都是一样,是一群"移民的后裔"。 自古以来,移民都是一群很特殊的群体。因为移民,所以他们失去了原有的国籍,而获得新的国籍。虽然一个人在国籍上的变更很容易,但是他在情感上,尤其是归属感的变迁就很难了。 因为历史的发展情况如此,果敢地区生活的人民自古以来就缺少归属感,即使他们是一个高度自治的区域,但是实际上却是"各自为政,互不干扰"。 果敢人 这样看来,果敢与其是一个高度自治区,不如说由许多个互不干扰的群体组成的一个大区,果敢就像缅甸一样,缅甸有果敢这个"国中国一样的自治区",而果敢也有它自己"自治区"。 因为这种身份认知上的模糊,果敢就像一盘散沙,在缅甸政府的全面攻击下,果敢很快就倒了。果敢军因为不知道自己"为谁而战",所以在与缅甸政府军队的对抗中,果敢军只是支撑了不到三个星期,便已经土崩瓦解,溃不成军。 缅甸军佤邦能维持自治的主要原因离不开它相对完善的政治体制 佤邦与果敢就明显不一样了,佤邦虽然有七成左右的人口是佤族,但是其他少数民族却与佤族一样,在佤邦里享有一样的权利和义务。在政治体制上,佤邦也跟果敢不一样,佤邦虽然不受缅甸政府的管辖,但是佤邦的政治体制却跟缅甸政府有相似的地方。 佤邦基本上是继承与延续了缅甸共产党时期的党政制度,佤邦政府建立了自己的党组织——佤邦联合党和特区政协,以及制定了一系列党政路线、方针、政策。佤邦联合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基层组织是党的支部。 对比果敢的一族独大的"家族政治",有了佤邦联合党的领导,佤邦的多民族反而成为了优势。因为佤族占了佤邦全部人口的七成,所以佤邦的领导多数是佤族人,但是佤邦不像果敢的"家族政治",每个族都有自己"王"。 佤族 佤邦是实行选举制,一些重要的职位都是经过民族代表一起选举出来的,以此实现了多民族共存,互相监督的政治平衡。 再说,佤邦在佤邦政府的带领下,正慢慢地进步,这种进步让佤邦人们的生活有了实质性的改善,这样,佤邦的人们就会对佤邦政府更加地信任,有了人们的支持,佤邦政府的权力也会变得越来越集中。 这样的结果就是,佤邦政府即使是面对缅甸政府也依然敢公然说"不"。在佤邦联合党明确的政治目标和路线的指引下,佤邦内的多个民族共同进退,一致对外,不像果敢那样如一盘散沙,一碰就散。 佤邦联合党佤邦的团结是它维持自治的底气 虽然佤邦的人口总数只有六十几万,但是佤邦联合军的总兵力却有四万人之多,不仅有三个正规师和一个军区,另外还有民兵约六万人。 再加上在佤邦的辖区内,佤邦联合军实行的是高度自治的自管自营。就算是缅甸的政府军,在没有取得佤邦联合军的允许,缅甸的政府军也不可以擅自进入佤邦联合军的管理辖区。有了这样强大的兵力支持,佤邦就有了在缅甸境内实施自治的底气。 另外,佤邦与果敢一样都是缅甸的高度自治区,但是缅甸政府对待两者的态度就真的差太多了。 佤邦军 缅甸政府为了让佤邦联合军不与反对派接触,还向他们作出了每个月提供42万缅元的经费和一定数量的大米、汽油等物资给佤邦联合军的承诺。当然,佤邦联合军也不可以退出缅甸联邦。 从另一种意义上说,缅甸政府在保证掌握着缅甸的政治主权的前提下,佤邦不仅拥有高度自治的权力,还能得到缅甸政治的"奖励"。 而果敢却不一样,缅甸政府对其一直是"虎视眈眈",并且在15年的时候,缅甸政府军结束了果敢同盟军的战争,全面控制了果敢,宣布战事结束,果敢也从此被收归到缅甸的管辖范围内,不再拥有高度自治权。 缅甸政府军佤邦跟果敢实质上是不一样的 佤邦不像果敢,果敢有着"九反之地"的别称,是因为果敢地区一直都是内斗不断、战乱频繁。当地人还说果敢里面有个"小三国"。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三国时代是个群雄争霸、战争的硝烟无处不在的时代。而果敢的"小三国"就与中国古代的三国时代有异曲同工之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果敢的局面逐步变成了三大势力为主,一个是杨家土司的地方民族武装,另一个是受缅政府扶持的罗星汉"自卫队"武装,以及最后一个是"果敢王"彭家声领导的缅共民族武装。 罗星汉 因为长期处于内斗之下,果敢地区可以说是早就"破烂不堪",那里的人们可能早就不在意是谁在"统治"他们,反而更加关心自己的利益,缅甸政府要收复这样一盘散沙,其难度要比收复团结统一的佤邦要低很多。 再加上,假如缅甸政府想要通过武力手段强制收回佤邦,必然会激起佤邦人的全力抵抗,对于缅甸政府来说,肯定不会想要这样的结果,还不如放任佤邦,让它实施自治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