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时常漫步松江,或去僻静老街,或去"最美书店"。可以说,多数时候并无明确目的地,只是喜欢流连于千年府城的"非遗"文化、古老记忆和"软时光"。 松江,古称华亭,坐落在长三角前缘、太湖尾闾、上海市西南,富集人文历史。如今它告别以往市域"中心城 郊区"的二元空间模式,朝着面向长三角的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发展。一"区"蝶变为一"城",给人丰富想象——它将为"城市发展史"掀启怎样的一页? 据了解,松江新城在发展空间上将构建"一廊一轴两核"的新格局。一廊,即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体现科创驱动发展的核心动力,深化松江区域"一廊九区",服务"一廊九城";一轴,即城乡统筹发展轴,形成纵横松江南北,联动城市乡村的发展轴,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两核,即打造"松江枢纽"核心功能区和双城融合核心功能区。而新近,松江新城已在20多个基础设施、产业和文旅类重大项目方面完成签约,一批龙头企业与松江区达成战略合作,吸引社会投资超过1100亿元。显然,松江因"城"而动,精心于规划及设计,在延续历史、彰显文化的建设中志在进一步凸显产业、功能等特色,并在居住、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不断地满足"人民向往"。 枢纽潮 沪人常曰:千年看松江,百年看市区,十年看浦东。有着独特人文历史和丰富"非遗"的松江新城,在一片农田上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奇崛之力莫过于"交通枢纽"。 原名"松江南"的车站,自规划扩建"松江枢纽",吸足了公众眼球。我们每每途经那一带,目睹打桩、筑墩、搭承台等热火朝天的建设情景,也难抑激情澎湃。育发展动能,通赶超之路,伴随一条条有形道轨的铺建,无形的梦想也在振翅。正在兴建、规模仅次于虹桥枢纽的松江枢纽核心区,一旦建成,无疑将使松江新城拥有翱翔的翅膀和强劲的动能。 "松江枢纽"蓝图是壮阔的。沪昆高铁、沪苏湖铁路、沪昆铁路、沪杭城际等将在此汇聚,东西联络线、嘉青松金线、9号线、23号线、T3线也将于此会合。未来松江枢纽将设置9台23线,站台线路规模居全上海第三。而"站城一体"的开发模式,将对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赋能。具体而言,松江枢纽的规划建设,一开始就紧紧围绕G60科创产业、科技影都、立体枢纽、低碳城区四大特色,兼顾交通功能、高端商务、地区商业中心和配套居住功能等。那里将崛起高度分别为330米、220米两栋地标建筑以及一批现代化商务大楼。随着建设不断推进,一个拥有高质量商务功能的长三角大型CBD正欲"破茧",它将具有上海西向城市门户和"城市客厅"的功能,也是具有城市副中心能级的上海南部中心。 高铁时代的同城效应也将在松江新城得以体现。不久的将来,从"松江枢纽"去往嘉兴、吴江、昆山等近沪城市仅需40分钟左右,去杭州、苏州、无锡等长三角重要城市约需50分钟。如此交通赋能也将成就一个要素资源配置枢纽,使得松江链接辐射广袤的长三角大地。 城市的腾飞,都有赖于出行和货运的便捷。目前,松江新城在交通建设方面不断提速,以松江枢纽为核心的"四网融合"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已全线铺开。其中,以沪松快速路为新城干线,将使松江枢纽与虹桥枢纽的通勤变得通达;推动轨交12号线西延伸开工建设,使松江与中心城、其他新城的联系更加紧密。而不断完善的"井"字型高速立交匝道体系,也将提升有轨电车网络的密度和覆盖面。枢纽潮,将促进大流动、大融合、大发展。 科创廊 提及G60,我们不由地感慨。原本只是一个交通意义上的"存在",经过锐意开拓和建设发展,如今变成了更好地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科创产业带,还演绎出一种时代文化,折射出积极创新,勇于开拓的精神。其中,地处G60高速公路起始点的松江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始终致力于发挥"桥头堡"和"领头羊"的作用。 今天的G60也成了城市新地标。人们驱车经过沪杭廊道,往往一眼就被坐落一侧的"G60科创云廊"所吸引。"G60科创云廊",又名"拉斐尔云廊",外型有一股乘风破浪的巨帆之势,象征着世界级产业集群在此腾跃和推动"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一个个壮举。长三角在国家新发展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而松江,早就被赋予了瞄准国际先进科创能力和产业体系,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的使命。自"十三五"以来,他们致力于构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从1.0版"源起松江",到2.0版"联通嘉杭",再到3.0版"九城共建",继而到纳入顶层设计,推动基层实践上升为国家战略。其间,一批重大科创成果在松江新城相继涌现;一些头部企业和百亿级项目纷纷在松江新城落地。其中包括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慧安防、新能源、新材料等在内的"6 X"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此同时,松江新城与上海周边城市也产生了流量交互、协调发展的效应。自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以来,九城市GDP总量在全国的比重上升至1/15,地方财政以及市场主体数所占全国比例也在明显上升,拥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国近1/10,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占全国1/5。 松江作为全国十个推进高质量发展成效突出的地方,2021年5月入选国务院督察公布的2020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名单,受到了表彰。 由此可见,"科创基因已经深深印刻在松江新城的骨子里!" 而今,依托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和松江大学城资源,松江新城以科教和双创为动能,着力于集产业、科技、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功能建设,使得有着丰厚农耕文明底蕴的松江,又倍添"科技范"和"未来感"。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引领下,科技影都核心区也呈活力之态,备受瞩目。地处松江南部的一片"弹丸之地",现今吸引了一批批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创制大军,正在逐步形成一个全球影视科技体验总部基地和未来影城融合智慧生态社区,也将建设成为全球影视创制中心的重要承载地和上海文化大都市影视特色功能区。 宜居态 松江新城的生态建设,有着诸多"可圈可点"之处。 他们是深谋远虑的。据规划,至2035年,松江新城常住人口将达到110万人。为了让人们在此安居乐业,他们致力于高能级功能集聚融合、人性化活力街区和复合高效的空间利用,彰显"上海之根"的深厚底蕴以及"沪上之巅、浦江之首"的山水禀赋,营造人与自然、人与历史和谐共生之态。他们依托人文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遗存,将旅游休闲、文化创意、复合居住融为一体,促使"五水入城、城水相依、活力人文、漫道联动",构筑一片"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慢行有道、水岸共享"的宜居生态,打造韧性城市、低碳城市。 我们了解到,松江新城在"产城融合示范片区"方面积极发力。其中,东部产城融合示范片区含中山国际生态商务区、工业区一期、东部经济技术开发区、车墩片区、新桥片区和G60漕河泾园区(G60科创中心)等,重点提升产业能级、推动产业用地更高质量发展;西部产城融合示范区含西部经济技术开发区、小昆山片区等,推进建设集制造、研发、服务多元功能于一体的产业社区。如此复合交叉,使得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相得益彰。 说到公共服务,松江在基础教育和基础医疗方面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打造了高质量的"社区生活圈"。其中,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松江分校和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松江实验学校已于新近落户松江;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松江云间中学、云间小学也将"开花结果"。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部院区二期扩建工程开工在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松江研究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松江分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国际眼病中心、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国际肿瘤中心等项目也列入建设规划。这些优质资源纷纷落户松江,意味着生活工作在松江新城的居民将不复以往对中心城区公共服务的羡慕,高品质的上学、就医、购物等等,在"自家门口"也一应俱全。 人才,是一切发展之根本。松江新城的崛起,也有赖于一批批人才从天南海北飞来。据介绍,2021年松江区储备人才招聘的报名工作已显示,计划录用80人,而报名者高达3300余人。两者之比,可见"人心所向"——今天乃至未来的松江新城,寄寓了无数人的梦想和希望。一个从事艺术工作的"沪漂"表示:"我心里有个梦,渴望在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松江安个家,以电影和艺术为马,驰骋岁月,做最好的自己……"还有一个在松江居住大半辈子的居民表示,家乡越变越美,越变越强,令他十分自豪。他相信松江新城作为独立城市,将是"小而特,小而美"的,也必将在整个上海乃至长三角区域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野望"松江,在一廊引领、枢纽通达的发展格局中,在当地干部群众夜以继日的建设下,沪杭廊道上一座富有历史脉络、独特空间和城市意象的新城呼之欲出! 作者:丁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