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A股光伏板块正遭遇"跳水"之时,却有一只光伏概念股逆势涨停,相当吸睛,其主角就是神秘赣商甘胜泉旗下的海源复材。 去年底,仍在"披星戴帽"的海源复材,宣布的百亿光伏投资项目曾震撼市场,在那份与江苏省高邮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了招商项目投资协议尚停留纸上"意愿"时,近日又变身为300亿大项目;令人相当诧异的是,合作伙伴出现了一家注册资本为0元的新设公司。 投资扬州经开区300亿大项目合作伙伴出现了"0元公司"? 11月24日海源复材公告 投资扬州经开区300亿大项目,合作伙伴中出现了"0元公司",如此操作令人称奇!难怪《上海证券报》在质问"海源复材300亿元大项目‘成色’几何?"文章报道时,开头就来了一句话:画饼充饥——如果一个不够,那么"画"三个行不行? 11月24日,A股市场光伏板块"跳水"退潮,有一只光伏概念股逆势"勇立潮头",涨停了!不过,11月25日早间开盘一小时后,就"翻脸如翻书",大跌8.65%至28.40元,总市值为73.84亿元,走势如此"妖"的股票就是海源复材(002529.SZ)。 11月24日,海源复材发布一则"关于投资协议的进展公告"称,2020年12月16日,江西海源复合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江苏省高邮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了《高邮市招商项目投资协议》。为推动原协议的履行,近日公司与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西南证券、华能国际、"江苏华晖"签署了《新能源产业框架合作协议》。公司拟在扬州经开区设立子公司,主要从事新能源投资、高效光伏电池、组件的研发、生产、销售等。 该项目总投资约300亿元(其中,包括海源复材105亿元项目),优先落户扬州经开区,光伏电站等不限于扬州经开区,投资内容涉及太阳能光伏电池和组件工厂、研究中心、销售总部及光伏系统电站等,合作项目投资区域包括扬州全市范围内,并由扬州市政府牵头。 根据战略规划,公司与"苏州捷得宝"签署了《设备买卖框架合同》,双方计划共同完成5GW高效异质结电池产能建置项目(含微晶硅技术及铜栅线工艺), 本次拟先行采购1GW异质结电池设备作为第一期项目推进使用。 海源复材实际控制人、董事长甘胜泉 综上所述,海源复材发布的"关于投资协议的进展公告",包括一则投资高达300亿元的合作项目,以及与"苏州捷得宝"的一份设备买卖框架合同,涉及5GW高效异质结电池产能建置项目。细心的人发现,公告"开宗明义"就指出"为推动原协议的履行",这就牵涉到一起百亿变300亿的投资项目了。 首先,如《上海证券报》等媒体就质疑,高达300亿元大项目投资,未来能如期实现吗?会不会再是"画饼充饥"?2021年前三季度,海源复材公布的财报显示,其营收不足2亿元,亏损5000万元,期末货币资金也仅有2400万多一点,且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739万元。乌龟顶巨石,承受得了吗? 再说,海源复材去年12月24日与"高邮管委会"签订的总投资105亿元"招商项目投资协议",拟在高邮经济开发区设立项目公司(注册资本不低于10亿元),投资建设10GW高效光伏电池和10GW高效组件生产项目,目前仅停留在纸上。事实上,过去一年,各大光伏巨头到处"圈地",与许多地方签署的百亿投资项目不少,可能受疫情影响,真正落地推进的寥寥无几。 值得一提的是,海源复材在公告中特别提出,这次300亿项目的合作协议及采购框架合同,"属于各方合作意愿和基本原则的框架性约定。" 各家媒体此事时,也同时注意到,据扬州媒体报道,海源复材董事长甘胜泉介绍,相关项目正在分两期实施。其中:一期投资约60亿元,用地约300亩,建设10GW高效光伏电池项目;二期投资约45亿元,用地约400亩,建设10G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一期投资项目计划在2022年投产。 不少人会质疑,去年12月与"高邮管委会"的105亿项目尚在"意向"纸上,约60亿元的10GW高效光伏电池项目2022年能投产?事实上,2020年12月,深交所曾就105亿项目向该公司出具"函"了。从此次公告来看,海源复材在高邮的百亿项目虽没有落地,但也没有"爽约",而是"平移"至扬州经开区了,105亿也变身为300亿元。 11月21日,扬州经开区新能源项目签约仪式 据扬州当地媒体报道,11月21日,扬州经开区举行绿色低碳新能源重特大综合项目签约仪式,该项目由江西海源复合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能江苏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华晖新能源有限公司、苏州捷得宝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围绕光伏电池和组件工厂、研究中心、销售总部及光伏电站等开展。 签约仪式前,扬州市委书记张宝娟会见了江西海源复合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甘胜泉,华能江苏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曹庆伟,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纯勇等嘉宾。 "据悉,2020年12月,海源复材发公告宣布了公司拟在江苏扬州设立项目公司,投资建设10GW高效光伏电池和10GW高效光伏组件生产项目,项目拟总投资105亿元。项目预计分两期实施,其中:一期投资约60亿元,用地约300亩,建设10GW高效光伏电池项目;二期投资约45亿元,用地约400亩,建设10G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一期投资项目计划在2022年逐步投产。" 资料显示,扬州经济开发区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而高邮经济开发区属于江苏省级经济开发区,二者并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问题来了,签约近一年来没有具体落地的高邮百亿项目,又如何能"迁址"到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让人诧异的是,据《上海证券报》报道,此次公告中""信用状况及财务状况正常,具备较好的履约能力"的华能国际电力江苏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清洁能源分公司,天眼查显示,这家具有央企背景的公司竟然会是一家注册资本为0元的新设公司,是成立于2021年1月8日的新设公司。 无独有偶,合作伙伴中的"江苏华晖新能源",也是成立于2021年7月12日的新设公司,注册资金也就1000万元而已。而与海源复材签署了《设备买卖框架合同》的"苏州捷得宝",虽有台资背景,但注册资本为150万美元、实缴资本仅150万元人民币,且2020年度社保信息显示,参保人员仅有5人。难怪,上证报会用上这样的标题文字:合作伙伴中现"0元公司" 海源复材300亿元大项目"成色"几何?300亿项目会不会是"忽悠",且拭目以待! 神秘赣商的霸业,玩转赛维又将海源复材收进囊中 赛维集团董事长、海源复材董事长甘胜泉 江西海源复材,曾用名"福建海源复材",1988年成立于福建福州市闽侯县荆溪铁岭北路2号,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2020年江西赛维电力集团成为海源复材的控股股东,从建材转型进军光伏产业,迁址于江西新余,并更名为江西海源复合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背后推手就是神秘赣商、现任海源复材董事长同时也是赛维集团董事长的甘胜泉。 客观地说,江苏省高邮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数年前曾有"光伏梦"夭折,甘胜泉的出现,如盼救星到来。2016年12月15日,与赛维LDK并驾齐驱的海润光伏,曾高调宣布拟携手高邮投建50亿光伏项目。 恍然间5年过去了,在光伏全产业链遭遇寒冬的海润光伏已经退市两年多,还背负68亿债务,今年7月15日被江阴市人民法院依法宣告破产。显而易见,那个所谓的50亿项目也是折戟沉沙了。假如甘胜泉与高邮管委会去年12月签订的百亿项目能落到实地,高邮多年以来未能实现的光伏梦想,犹如黑暗隧道尽头射来了一束光亮。 命运多舛,甘胜泉玩了个游戏,将105亿项目"平移"到扬州经开区,不晓得高邮人会是怎么想的。 2019年5月,甘胜泉荣膺"江西省回乡投资优秀赣商"称号 2019年5月,第二届世界赣商大会上,甘胜泉等50名企业家荣膺"江西省回乡投资优秀赣商"称号。2018年1月赛维重整取得圆满成功,甘胜泉接替"江西国资"成了新赛维掌舵人。 赛维,是昔日光伏龙头,2007年6月1日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成为江西省首家在美国上市的企业。2012年受欧美"双反"打压,加上过度扩张及管理不善,因资金链断裂而陷入困境。18岁参加工作,22岁创业,从井冈山革命老区附近走出来的农村青年彭小峰,曾一度为新能源首富,但随着赛维LDK、非凡定美社、绿能宝先后破产,2018年7月,苏州警方向躲在美国加州的彭小峰,发出了红色通缉令。 赛维是江西新余当地的支柱企业,赛维重组自然离不开江西、新余省市两级政府的推力作用。正式出任新掌门人的甘胜泉,三年前曾表态,赛维将来会是以自己的核心技术及装备来改变市场结构,不会再以体量去做市场竞争。痛定思痛,总结教训后重新起步,甘胜泉的思路是对的。 甘胜泉 现任赛维集团董事长、海源复材董事长的甘胜泉,是一位神秘赣商,生于1971年11月,本科学历,曾任华英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等职。他的妻子许华英,生于1975年7月,拥有会计学学士本科学历,现为海源复材副董事长、赛维电力集团有限公司监事,曾担任苏州润源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经理、苏州润禾供应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等职务。 因爱女于今年7月14日至2021年7月15日期间累计买入海源复材股票2,100股,累计卖出海源复材股票1,100股,海源复材8月收到福建证监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也令甘胜泉和许华英之女甘琳"浮出水面"。 在2018年突然"接盘"赛维之前,甘胜泉这位江西商人一直是"名不经传",据海源复材此前定增方案披露,自上世纪90年代起,甘胜泉、许华英夫妇长期在江苏、江西等地从事物流、商贸、房地产等行业,并一度尝试过新能源汽车业务。 2018年1月,甘胜泉借道赣商科技集团与芜湖华融新亚投资组成的联合体,耗资17.95亿元收购了赛维LDK两公司100%股权,成为赛维的掌舵人。彼时,甘胜泉曾声称让赛维在三年内实现IPO上市,但至今仍未圆梦,不过,他"另辟蹊径",成功将濒临退市的*ST海源收进囊中,并迁移至江西新余,也算是帮新余当地圆了上市梦。 让人不解的是,据天眼查及百度信用查询,成功参与江西赛维的破产重整之后,此前甘胜泉从事的业务,也包括那家"赣商科技集团",要么注销、要么解散了。此前的资金实力从何而来,似乎变成谜了。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证券报》一周前发布的文章称:"从去年易主,到今年拟0元注入资产,再通过定增募投项目改变公司主业……海源复材将发生控制权及主业的双重变化,绕开了"借壳上市"。这一运作手法,值得监管部门。" 该文章质疑:濒临退市,只花了不到10万元,就能神奇"逃出生天";持续亏损,只用了不到半年时间,股价却能离奇暴涨超3倍。资本运作,玩的就是心跳?这一A股市场"运作大戏"的主角,则是上市将满11年的海源复材。 本文内容为一波说原创内容 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和摘录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