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地图(深圳龙岗区布吉房价多少钱一平) 古旧的桌椅上落满了灰尘,老式的木质楼梯在脚下"呀呀"作响,空荡荡的房间里朗朗的读书声犹在耳旁回响……平湖火车站东面不远处的新南社区老街10号,有一座黄墙青瓦的二层小楼,在一片喧嚣的工地间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光阴如梭,周遭的一切早已变了模样,只有它似乎仍停留在上个世纪硝烟弥漫的烽火年代。 这座建于1916年的建筑,就是在平湖教育史上留有浓墨重彩一笔的纪劬劳学校。它开风气之先,实行新教育体制,大大冲击了平湖旧的私塾教育体系。 在白色恐怖时期,又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地下活动据点,共产党员不仅在当地积极开展革命活动,还教育学校师生学习革命思想,并通过师生向周边农村传播反帝反封建思想,使整个学校成为平湖民众心中的一盏璀璨明灯。 回报桑梓感恩母亲 平湖乡贤创建新式学校 走进纪劬劳学校,就像走进了时光的隧道。学校大门朝西北,门额上有块麻石横匾。匾内刻有"纪劬劳学校,丙辰年春月吉旦,男鹤龄敬设"。校园内有一栋二层瓦面的教学楼,面阔三间一进,用三合土夯筑而成,硬山顶、覆小青瓦,长42米,宽25米,建筑面积464平方米,可容纳数百名学生。后面原有瓦面平房、运动场、花园、草坪、厨房等,四周为围墙,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如今只剩孤零零的小楼一座,成为那段风云激荡历史的见证者。 纪劬劳学校内部。 学校由香港巨绅、平湖先贤刘铸伯独资创办,2001年6月,被列为龙岗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铸伯本名鹤龄,字守真,号铸伯,1867年诞生于香港,祖籍在平湖墟元屋围。虽然生于香港,但刘铸伯对故里念念不忘。20世纪初,已是香港华人领袖的他回到平湖,通过各种方式回馈桑梓,并先后建起了平湖火车站、平湖新墟、纪劬劳学校、念妇贤医院等,让本已走向衰落的平湖新墟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既受益于西学、又珍爱中华传统文化,在清末西学东渐时代大背景之下,在香港东西交融的历史舞台上,刘铸伯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中一位桥梁式人物,"中西人士咸倚重之"。出于自身的经历,他热衷于兴办教育,希望更多的寒门学子像他一样,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早在创办纪劬劳学校之前,已有多次兴校之举:先是与嘉道理一起在香港创办育才书社,1901年开始在香港、广州、上海创办了三所育才学校。1908年,又在香港发起成立孔圣会,并陆续在广州、香山及香港等地创办数十所孔圣会义学,平湖纪劬劳学校就是在孔圣会义学的基础上扩充而成的。而之所以起名"纪劬劳",则有感恩母亲伍氏的含义——《诗经·小雅》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纪劬劳",即"念家慈抚养之劳"。 开新式学校先河 在平湖地区传播革命火种 平湖火车站前人头攒动、张灯结彩,平湖新墟冠盖如云、热闹空前。1917年1月,纪劬劳学校正式开业。《香港华字日报》刊登了《平湖医院学校开幕纪事》一文,讲述了当天的盛况:"省中政界大员、港中中西巨子,到会者济济有众。"据记载,到会的省中要员有朱庆澜、罗树森、胡清瑞、吴在民、魏邦屏等百余人,港中巨子则有罗士、何东等二百余人。时任广东省省长朱庆澜还亲自发表演讲,对刘铸伯的办学精神大加推崇。学校开课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亲题牌匾并差人送来,广东督军陆荣廷也赠碑留文,要求军民保护学校、不得侵扰。 学校成立之时,正值军阀根据的烽火年代。作为平湖地区影响力最大的新式学校,纪劬劳学校成为传播革命思想的有力阵地,在不少教师和学生中播下了星星之火。 1925年1月,广东军阀陈炯明叛变革命,黄埔军校教导团官兵和在校师生组成校军,参加东征讨陈作战。当时,周恩来以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身份,参与东征的指挥和领导。同年2月,他率领部队到达平湖,部分人员住在纪劬劳学校。期间,周恩来向群众发表讲话,阐述讨伐军阀陈炯明的意义,黄埔学生军也组织当地一些年轻人加入宣传队,启发教育广大平湖百姓,并诚心实意邀请学校首任校长刘彭龄等人共同商讨强国富民的大略。黄埔军在平湖仅驻扎一个星期左右,但他们在当地群众心中树立了纪律严明、训练有素、护国爱民的良好形象。尤其是周恩来的讲话,唤起了平湖进步青年投身革命的激情。 学校第二任校长刘仲德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作为"平湖文胆"刘彭龄的儿子,他从小跟随父亲来到纪劬劳学校就读,在开明的教育环境熏陶下,逐渐接受了李大钊、恽代英、彭湃、阮啸仙、毛泽东等革命家的影响,并与其堂兄刘伯刚(后在纪劬劳学校任教导主任)及山厦中共地下党员叶丽钧等人来往密切。经两人介绍,于1930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校长和教导主任的身份,为刘仲德和刘伯刚接触以及领导学校师生带来了很大便利。他们以学校作为地下党活动的秘密基地,积极展开活动,不仅教育在校师生学习革命道理,而且还通过学生向周围农村传播反帝反封建思想。1931年12月,由于叛徒出卖,刘伯刚、刘仲德两人身份暴露,遭到国民党的通缉,被迫逃往海外。 东莞教师组织读书会 引导学生踏上革命道路 1936年,在荔红禾黄的时节,纪劬劳学校迎来一位从东莞过来的何老师,很受学生欢迎。这位老师名叫何与成,东莞莞城人,1934 年冬在上海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任闸北区委宣传部长。1935年被捕,后经营救出狱回到东莞,抗日战争时期在东(莞)宝(安)地区从事抗日救亡运动。 纪劬劳学校内部。 来到学校后,何与成公开向高年级学生宣传抗日救亡的革命道理。此时,距刘伯刚和刘仲德离开纪劬劳学校已有四五年,校长是开明的平湖乡绅刘耆卿。 在这里,何与成倡导成立了学校第一个读书会,引导学员们阅读《大众哲学》《大众周末》《世界知识》等进步书籍,讲解共产主义思想理论,并组织起宣传队伍,在平湖墟和周围乡村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对当地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同年底,上级组织抽调何与成前往东莞力行学校展开新工作。到力行学校后,他与读书会的学生仍保持书信来往,有时还相互探望,令平湖青年一代在革命理想中不断成长。1938年12月,何与成在香港加入中国共产党,奉命将撤到新界的武装部队带到深圳,组成东江游击总指挥部警卫营。1940年8月13日,他与卢仲夫、罗尧、罗振辉等人被国民党顽固派杀害于惠州西湖畔五眼桥。 何与成在纪劬劳学校虽然只有短短半年时间,却为平湖地区抗日时期的建党工作打下了坚固基础。当时参加读书会的有刘云、刘仁、刘茜芬、刘秀琼、黄丽英等十多位学生,这些人后来大多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平湖地区的革命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