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做自己(勇敢做自己的优美句子) 五月,是夏天开始的第一个月。迎来了夏天的第一缕风,还迎来了这个属于母亲的节日。 提起母亲,不少人都会想到付出、辛劳、牺牲,甚至忘我这些字眼。但其实,"母亲"这个角色不应该只有辛苦。相反,在这个角色的滋养中,女性原本可以获得更多的能量和无限的可能。 最近,湖南卫视推出的综艺《妈妈,你真好看》一经播出,迅速获得了极大的反响。 节目中年龄50+妈妈挑战20+女生的"千禧风",代际碰撞感十足。妈妈们为了自己的梦想各出奇招,跳舞、劈叉、摆造型,用尽方式展现自己,奔赴梦想。女儿们也为妈妈的表现感到震撼和惊喜,更为妈妈们努力重做自我的精神感动。 此时的50+妈妈们,并非用一味的付出和牺牲影响儿女,而是用自己的绽放和努力,为孩子做出榜样,带给孩子们对生命的敬畏与感动。"你何妨做一个全新的梦,那梦里,不必有我,但我一定是你梦外面最忠实最爱你的头号拥梦者。"这段海桑的诗歌《给我的孩子》,足以表达节目中女儿对妈妈们努力的认可和美好的期许。 妈妈给予孩子最好的爱,并非是做一根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孩子,更要活出自我,用爱照亮孩子的心。01先做好自己 然后才能做好妈妈 每个母亲都扮演着多种角色,在工作中可能是职员,可能是领导;在生活中,又扮演妻子、女儿和妈妈……但千万不要忘记,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角色:我。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Eric Bern的交往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TA)理论就提到,每个人身上都同时具有"儿童我,父母我,成人我",而在不同的环境与不同的关系中,不同的"我"都需要被照顾、被满足。 (1)"爱自己"也是在培养爱他人的能力 一个"忘我"的母亲,若只为孩子而活,虽然伟大,却也可能因为对孩子过度关注,反而带给孩子或家庭意想不到的困扰。 心理学大师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提到:"我们不能只爱别人,不爱自己。一个人如果只爱别人而不自爱,那他同样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忘我"的人一无所求,他只为"别人活着"。但一旦他发现,尽管他那么"忘我"可还是感到不幸,他同别人的关系仍然不令人满意,他就会感到吃惊和难过。" 若妈妈把所有的希望都赋予孩子身上忽视自身,可能就会更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向孩子索取回馈。这种被回馈的期望常常是无意的却真实存在,也是无形的却影响深远,比如要孩子承受妈妈的坏情绪,要孩子考高分,表现优秀,一旦不满意,妈妈就会责怪孩子,或者自怨自艾。这样的孩子一方面知道自己深深被爱,另一方面又很难感受到幸福,反而承受着唯恐母亲失望的复杂感受和巨大压力。 最近大火的电视剧《小舍得》中的田雨岚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她没有体验过那种安全的,自由的,无条件的爱,她太匮乏爱了。在原生家庭中没有被父母无条件爱过,很小的时候就承担了生活的压力,背负着改变命运的希望;在婚姻中,无条件任劳任怨为家庭付出,把丈夫和孩子永远放在比她更重要的角色中。 她为儿子付出了很多,但这些爱是建立在"回报"的基础上的,就像颜子悠说的,"妈妈爱的不是我,而是考满分的我"。最后孩子绷不住变得抑郁了,田雨岚才开始顿悟…… 心脏在为其他器官输送血液之前,必须自身血液充盈。一个母亲,只有自己的爱充盈,才有能力爱孩子。 所以,自爱是一切爱的基础,先学会爱自己,才能学会爱家人,才能对孩子产生更积极的影响。(2)"勇于活出自我",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发光体 一位母亲若是自己拥有过活色生香的人生,这个光芒可以辐射到包括孩子的所有家庭成员的身上,会自然而然地萌发出希望下一代幸福快乐的基因。 妈妈勤奋工作,有一份热爱的事业,工作之余还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妈妈有丰富高雅的兴趣爱好,腹有诗书,气质如兰;妈妈爱漂亮,会打扮,衣着有品位,颜值和身材始终在线;妈妈注重健康,再忙再累也会抽出时间来运动,每天活力满满;妈妈珍惜友情,有可以敞开心扉倾诉心事的闺蜜,有一群随叫随到的朋友们…… 这些美好的特质,都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注入满满的正能量,让TA知道,人活着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有那么多有意思的事情可以做。这样,孩子也会珍视自己生命的价值,将来也会按照这样的模式去构建自己的人生。同时,孩子从妈妈的身上也看到了——每个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 王菲一生都在追求自我,活得特立独行,不是世俗眼中的"好母亲"。然而,她却与两个女儿亲密无间。 王菲春晚上台后,窦靖童在微博骄傲地说:"看见没,这是我妈!" 李嫣在有争议时也出声支持妈妈:"我妈是不是好妈妈,难道你比我清楚?" 王菲潇洒自信,在她的潜移默化下,窦靖童在音乐上崭露头角,李嫣也在T台上气场强大、挥洒自如。 母亲只有爱自己,才能学会如何爱孩子。母亲的蓬勃成长,也是孩子创造辉煌的最佳动力。02 想要做自己,没人能拦住你 很多妈妈都说,我也想做自己,但是家庭、事业,一日三餐离不开我,哪里有时间有精力做自己? "做自己",倒也并非是说完全抛开这些责任,一个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抛开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而是在平衡责任、义务的同时,能发展出自己的价值观和兴趣爱好,心灵充实,责任也并非是压力,而是一家人充满爱的相处。这种状态往往需要全家人的共识。 但是丈夫和子女,有时候对"妈妈"角色的认知还停留在家庭服务的功能角度。他们是否能够正视"妈妈"作为独立个体的精神需求,也会影响到妈妈的自我实现。 奇葩说曾经有一期辩题"妈妈疯狂追星,完全不着家,我该不该阻拦她?"有嘉宾认为这个辩题充满了对妈妈的"功能误解":父亲可以不着家,孩子可以不在家,但是妈妈不能,因为妈妈需要在你们回来的时候给你们洗衣做饭。所以对"妈妈不着家"这个现象,大家着急的似乎并不是想念妈妈,而是想念妈妈的功能。这种误解把妈妈束缚在了家里,似乎妈妈外出追星应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是错的。 就是这样简短的两句话,却意外地戳了所有人的"心窝"。 的确,妈妈不是生下来就是妈妈,在成为妈妈前,她也是一个独立的自由人,也有自由追逐喜好的权利。"妈妈"只是一个身份的名词,而绝非一种责任捆绑。 妈妈们可以尝试培养自己的爱好,建立自我价值评价体系,不活在别人眼光里。有很多妈妈很在意别人的感受,觉得照顾别人、被别人需要就是自己的价值。其实通过满足对方获得的价值感只是一种幻觉,有自己的追求、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努力,活出自我的过程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 同时也要学会接纳自己、了解自己,挖掘自己的潜力,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为自己修筑一个美丽怡人的精神后花园,利用兴趣爱好滋润生活,丰盈生命。 电影《你好,李焕英》里有句话令人印象深刻——"我总以为妈妈生来就是那个面容憔悴疲惫不堪的中年女人,没有想到,其实,她也曾经年轻过。" "母亲"这个词很重,背上它就有了责任。但母亲也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一个活生生的,需要被爱的人,需要从容地做自己!而那些妈妈的家人们,能做的就是理解和尊重他们的选择,做妈妈身后最坚强的后盾!就像奇葩说里刘擎教授说的那样:"要把妈妈当作一个人来尊重,最终做出选择的人是她。因为,这是她的人生。" 如果你是一位母亲,这个节日不妨多给自己一些快乐。 如果你家里有一位母亲,这个节日不妨问问她有没有想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