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SHIBA OCZ RD400 目前在国外的已经卖翻天了,各项表现评比都十分亮眼,但目前台湾尚未开始贩售,只能从国外的电商平台来取得,而手上拿到的TOSHIBA OCZ RD400 256GB为之前参加OCZ的体验活动,以下内容为产品的测试及个人心得。 TOSHIBA OCZ RD400目前共有两种版本,一种是裸条M.2,另外一种就是手上的有附转卡的款式,容量共有4种,分别为128GB / 256GB / 512GB / 1024GB,因此组合可能会有8种,NVME 与 PCI-e Gen3 x4的规格都是为了获得更快速的效能表现,而官方公布的效能也十分亮眼,后面会有实际上机测试的数据。 目前OCZ自从归入TOSHIBA,品牌的定位上有点类似ASUS底下的性能品牌代表"ROG玩家共和国",因此包装上看到TOSHIBA并不要觉得奇怪,外观设计上还是以OCZ的原本的元素居多,蓝色炫光线条搭配黑灰色的底,充满了科技感。 背部有许多产品资讯与规格,最下方也有台湾的BSMI字号,看样子TOSHIBA OCZ RD400也为台湾市场做好準备了,但目前碍于政治因素,这边就不再多加叙述,比较值得一提的是产地不是中国製,也不是台湾製,而是菲律宾生产製造。 打开包装后,TOSHIBA OCZ RD400是用塑胶盒固定住,除了说明书指南外,多加了短挡板,可让一些半高的机壳或是伺服器机箱平台做使用。 撕开贴纸后,主控为TOSHIBA自家调教的TC58NCP070GSB,搭配2个TOSHIBA 15nm MLC (TH58TFT0JFLBAEF)与1个SAMSUNG DDR3-1600 512MB (K4E4E324EE-EDCE) 做为缓冲。 接下来就是直接废话不多说,直接上机来测试性能到底能够多什么境界。 下列配备是所使用的测试平台配备,供大家参考 处理器 (CPU) Intel Core i5-6600K (3.5GHz boost 3.9GHz) 主机板 (Motherboard) GIGABYTE Z170X-UD5 TH 记忆体 (RAM) AVEXIR DDR4-3000 8GB *2 (X.M.P) 显示卡 (Graphics Card) POWERCOLOR R9 270 2GB 硬碟储存 (HDD) TOSHIBA OCZ RD400 256GB 电源供应器 (PSU) FSP HYDRO X 450W 80+ Gold 散热器 (Cooler) be quiet! DARK ROCK 3 机壳 (Chassis) 裸测架 – 主机板盒子 作业系统 (OS) Windows 10 Pro x64 (1607) 环境温度 32℃ 监测温度工具 FLIR ONE CrystalDiskInfo + CrystalDiskMark 5.1.2 AS SSD Benchmark 1.9.5986.35387 ATTO Disk Benchmark HDD Tune 5.60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1.1.0 TxBENCH PCMARK 8 AJA System Test 2.1 在众多的软体测试中,TOSHIBA RD400 256GB的读取是可以破2000MB/s,写入方面也落在1000MB/s左右,若今天你是要拿来做高画质的影像剪辑,或是建置VM虚拟机器,TOSHIBA OCZ RD400会是不错的选择,前提是你CPU要够力啦XD。 TOSHIBA RD400 256GB 的温度变化 在M.2 SSD上,温度可以说是一大重点,因为温度会影响到性能表现, 在纸盒牌裸测架上是完全没有撞风的,测得温度也最真实的, 这边使用FLIR ONE 热显像仪直接监测RD 400上的发热源温度。 左边为待机的热显像图,右边为高负载下的热显像图, 由上依序为缓冲记忆体、主控制器、MLC记忆体颗粒。 TOSHIBA OCZ 专属软体:SSD UTILITY INTEL、PLEXTOR、SANDISK..等多家SSD大厂都有专属的软体,TOSHIBA OCZ当然也有自己专属的软体:SSD UTILITY,但仅限于旗下子品牌OCZ使用,TOSHIBA目前则没办法使用,玩家可以透过软体来了解SSD的健康度状况,看看连续一个礼拜日操夜操健康度已经被我玩到变成99%了。 另外韧体是否有无更新也可以透过SSD UTILITY来了解,至于其他进阶设定则是看玩家有无需要用到,一般使用是无须再多做其他设定。 ==========================我是分隔线========================== 看完上面的一些心得与性能评测表现,你可能还会许多问题想了解,这边就先整理出一些问题来Q&A,希望大家能够更了解TOSHIBA RD400 256GB的一些不一样。 Q1:为什么主机板有M.2接口,怎不拆下来在主机板上实测一下性能差异? A1:因为当时手上拿到的这片RD400 上的螺丝锁太紧了(磅数太大?),导致本人手残旋到螺丝都绷牙了,前几天申请AWP已经换回一组新的了,也算是目前保固上能与INTEL匹敌的优质服务XD。 Q2:为什么我NVME SSD无法跑到破千的速度? A2:请先看看自己的系统驱动是否有支援NVME (Windows 10即内建);假设有,请到装置管理员 -> TOSHIBA RD400 右键内容原则 -> 将"在装置上启动写入快取" 与 "关闭装置的Windows写入快取缓冲区排清" 给勾选起来,相信SSD的性能就会全部都爆发出来啦。 Q3:既然都测来当系统碟,那是否有无拿来当储存碟的性能数据比较(SSD净空状态) A3:通常买这个玩家大部分都会拿来当系统碟居多,但这边还是有实测一下相关的数据供大家参考一下。 CrystalDiskInfo + CrystalDiskMark 5.1.2 AS SSD Benchmark 1.9.5986.35387 ATTO Disk Benchmark HDD Tune 5.60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1.1.0 TxBENCH PCMARK 8 Q4:那NVME M.2 / SATA M.2 / SATA3的SSD到底差距有多少? A4:这边有过往的所测的纪录供大家参考一下,有本次的RD400 256GB,以及走SATA M.2的PLEXTOR M7V 256GB,与2.5" SATA介面的TRION 150 240GB,差不多的容量、差很大的性能数据! TOSHIBA OCZ RD400 256GB PLEXTOR M7VG 256GB OCZ TRION 150 240GB Q5:使用NVME的SSD开机跟2.5"的SSD开机速度会不会差很多? A5:这边就拿RD400与TRION 150来比较一下,基本上两者都能够再30秒内完成开机,但RD400会再快一些。 TOSHIBA OCZ RD400 256GB OCZ TRION 150 240GB Q6:很多人都说M.2 SSD很怕热,如果加强散热后的表面是否会变好? A6:这边直接用ADDA金标4000rpm的风扇来吹RD400,在温度上可以抑制在40度内,当然在性能读写表现上变得更好一些。 撞风后的数据 撞风后的温度对比 (左边是未撞风的温度;右边是撞风后的温度) 本次实测的心得大概就简单快速的讲一下: 1. 并不是M.2介面就是高速,回头看看Q4 & A4就知道。 2. SSD怕热,所以在DIY组装上尽可能挑选对流较好机壳来做搭配,或是另外在机壳上额外来做改装,如果说你是要用在笔电上,效能一样是很强悍。 3. 目前台湾尚未贩售,如果要从国外买回来也不是不行,不会因为你买水货就丧失原有的保固。 以上是本次TOSHIBA OCZ RD400的测试心得,如果觉得哪个方面想要再了解的,欢迎私讯给我,有时间一定会再补测试一些东西让大家来参考看看,以上。 来源: TOSHIBA OCZ RD400 256GB 高速开箱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