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怎么死的(蒙恬为何死得那么惨?) 蒙恬是秦国(秦朝)名将,其主要"功绩",一是率军攻破齐国,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专制集权统治立下大功;二是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之地;三是监修万里长城。蒙恬受秦始皇之命修筑长城,将秦、燕、赵三国原有城墙连为一体,并加筑新城,"起临洮,止辽东,延袤万余里",历时十年方才建成。今天就说说蒙恬的辉煌和死亡。 一开始,秦始皇非常信任蒙恬及其弟弟蒙毅。蒙恬担任大将,蒙毅则在朝中担任内臣,即便是其他将领甚至是丞相,也没有哪个敢与他们争宠。 而赵高(就是指鹿为马的那位),一生下来就净身入宫。始皇听说他会办事,特别是精通刑法,提拔他担任中车府令,教儿子胡亥学习审理案件。胡亥和赵高就建立了非常亲密的关系。一次,赵高犯了罪,始皇派安排蒙毅来处理。蒙毅依法判决赵高死刑,可秦始皇却以赵高头脑灵活会办事为由赦免了他,还让他官复原职。专制社会里,哪有什么法律,帝王的看法和想法,就是至高无上的"法"。 这事儿其实透着几分蹊跷,既然秦始皇根本不想处理赵高,为何还要将其交给蒙恬来议罪呢?既然交给蒙恬议罪,为何等到蒙恬依照法律作出了判决,秦始皇却又跳出来将判决推翻,庇护赵高,一根毫毛也不让动他?或许,这跟秦始皇喜怒无常的变态性格有关,做事全凭个人好恶,并且常有反复。但更大的可能,是秦始皇原本就不想把赵高怎么样,但也不想由自己直接下令来赦免他,就把任务交给蒙恬来办。只可惜,蒙恬没能会意,非要依法办理,秦始皇没法子,最终还是自己出面将赵高保了下来。这就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在察言观色、揣摩圣意方面,蒙恬远不如赵高来得八面玲珑,这也就是为什么赵高后来能够翻云覆雨、一手遮天,蒙恬却死得很凄惨。 秦始皇死前,本来是立长子扶苏继位。但赵高跟胡亥关系亲近,而又对蒙恬兄弟极为怨恨(此时扶苏在蒙恬军中督军),就唆使胡亥诈称秦始皇遗诏杀掉扶苏,自己当皇帝。胡亥当然欣然同意。赵高又去游说丞相李斯,晓以利弊:"您的才能、谋略、功勋、人缘以及获扶苏的信任,都比不上蒙恬。只要扶苏即位,丞相之位就一定是蒙恬的,你的结局不是很明显了吗?"李斯如梦初醒,与赵高一拍即合,谎称秦始皇留下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又篡改秦始皇给扶苏的诏书,斥责他不能开辟疆土、建功立业,却造成军队大量伤亡;并还多次诽谤父皇,发了很多牢骚。而大将蒙恬,不但不纠正扶苏的错误,还与扶苏勾结图谋不轨。因此责令他们立即自杀,军队移交给副将王离掌管。 扶苏接到伪造的诏书,痛哭着来到里屋,就打算自杀。蒙恬劝道:"陛下(秦始皇)在外边视察,并没有确定谁是太子啊。他派我率领三十万军队镇守边陲,派您担任监军,这是天下的重任啊。如果不相信我们,岂会委以重任?仅仅一个使者前来传书,我们就轻易自杀了,又怎么能知道其中是不是有诈呢?我们不如再奏请证实一下,然后自杀也不晚呀。"但使者得了赵高和李斯的吩咐,在旁反复催促二人自杀。扶苏对蒙恬说:"父亲让儿子去死,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当即就自杀了。蒙恬还是不肯死,使者便将他交给官吏议罪,囚禁起来。胡亥知道扶苏死了,知道威胁已除,打算放了蒙恬。正好蒙毅代替始皇外出祈祷山川后回来,赵高对胡亥说:"先帝早就想立您为太子了,可是蒙毅这小子一直反对。不如把蒙毅杀了吧!"胡亥大怒,遂杀掉蒙毅,蒙恬随即也服毒自杀身亡。 《史记》记载了蒙恬临死前的情景——蒙恬长叹道:"我怎么就得罪了上天,竟落得个无罪而被处死的下场?"沉默良久之后,他又说道:"我的罪过本就该死。我修长城,从临洮一直修到辽东,绵延一万余里,这当中不可能没挖断地脉,这就是我的罪过呀!" 所谓"地脉",原指地势,后被用作风水词汇。挖断地脉,就是坏了风水的意思。很显然,蒙恬认为自己之所以死得那么惨,是因为修长城破坏了国家的风水。 司马光对此怎么看呢?他先是引用了扬雄《法言》中的一段话——有人问:"蒙恬忠心耿耿却还是被杀掉了,忠诚还有什么用呢?"回答说:"蒙恬修长城,开山填谷,西起临洮,东接辽水,威力不足而造成的尸体却有余,蒙恬的这种忠诚是不足以辅助君王的。" 然后司马光说:秦始皇祸害天下的时候,蒙恬心甘情愿受他的驱使助纣为虐,蒙恬就是不仁不义。但是蒙恬懂得为人臣子所应遵守的道义,虽然没有罪却被处死,宁可去死也能保持忠心,没有反叛,因此也是很值得称道的。 我们再来看看真正的史学家太史公司马迁的看法。司马迁说:我沿途实地考察了蒙恬修筑的长城和边塞堡垒,挖掘山脉、填塞深谷、贯通直道,这些都是大工程,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本来就是劳民伤财、不拿百姓死活当回事啊。秦国刚刚灭掉其他诸侯的时候,天下人心尚未安定,创伤累累尚未痊愈,百废待兴,而蒙恬身为名将,不在这时候尽力劝说秦始皇救济百姓的急难,恤养老人、抚育孤儿,将精力用在为百姓创造安定的生活、休养生息上,反而阿谀奉承、迎合秦始皇好大喜功的暴行,去大规模地修筑长城、大兴土木,他们兄弟遭到杀身之祸,不是顺理成章的事吗?哪里是什么挖断地脉的罪过呢? 南宋诗人刘克庄的看法,跟司马迁完全一致,他有诗云:"绝漠功虽大,长城怨亦深。但知伤地脉,不悟失人心。" 综合以上评价,我们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的人(包括蒙恬自己),都认为蒙恬该死,并且该死的原因都指向了修筑万里长城。但同样说的是长城,理由却有所差异。蒙恬认为自己该死,是修长城挖断了地脉、得罪了上天,是迷信的说法,虚无缥缈。而其他几人,则认为修长城的最大罪过,是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深重的灾难。无疑,后者更符合现实。当然,蒙恬之所以要那样说,一方面是自我安慰,另一方面也是推卸罪责罢了。 还是得说几句司马光。他老人家这回难得地在大方向上跟正常思维合拍,认为秦始皇祸害天下,蒙恬助纣为虐、不仁不义,死有余辜。但他在表达完这个意思之后,却没有就此打住,而是又絮叨了几句,说蒙恬宁可去死也不反叛,因此也是很值得称道的。这不是鼓吹、鼓励"愚忠"吗?他老人家的见识,也真的就到这里了,翻来覆去都是站在最高统治者的立场上,宣扬儒家那一套虚伪的愚人说教。 而我的看法,跟上述观点都不一样。蒙恬为何死得那么惨,扬雄、司马光、司马迁等人都说错了。他不是死于修长城挖断地脉,也不是因为荼毒百姓、作恶太多而遭报应,他只是得罪了权臣赵高,并且由于跟扶苏关系亲密而被胡亥猜忌。假如蒙恬一开始就是赵高的狗腿子、胡亥的支持者,他再多修几座长城、再多坑害N多百姓,照样升官发财,至少不会死得那么早。说到底,他是死于政治倾轧,是政治斗争的失败者,仅此而已。不要什么事情都往"正义"上靠,不要总是想从历史事件当中挖掘所谓的"教育意义",如此解读未免太牵强也太虚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