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 评论(舌尖上的中国美食清单) 早晨叫醒我的不是闹钟,也不是梦想而是那一碗热乎乎的牛肉汤。从清晨天蒙蒙亮时,飘出的第一缕牛肉汤香气好像在梦里就撩拨着我的心弦。早上起来我该喝汤了。 牛年吃牛肉预示着新的一年蒸蒸日上,牛气冲天,对于吃货们来说,没有什么比一碗牛肉汤更能治愈的了。 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汤, 两个酥软的油酥烧饼, 这就开启了淮南人的一天, 简简单单的烧饼给予了淮南人一天的能量! 对于淮南牛肉汤,我想大家应该都不陌生,虽然它不像黄焖鸡米饭,沙县小吃,那样的大IP,遍布于全国各地。但牛肉汤也丝毫不逊色,成为了新晋美食,有望反超。 淮南牛肉汤始于汉,名传于宋,研制于清,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演变,淮南牛肉汤已成为淮南地区早餐之中的一大美食,丰富了淮南地方饮食文化。 淮南牛肉汤的起源有很多传说,据《汉书》记载,汉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刘安被册封为淮南王。淮南王刘安在八公山下招贤纳士,与他的门客一起编撰出的一部中华传世一部哲学名著——《淮南子》。在当地代代相传一个故事,相传,当年淮南王府厨艺高超的御厨刘道,每次他为在八公山上炼制仙丹的淮南王刘安精心烹饪的佳肴,因为从王府送到山上时路途遥远,送到时菜肴早已经凉而无味,让人的食欲也大打折扣。 御厨刘道看到淮南王每日用凉膳充饥,人也日渐消瘦,这让他很不是滋味,他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一个计策。刘道率众家丁杀牛取骨,甄选草药及卤料熬制成汤汁,并备好牛肉、粉丝等配菜与汤汁一同担上山去。由于油覆汤表,久热不散。淮南王尝后赞不绝口,牛肉汤便成刘府秘膳,后流入民间,代代相传。不论传说如何,我们能享受到这一美味足以。 淮南牛肉汤大多选取江淮一带的黄牛为原料,先用牛骨头熬汤,直到汤清味浓,再把牛肉用流动的活水泡净血污,加上牛的内脏,放在汤里熬煮。 牛肉汤里少不了红油,那是汤的灵魂。这红油大多是自家做的,红辣椒在牛油里炸得香辣味浓。除了红油,各种滋补药材和卤料也必不可少,这样慢火熬制十几个小时,连喝三碗辣辣的牛肉汤也不会上火,可谓暗藏玄机。 中国素有喝汤的文化,牛肉汤各地都有,而地处淮南的牛肉汤,绝非一般池中之物。淮南顾名思义,位于淮河南岸,物产丰富、遍地牛羊,当地寿州古城清真寺街巷和古沟一带又是回民聚居地,对肉牛的选择、加工流程颇为严格,熬出的牛肉汤自然别具特色。 所有牛肉新鲜不注水,都是当天做当天进货以确保牛肉的新鲜度。大块牛肉、牛骨熬汤,这牛肉汤有多香浓, 你尝过其实就能明白其中滋味。 汤头定下了味觉基调,就等着客人上门,店家便麻利地将薄薄的牛肉片、千张、豆饼和红薯粉放在笊篱上,下锅烫熟,所谓"一滚当三鲜",端上桌来,热腾腾、香喷喷。 热乎乎的牛肉,煮得稍微久一点,汤的味道就清香浓郁,喝到嘴里在与牙齿触及的那一刻在口腔里迸发,鲜香的汤汁,惊艳的口感,源自千百年秘传的独家手艺。 淮南牛肉汤具有鲜醇、清爽、浓香的特色。而且一定要趁热喝,真真是肉肥汤鲜~ 《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 作为一个正宗安徽人,对于淮南牛肉汤的味道,他就说过:" 那充满动物油脂的鲜美的汤,单是想想,就可以让我满口生津"。 喝牛肉汤讲究"三美",即"瘦肉、薄饼、原汤",三者缺一不可。在品尝牛肉汤的时候,你还需要一块烙得焦香的油酥烧饼。 油酥烧饼又名火炉饼,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取用面粉、酥油、鸡蛋黄、芝麻等天然食材,经醒面、配料、擀制等传统工艺烘焙而出,油酥烧饼色泽黄亮,层次鲜明,吃起来香酥可口,内外焦脆,是牛肉汤的官方搭档,两物在一起就像过了几十年的老夫妻一样,相互依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二者圈粉无数。 油酥烧饼可以和牛肉汤并驾齐名,举案齐眉。刚出锅的酥饼,口感松酥掉渣,凉后不塌,不硬;色泽红亮,外脆酥,内松软。外观一层一层环绕。一半直接咬着吃,另一半可以泡在牛肉汤里,饼变得软糯,饼里浸透了浓郁的汤,借着汤里的浓香满口,饼中的麦香、劲道、脆,不用咀嚼就能顺食道而入肠、胃,一股暖流涌遍全身,瞬间发出汗来……每天店里人来人往,不变的永远是油酥烧饼的香气,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店里铁炉的火不灭,淮南人的日子就不断。 对于这碗牛肉汤,我垂涎已久了,昨天特意找了一家店要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汤和油酥饼。还没等上桌呢,就已经闻到了飘香扑鼻的牛肉汤,肉汤香,秘制辣椒油也香,蒜苗更是清香无比,闻一口,就仿佛在大自然的田野之中。深深吸上一口感觉牛肉汤的香气渗透进心里,高汤烧烫的豆腐干丝,软嫩鲜香,Q弹入味的粉丝软而不烂真是人家至味是清欢,再配上CP油酥饼,酥香脆嫩,油而不腻,松软香甜绝了。 淮南牛肉汤制作技艺被列入淮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民谣道"南北奔波数千里,未进淮南闻汤香",喝一口淮南牛肉汤,回味无穷,流连忘返。 而另一个地方,阜阳的一个小镇名叫插花,虽默默无闻,但也甘于奉献。 插花牛肉汤,汤鲜肉烂,也是堪称一绝。牛肉、粉丝、鲜汤,营养丰富,均是滋补佳品。喝上一碗牛肉汤,不仅胃口大开,而且元气满满。 插花正宗牛肉汤,源于清朝,流传至今,采用上等黄牛肉,牛腿骨等,配以多种香料,慢火熬制而成。与淮南牛肉汤有异曲同工之妙。 精选成年优良黄牛,取其牛骨,放入大锅中加上水烀熟,捞出冷凉后把烀熟的牛肉切成小薄片,放入热汤中烫热和烫好的粉丝一同放入碗中,加上热汤即成,牛肉一次煮数百斤牛肉,煮十几个时辰。牛肉出锅后,汤汁浓郁,香飘十里。汤汁冷却后即成膏状,牛肉却依然保持鲜嫩。 熙熙攘攘的大街小巷 空气中弥漫着沸腾的气息 故乡的美食,不仅仅是美味,更是一份味觉上的情感记忆。 这种味觉记忆从童年开始,然后随着岁月的流转,慢慢沉淀,日渐丰满,变成心底最柔软的一部分。在安徽人心底,一定有这样一种特殊的味道,是属于牛肉汤的。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汤,总能触动人们的心弦,回忆、想念、尊重,传承成为当下我们唯一能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