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撒贝宁主持的节目开讲啦节目中,台下有观众提问:马总,您不要扯别的,不要和我说价值观,我只要赚钱,告诉我怎么赚钱。 马云在回答这个问题时爆出了金句:我对钱没有兴趣。 撒贝宁对这一句话忍俊不禁,成了大家熟知的一个名场面,还时不时被拿来调侃。那么马云对钱到底有没有兴趣?我们不妨从马云的几次融资事件中来分析一下。 融资:拒绝投机性融资 1999年7月阿里巴巴为资金的问题而头痛不已,公司处于举步维艰的境地,甚至到了马云必须借钱发工资的程度,这个时候融资成了阿里巴巴的重中之重,可是令人惊异的是,在具体的谈判中,马云竟拒绝了37家投资者。 1999年7月底,马云带着财务主管吴蕾与上海的一家投资公司进行会晤,投资公司愿意投投资几百万美元,但是条件是要以阿里巴巴出让控股权为代价,而这笔投资也会占据阿里巴巴比较大的股份,财务主管吴蕾后来回忆: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看风险投资商,原来我们离钱那么近,上百万美元!心里痒痒的!而这个时候我们多么的迫切需要这笔钱呀,我们已经无米下锅了,但马云对投资商说我要考虑一下。 马云考虑的结果就是果断拒绝了这家投资商,马云这样解释:希望阿里巴巴的第一笔风险投资除了带来钱以外,还能带来更多的非资金要素。 融资:看重策略性融资 那到底是什么样的非资金要素呢?1999年8月,美国著名的投资公司高盛向马云伸出了橄榄枝,并为阿里巴巴带来第一笔基金。1999年10月,由高盛牵头,美国亚洲欧洲多家一流的基金公司参与,阿里巴巴引入一笔5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这个数目在当时的风投热潮中并不是太多,而高盛的要求也相当的苛刻,但是马云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决定接受这笔风投。原因有两个,一是高盛是全球著名的投资公司,在全球经济市场有着呼风唤雨的能力,对阿里巴巴未来开拓海外市场有很大帮助,第二个原因是高盛的规模大,实力雄厚,目光长远,能够为马云引入良好的管理体系。 第一轮融资以后,阿里巴巴走过了一个寒冬,但是仍然面临着资金上的难题。2000年10月摩根士丹利亚洲公司资深分析师印度人古塔,建议马云去见一见孙正义。马云参加了一次中小企业融资会。前来面谈中小企业融资事宜的企业特别多,孙正义只给每个人20分钟的时间来阐述,轮到马云的时候,孙正义饶有兴趣地问道:"你要多少钱?" 马云说:"我不要钱。" "不要钱你来找我干嘛?"孙正义有些诧异的问道。 "不是我来找你投资,是朋友让我来找你的。" 马云的回答,好像刺激了孙正义,这也给孙正义留下了很深的印象。2000年底经过与马云多次的接触和对阿里巴巴的深入了解后,孙正义决定向阿里巴巴投资3000万美元,当时这个新闻在互联界在互联网界引起了轰动,人们都认为马云和阿里巴巴是交上了好运。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马云做出了让所有人意料的举动,他竟然对孙正义在国内的助手说道,我们只要足够多的钱,只要2000万美元,太多的钱会坏事! 后来在接受CCTV经济频道采访时,马云也坦然的承认了自己当时的简单想法,他说:"我一直认为不管做任何事,脑子里不能有功利心,一个人脑子里想的全是钱的时候,眼睛里全是人民币的时候全部从嘴巴里面喷出来,人家一看就不愿意跟你合作。" 2000年1000万美元是什么概念,有多少人能经得住1000万美元的诱惑。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知道有舍才有得,但面对利益的时候真的舍得出去的没有几个。 老虎基金创始人Julian Robertson 2003年初,老虎基金找到马云表达了投资意向,这里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老虎基金(Tiger Fund)由(Julian Robertson)创立于1980年的老虎基金是举世闻名的。1998年其资产由创建时的800万美元,迅速膨胀到220亿美元,并以年均盈利25%的业绩,列全球排名第二。 其中,1996年基金单位回报为50%,1997年为72%,在对冲基金业里,老虎基金创造了极少有人能与之匹敌的业绩。2019年11月16日,发布《2019胡润全球独角兽活跃投资机构百强榜》,老虎基金排名第4位。 对于马云说这个时候是有意进行一轮融资的而对方又是老虎基金这样一个全球著名的投资公司,本来在普通人眼中这将会是一次伟大的合作,可是经过深入的交流后,因为双方对互联网下一步发展的共识不够,并在某一些方面有较大的分歧,最后这次谈判以马云的犹豫失败。 2003年底,马云决定进军c 2 c市场,这一想法与孙正义的方向不谋而合。经过一轮紧张的谈判,软银向阿里巴巴注资8200万美元。 对于这次投资,孙正义显然比马云还要高兴,他表示我们非常高兴能够追加投资,帮助阿里巴巴公司巩固此在当前领域的地位,这次投资与软银公司一贯坚持的寻找能占领市场领先地位的企业投资策略是一致的。 ,而马云对外界的忍耐让人觉得他似乎有些不情愿,他说:"这8200万不是我们自己出去找的,我们是被动投资者。为了说服我拿这些钱,跟我谈了好久,所以弄到现在才讲出来。这不是我们很高兴的事情,我觉得你们应该去恭喜投资者,我的压力挺大的,现在这么多钱怎么花出去?还得挣更多的钱,这个压力比他们大多了。" 那么马云对融资为什么这么严格呢?面对金钱可以说是战兢惕厉。这是在前期创业过程中两次北上、两次南归中总结出来的血的教训。 前车之鉴 马云第一次北上北京失败以后,返回杭州筹划中国黄页的下一步发展计划,可是当他回到杭州时,迎接他的是当头一棒。1995年马云创立中国黄页,当时中国黄页的确是中国第一家商业网站,可是到了1996年初,新生互联网几乎一夜之间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中国互联网市场竞争骤然激烈起来。 在众多竞争对手之中,西湖网联最为强大,当时西湖网联是拥有3亿多资本的国企,而中国黄页注册资本仅为仅为10万元,面对这种残酷的竞争,中国黄页已经失去了还手之力,可以说是惨不忍睹,资金匮乏,资源匮乏,信息匮乏,一度发不出工资。 但是为了中国黄页的生存,马云决定与西湖网联合作。几个月以后双方,终于走向了不可避免的破裂。因为合并以后中国黄页仅占30%的股份,根本就没有话语权,双方的发展方向存在很大的分歧,最终以破裂收场。 中国黄页的全体员工都要辞职,这个事件当时还惊动了人民日报。这其中的原因,除了不满西湖网联的霸权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1997年10月马云认识了外经贸部的王建国,不久外经贸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诚邀马云加盟共创大业,这件事也促使马云下定决心离开已经变质了的中国黄页。 1997年11月,马云和他的团队再次北上。一向不在乎钱的马云把把当时所拥有的中国黄页21%的股份全数送给了一起创业的员工,只为让他们能为好好耕耘,好好收获。只带走了中国黄页的8个人。后来黄页中还有人陆续北上,进京这些人后来都成了阿里巴巴的创始人,走还是不走,当时的抉择决定了许多人一生的命运。 1997年12月马云再次北上。这次去北京和第一次不一样,这一次是与官方进行合作进行二次创业。相当于加盟了外经贸部所属的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马云任中心信息部总经理。这一次的加盟话语权仍然不在马云这,马云在北京的团队只能按照官方的意图建设网络,而官方的意思是要建立内网,而且内网是收费的,收费的办法还要按照红头文件。 马云的团队只能按照官方的意图建设内网,网站做的也很成功,连续推出了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上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中国招商网上广交会和中国外经贸等一系列战点,其中外经贸站点成为国内部委中最早上网的政府站点,也是1999年中国政府上网工程的推荐优秀站点。 马云及其团队的这次创业业绩是很明显的,国富通和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站当年纯利高达287万元,但马云并不开心,他没有成功的感觉。因为马云发现在政府里的编制里做事很难放开手脚,掣肘太多。尽管在当时提起马云与外经贸部的合作,很多媒体都将其美誉为中国的"梦之队"。 但事实上马云并不是很开心,他不甘心于受制于人,在一番内心的痛苦挣扎后,马云又一次做出了决定:南归! 所以当初这些惨痛的历史教训告诉他,做事不能只冲着钱去,一定要与自己价值观相同的志同道合的人合作,还要保证话语权掌握自己的这一方,所以马云在后期阿里巴巴创建过程中,面对投资所表现出的定力让人惊讶。 再也不能让辛辛苦苦创办的阿里巴巴,因为自己没有话语权而走上不归路。 马云对待金钱的态度是明确的:资金越是高昂,越是要战兢惕厉。钱越多反而要越清醒,而保持清醒的一个法门就是:保持对钱不感兴趣的一种状态,如果一旦被金钱迷乱了眼睛和心智,那么企业就不会太长远。 马云身体力行,证明了舍与得的大智慧,只有敢舍才能得。 而如何舍如何得呢,只有不把钱看得那么重要,保持理性的态度,才能从舍得舍中得。 再回到我们一开始的话题:马云说"我对钱没有兴趣",这是当时在撒贝宁主持的《开讲啦》节目中,台下一位年轻的观众向马云提问:马总,您不要扯别的,不要和我说价值观,我只要赚钱,告诉我怎么赚钱。 再次审视这个问题和这个回答,会不会有不同的感受呢? 所以你看马云是不是对钱不感兴趣,这个答案还是要你来回答。 往期文章: 马云成名前的影像资料是怎么来的?https://www.toutiao.com/i6799410422223995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