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剪刀手爱德华 我叫爱德华,朋友更多叫我阿华,以前考上过国企做小职员,现在是一个电影预告片剪辑师,同时也是一家电影预告片公司的老板。 五年前,我瞒着家里人偷偷来到北京,当时心里想,至少要在北京撑五年吧,要是五年还混不出什么名堂,那就乖乖回老家结婚生子。 还好我撑住了。 说实话,这五年,从行业小白到自主创业,我经历了蜕变,同时也见证了电影预告片行业包括营销行业更加规范和专业化的发展。 所以,大家都说影视寒冬,我倒觉得其实整个影视行业是在向更健康的良性方向发展的。我很庆幸作为其中的一份子。 当然,接活的数量肯定是会有所影响。毕竟我们是靠电影吃饭的。但想那么多没用,活好才是真理。 进影视行业不难,但没想到 挂羊头卖狗肉的影视公司那么多 其实,直到现在,我家里人都不知道我具体是干嘛的,只知道是"搞电影"。在我们那个东部沿海小镇,大多数人毕业了不是当老师,就是考公考研,或者就跟着家里做点生意,小日子安安眈眈,没什么不好。 我算是特殊一些。因为喜欢电影,高中文化课成绩也不好,为了能上大学,就随大流去了艺考。虽然最终没考上中戏,北电,但也算是进了一所影视院校,主修摄影。原本毕业就想找和影视相关的工作,但拗不过我妈那会儿的"威胁",家里也正好有些变故,就去了"安排"好的国企工作。 想想真是讽刺。我,一个文综只考了121分的小伙子,竟然要跟着一帮老女人和老头子,干文职。当然,说是这么说,但其实就是干杂活,每天的工作就是给领导擦擦桌子,倒倒水,打扫打扫,然后就开始看电影。是的,因为太闲,那段日子,看电影成了我最大的工作。 直到有一次,我在帮领导填报资料的时候,看到他的工作经历,30多年,只有一行字。那一瞬间觉得这样的生活太可怕了,一眼就能看到尽头。我还年轻啊。有时候人生的转变,只需要一瞬间。反正我就是这样的。 2014年的四月底,我偷偷写了辞职报告。接着是五一放假,和朋友一起去爬了泰山,正巧看到朋友圈有北漂的大学校友在找室友,一间12平米的次卧,上下铺,600块钱一个月。当时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就直接从泰山去了北京,家也没回。 为此,我妈整整两个月没和我说过话。但我也管不了那么多,当务之急是找工作,尤其是在交完房租之后。那会儿我在智联招聘上把所有名字上挂着影视、文化、传媒相关的公司简历都投了一遍,基本上都石沉大海。 最后只有一家叫"xx文化传媒公司"的要了我,工资4500。工作内容主要是拍摄影片花絮,还有企业宣传片之类的。当时我很兴奋,生活终于能和电影扯上关系了。 直到正式上班之后,我才发现,我的工作主要是给小朋友们拍摄宣传片,以及公司的幼儿招生广告,和电影毫无关系。老板解释说是因为上一部电影赔钱了,现在公司转做幼儿培训,等挣到钱了再拍电影。 没办法,着急用钱的我只能委曲求全。三个月后,老板商量着让我出差,说在安徽又开了一个培训基地,需要我支援。我没答应,顺势就辞了职。 对了,那会儿发工资还是现金,第一个月财务把4500拍在我面前的时候,我还感叹着大北京就是不一样,工资都是这么发的。现在想想才知其中猫腻,只怪当时太天真。 总而言之,我在北京的第一份莫名其妙的工作,让我见识到了这个城市的魔幻和陷阱,没点真本事,想要入行太难。 月薪3800,我成了预告片剪辑学徒, 同事80%都是野路子出身 辞职之后,我也在琢磨自己能干些什么。之前的工作也给了我警醒,不是所有叫影视的公司都是干影视的。说实话,在北京没有工作就好像裸奔,感觉自己随时会被淘汰出局。于是,我一边找着相关拍摄、剪辑的兼职,一边寻思着要不要再多学些技能。 没多久,以前大学同一个社团的学长知道我来北京,问我有没有兴趣剪电影预告片。那时候,我对怎么剪预告片一无所知,但好歹也会用Premiere,之前剪的宣传片就当是积累经验了。想了想,就说可以试试。 借着学长的光,我进了一家电影物料公司。那家公司当时也就刚刚成立一年多,规模不大,只有两个部门,学长是海报部门的主管,而视频部门刚组建几个月,加上我,一共四个人。 因为我属于学徒性质,工资只有3800。比起第一份工作还低了700,但是也算是入行的一个开始,我只能咬牙坚持。 不过,正式上班第一天,我就遇到了挑战。不管你之前是习惯用Premiere还是edius,领导让我们用final cut X剪片。虽然剪辑软件都有互通性,但其实包括操作界面、快捷键使用等方面都不太一样。而且,改变软件使用习惯,也得花时间适应。 一开始,我的工作就是看片,挑素材。在这里,我第一次看到了电影最初的模样,大多数我们拿到的都是粗剪版,上面也会有公司的水印,这样万一谁泄露了资源,就会责任到人。当然,一般也没人这么干,因为在接项目之前,都要签保密协议。 别以为看片就是轻松活,接触了才知道这和我们在电影院看电影完全不一样。你得理清它的故事线,记住它的镜头衔接,最高的境界,就是只要说出哪个镜头或台词,你就能知道在哪一分钟。为了锻炼这种能力,我开始都是用笔一点一点记。再之后,就是找音乐,搭结构。那段日子,每天都是这样重复练习。 后来,我也有机会拿新片练手,但因为剪得不太好,都只是内部观看提意见。我也渐渐明白,预告片和电影是两个维度的东西。预告片可以有自己的叙事逻辑,必要时也可以适当"误导"观众,让观众记住、感兴趣才是最重要的。 大概两个多月之后,我才算突然开了窍,有剪预告片的感觉了。那时候就像是憋着一股劲,终于得到了释放,觉得终于熬出头了。 我们视频部门的活也越来越多。后来我才知道,老板最初为了发展视频部,都是靠着设计海报送预告片来揽活,因为我们的海报算是强项,后来渐渐剪出一些作品得到了客户认可,就会有活单独找上门来。 而2015年前后,正是国产电影市场高速发展的时候,换句话说,就是烂片很多。我们公司接的片子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尤其是不知名的青春片。我剪的第一部就是某青春喜剧片,那个女主演,现在也算挺有名气,我看还上了综艺。这也颠覆了我对电影行业的一个认知。 同样颠覆我认知的,是我们这行业有很多女剪辑师。我是打心眼里佩服她们。毕竟,干我们这活,上下班没点。睡公司都不算稀奇。 同时,我也发现了大概80%左右的预告片剪辑师也都是野路子出身。比如我的同事有学通信工程的,有学地质勘探的,还有人卖过保险、开过店,感觉是汇集了各路大神。大多数人都是因为热爱电影,然后自学的剪辑技术,进入了这行。 所以说,千万别用你的过去定义你的现在。 慢慢上手的我,伴随而来的是身体承受不住的压力。有一次,连续熬了两个大夜,站起来的时候两眼一抹黑,差点以为要猝死。老了,胖了,秃了,大概这就是我入这行的代价吧。 从自我怀疑到当上小主管, 没有客户觉得自己拍了"烂片" 我这个人吧,有时候也挺不男人,挺矫情的。就比如说对于一些"烂片",剪多了就有逆反情绪,再加上那段日子熬得太累,身体也在抗议,我甚至一度产生自我怀疑:是不是不适合干预告片剪辑? 所以,在我干了一年多的时候,提了离职。虽然那时我工资已经经历了3800到5500到8500的三连跳,也剪了一两个我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 带我入行的学长也和我聊了很多。他告诉我,这个行业也是讲圈子文化的,很多大项目都是和固定的公司合作,小公司根本没机会拿到。而近两年,大项目比稿也是常事,但有时候你连比稿的机会都没有。 我也明白这个道理。要么就得提高自己的水平,要么去到一个更高的平台。当然,你也得牛逼了才能进大公司。那会儿预告片的头部公司就那么几家,追踪、太空堡垒、六合世纪、张琪工作室。但是想要进去,很难。 空闲的时间,我也有意识地拿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电影练手。那会儿《火锅英雄》正上,我觉得其中某版预告剪得很好。同时,也还是会不断拿好莱坞影片做参考。要说不喜欢干这行吧,也不是。尤其是看到好片,很兴奋。 后来,有个青年导演的处女作需要剪预告片。正好和我之前剪得某部片子是同一个宣发方,客户当时对我挺满意,就找到了我,问我接不接,但是因为是新导演的项目,预算不多。反正闲着也是闲着,那就试试呗。 没想到片子的质量超出我的想象,当然那个新导演如今也是小有名气。因为大家都很自由,碰撞出很多想法。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尝到剪爽的滋味。真的很有成就感。也正因此,我得以进入某家还算不错的预告片公司。说也奇怪,那段时间感觉自己灵感迸发。来啥干啥。 对于预告片,我也渐渐有了自己的一套方法论。如果说,要想剪好一个预告片,技术很重要,我越来越意识到,审美也很重要。而这就得靠阅片的积累。 在那段时间,我虽然工作强度依然很大,但出片率很高。慢慢地,我也从一个普通的剪辑师成了小主管,工资也从1万出头涨到2万。同时我也意识到,不管在什么样的公司,总会遇到那么几部让你无从下手的片子。区别只在于小成本和大制作。 当然,这时候最抓狂的是会遇到一些客户提的无理要求。印象最深是某部喜剧片,其实片子的笑点有点尬。我就想通过跳剪,让它变得更自然。但是客户偏要把那些笑点都罗列出来,组成片段,看着就让人觉得尴尬。所以,有时候不怕片子烂,就怕这些烂片的客户还给你讲道理。这点,很多同行应该深有体会。 不过,整体来说,在这个公司,我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管是剪预告片的还是管理上的。最重要的是,通过几个作品和一些公司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也为我之后出来单干提供了可能。 创业从头开始,从剪预告片 到剪抖音、vlog 但其实,我原本也没想着会出来单干。主要是老板之前给我允诺的也没有实现,而我自己也想着试试往剪长片的方向发展。索性就辞了职,在家专心剪长片。 只是没想到,听说我辞职,找我剪预告片的人还是有不少。我一个人也剪不过来,就想着要不找几个人一起干吧。就这样成立了公司。 当然,要干就得认真干。最开始我先搭建了一个核心团队,到现在大家都配合得很好。因为有相熟的老客户,而且我算是价低活好吧,所以活也挺多,没断过,公司的规模就起来了,从原先我自己单枪匹马到现在十来个人。原本我们租的办公室地方也不够用了,今年就新搬了一个三层独栋小楼。 创业以来,我也明显感觉到各方面的转变。以前做剪辑的时候,想的是怎么把片子剪好,现在想的更多的是怎么把一个公司的业务能力提升上去,怎么接更多的活,让团队的人都有钱赚,有福利。 虽然我现在基本很少会自己剪片子,但每个片子我都会亲自把控,提意见。偶尔遇到自己想剪的,手痒了就剪一个,也会剪得很兴奋,这种感觉比签单拿钱还开心。 老实说,在创业之前 我感觉自己没剪过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大片。因为这些大项目不是你一个人能剪得了的,需要一个专业的团队和平台,需要成熟的体系支撑,我想这就是公司存在的意义吧。 就像之前我们参与了一个重要档期的国产大片。从开始介入到完成,持续了大半年的时间,一直在跟进。最后出来的成果大家都很满意。所以我还是挺骄傲的。 但肯定会有迷茫和焦虑。毕竟创业嘛,压力更大。就像现阶段,如何拓展新客户就是一个问题。因为来找我们的基本都是老客户。再加上,影视寒冬的影响,今年的片子没那么多了。没有活干的时候就会着急。 不过,相比刚入行那会儿,我也能明显感觉到这几年来大家的进步。不管是我们做预告片行业的,还是营销方,往往在大家都不那么专业的时候,就会有很多傻逼无理要求。反而现在,有时候他们提的要求,是我们自己也没想到的。 再加上,现在大家的预告片都很好,区别更多在于创意。不像14年、15年那会儿,水平还是相差很多的。这其中,很大原因就在于国产电影的质量也提升了,电影本身好了,能用的素材多了,我们预告片就会有更丰富的内容,这都是相互的。 此外,随着抖音短视频、vlog的涌现,电影预告片也得往更新的方向发展。举个例子,《啥是佩奇》火的时候,我就觉得很好,因为终于有新的形式出现了,会觉得很兴奋。因为我们也不只想剪,也想拍。但是,在这以前,跟他们提这样的方案,一般不会通过,因为要考虑时间和资金。现在有成功案例在,就会想说有没有这个可能。 我自己也很期待转变。毕竟,行业是在一直发展的。一成不变只会被淘汰。当然,眼下最重要的就是把手中的活干好。 以及,为了能拉到新客户,我现在也开始慢慢出去应酬了。不喜欢也没办法,硬着头皮上,好歹我也是待过国企外联部的大小伙子,这算什么。 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