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前标注:1磅=453克=16盎司1盎司=28.35克1夸脱=0.946升液体=1.101升固体1加仑=4夸脱 "口粮"(ration)是指一名士兵一天所需的食物摄入量。它的发展史可以说是贯穿了整个人类战争史。从一开始的自行解决或简单募集粮食到如今的规模化、标准化、科学化,口粮的发展可以说是军队后勤技术发展的集大成者。进入近现代后,各国陆军因为饮食习惯差异以及后勤能力差异等因素,形成了特色各异的陆军口粮。如加拿大陆军最常吃的是牛肉与烟熏鲑鱼,阿根廷的特色是玉米煮牛肉,日军则是饭团加臭咸菜(泽庵),德国自然是耳熟能详的德式香肠搭配猪油和黑面包,法军则以马奇诺防线内丰盛的七道菜正餐闻名于世。至于意大利嘛,当然毫无意外的是通心粉、番茄酱以及油汆沙丁鱼。纵览世界,最负盛名且对后世各国军用口粮发展影响最深远的当属美国陆军口粮。欧洲战场的后方,德国战俘营内的守卫只能吞咽着口水,无奈地望着被俘的美军士兵满脸嫌弃地吃着随身携带的C口粮,而美军士兵自己却将其形容成连饲料都不如的反人类食物…… 咸肉与饼干:糟糕的140年 人们印象中丰盛美味的美军口粮却有着一个极其糟糕的开端,且这个糟糕的情况噩梦般的持续了140年。从独立战争至一战前的这段漫长岁月中,美国陆军口粮居然一直沿用着1775年第二次大陆会议制定的标准(只有些许非结构性的改变)。以下是其标准:每份口粮应当包括肉类(或腌制鱼肉)、面包(或面粉团)、豆类蔬菜以及饮料(初为牛奶,后改为各种酒类)、香皂、蜡烛。这份极其简陋的口粮配比在前工业化时代可以理解,但在工业化后依旧如此,便是美国政府的原因了。士兵经常因为营养不良导致各种疾病。这种情况直到1832年才得到些许改变。总统安德鲁·杰克逊将口粮中的酒类饮料换成了咖啡——每100人每周分配6磅生咖啡豆和12磅白砂糖。之所以选择繁琐制作过程的生咖啡豆而不是咖啡粉,就是因为其在运输途中不易受潮、变质。在不具备研磨、烹煮的恶劣条件下,士兵们只能像马一样费力去嚼咖啡豆。 南北战争:硬面饼之战 战争一开始,南北军队都相继颁发了所谓的"标准陆军口粮"执行标准,以规范后勤。先让我们来看一看北方联邦军队的口粮标准。1861年8月3日,联邦国会通过了陆军野战伙食临时规章:每名士兵每天可领取一份肉类——12盎司(约0.7斤)猪肉或1磅又4盎司(约1斤)牛肉,咸肉、熏肉、腌制肉均可;一份主食——1磅又6盎司(约1.2斤)白面包或面粉团;一份备用餐——1磅黑面包或1磅又4盎司(约1斤)玉米粉。每100份单兵口粮还配两加仑扁豆或豌豆、10磅(约9斤)大米或玉米、10磅生咖啡、8磅(约7.2斤)咖啡粉或1.5磅(约1.35斤)茶叶、15磅(约13.5斤)糖、1磅又4盎司(约1斤)蜡烛、4磅(约3.6斤)肥皂以及1夸脱(约1升)蜂蜜。炊事兵的烹饪标准则如下:50人份的咸肉:将50磅咸肉放入锅,清水浸泡一夜。次日洗净,加水,小火慢煮3小时,之后即可食用。煮完后漂浮和刮下的油脂可以作为黄油的替代品。50人份的肉汤:加入7.5加仑清水和50磅肉,再加入定量配给的腌菜或蔬菜(约8磅蔬菜或6磅腌菜)。如果条件允许,还可加入胡椒粉和食盐。小火慢煮3小时即可食用。如加大米,可用水单独煮开后加入锅中,约3磅。100人份的咸肉和豌豆泥:分别向两个锅中放入50磅咸肉。将22磅豌豆分成四份放入锅里与咸肉一起煮。全程小火煮2小时。之后取出所有豌豆和咸肉。然后将一个锅中的汤汁倒去并放入豌豆,再加入两勺胡椒粉和1磅油脂,然后用木杵将豌豆捣烂即可食用。看上去联邦军的伙食还是不错的吧?但以上标准只是国会老爷们美好的设想。由于战事的紧张加之物资的匮乏,野外行军状态下,联邦军每名士兵每天的实际口粮只有1磅黑面包、3/4磅咸肉或1/4磅鲜肉,在加之少许糖、咖啡和盐。这点东西显然远远少于执行标准,最多只能维持军队处于一种半饥不饱的程度。最严重的是,由于物资补给的困难,许多部队配给量连这个缩水标准的一半都没有,甚至数天吃不到任何东西。问题不光出在运输环节,军需部门不愿意处理麻烦且容易变质的鲜肉,也不愿意制作工艺更复杂的面包。于是,前线几乎所有的口粮里都没了鲜肉与面包,取而代之的是咸肉与硬饼干。这里的饼干可不是如今充满奶油、鸡蛋与白砂糖的酥脆饼干,而是只有面粉、水和盐,坚硬无比,联邦士兵苦不堪言,于是有了"联邦硬面饼"、"锉牙器"、"铁皮饼干"等恶名。本就坚硬的饼干在数月的运输与储存中蒸发了水分变得更加坚硬。要想食用这种饼干,必须用咖啡、开水或者咸肉油脂去浸泡才能勉强咬动。因为长期食用咸肉等单一肉食,联邦军许多士兵患上了坏血病,满口烂牙的他们啃着这种饼干无疑是一种酷刑般的折磨。此时距离败血病的形成原因已经过去一个世纪了,所以上级尽力为部队配给一些水果干、蔬菜干、蜜饯等富含维生素的脱水食品,如果想要吃到新鲜蔬菜,则只得自己去种。之后在与墨西哥人或印第安人的战斗中,美国陆军的营地旁总是密密麻麻的种满瓜果蔬菜。他们在长期的冲突中还学习了印第安人的先进经验——制作一种名为"Wasna"的掺了玉米粉的牛肉饼。但这些能补充维生素的食材也不是处处能找到,在后来1898至1899年的美西战争中还是有至少14名士兵死于营养不良引发的疾病。人们印象中拥有大片农业区的南方邦联军队口粮是不是会好很多呢?答案是否定的。虽然他们在肉类、面包以及咖啡豆的供给上要稍稍多于北方联邦军,但由于战事的紧张,食物压根很难运到军队手里。北军的"联邦硬面饼"在南军这也有对应体:"邦联玉米饼"。这是一种在硬度上与"联邦硬面饼"相媲美的主食,配料是玉米面、牛奶、油、苏打和盐。不过牛奶的加入还是让邦联饼比联邦饼口感好了不少。 "联邦硬面饼" 后南北战争时代:夺命咸肉 内战结束后,情况并没有发生结构性的改变,不过跟内战时期相比,军队的口粮变得充足,制作简单的硬面饼也换成了面包,但有一样东西还是顽强的保留了下来,那就是咸肉。坚如磐石的咸肉几乎是当时全世界各国最臭名昭著的食物。美国大兵经常调侃说:"这些肉准是创世纪的时候就开始腌制了。"这显然是夸张的抱怨,不过确实有不少咸肉是在木桶中储存了30年之久。大洋彼岸的英国情况则更为夸张,直到1870年时,英国水兵还在吃1805年纳尔逊上将时期腌制的咸牛肉。这些历经60余年的牛肉早已如同红木般坚硬,有些士兵把牛肉块雕刻成所在军舰的模样,然后刷漆抛光制成工艺品。还有一些士兵把牛肉块切成条,用来做煮咖啡的燃料。对,你没有听错,这些陈年僵尸肉已经有了几乎所有木头的属性。美西战争期间,美军陆军司令纳尔逊·迈尔斯为了改变军队口粮现状,决定从古巴与波多黎各竞购活牛以便提供鲜肉。但因为各种原因,美国政府最终购入的依旧是数百吨冷冻与罐装牛肉。但这次事情的严重程度已经不再是难以下咽这么简单了。士兵们在食用了这些肉后开始出现上吐下泻、腹痛不止等食物中毒的症状。但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这起食物中毒事件没有上报到军政高层。战后许多老兵开始向政府以及记者反应此事,随后顺藤摸瓜牵扯出来美国陆军常年的后勤、卫生方面的弊病与腐败,引起社会的轩然大波,总统麦金莱不得不宣布成立专项调查组与审理法庭处理此事。纳尔逊·迈尔斯司令本来是想如格兰特将军那样通过战争功绩登顶总统宝座的,但美国陆军在这场战争中风头完全被海军抢去。迈尔斯的总统梦破碎,于是迁怒于陆军后勤部长拉塞尔·阿尔杰。他在法庭上宣传这些肉是加了大量的防腐剂处理的。他还出示了一名军医的证词:"……这些牛肉被注射了防腐剂,气味闻起来像被防腐处理过的尸体……"此言一出,美国社会一片哗然,经过一年的周折,后勤部长阿尔杰在总统的要求下提交了辞呈。 谷物与豆类 数年或数十年历史的老腊肉 在此次"防腐肉"丑闻,进入20世纪的美国陆军于1901年终于制定了新的口粮制度:1. 驻防军口粮:提供给位于固定据点内或宿营的士兵。主要为鲜牛肉、面粉团、豌豆、土豆、咖啡、白砂糖、调味品、肥皂、蜡烛、蔬菜(视情况而配,如阿拉斯加上的守军只能靠本土运的苹果来代替)。2.野战口粮:提供给作战中的部队。主要为牛肉(腌制或鲜肉)、面包、蔬菜、水果、咖啡、白砂糖、调味品、肥皂、蜡烛。基本与驻防军口粮类似,不过考虑到战场实际环境,允许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用罐头、腌菜、黑面包等长保鲜食物代替。3.行军口粮:提供给非作战状态下的行军部队,也可提供于不便烹饪的野战部队。主要为黑、白面包、肉罐头、豆子、咖啡、番茄等即食蔬菜、白砂糖。4.海运口粮:提供于经海路运往目的地的陆军部队。主要为咸肉、黑面包、腌制蔬菜、咖啡、肥皂、蜡烛。因为军需官经常把一些南北战争前腌制和制做的咸肉以及饼干配发给部队,所以后来了有了个不成文的规定:允许将食物等额的现金折算给士兵让其自行购买食物。5.应急口粮:提供给情况紧急的部队。主要为装有干粮的布袋,内含物不同时期均不一。1908年,陆军部分修改了标准,允许咸肉部分取代鲜肉,同时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可以用鸡肉作为替代肉类。另外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在口粮中加入了脱脂奶粉。不过这依旧没改变第二次大陆会议所定下的框架,只是做了食物上的调整。因为此时国会与军队高层依旧只觉得口粮只需要保证士兵日常热量所需就行。真正的改变则需要等到一战的到来…… 我,看更多文章 下一期:美国陆军伙食发展史(2)一战与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