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2月19日21时08分,一代伟人邓小平与世长辞,享年93岁。对于他的离去,许多人在悲痛之余都说这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因为几个月后香港就要回归了,而邓小平生前曾说过希望自己有机会可以到那里走一走、看一看。然而除了香港回归以外,或许还有另一件大事也是他老人家念念不忘的,那就是重庆直辖市的成立。 这一年的6月18日,重庆成为了我国第四个直辖市,重庆3000万各族人民也迎来了一个新的纪元,但较早规划这一伟大愿景的邓小平,却没能和他深爱着的人民共同庆祝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注:原四川省区划) 1985年1月19日,邓小平与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鹏谈及了电力问题。当时中国经济正在高速发展,但电力供应却比较落后,如果不有效解决,这毫无疑问将会成为一块发展的绊脚石。 而说起这个问题,当时正在筹划的三峡水利工程又是一个无法绕开的环节。三峡工程事关重大,需要考虑的问题也非常多。 李鹏汇报说:我们正在考虑成立一个专门的三峡行政区,用行政区的力量来支持三峡工程的建设,并做好相关的移民和经济开发工作。 当他提及三峡行政区应当包括重庆这样有一定工业、经济基础的大城市的建议时,高瞻远瞩的邓小平说道:成立三峡行政区是个好主意。可以把四川分为两个省,一个以重庆为中心,一个以成都为中心。 这番话也成为了邓小平提出设置重庆直辖市的最初设想,同时也为后来的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注:邓小平主政西南) 其实早在建国之初,重庆就当过一回直辖市。1949年11月重庆解放后,因其地位特殊,被定为了中央的直辖市,而当时邓小平就在重庆与刘伯承、贺龙等人一道主持西南地区的工作。 后来随着国家发展需要,到了1954年,中央决定将重庆与四川合并,于是重庆的直辖市地位就被取消了。 虽然不再是直辖市,但重庆的地位却不降反增。这是因为在此后的二三十年里,我国为了防备可能爆发的大规模战争,进行了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 所谓的三线建设,就是把沿海、沿疆的工业搬迁到不容易被战火波及到的西南、中南地区,并在这里继续进行建设。 重庆凭着自身优势,在此期间无可争议地成为了三线建设的核心城市之一,由此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到了七八十年代,笼罩在中国头上的大规模战争阴云慢慢散去,国家的建设重心又逐渐回到了沿海地区,重庆的后劲儿开始显得有些不足了,并且过于庞大的人口体量也给管理、建设方面带来了困扰。 当时重庆所在的四川省面积大、行政单位众多,还有着1.1亿的人口。如今谈论起哪个省人口较多,人们会想起广东、山东、河南,其实在以前四川才是老大。 不过老大也有老大的难处,那就是管理和发展难度不小。邓小平一直非常作为人口大省的四川,多次提出要研究一下四川太大、人口太多,不便发展、不便管理的问题,同时还要研究发挥重庆作为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 前面我们提到的他与李鹏的谈话,就是这种思想的一个体现,而三峡工程刚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契机,并由此改变了四川的命运,更改变了重庆的命运。 三峡工程的构想也由来已久,不过在决策部署等方面有较大推进还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 1984年,中央召开会议讨论三峡工程的建设与移民问题,打算成立一个"三峡省"。这个省包括四川东部与湖北西部的一些地方,省会暂时定在了宜昌市。 如果这个设想成真的话,那么重庆也就不可能有直辖市的地位了。然而后来三峡大坝工程再度出现争议,许多人也担心未来的三峡省会成为一个贫穷落后的省份。 综合考虑下,中央决定对三峡工程进行重新论证,与之相应的三峡省的筹建工作也就此搁置,并在1986年最终取消。 (注:规划的三峡省) 三峡省虽然取消了,三峡工程却并没有被放弃,因为长江的水患、中国的电力供应难题,都需要这样一个旷古绝今的工程来解决。 最终在1992年3月,七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建三峡工程的决议。决策既定,四川省也在中央的指示下,成立了一个"三峡经济开发区"。 这个经济开发区包括了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地区等地,它加强了这些地方之间的沟通联络,增进了人们之间的理解互信,为后来重庆直辖市的设立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1994年以后,随着三峡工程的破土动工,移民工作也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为了实现开发性移民,促进三峡库区经济的发展,中央开始讨论重庆设置直辖市的问题。 这一设想正是在1985年邓小平谈话中提到的,把重庆和成都分别作为两个中心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只不过重庆分出来后成为了一个面积相对较小的直辖市,而不是一个管辖区域更大的省份。 中央派人来到四川进行调研,与有关方面讨论成立直辖市的问题。四川省大部分的声音对设立重庆直辖市是赞成的,他们认为这样可以有效改变四川省过于庞大、复杂的问题。 重庆分出去以后,可以担负相当一部分的三峡库区移民,而四川省则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来支持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接着,中央与重庆地方讨论了财政等其他问题后,于1996年8月决定将重庆设置为中央直辖市。 随后重庆市成立了代管领导小组,四川省则把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交给重庆市代管,以逐步实现管理上的过渡。 这些地方与此前设立的"三峡经济开发区"有很大的重合,在过去的工作期间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磨合,所以并没有出现什么大的矛盾。 次年3月,八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至此重庆走完了第二次成为中央政府直辖市的法律程序。 新的重庆直辖市面积约为8.2万平方千米,总人口约为3000万,是当时中国乃至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 1997年6月18日上午,人们在重庆市的人民大礼堂里举行了盛大的直辖市挂牌揭幕仪式。重庆和她的3000万老百姓,从这一刻起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十几天后,远在南国的香港举行了庄严隆重的主权交接仪式,香港特别行政区也随之宣告成立。 中国的行政区划在1997年一年时间里就发生了两件大事,只不过因为重庆一向比较低调,所以人们想起1997年中国有哪些大事时,脱口而出的是香港回归,而不是重庆直辖市的成立。 令人们感到颇为悲伤与遗憾的是,对重庆设置直辖市和香港回归都做出过巨大贡献的邓小平,却在几个月前永远地离开了。 他没能看到新的重庆市挂牌的那天,也没有看到五星红旗时隔近百年后重新在香港升起的那一幕,更没有机会兑现他当初说过的,到香港这片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的诺言了,他永远地离开了。 伟人的逝去让人悲伤,但再度成为直辖市的重庆却没有辜负人们的期盼。自1997年之后,释放了潜能的重庆长期保持着快速发展,那些因为三峡工程而搬迁的移民也重新过上了安稳祥和的生活。 2020年数据显示,重庆的生产总值达到2.5万亿元,成就非常出色。四川省虽然失去了重庆,但同时也把许多压力分摊了出去,得以集中精力解决其他问题。 (注:邓小平与李鹏,1985年) 这要归功于三峡工程的出现,没有三峡就没有百万移民,没有三峡移民重庆也就不会成为直辖市,正是邓小平部署了三峡工程,又提出了重庆与四川"分家"的构想。什么是高瞻远瞩?这就是高瞻远瞩! 内容来源: 田姝:《邓小平与重庆的不解之缘》,《红岩春秋》 2014年第8期 田姝:《设立重庆直辖市背后珍闻》,《红岩春秋》 2017年第6期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