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房产时事环球科技商业
投稿投诉
商业财经
热点动态
科技数码
软件应用
国际环球
晨报科学
新闻时事
信息智能
汽车房产
办公手机
教育体育
生活生物

小二郎上学(小二郎上学儿歌原唱app)

  小二郎上学(小二郎上学 儿歌 原唱 app)
  【康红舒专栏】
  突然想回忆小时候读书的光景
  原创作者|康红舒
  题记
  从大学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到现在,已近三十年了。教育从传统到创新,从理念到模式,从各地纷扰到名师林立,从资源问题到政策出台,一直走在改革和探索的路上,可谓轰轰烈烈,如火如荼。不过到今天,应试教育依然是主流,分数决定人生依然是王道,师德败坏事件还是层出不穷,学生悲剧也是屡见不鲜,教育已日趋商业化,教师这个职业竟然从万人敬仰走到全民指责,孩子身心严重"不全"。
  教育成了当代一个沉重的话题。
  突然,就很想念小时候读书的日子。一想起那时的光景,心里莫名地就泛起了快乐和回忆——多彩的童年,温暖的家乡,纯真的读书时光。
  起心是因为对教育的痛困,动念是因为童年的情结。观照现在孩子的教育和童年,或许可以从中思悟点什么吧。
  一、进学堂
  我是七零后,出生于是湖北红安的一个小山村——康家塆。塆前一口方塘,塆后一座长着各种草木的小山,塆周围就是人们开垦出的田地。康氏人世世代代在此繁衍生息,刀耕火种。这是中国大地上一个普通而贫穷的农村小村落。
  出生时还是大集体年代,家家的孩子多(大都三个以上,我上面有个哥哥,后来下面又有个弟弟)。我出生时就没有爷爷奶奶,而父母都要出工,早出晚归,所以基本上我是由姥姥带大的(姥姥塆离康家塆大约一里半路,姥姥每天一清早来接我过去,傍晚时分再送我回来,稍大后就经常住在姥姥家了)。
  到六岁半的时候,父母突然决定要送我上学。其实是因为我是男孩,很淘气,夏天总是跟着大孩子跑去玩水,所以把我送到学校是去关水的。但我还是很高兴,因为看到好多哥哥姐姐每天背着书包上学放学,好像很神气似的(我那个时候还大字不识,数也数不齐几个。农村孩子都不曾上过幼儿园,都是在玩中长大的)。
  到了九月一日,那天的天气格外晴朗,我背着母亲缝制的一个花布书包(里面装着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乐颠乐颠地随着母亲朝学校走去。树叶在向我招手,知了一路欢唱。
  穿过一段山路,就到了银子桥(就是我们的村小。那时的村小都很近,便于孩子入学)。学校里有两排土坯青瓦平房,由于刚过暑假,房前长满了杂草(开学后,学校就会组织劳动,孩子们就把草拔干净了)。学校正面是一条蜿蜒的小河,其它三面是小山坡,长满杉树、茶树,环境秀美幽静。母亲走进一间办公室,我就躲在山墙根,看着墙上的几个大字("农业学大寨",当时不认识),扭扭捏捏不敢过去。一会儿,母亲就自己走了(那时学费都是先欠着,到学末时才交)。然后一位身材微胖,满脸笑容,一头齐耳短发的中年女老师走过来,轻轻牵着我的手。顿时,我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自然而然地跟着她,走进了一间教室。领了书本,坐到前面的一个座位上。
  老师姓吴,我们喊她"五老西"(一年级的孩子只会说方言)。
  第一天,还出了一件糗事。下课了,我尿急,去上厕所,可是急中出错,把裤腰带(那时我们不是系皮带,都是一根布带子)扯成了死结,怎么也解不开。站在厕所门口,小脸憋得通红。吴老师就走过来,蹲下身子,一边帮忙我解裤腰带,一边安慰我说:"不要急哈,老师在呢。"顿时,感觉老师特别亲,像母亲一样。一会,老师就给我解开了,我连忙冲进厕所。等我出来时,老师还在门口等着,她帮我系好裤腰带,然后摸摸我的脑袋,牵着我的小手,回到教室。
  她牵着我的手走路的时候,我特别地得意,就像自己是全班最受宠的小王子(吴老师几乎牵过所有孩子的手)。
  就这样,我入了学堂。
  二、课程和老师
  那时候,我们村小是五年制,一个年级就一个教学班,整个小学就五个班。不过学生还不少,一个班大概有四五十人(到四五年级时学生会少一些,因为有些女孩子辍学了)。上学的日子,小小的校园里总是热闹非凡的。
  当时,学生可以留级(有的孩子在一个年级蹲了好几年),有的是因为年龄小,有的是因为成绩太差被老师留级。
  课程只开两门,一门语文,一门数学(可能是农村缺老师),没有早晚自习。
  老师基本都不是国家正式编制,他们是本村初中或高中毕业(1977年恢复高考)没考上后,在家务农,然后被村干部请到学校来当民办教师的。但他们都非常愿意,因为比在家务农好。
  虽然老师们都不是师范毕业,没有学过教育学,也没有修过哪门专业学科,但在记忆中,每位老师都很敬业。他们认真备课,备课本上都是工工整整书写的教案,每学期有厚厚的两大本;认真上课,声情并茂(声音都很大),关注每一个孩子;认真批改作业,每一道题都仔细批阅。
  在那个年代,好像只要当了老师,良知、责任,就自然成了他们的职业标配。
  到现在,小学的每一个老师我都还深深记得。
  三、上课
  记得每天快到上课的时刻,学校的一位老师傅就拿着一个小铁锤,敲着一个悬着的铁片(敲钟)。"当、当、当"的声音一响,孩子们就撒丫子往教室里跑。
  孩子和老师都是很敬畏铃声的。
  牵我进学堂的吴老师教一二年级,她上复式班(语文、数学都她带)。先给一年级的孩子上语文,然后在一年级背诵的时候再给二年级的孩子上数学。刚开始,孩子们什么都不会,连握笔的姿势都要手把手地教,读拼音的口形都要一遍遍地纠正。但吴老师总是很耐心,很和蔼,轻声细语,教了这个孩子再教另一个孩子。当她握住我的手教我一笔一笔写字的时候,我感觉她是世上最美的老师。吴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字非常工整漂亮,她教我们念生字时字正腔圆,清脆动听。
  清晰地记得,我刚开始在生字本上写字的时候,总是把一排字从左慢慢斜到右边顶上去了。吴老师就把我叫到她跟前,轻轻地摸着我的头,说:"看来你很向上哈。以后写字的时候要注意按格子写,不要出格。不然这些小兵就不听你的话哦。"
  在我印象里,吴老师从来没有严厉批评过谁,但孩子们都很喜欢她,粘她。但她从来不烦,总是笑意盈盈。有一次,一个顽皮的男孩跑过来问:"老西,老西,你为什么总对着我们笑啊?"吴老师笑着说:"傻孩子,你们都是我的孩子啊,我当然要对着你们笑哦。"
  这就是我的启蒙老师,我们开始了识字、拼音、算数之旅。
  可二年级一读完,吴老师就调到县城去了。
  三四年级的语文老师姓万,数学老师姓吴,都是快三十岁的男老师(听说是高考后下来的)。
  万老师喜欢早早到教室等着我们。在课堂,他总喜欢朗诵文章,还爱摇头晃脑,抑扬顿挫。于是我们也都跟着大声读书。"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全班几十个小脑袋都在晃动,清脆的声音似歌似咏,穿出窗外,在树林间飘荡。
  我们都喜欢上了语文课,喜欢朗读。
  万老师还让我们准备一个摘抄本,遇到好词好句就抄下来。一个星期比一次,看谁抄得多,抄得好。因此,我们都会自己去找作文书看,那时最抢手的是《作文通讯》、《少年文艺》,里面有好多好句子。比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只要功夫下得深,铁杵也能磨成针",都是那个时候积累下来的。
  除此之外,我哥哥留下来的《岳飞传》、《水浒传》、《杨家将》、《西游记》之类的小人书,不管认不认得全,我都津津有味地看个遍。
  万老师还让我们坚持写日记,两周一次作文。他教我们写日记从身边人,身边事,身边景写起。写作文要明确主题,围绕主要人和事,写出事件过程,突出细节。写人要写神形,写事要写起因。每次作文他都批改得很仔细,有旁批,有尾评,划出写得好的地方,也指出问题。最喜欢的就是老师每次作文后都会讲评,表扬写得好的同学,还经常念写得好的文章。而我经常是受表扬的那一个。记得三年级有一次布置作文,题目是"我的老师"。本子交上去第二天,万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问:"这篇作文是你自己写的吗?"我挺着小胸脯说:"是的呀。"他笑着说:"看来你还是个才子哦。"当天上语文课的时候,万老师就在班上大声念我写的"一头齐耳短发,显得很有精神;一双温柔的眼睛,像春天的阳光……",并把它贴在教室的墙上。为此,整整一个星期,我脸上都泛着红光,走路都是带风的。
  数学吴老师很严谨。一上课,就会要求我们坐好,认真听讲。他讲题特别强调步骤,包括每一个符号;批改作业也很严格,少一步都会扣分,并要求重新做一遍。粗心的我们,做数学却是一丝不苟的。
  期中和期末考试后,老师都会下发成绩单,并给前三名颁奖:一张奖状,一摞本子。颁奖的日子我总是特别高兴(那个时候我的成绩一直特别好)。回家捧着奖状交给母亲的时候,母亲就特别开心,疲惫的脸上露出灿灿烂笑容,认真看了一遍又一遍,然后端端正正地将奖状贴在堂屋的墙上。
  后来,两位老师都考上了正式编制,调到县实验中学去了。
  到了五年级,教我们的老师换成了董老师和金老师,董老师教语文,金老师教数学。
  可能是毕业年级,两位老师对我们的要求都很严格。语文每天要背诵、过关,还经常补充一些阅读练习;数学习题明显增多,小测验也是两周一次。如果没过关或没完成,下午放学后,老师就把这些同学留下来,并陪着他们做完。
  董老师在同学犯错或学业没完成时,经常会用一根小棍打手心。虽然我成绩很好,但也被老师打过,有点小疼。金老师在数学课上总喜欢举些生活中的小例子,让大家兴趣盎然,又学得很快。但我们要是犯错,他也会狠狠批评我们。
  在上课之余,吴老师,还有万老师,经常会教我们唱歌,那是特别欢快明朗的日子。"小呀嘛小二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懒,没有学问无脸见爹娘……""清晨听到公鸡叫 喔喔, 推开窗门迎接晨曦到,花香鸟语春光好喔喔 ,今天又是一个艳阳照……""没有树高没有花香,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从不寂寞从不烦恼……""在那遥远的小山村小呀小山村,我那亲爱的妈妈已白发鬓鬓……",我们扯开嗓子唱;吴老师还爱和我们一起游戏,一起玩老鹰抓小鸡。那放肆的笑声,犹在当年的校园里回荡……
  四、作业
  记得那时候,我们作业远没有现在孩子的这么多。
  由于只有语文和数学两门课程,一般情况下,很多作业都是在课堂上完成,包括背诵过关,公式默写,课后习题。如果是背诵,我们就先自己背。接着,同桌互相试背,再一个个地到小组长那儿去过。背完一个小组长就打个勾。第二天老师还会在上课前抽查几个同学。
  我们都很认真,并且都抢着比着背,以先去背完为荣。小组长和学习委员都很负责,个个严格把关,"秉公执法"。背书时不能掉字,不能颠倒,太打哽的也不行。没有背的就去催,对个别的同学,还会盯着。
  不过,每天放学时,老师还是会布置课外作业。一般语文有生字词、摘抄、日记;数学是三至五道题。要求我们回家后第一件事先认真完成作业,第二天上交检查。
  那个时候,只要是老师说的,我们都特别听从遵守。
  如果是星期天,老师会留点作业,但不会多,因为那时孩子们都要帮家里干农活的。不过,老师对我们说,你们做完作业后,如果有空,可以自己出题,自己做,看谁出的题有质量,做的多。所以到了四五年级,我们在做完作业之后,就常常模仿书上的题目,自己出题、做题。老师看后,就会表扬我们。然后,下个星期天我们就更有劲头了。
  我记得,到了期中考试后,老师都会组织一次作业展。在走廊上摆上一长排课桌,然后把我们的作业打开,一字排在桌面上,让大家参观。之后老师们把全校最好的作业放在一起,进行为期一周的展览。能够参加展览作业的学生就感觉非常骄傲。
  我的作文和数学作业就被选上过好几次。
  在记忆里,我们的作业一直不多(回家半个小时就可写完,晚上基本是不用做的)。那个时候,不管是背书还是作业,大家都很自觉,没有哪个同学不做作业,不背书。想想,这其中,还是有很多读书学习的乐趣呢。
  五、课余
  记忆中,课余都是满满的快乐时光。
  一下课,孩子们就哗地从教室里冲出来,跑到操场上(就在学校两间平房的中间,有一片开阔的平地)。
  小课间男孩子就玩打四角,跳房子,打弹珠;女孩子就踢毽子,跳皮筋,抓石子。
  我们各玩其乐,没有哪个孩子不玩(一般都是同年级的孩子在一起)。记得那时候打四角,有用作业纸折的,有用硬纸折的,有小的,也有大的。男孩们个个荷包里都装的是。两两相打,一方要把对方的四角打翻才算赢,输的就把被打翻的四角给对方。如果输光了,回家再翻箱倒柜地找纸折(那时的纸张是很少的),或者先借赢家的几个继续玩。这个游戏一直持续到五年级。后来,我的抽屉里全是四角,码得整整齐齐,把屉子塞得满满当当的。
  最好玩的是大课间,女孩子在一边玩她们的。而我们男孩子就分成两边,在平常的操场上斗鸡(撞拐子)。斗鸡就是一脚独立,另一脚用手扳成三角状,膝盖朝外,用膝盖去攻击对方,若对方双脚落地,则赢得战斗。
  一声开始,两边几十人都架起一只腿,"噔噔噔"地向对方冲过去。有捉对厮杀的,有混战的,也有混水摸鱼的,场面堪称宏大。一时之间,操场上人头攒动,你来我往,叫喊声,相撞声,此起彼伏。不一会,就有一些同学败下阵来,然后少数几个厉害的,就继续战斗。或挑,或撞,或压,满地上追逐。有时一直战斗到上课铃响。每天大课间,这种战斗都上演着。
  斗鸡是我们男孩子那时最喜欢的活动。
  不管下课我们怎么玩,怎么闹,老师是从来不会制止或呵斥的。大概他们觉得,这就是孩子们长大的方式,也是童年应该有的样子吧。
  上下学的时光也是欢快无比的。
  那个时候,我们都是一个村子的孩子一起去上学(男孩女孩都这样)。吃得早的孩子会到另几家去喊,然后伙伴们就一起走。
  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逮蚱蜢,看蚂蚁,追蝴蝶,抽个麦穗,然后把一头捏扁,"嘟嘟嘟"地吹起来,有时还对着同伴的耳朵突然吹一下。大家就打闹着,突然觉得上学有点晚,又赶紧向学校跑去。
  而下午放学应该是我们最开心的时段。那时一天上七节课,下午三节,放学都很早,太阳还高高挂在天空。
  一回到家,放下书包,我们就快速地拿上自己"玩具",和伙伴一起去玩耍。
  打陀螺,剁木梭,推铁环,折飞机飞,打四角,跳房子,打弹弓,跳皮筋,下城棋,还有吹肥皂泡,挑火柴棍,打水漂,猜东南西北……
  陀螺是木制的圆锥形,上大下尖。将尖头着地,以绳紧绕螺身,然后旋转放开鞭绳,使陀螺旋转,用绳抽之,使之旋转,谁能把陀螺抽得越久,旋转越长,谁就获胜。木梭是用小刀把一根十几公分的棍子的两端削成尖头,然后在地上划一道线,把木梭放在线上,用一个砍成"凸"形的木板在尖头剁一下,在木梭跳起时,再用木板把梭子打出去。接着就用木板来丈量,看谁打得远。推铁环就是用铁丝做一个圈,然后用一个"U"字形的铁棍推着铁圈往前跑,谁跑得快跑得远谁就厉害。还有猜东南西北,是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把四个角往里折,再反过来折,内侧八个面写上一些名词,然后让小伙伴选方向,看对应的是什么。我们都喜欢玩,也很认真,猜到不好的词,还会不高兴,不过还是会继续玩。
  我们好像有无穷的创造力,可以创造各种不同的玩具。
  那会还没通电。吃完晚饭,我们一放下碗筷,就又都跑出来。大家在一起玩老鹰抓小鸡,丢手绢,捉迷藏,摸猫猫……每天都是玩得黑汗水流,不亦乐乎,不到天黑没影是不会回家的。
  父母也从来不会管我们,也不会喊孩子回家,所以我们总玩得很尽兴。也许,父母小时候也是这样过来的?
  直到八几年,农村通电了(那是中国的大事件,改变了农村的黑夜)。我记得在武汉工作的大伯,突然有一天带回来一台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外面架上高高的天线。一到晚上,村里的老老小小,还有隔壁村的不少人,都拿着小板凳,早早坐在大伯家(从堂屋到门口都坐得满满的),等着看电视。记得先后看过《十三太保》、《射雕英雄传》、《西游记》等,基本一集不落。有时,信号不好,就让人到外面把天线杆抱着转,屋里的人说"好了,好了",就固定这个方向。如果起风,有时候一晚上要转好几次。
  星期天的日子,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那时还没有双休,只有星期天一天假日)。
  一大早,我就起来,先抓紧时间做作业。
  做完作业之后要不就放牛(那时家家都有牛,因为要耕田犁地。而牛是几家共有的,临到谁家谁家管),要不就扯猪草,要不就拿着竹耙到山上去耙柴火。如果赶到农忙,还要去帮忙干农活等(没有哪家孩子娇生惯养,孩子们都早早参加农活)。
  不过这样的忙碌不是特别多,小孩子也只是帮帮忙,绝大部分还是大人们做。
  于是我们就到处撒欢,山头、水岸、田垄、地埂、树林、草地、柴堆、烤烟房……
  特别是到春夏季节,日暖花开,万紫千红,枝繁叶茂,百果正香,大自然简直就是我们的乐园。
  山头坡上,松树、杉树、枫树、目子树、茶树,还有一些杂树都焕发了生机,披上绿装;田间地头,牵牛花、蒲公英、曼陀罗、牛筋草、猫耳朵、野燕麦、蛇莓等正肆意生长。
  而我们的兴趣不在此,而是大自然恩赐给我们的各种"美食"。
  山里,田边,道坎,沟沿,屋后,都可以找到龙葵、灯笼果、刺泡泡、野山楂、刺莓果、桑椹各种美味野食,还可以抽茅针和芭茅、挖茅草根和鸡根,折芽林刺和酸筒杆,摘三角盐酸叶……这些都是可以随时随地开吃的,刺泡泡鲜红欲滴,酸甜可口;酸筒杆酸味十足,开胃爽心……
  在春夏的季节里,农村的孩子从来不缺"零食"(在那个年代,孩子常常饥饿,就找各种野食来解馋),所以我们尽情穿梭在山地之间,流连忘返。
  有时,我们还会用柳枝编个帽子,用千金藤编个小篮子,用槐树叶算算别人家有几口人。或者摘下一朵蒲公英花,用嘴对着轻轻一吹,白色的绒毛就随风飘散;或者削一截柳枝,做成口哨,吹出春天的旋律……
  偶尔,我们还会采点荠菜或软雀什么的带回去。
  那时,天空总是晴朗,大地总是欢颜,我们认识了四季,认识了大自然。
  六、寒暑假
  寒暑假总会如期而至。
  记得小时候的冬天总是特别寒冷,但我们却又依然盼望寒假的到来。
  冬天是农村最清闲的时令。一到深冬,外面北风呼啸,天空经常飘着雪花,人们穿上厚厚的棉袄,窝在家里烤着火炉。
  可我们是呆不住的,天天照样往外面跑(不过寒假作业是一定要做的)。
  我们在塆里房前房后地追跑。有时拿着长篙打屋檐上挂着的冰棱,然后捡起来,放在口里嘬嘬;有时到门口塘水边,揭塘里的冰块玩;或者用瓦片扔到冰面,看谁的在冰上溜得远。最有意思当然是下雪的时候。雪连下好几天,地面就积上厚厚一层雪,山川皑皑,银装素裹。我们就乐坏了,在雪地撒欢、打滚。堆雪人,滚雪球,打雪仗。有时踩着齐腿深的雪,和狗狗一起到山上找兔子。找不找着无所谓,美就美在穿行雪地的感觉。一个个小手和小脸都冻得红扑扑的,鼻涕流成串,哈出的气在眼前马上形成一团雾。
  玩了一整天,到了夜晚,乡村显得格外的静谧。躺在刚换的新的一季稻草的床上,闻着稻草的清香,听着外面的雪飘,偶尔还会有树枝被雪压弯的声音,很快就进入甜甜的梦乡(有时半夜醒来还听到母亲在织布的声音)。
  快到过年了,大人开始忙碌,扫尘(小年开始)、买年货(香烛鞭炮是必买的)、磨豆腐、杀年猪、打糍粑、炒瓜子和花生(正月二十七,古有炒七不炒八的说法)。我们小孩子就到处凑热闹,大人杀猪的时候,我们会趁机从案板上抠出一点小小的肉末,然后放在小铁盒子里,架在火炉上烤。一会儿,香气扑鼻,等稍稍冷却,就用两根折断的小树枝棍子夹着来吃,简直美得不行(小时候一年基本是吃不到肉的)。有时还从家里偷一把黄豆出来烤。大人们打糍粑的时候,我们就在旁边观望着。等到刚蒸的糯米一出来,大人有时就会抓一两团给我们,我们就乐呵乐呵地一边吃一边看着大人们热火朝天地捣糍粑。当母亲在炒东西的时候,我们就会围在锅边转,或者帮忙加把火,一等到母亲炒好瓜子、花生或薯片,盛到盘子里时,就抓一把往外跑,连后面母亲喊"别烫到手了"也听不见了。
  终于到过年了。我们那里的习俗是吃早年饭,谁家吃的早谁家就能讨个好彩头。大概四点多钟,就相继有人家放鞭炮,父母就催我们起床。等我们起来后,母亲已经把几大盘菜端上桌了,父亲正在烧香祭神(这个时候小孩子是不能说话的)。一会,等父亲把鞭炮一放,我们就围在一张大方桌,开始吃年饭了。那绝对是一年中最丰盛的餐宴,有鱼、有肉、有红枣、有芝麻丸子……有炖,有炒,有烧,有炸,我们早就眼睛放光,口水直流了。一家人团团坐定,我们就筷子不停,一顿风卷残云(觉得每个菜都好吃)。不过吃的时候,不能乱说话,不能敲筷子,因为心里要有神灵(现在再也吃不出当年的年味了)。
  吃完饭我们就到处捡炸落的鞭炮放,然后帮忙贴对联。
  到了晚上,母亲就一一让我们兄弟几个洗澡(除去一年污秽)。
  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母亲早早喊我们起来,给我们换上新衣新鞋(平时都是穿补丁摞补丁的衣服,鞋子都是母亲一针一线纳出来的)。我们那个高兴劲就别提了,穿上新衣,欢天喜地地到塆里给各长辈拜年。从初二开始,就要到各亲戚家。我记得每次到姥姥家去给姥姥拜年的时候,大姥就笑着说:"拜了几下,磕头没?"我们又认真地磕几个头。大姥就拉着我们的手,每人给一张崭新的两元钱,说:"伢又长高了啊"。细姥就赶紧给我们张罗吃的。
  正月十五,是个特别热闹的日子。家家点上灯笼,挂在门楼。
  吃完早饭,各家就在门口摆上案板,放上糕点、香烟之类的贡品,请龙接福(玩龙灯)。十点多的时候,由塆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早早跑到半里地远的地方去等候迎接。不一会,喇叭声声,鞭炮齐响,就见一长排的队伍蜿蜒走来。最前面的举着龙珠,十好几个人擎着龙。后面跟着龟臣、龙船、虾兵、蟹将,还有各种鼓乐手。
  到了各家门口,先是摇龙船。龟臣在前面左右扇动着一把扇子,龙船就跟着扇子前后左右摇动。开龙船的是一位漂亮的新娘子,婀娜多姿。而后面的虾兵蟹将也是一齐摇拽、呐喊,就如龙王驾到,大浪滔天。龙船表演完,就要说上一段祝福语(说彩)。领头的说一句,后面的齐声应着。一段说下来,众人齐欢。一时之间,敲锣的,吹唢呐的,吹笛的,长号,短号,小号,喧天齐鸣,好不热闹。等这家说完了,就往下一家走去,后面主人家马上放一串鞭炮欢送。就有一个人用袋子把案板上的贡品装进去。
  等各家走完后,玩龙灯的队伍就来到塆里的大道场上,准备表演舞龙灯了。只见穿着龙装的舞龙队伍摆开阵势,龙珠左右上下摇动,长龙就随着开始舞动起来。一条金色的长龙,一会如蛟龙出海,一会如飞龙在天,一会翻江倒浪,一会腾云驾雾。龙珠摇得叮铛响,龙也不断翻滚,变换各种不同的姿势,嘴巴一张一合,尾巴左摇右晃,栩栩如生。我们看得目瞪口呆,连声叫好。
  快乐的寒假伴随着欢庆的春节,填满了我们的童年。童年里不只玩乐、不只吃喝,还有浓浓的习俗。而习俗就是一种教育,根植中华文化的教育。
  暑假比寒假要长得多,一般有两个多月。但暑假的生活,是辛劳并快乐着。
  夏季正是农忙时节(1982年分田到户),先收早稻,再种晚稻(我们那里是种两季水稻)。每天,我们都要跟着大人早起晚睡,抢种抢收。
  早晨四五点钟,我们就起床(起来晚了天气就很热,我们那叫赶凉),戴上草帽,拿上镰刀,到田里割谷。我们先是并排着往前,但我总是割得最慢,一会儿,就落在后面一大截。我就在田里"扭精",就像在旱地里的泥鳅一样。有时,哥哥给我们划"块",我的那一"块"稍小一点。但我还是慢,落在最后。到了半中午,母亲就让我先回去煮饭。我就如遇大赦,赶紧往家跑。到塘边清洗身上的泥浆的时候,手上总有一条条的红迹,是被稻谷扫过的,生疼。
  谷一割完,就赶着收捆。我们从田里把稻谷一抱抱地抱过来,父亲就在田埂上一捆捆地捆好,然后挑到道场(在收割稻谷前一二十天,农户们就会先整道场。除草,清石子,然后就是打夯。打夯一般四个人,从四个方向用绳子套在肩膀上,拉着一块石夯。一人喊号子,三人一齐应和。四人一齐高抬猛地放下。特别有节奏,特别有气势)。之后就是打谷,晒谷了。
  那段时间,塆里到处是一片繁忙景象。三个道场都没闲着,天天热火朝天。有的人家天没亮就在赶道场。
  铺好谷后,父亲驾着牛,牛拉着石滚,在铺好的稻谷上打着圈,一圈一圈地碾过。这个还要点学问,稻谷不能铺太厚(谷碾不下来),也不能太薄(谷被碾坏了)。碾谷要一圈压一圈,不然就有稻谷没有被碾到。那时农村的粮食非常金贵。各家收完谷后,先要上交公粮,剩下的粮食常常也是一年不够一年的(收捆谷后,我们还要到稻田里去捡那一根根遗落的稻谷)。
  稻谷碾完了,我们就用扬叉除去稻草。等谷晒干后拢到一堆,父亲就开始用木锨一锨一锨地把谷抖到半空,秕谷和灰尘就随风飘走,饱满的谷粒就直落下来。有时我看着有趣,也上去试几下,结果不是把谷甩到一边就是让灰尘吹到自己一身。父亲就笑笑,然后接过去继续扬谷了。
  谷得几天晒,过几个小时就要用耙子把谷耙一遍。到了晚上,就需照谷。我们就在边上摆上板凳,支上门板,架上蚊帐,夜宿道场。天上的星星,水中的蛙鸣,还有草里的虫唱,伴我进入酣甜的梦境……(在收谷晒谷的日子里,我还认识了冤篼、箩筐、撮箕、簸箕、翻谷扒、趟子、茓子、梿枷、风车、扁担、钎担)。
  最怕的是遇到阵雨(夏天的雨说来就来)。大风一起,成群的蜻蜓低飞,就有人喊"快收谷啊"。晒谷的人家就赶紧放下手上的事情,跑到道场抢着收谷(一般就有乡邻们帮忙)。收拢后,用胶布盖上,再捡几块石头在四周压着,等天晴了再摊开晒。有时,刚刚弄完,豆大的雨点就噼里叭啦地下起来了(我们就赶紧跑回家。而父亲又匆匆披上蓑衣,戴上斗笠,到农田忙其它的农活了。有时还能提回一串因下大雨上水跑到田去的鱼呢)。
  早稻一收完,又赶着插二季稻,这是夏天最热最累的日子(秧要在立秋前栽种完,不然就没有好长势)。
  几乎天不亮,我们都要起来,睡眼惺忪地到秧田里去,父亲早在那儿了。我们一个人坐一个秧马,然后一绺一绺地扯。扯一大把了就放在水里使劲涮两下,把泥巴涮干净,用稻草一扎,丢到一边,再扯下一把。秧苗扯好后,父亲就装满冤篼,一担一担地往水田挑去。
  接着,就是最要命的插秧了。
  站在一望无际的水田里,弯着腰,左手拿着一把秧,右手一绺绺地插着。每一绺三四根,不要太多,也不能太少。秧要成行,插入泥巴的深浅要适宜。不一会儿,我就觉得腰酸得不行,太阳直烤着,汗水直流。而我插的秧呢,不是没插好,在田里浮起来了,就是不成行,歪歪斜斜,搞得我是手忙脚乱。要命的是,不知什么时候,蚂蟥爬上你的脚,拼命地在吸血(农村的人没有不被蚂蟥吸过的)。直到你挪动脚时才突然发现,一只或几只蚂蟥趴在你的腿肚子上,赶紧一把把蚂蟥扯下,甩得远远的。而蚂蟥咬过的地方,血就直流,还痒得很。但我们从来也顾不了那么多(不会哭,也不处理),继续栽秧。
  不过运气好的话,会碰上卖冰棍的,可以吃上一根,在酷热的夏天里,那种冰味,沁入心里,绝对是美味无比。
  那样的日子是一天赶着一天,人也看着从白到红,又从红到黑。
  终于快到立秋了(八月七日),秧也终于栽完了,天气略有转凉。
  秧栽下去,如果遇到几天不下雨,水田就会干旱,现出裂纹。我们就要抬翻车到水塘边,开好塘口,然后两个人配合着手摇,水就源源不断地向田里流去。我们有时还比赛,把翻车摇得飞快,水花在叶板上飞溅,水势马上就凶猛起来。几天功夫,栽的秧苗就活过来了。
  剩下的日子,除了放放牛,扯扯猪草,耙耙柴禾(这些都是农村小孩子经常要做的事,不过每次时间都不是很长)外,就是属于我们尽情玩耍的时光了。
  正值盛夏,骄阳似火,酷热难当,我们一帮孩子成天就泡在门口塘里玩水,清一色的赤条精光。
  开始的时候,我们是趴在水边,脚在后面不停地打水(俗称打扑脚),水花乱溅,但我们开心得不行。后来看到大一点的哥哥们在水中游来游去,心里羡慕不已,就央求让他们教。教了几回后,我们慢慢地也开始在水边扑腾着。手乱划,脚乱蹬,一次,又一次,不知呛了多少水,渐渐地,可以游两下,三下,五六下……终于学会游泳了。
  我们比打水,比潜水,比踩水,比谁游得远,游得快,累了就在水边趴趴,或者直接在水中间仰着,看着天空。天格外蓝,风格外轻,几只燕子在水面飞过,有时,还有调皮的小鱼或小虾咬你的脚丫呢。
  泡在水里的日子无比惬意。不过还是有两次被父亲拿着棍子从水里赶到岸上,围着康家塆转了两圈,最后愣是没赶着(后来想想父亲也只是做做样子吓唬一下罢了)。我们依旧整天泡在水里。
  除了玩水之外,我们最爱做的就是钓鱼虾。随便找个小棍子,一端系上细线,然后把挖来的蚯蚓拍死,用线系上。我们就坐在塘边的石头上,把线扔到水边的石头缝里。一小会,就看到线被拉着跑。一拉,就是一只虾,有时还有沙吐鱼(那时的鱼虾真的很多)。它们吃东西都是很傻的,不会松口。提起来,取下后,放在装有水的小瓶里,接着钓,一两个小时,瓶子里就满满都是鱼虾了。
  如果碰到天旱,有的畈塘水快被抽干了(这样的消息总是传得很快。门口塘是不允许抽干的,以防哪家出现火灾),人们就提着桶,拿着网兜跑去捉鱼。放眼一看,满塘全是人。不一会,水就搅浑了,鱼就开始乱窜乱跳。我们就在水边摸,一会就能摸到一条,甩到岸上,接着又摸。不过大鱼一般总是被大人抓着的。但那热闹的场景却是挥之不去。
  到了晚上,我们有时就跟着大人在草地上纳凉。听大人们讲天上地上的故事。牛郎织女,蟐蛾奔月、吴刚伐桂、劈山救母,让我们无比神往;薛仁贵征西,岳母刺字、穆桂英挂帅,让我们热血沸腾……
  如果附近有哪个塆要放电影,那我们是必须要去的。一吃完晚饭,就赶紧出发,一般要走上二三里路。快到的时候,远远就看到宽宽的银幕挂着,一片人头攒动,心头就莫名地激动。赶紧跑过去,找个地方,等候放映。那些年,《天仙配》、《刘三姐》、《马兰花》、《一江春水向东流》、《铁道游击队》、《神秘的大佛》……还有万人空巷的《少林寺》,都深深地印入我们的心中。
  电影一般都是两场连放,我们一站就是两个多小时。到夜里十点多放完,我们才意兴未尽地踏着月色归来,小路两旁豌豆的清香沁入心脾……
  酷热的暑假焦炙着我们的童年,有水中嬉戏、有日月星辰,也有五谷杂粮。而童年里不仅有父母,有家乡,还有生存,有生活。
  暑假快过去了,又快到开学了,身上的小伤还没好吧,又得好几天才能握稳笔杆吧?
  敲钟的铃声又仿佛响起,"当、当、当……"
  后记
  岁月不居,弹指芳华。转眼人到中年,但小时候读书的光景依然历历在目。那山山水水还在,那树木花草还在,那两排青瓦土坯平房还在,那放肆的笑声还在……
  回想小时候上学的生活,看看现在孩子读书的场景,不禁焦思苦虑。我们小时候,父母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耕耘,撑起一个家;老师兢兢业业,恪尽职责,教书育人;孩子自己上学,帮做农活,快乐玩耍。父母、老师、孩子都在自己的轨道上,各行其道,各安其所。反观现在的父母、老师和孩子,却是有些错位,还有些变味。
  教育需要回归,回归本位。只有家长、老师、孩子各就各位,各行其事,孩子才会一路芬芳,我们才会收获硕果。如果出发时就错了,那怎么能顺利驶达彼岸?
  小时候念书的光景啊,就成了那永远挥之不去的回忆……
  作者简介:康红舒(1974——),男,汉,本科,副高,阳光教育集团,校长。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淘宝怎么发图片(淘宝订单p图神器)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每个行当都是这样,好的工具能够让你事半功倍,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做淘宝也一样,下面就给大家推荐一些对淘宝卖家必备的神器设计相关工具1)Photoshop如何下载淘宝图片(手机怎么下载淘宝上的图片)许多卖家在上架新产品时要做产品的详情图介绍,除了宝贝主图以外,宝贝的详情图也是非常重要的,详情图的设计好看新颖就会引来买家的驻足,可以增加成单率,有时候也需要借鉴一下前辈的设计,但淘宝公益宝贝有什么用(淘宝宝贝参加公益)一什么是淘宝公益淘宝公益宝贝是指带有标志的宝贝。卖家在宝贝成交以后,会捐赠一定的金额给指定的慈善基金会,v兔工具,用于相关公益事业。二设置淘宝公益带来的好处1店铺信用会变高买极开通淘宝宝贝规格怎么设置(淘宝发布商品尺寸怎么设置)1。登陆淘宝网,点击右上方的淘宝卖家中心能够见到网页页面左侧有一系列的作用,发布宝贝时关键采用的是发布宝贝和图片空间这两个作用,这时点击发布宝贝。假如不清楚自身要发布的宝贝实际归属怎么在淘宝网上买东西(淘宝购物指南)怎么在淘宝网上买东西(淘宝购物指南)对于阿里巴巴集团这两年的火热,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有些朋友看到淘宝上东西比市场还便宜,而且又不必大包小包地提回家,快递公司直接送到家门口,确实很科目五考什么(a2科目五模拟考试5题)近期有消息称,国家正在酝酿实施更严格的驾照考试新规,在现有四个考试科目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科目五(高速模式考试)。预计新的考试项目将在今年内正式推行。对于考试科目的增加,业界普遍认为科目三练多久可以考试(科目三比科目二简单吗)在上海学车,很多学员都反映,教练都是让他们先把科目三约考成功后再去练车,只要练上一个周,考试基本没啥问题。对此,学员感到惴惴不安,只练一个周就去考试,到底靠不靠谱?倘若你只是想通过汽车灯光(汽车灯光大全)汽车灯光(汽车灯光大全)汽车的灯光包括行车灯近光灯远光灯雾灯转向灯倒车灯等几种。很多人不知道怎样正确地使用汽车灯光,也有很多人以为灯总是越亮越好,以为只要自己的灯光亮了,自己就是安科目二多少学时(科目二学多少个小时可以考试)最近很多小伙伴咨询科目二和科目三练车时间的问题,其实整个驾考当中科目二是最占用大家时间的,那么科目二和科目三到底需要练车多久呢?一起看看吧!科目二练车周期一般在1015天左右,但是学车大概多少钱(科目二大概练多久就可以考试了)在北京考驾照花多少钱?用时多少?首先,我在海淀居住所以报了海淀驾校。其次因为我上班,所以我是周末班,只能周末练车的那种。1。报名费5180,手动挡。5380,自动挡。我选的手动挡5油菜花开的季节!(油菜花什么时候开?)油菜花开的季节!(油菜花什么时候开?)油菜经过春化阶段就会开花,花期根据纬度高低海拔高低和光热资源等不同而有所差异,南方地区大部分在13月份开花,而在北方地区,常见的油菜花期则是在
耳返是什么(耳返长什么样)在演艺圈中不少大神她们登台唱歌的情况下,耳朵上边基本都要带上耳麦,让不少网民迷惑不解,她们带上耳麦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作用?是为了更好地听歌?实际上这耳麦并不是普通的耳麦,这耳麦是带着苹果8x多少钱(苹果手机有8x这个型号吗)9月13日消息苹果iPhoneX再度刷新了iPhone的价格上限,国行价格为8388元9688元,与之对比,顶配版iPhoneX甚至可以买三台小米MIX2。与价格相对较高的内地价格挡泥板多少(车装挡泥板有没有用)请您在阅读前,先点击上面的,感谢您的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并与您分享阅读的快乐!我们在购买新车时,几乎看不到挡泥板,对于一辆4S店的新车,为什么不装一块廉价的挡泥板呢一公斤多少吨(一吨粮食能养活多少人)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粮食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在历史上也有像官渡之战这样因为粮食供给不到位而导致失败的事件发生,而保障粮食安全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农业政策的核心,提高粮食产量那是大势所趋b超多少价格(b超单子怎么看男女)胎儿性别鉴定(非医学需要)在我国是被明令禁止的违法行为,因为鉴定胎儿性别常常与人为终止妊娠联系在一起。DV现场记者在广州番禺调查发现,无视国家的相关规定,非法从事胎儿性别鉴定和引产一斤油多少钱(食用油涨价最新消息)来源都市现场原创发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如删除来源必究年关将至,不知道各位有没有注意到,各个品牌的食用油价格都涨了不少,一桶油少则涨了五六块,多则十多块。记者走访多家超市农贸市场主流品电竞发烧线FIBBR光纤DisplayPort(DP)1。4开启8K新纪元光传4k144相较于HDMI的普及,在PC电脑领域还是DisplayPort(DP)较为好用,如今PC也来到4K144Hz与8K60的时代,现今DP1。4的版本即可达到规格要求,但普遍DP线较短Seagate资料领域领航员NytroSATASSD系列与DuraWrite技术储存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Seagate希捷科技,旗下不仅有着守护者系列的消费性硬碟产品,更包含了企业级的硬碟产品,除此之外从传统硬碟来到快闪记忆体的现今,Seagate悄悄的以资料葱白是什么(葱白是什么菜)太不好讲了,讲起来太枯燥了,所以我先自嗨一下,记住,葱白就是那个绿绿的管和葱头之间那白色的杆。是不是有点拗口,就这么理解吧,理解不了的话,拿一根葱看看就懂了。下面开启靠谱又稍有枯燥多少是一克(100克食物有多少)俗话说三分练七分吃。7分吃虽然夸张,但并不是不无道理。怎么吃吃多少对于我们来说,一直都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今天我将以能量的角度来来分析一能量代谢的最佳状态是达到能量消耗与摄入的平衡。防窗多少钱(玻璃擦窗多少钱)大小新闻1月16日讯(今日龙口记者曹晓萍)临近岁末,为了迎接新年到来,不少人开始考虑在家中打扫卫生辞旧迎新,可是上班族们大多平时工作繁忙,没有时间打扫。请家政工人来打扫似乎是个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