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特点概括与作用分析) 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环境描写是小说重要的组成部分。小说的环境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它们为人物的活动和情节的展开提供了特定的背景。理解小说中环境描写的手法和作用,对全面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内容,感受和领悟小说的艺术之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方面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②揭示社会环境,如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人物方面 ①烘托心情;②体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命运。 情节方面 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④与标题相呼应,诠释标题的内涵;⑤开头的环境描写,引出下文××内容(或为下文××作铺垫),与结尾相呼应;结尾的环境描写,与上文××内容相呼应,结构完整。 主题方面 ①揭示主题;②深化主旨。 二、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狭义的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广义的社会环境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社会环境描写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进行社会环境描写,要努力画好"风俗画"。高尔基说:"不可忘记——除风景画之外,还有风俗画。"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1
展示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 2
揭示形成人物性格的社会基础。 3
揭示影响人物行动的因素。 4
预示人物或悲或喜的命运。 5
揭示社会本质特征,凸显小说主题。 [典题导学] 题型一 赏析自然环境描写型 【题型分析】 "赏析自然环境描写型"主要有以下考查形式: 1.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2.指出小说××处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对情节发展的作用/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3.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并分析其特点和作用。 4.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自然环境),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例1 [2011·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第9车厢 [俄罗斯]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 我要坐15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我买的是第2车厢的票,走近列车一看,前三节车厢根本就没有!最后,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一半换了下一趟列车,大家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勒。 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文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讽刺小品。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一位基辅读者的来信。信中说:"您的遭遇与我和我妻子上次坐火车的遭遇比起来简直就不值一提。请您来一趟,肯定不会让您白跑的!"我正好有事去基辅出差,就在一个傍晚去拜访了写信人。他果然真的没让我白跑一趟。 如果说我坐的那次列车是没有前三节车厢的话,而这位读者在基辅坐的那次列车竟然挂了两节第9车厢。买了第9车厢票的乘客当然都进了前一节第9车厢,因为所有的正常人从小就知道,第8车厢后就是第9车厢,谁会想到第9车厢后还是第9车厢呢? 列车开动后,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无一人的车厢,莫名其妙,于是去找了列车长:"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可列车长说:"肯定是售票处又弄错了!"列车长说完,马上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9车厢票。 列车在下一站停了3分钟。买第9车厢票的人也都是一些思维正常的人,车一停稳,大家就依序跑到前一节第9车厢门口排队上车。乘务员看着这么多乘客,惊慌失措地挡在车门口说:"我这儿只有两个空铺,去找列车长吧,在第1车厢,让他把大家都安排到其他车厢去,跑快点,要不车就开了!"愤怒的乘客们拎着大包小包你追我赶地朝第1车厢跑去。列车长看着这么多远远跑来的乘客一头雾水:"你们这是从哪儿来啊?"乘客们说:"从第9车厢来的……""那个车厢早就满了……"列车长此刻没时间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需要马上把这些乘客安排好。一阵忙碌之后,乘客们终于安顿好了,他松了一口气发出了发车命令。 这时,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来了,还是说:"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怎么可能呢?"这次列车长认为这个乘务员肯定疯了。于是,列车长决定和这个乘务员一起去车厢里看看,这才发现原来这趟列车有两节第9车厢。列车长现在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后,回到自己的包厢通知了下一站:"摘掉第9车厢!" 当时已是深夜,负责摘车厢的那些人也是一些正常人。他们数到前一节第9车厢,就把它摘了下来,拖到了备用道上,然后重新组装好列车就通知了列车长。列车长再一次松了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然后回自己包厢睡觉。可后来后一节第9号车厢的乘务员又找来了:"我的车厢里还是一个乘客也没有。" 我不知道这次事故后列车长是不是疯了。但给我讲故事的这个人当时和他的妻子就在前一节第9车厢里。深夜,他起来吸烟。他边吸着烟边想:"列车怎么停这么长时间呀?"随后他往窗外望了一眼,这才发现前面后面的车厢都没了踪影,就更别说车头了。四周是一片大草原,光秃秃的,一轮圆月冷冷地照在停着第9车厢的备用道上。他急忙叫醒了所有的乘客,大家连外衣都没穿就从铺位上跳了下来,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现在是在哪儿。 听他讲到这儿,我忍不住哈哈地笑出了声来。结果讲故事的人火了:"我一点都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笑!我们第9车厢的这些乘客原本是打算去保加利亚旅游的!" (本文有删改) 14.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①"光秃秃"的大草原、"冷冷"的圆月渲染了凄清、空旷、荒芜的氛围;②烘托了人物的无助感;③以月之"圆"显人物心情、事情结局之"残",与结尾点明的已成泡影的旅游构成了对照。 【解析】 本题考查了对环境描写的赏析。题干要求"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这既要答出此处景物的特点,也要分析其作用,还要理解是怎样写的,也就是要分析其表现手法,哪一个都不能少。此外,此句又是故事的尾声,所以还要注意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题型二 赏析社会环境描写型 【题型分析】 分析小说的社会环境描写,要与文本中心联系起来,与人物个性、命运联系起来,与故事的背景和情感基调联系起来,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赏析社会环境描写型"主要有以下考查形式: 1.赏析画线部分的社会环境描写。 2.指出小说××处的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对情节发展的作用/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3.开头/结尾/××段落对周围人的描写,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例2 [2018·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3题。 小哥儿俩 凌叔华 清明那天,不但大乖二乖上的小学校放一天假,连城外七叔叔教的大学堂也不用上课了。这一天早上的太阳也像特别同小孩子们表同情,不等闹钟催过,它就跳进房里来,暖和和地爬在靠窗挂的小棉袍上。 前院子一片小孩子的尖脆的嚷声笑声,七叔叔带来了一只能说话的八哥。笼子放在一张八仙方桌子上,两个孩子跪在椅上张大着嘴望着那里头的鸟,欢喜得爬在桌上乱摇身子笑,他们的眼,一息间都不曾离开鸟笼子。二乖的嘴总没有闭上,他的小腮显得更加饱满,不用圆规,描不出那圆度了。 吃饭的时候,大乖的眼总是望着窗外,他最爱吃的春卷也忘了怎样放馅,怎样卷起来吃。二乖因为还小,都是妈妈替他卷好的,不过他到底不耐烦坐在背着鸟笼子的地方,一吃了两包,他就跑开不吃了。 饭后爸爸同叔叔要去听戏,因为昨天已经答应带孩子们一块去的,于是就雇了三辆人力车上戏园去了。两个孩子坐在车上还不断地谈起八哥。到了戏园,他们虽然零零碎碎地想起八哥的事来,但台上的锣鼓同花花袍子的戏子把他们的精神占住了。 快天黑的时候散了戏,随着爸爸叔叔回到家里,大乖二乖正是很高兴地跳着跑,忽然想到心爱的八哥,赶紧跑到廊下挂鸟笼的地方,一望,只有个空笼子掷在地上,八哥不见了。 "妈——八哥呢?"两个孩子一同高声急叫起来。 "给野猫吃了!"妈的声非常沉重迟缓。 "给什么野猫吃的呀?"大乖圆睁了眼,气呼呼的却有些不相信。二乖愣眼望着哥哥。 大乖哭出声来,二乖跟着哭得很伤心。他们也不听妈的话,也不听七叔叔的劝慰,爸爸早躲进书房去了。忽然大乖收了声,跳起来四面找棍子,口里嚷道:"打死那野猫,我要打死那野猫!"二乖爬在妈的膝头上,呜呜地抽咽。大乖忽然找到一根拦门的长棍子,提在手里,拉起二乖就跑。妈叫住他,他嚷道:"报仇去,不报仇不算好汉!"二乖也学着哥哥喊道:"不报仇不算好看!"妈听了二乖的话倒有些好笑了。王厨子此时正走过,他说:"少爷们,那野猫黑夜不出来的,明儿早上它来了,我替你们狠狠地打它一顿吧。" "那野猫好像有了身子,不要太打狠了,吓吓它就算了。"妈低声吩咐厨子。 大乖听见了妈的话,还是气呼呼地说:"谁叫它吃了我们的八哥,打死它,要它偿命。""打死它才……"二乖想照哥哥的话亦喊一下,无奈不清楚底下说什么了。他也挽起袖子,露出肥短的胳臂,圆睁着泪还未干的小眼。 第二天太阳还没出,大乖就醒了,想起了打猫的事,就喊弟弟:"快起,快起,二乖,起来打猫去。"二乖给哥哥着急声调惊醒,急忙坐起来,拿手揉开眼。然后两个人都提了毛掸子,拉了袍子,嘴里喊着报仇,跳着出去。 这是刚刚天亮了不久,后院地上的草还带着露珠儿,沾湿了这小英雄的鞋袜了。树枝上小麻雀三三五五地吵闹着飞上飞下地玩,近窗户的一棵丁香满满开了花,香得透鼻子,温和的日光铺在西边的白粉墙上。 二乖跷高脚摘了一枝丁香花,插在右耳朵上,看见地上的小麻雀吱喳叫唤,跳跃着走,很是好玩的样子,他就学它们,嘴里也哼哼着歌唱,毛掸子也掷掉了。二乖一会儿就忘掉为什么事来后院的了。他蹓达到有太阳的墙边,忽然看见装碎纸的破木箱里,有两个白色的小脑袋一高一低动着,接着咪噢咪噢地娇声叫唤,他就赶紧跑近前看去。 原来箱里藏着一堆小猫儿,小得同过年时候妈妈捏的面老鼠一样,小脑袋也是面团一样滚圆得可爱,小红鼻子同叫唤时一张一闭的小扁嘴,太好玩了。二乖高兴得要叫起来。 "哥哥,你快来看看,这小东西多好玩!"二乖忽然想起来叫道,一回头哥哥正跑进后院来了。 哥哥赶紧过去同弟弟在木箱子前面看,同二乖一样用手摸那小猫,学它们叫唤,看大猫喂小猫奶吃,眼睛转也不转一下。 "它们多么可怜,连褥子都没有,躺在破纸的上面,一定很冷吧。"大乖说,接着出主意道,"我们一会儿跟妈妈要些棉花同它们垫一个窝儿,把饭厅的盛酒箱子弄出来,同它做两间房子,让大猫住一间,小猫在一间,像妈妈同我们一样。""哥哥,你瞧它跟它妈一个样子。这小脑袋多好玩!"弟弟说着,又伸出方才收了的手抱起那只小黑猫。 (有删改) 13.小哥儿俩是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经济状况良好:家有厨子和花园等;文化氛围浓厚:家有书房,经常看戏,注重教育等;人际关系和谐:尊重孩子,兄弟友爱,主仆融洽等。 【解析】 作答时可以从文中找出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如"不但大乖二乖上的小学校放一天假,连城外七叔叔教的大学堂也不用上课了"表明小哥儿俩有学上;"饭后爸爸同叔叔要去听戏,因为昨天已经答应带孩子们一块去的,于是就雇了三辆人力车上戏园去了""爸爸早躲进书房去了",说明家有书房,经常看戏,尊重孩子,注重教育等;"王厨子此时正走过,他说:‘少爷们,那野猫黑夜不出来的,明儿早上它来了,我替你们狠狠地打它一顿吧。’""后院地上的草还带着露珠儿",家里有厨子和后院,说明经济状况良好;"‘那野猫好像有了身子,不要太打狠了,吓吓它就算了。’妈低声吩咐厨子",说明母亲有爱心,主仆关系融洽;从文中小哥儿俩的言行看,兄弟之间很友爱。 [解题指津] 一、解答概括环境特点试题的基本方法 首先,根据题干要求,分清环境描写的种类,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 其次,找出环境描写的语句。自然环境描写语句很好找,在找社会环境描写语句时需要关注人物活动的场所、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的身份、人物的对话、情节发展过程以及写作时间等。 再次,根据语句,重新组合画面并在脑海中再现画面,想象、品味画面的整体特色。 最后,具体分析所写环境的特点,用几个形容词概括环境的特点。看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征,要特别注意揭示景物特点的形容词。如果没有这类词语,则需要自己选用词语概括。 至于分析景物的寓意,则要关注描写景物时所运用的手法,或隐喻,或象征,并结合小说背景和主旨准确理解其寓意。 二、解答自然环境描写类试题应遵循以下步骤 第一步:找到描写自然环境的具体语句,分析其特点。因为自然环境的特点与作者写此环境的作用往往是一致的。 第二步:明确分析自然环境描写作用的思维角度。分析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人物、情节、主题以及环境本身等多个角度去考虑。 第三步:组织语言,规范答案。 模式一:自然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情节(推动、暗示、铺垫)→人物(烘托、映衬)→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模式二: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的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三、解答社会环境描写类试题应遵循以下步骤 第一步:找出表现社会环境的语句。 第二步:明确分析社会环境作用的思维角度。 第三步:组织语言,规范答案。 模式一:突出(烘托、描写、交代)了××,为××活动提供了背景,与××(情节)形成对比。 模式二:烘托(衬托、映衬)了××(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模式三:触发××思想(情感)的转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四、解答环境描写手法题"三步骤" 第一步:审读题干,明确要求。 通过审读题干中的关键词,把握题目考查的是描写手法,还是写景的修辞方法。 第二步:根据要求,明确答题角度。 这就需要掌握环境描写的常见手法,环境描写的常见手法有: 从描写技巧角度看 ①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与细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也称工笔); 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色彩的渲染、衬托。 从修辞的角度看 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来描写。 从写景 角度看 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 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 ③写景顺序——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等。 第三步:根据题干要求,确定方法并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五、认识环境描写题的特殊性 注意区分题干要求分析"环境特点"和"环境描写特点"的不同,"环境描写特点"是要求答描写技巧。 [即学即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老夫老妻 冯骥才 ①他俩又吵架了。 ②可是今天的架吵得空前厉害,起因却很平常——就像大多数夫妻日常吵架那样,往往是从不值一提的小事上开始的——不过是老婆子把晚饭烧好了,老头儿还趴在桌上通烟嘴,弄得纸片呀,碎布条呀,粘着烟油子的纸捻子呀,满桌子都是。老婆子催他收拾桌子,老头儿偏偏不肯动。老婆子便像一般老太太们那样叨叨起来。老婆子们的唠唠叨叨是通向老头儿们肝脏里的导火线,不会儿就把老头儿的肝火引着了。两人互相顶嘴,翻起许多陈年老账,话愈说愈狠。老婆子气得上来一把夺去烟嘴塞在自己的衣兜里,惹得老头儿一怒之下,把烟盒扔在地上,还嫌不解气,手一撩,又将烟灰缸打落地上,还抓起桌上沏满热茶的大瓷壶,用力"叭"地摔在地上,看着满地碎瓷片和溅在四处的水渍,老婆子直气得她冲着老头大叫:"离婚!马上离婚!" ③同样的怒火也在老头儿的心里翻腾着。只见他嘴里一边像火车喷气那样不断发出声音,一边冲到门口,猛拉开门跑出去,还使劲带上门,好似从此一去就再不回来。 ④老婆子火气未消,站在原处,面对空空的屋子,一种伤心和委屈爬上心头。她想,要不是自己年轻时得了那场病,她会有孩子的。有了孩子,她可以同孩子住去,何必跟这愈老愈混账的老东西生气?…… ⑤不知为什么,他们每次吵架过后两小时,她的心情就非常准时地发生变化,好像节气一进 "七九",封冻河面的冰片就要化开那样。像刚才那么点儿小事还值得吵闹么?——她每次吵过架冷静下来时都要想到这句话。可是……老头儿也总该回来了。他们以前吵架,他也跑出去过,但总是一个小时左右就悄悄回来了。但现在已经两个小时了仍没回来。外边正下大雪,老头儿没吃晚饭,没戴帽子、没围围巾就跑出去了,地又滑,瞧他临出门时气冲冲的样子,不会一不留神滑倒摔坏了吧?想到这儿,她竟在屋里待不住了,起身穿上外衣,走出房子去了。 ⑥雪正下得紧。雪是夜的对比色,好像有人用一支大笔蘸足了白颜色,把所有树枝都复勾一遍,使婆娑的树影在夜幕上白茸茸、远远近近、重重叠叠地显现出来。于是这普普通通、早已看惯了的世界,顷刻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满鲜活的生气了。 ⑦一看这雪景,她突然想到她和老头儿的一件遥远的往事。五十年前,他们同在一个学生剧团。她的舞跳得十分出众。每次排戏回家晚些,他都顺路送她回家。她记得那天也是下着大雪,两人踩着雪走,也是晚上八点来钟,在河边的那段宁静的路上,他突然仿佛抑制不住地把她拉到怀里。她猛地推开他,气得大把大把抓起地上的雪朝他扔去,直打得他像一个雪人。他们的恋爱就这样开始了——从一场奇特的战斗开始的。 ⑧多少年来,这桩事就像一张画儿那样,分外清楚而又分外美丽地收存在她心底。曾经,每逢下雪天,她就不免想起这桩醉心的往事。年轻时,她几乎一见到雪就想到这事;中年之后,她只是偶然想到,并对他提起,他听了总要会意地一笑,随即两人都沉默片刻,好像都在重温旧梦;自从他们步入风烛残年,即使下雪天也很少再想起这桩事了。但为什么今天它却一下子又跑到眼前,分外新鲜而又有力地来撞她的心? ⑨可现在她多么希望身边有一只手,希望老头儿在她身边!她想到楼上邻居李老头,"文化大革命"初期老伴被折磨死了。尽管有个女儿婚后还同他住在一起,但平时女儿、女婿都上班,家里只剩李老头一人。星期天女儿、女婿带着孩子出去玩,家里依旧剩李老头一人——年轻人和老年人总是有距离的。年轻人应该和年轻人在一起玩,老人得有老人为伴。 ⑩真幸运呢!她这么老,还有个老伴。四十多年如同形影紧紧相随。尽管老头儿性子急躁,又固执,不大讲卫生,心也不细,却不失为一个正派人,一辈子没做过亏心的事;一副直肠子,不懂得与人记仇记恨……她愈想,老头儿似乎就愈可爱了。 ⑪她在雪地里走了一个多小时,老头儿仍不见,雪却稀稀落落下小了。只有先回去,看看老头儿是否已经回家了。当将要推开屋门时,她心里默默地念叨着:"愿我的老头儿就在屋里!" ⑫屋门推开了,啊!老头儿正坐在桌前抽烟。地上的瓷片都被扫净了。炉火显然给老头儿捅过,呼呼烧得正旺。顿时有股甜美而温暖的气息,把她冻得发僵的身子一下子紧紧地攫住。她还看见,桌 上放着两杯茶,一杯放在老头儿跟前,一杯放在桌子另一边,自然是斟给她的……老头儿见她进来,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温顺地垂下眼皮。 ⑬她站着,好像忽然想到什么,伸手从衣兜里摸出刚才夺走的烟嘴,走过去,放在老头儿跟前。什么话也没说,赶紧去给空着肚子的老头儿热菜热饭,还煎上两个鸡蛋…… 1.结合文中第⑥段对"雪"的描写,简要分析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①情节方面: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妻子的担心,出门寻老头儿,又引出下文对"恋爱""新婚"往事的回忆。(答"推动情节发展"也可)②人物描写方面:"雪下得紧"烘托了妻子内心的烦乱、忐忑不安的心绪。③情感表达方面:下雪的世界"顷刻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满鲜活的生气",很好地暗示了妻子对丈夫的宽容理解。 【解析】 先找到文中写"雪"的句子。根据所处的段落,第⑥段写"雪"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下文对往事的回忆。"雪正下得紧"根据情节内容可知,这时候妻子正出去找老伴,所以"雪"此时烘托了妻子的心绪。最后写下雪的世界"顷刻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满鲜活的生气",暗示了下文"恋爱"时两人情感的美好、圣洁、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