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先开箱过的 OWC Express 4M2 是以 DIY 的方式,提供玩家一个 Thunderbolt 3 外接 SSD DAS 的解决方案,当然 OWC 也準备另一款结合自家 SSD 的 Thunderbolt 3 SSD 产品「OWC ThunderBlade」,以全黑鳍片式的铝製外壳,内部已安装 4 根 M.2 NVMe SSD 并预设 RAID 0 磁碟阵列,透过 Thunderbolt 3 Type C 连接,可达到最快 2800 MB/s 的传输效能,让需要大资料高速储存、行动的专业人士,有着安全高速的随行储存设备。 规格 外壳:铝壳 介面:Thunderbolt 3 Type C(Intel Alpine Ridge DSL6540)、USB PD 连接线:Thunderbolt 3 整合线材 磁碟介面:M.2 NVMe PCIe 3.0 预设软 RAID:RAID 0 磁碟阵列、支援 RAID 0 / 1 / 4 / 5 / 10 尺寸 (长x宽x高):192 x 124 x 29 mm 变压器:DC 输出 15V, 4.8A 重量:676g OWC ThunderBlade 开箱 Thunderbolt 3 SSD 你能想像单档 50GB 的影片、上百张的 RAW 档照片传输至外接储存设备,只需要不到 1 分钟的时间,速度更达到每秒 1.2 GB/s 以上的效能吗?如今 Thunderbolt 3 的连接技术结合 SSD 的高速储存装置,即可达到如此高速的外接储存、行动的需求。 OWC 外接式 ThunderBlade SSD 提供 1TB、2TB、4TB 与最大 8TB 的容量选择,并以全黑铝鳍片的造型打造,外壳相当坚固、扎实重量达 676g,可感受到这颗的诚意;并採用 Thunderbolt 3 Type C 连接,内部採用 Intel Alpine Ridge DSL6540 控制晶片,并提供基本 USB PD 功能。 而 ThunderBlade 当中使用了 4 颗自家 OWC Aura P12 SSD,因此最快可达到 2800 MB/s 的传输效能;出厂预设为 RAID 0 磁碟阵列,採用软体 RAID 的形式,因此用户可自行调整支援 RAID 0 / 1 / 4 / 5 / 10 等阵列配置。 此外,这颗 ThunderBlade 的外包装就是他的保护盒,採用专属的保护箱,内部更有量身切割的保护泡棉,确保 ThunderBlade 在行动使用上安全无虞。 ↑ ThunderBlade 保护箱。 ↑ 背面则有产品规格与标籤。 保护箱内部有量身切割的保护棉,刚好可收纳 ThunderBlade、变压器与 Thunderbolt 3 Type C 传输线,并附上说明文件与 SoftRAID 软体说明。 ↑ 内部包含说明文件与 SoftRAID 软体说明。 ↑ 配件包含变压器与 Thunderbolt 3 Type C 传输线。 老实说 ThunderBlade 的外观真的很前卫,毕竟以行动、室内使用兼具的情况下,最好就是以被动散热的方式,替内部 4 根 SSD 与 Thunderbolt 3 晶片散热,因此外壳维持一贯的全铝製外壳,并以散热鳍片的造型打造,散热与坚固并备的设计。 ↑ 散热鳍片造型的铝製外壳。 ThunderBlade 前方有着一条灯号指示灯,连接上电源会呈现白灯,再连接上电脑后会呈现蓝灯;而后方,则有 2 个 Thunderbolt 3 Type C 连接埠与 DC IN 电源输入孔。 ↑ ThunderBlade 前方的运作指示灯。 ↑ 后方的 Thunderbolt 3 Type C 与 DC IN。 ↑ 底部则是产品标籤与贴纸。 效能派 ThunderBlade 8TB 测试 传档飞快省时又坚固 测试使用的是 ThunderBlade 8TB 容量,并以 Intel Core i9-9900K 与 GIGABYTE Z390 Designare 具备 Thunderbolt 3 功能的主机板做为 Windows 测试平台,另外使用 MacBook Air 做为 macOS 的代表。 ↑ 连接上电脑后 ThunderBlade 会呈现蓝色的运作灯号。 ThunderBlade 出厂是预设 macOS 的档案格式,因此用户可直接在 Windows 上重建等量磁碟(RAID 0),建立好之后就可以直接使用,但因为 Windows 预设外接储存装置为「快速移除」规则,若希望写入效能更好,请针对 4 根 SSD 的内容 > 原则设定中,切换为效能更好并启用写入快取。 ↑ OWC ThunderBlade 装置资讯。 ↑ 磁碟管理设定为等量磁碟。 ↑ 将 SSD 原则设定为效能更好并勾选启用写入快取。 透过 CrystalDiskInfo 检视 OWC Aura P12 2TB SSD 资讯,其内接採用 PCIe 3.0 x1 传输、NVMe 1.3 规範,并支援 S.M.A.R.T. 指令,换句话说 ThunderBlade 最大效能是 4 根 SSD 做为同一磁区使用。 ↑ CrystalDiskInfo。 CrystalDiskMark 测试循序读写可达 2882 MB/s、2836 MB/s 的高速效能,并且在 4K 随机存取下也有着不差的效能;而 TxBENCH 测试循序读写达 2804 MB/s、2932 MB/s 的高传输效能。 ↑ CrystalDiskMark。 ↑ TxBENCH。 此外,使用单档约 50GB 的影片档案测试写入传输,传输效能可达到每秒 1.58GB 左右的高速,不用 1 分钟就能完成传输;另外,再準备约 3,700 百张的 RAW 档照片,单档大小约在 5-10 MB 左右,总容量 57.8GB,同样写入传输可达到 1.23 GB/s,大约在 1 分钟左右就可完成传输。 ↑ 单 1 大档 50GB 传输。 ↑ 多档 57GB 传输。 Mac 方面,同样可透过磁碟工具程式的 RAID 辅助程式来建立磁碟阵列,而磁碟工具也会显示组成 RAID 组的磁碟与模式等资讯。 而透过 Disk Speed Test 测试,循序读写 2040 MB/s、1909 MB/s,至于 AJA 4K RED HD 16GB 测试,循序读写 2400 MB/s、2345 MB/s;这效能主要卡在 MacBook Air 的 CPU 实在太弱,所以无法像 Windows 平台那样达到 2800 MB/s 的传输性能。 ↑ 磁碟工具程式。 ↑ Disk Speed Test。 ↑ AJA 4K RED HD 16GB。 总结 OWC ThunderBlade 靠着 Thunderbolt 3 高速频宽,大幅发挥外接 SSD 的效能,并以高质感的铝製外壳、鳍片造型,替内部 SSD 散热之余也确保装置的坚固性,更使用专属的保护箱收纳 ThunderBlade,让专业影像工作者,可带着 ThunderBlade 储存、备份工作资料,更可做为档案传输的载具。 性能方面,ThunderBlade 可达到循序读写 2800 MB/s 的效能,而直接传输单一大档或众多小档案,都可有着每秒 1GB/s 以上的传输性能,对于需要额外储存多媒体档案、编修的专业使用者,可直接在 ThunderBlade 上储存与编修,大幅节省档案储存的时间。 想当然 ThunderBlade 的价位肯定不亲民,8TB 版本台湾定价 NT$ 85,100 元,提供给各位参考;若想要经济实惠的 Thunderbolt SSD,也可以参考 OWC Express 4M2 外接盒,以 DIY 的方式让玩家自行挑选 SSD,藉此让整体价位更亲民。 来源: OWC ThunderBlade 最狂 Thunderbolt 3 SSD 开箱测试 / 最大 8TB 最快 2800 M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