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培养核工业人才的摇篮"的南华大学,是一所为适应发展核武器、建设核工业的需要而创办的高校,对核工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在核工业领域享有良好的声誉。本期推送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所为国家核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学校。 结缘核事业 南华大学与"核"渊源深远。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毛主席就曾提出要加强军事准备。在1956年4月25日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和1958年6月21日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毛主席明确指出了研制原子武器的战略意义,他说:"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1959年,为响应党中央发展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适应发展核武器、建设核工业的需要,衡阳矿冶工程学院在湘南古城衡阳诞生。学院自创建起就高举为核事业服务的旗帜,开设了冶金、采矿、选矿、核电子、化学分析等核类专业,培养铀矿冶炼及其他方面高级专门人才。当时学院也是我国唯一培养铀矿开采本科学历以上高级人才的专业本科学院,因此被誉为我国铀矿冶第一学院。 1959年5月15日,"为发展原子能事业的需要",第二机械工业部文批准建院,将原中南矿冶学院矿冶工程系等专业系迁至衡阳,组建衡阳矿冶工程学院。 其后,原衡阳矿冶工程学院经历了停办、重建等事件,也经受了核工业调整和高等教育改革的考验,但不管世事如何变迁,学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他们在我国核工业的创建、"两弹一艇"的研制、民用核电事业的建设与发展等许多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坚守核阵地 1961年5月,时任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的张爱萍将军曾来到原衡阳矿冶工程学院视察指导工作。他听取了学院领导的专题汇报,指示学校要适应国家加大核工业建设的需要,迎难而上,勇立潮头,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铀矿冶专门人才,为巩固国防作贡献。 1961年,张爱萍将军到学校视察 1984年、1993年,张爱萍将军为学校题写校名 1994年10 月,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元勋"、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科院院士王淦昌来中南工学院视察、讲学并题词,为南华大学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及九十年代初期,核工业经历了军转民和各项改革深化的过程,与核工业紧密联系的一些高校因此受到冲击。由于毕业生就业市场萎缩等原因,有些高校的核专业转向或停止了本科招生。 而作为在中国核工业的摇篮里成长起来的高校,南华大学牢记使命,坚守阵地,办学实力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得到加强。期间,学校适应核工业改革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积极加强专业建设和调整,改造传统专业,增设急需专业,拓展培养口径,培养的人才不仅可以满足核工业的需要,也可以满足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需要。 2000年9月20日,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前右)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唐之享(前左)为学校揭牌 正是建立在坚守的基础上,南华大学的核学科实力越来越强。2000年率先在全国高校中成立了核科学技术学院;2002年,中国一流且具有国际影响的核工业第六研究所并入南华大学,核特色进一步彰显和强化;2003年,南华大学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核技术与应用成为第一批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发扬核特色 如今的南华大学拥有国内最齐全,层次最完整,培养规模最大的"核特色"专业群;辐射防护、核环境保护为特色的"环保优势"专业群。南华大学拥有的氡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唯一授权的氡及其子体专项计量检定实验室。 学校现有核工程与核技术、辐射防护与核安全、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和核物理四个本科专业。其中,核工业与核技术是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国家国防科工局重点建设专业;核物理是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和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培养基地;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是湖南省内一流建设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学科综合实力处于全国前列,具有核能科学与工程、核燃料循环与材料、核技术及应用、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四个硕士学位点。 在校友会最新发布的《2021年湖南省一流专业排名》中,南华大学的辐射防护与核安全、核工程与核技术、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和核物理四个本科专业均居于湖南省第一。 2020年4月,国家科学技术部下发有关通知,南华大学"核医结合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成为湖南省唯一入选的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实现了南华大学国家级平台的重大突破。10月,南华大学校长张灼华称,学校将汇聚各方优质资源,牵头组建国家核安全治理现代化协同创新联盟,培育生态环境与核安全领域、医学领域、核医学结合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积极参加生态环境与核安全等领域国际合作、国际交流与国际事务。传播核精神 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南华大学注重加强"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入一切、进取成就一切"的核工业精神教育,被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授予了为中国核工业培养和输送人才"突出贡献奖"。2018年,南华大学入选第二批全国核科普教育基地,是入选全国核科普教育基地的单位中唯一的高校。 近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报道了南华大学教授、中国铀矿采冶学科开拓者丁德馨一生坚守成就一个学科一个行业的事迹。2007年,他创建了全国唯一的铀矿冶生物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从1998年至今,丁德馨共培养了120余名研究生,其中有32人扎根核工业、铀矿山一线工作。 此外,南华大学设立核物理拔尖创新班,达到培养目标的毕业生均可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自核物理专业开办以来,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30%以上的毕业生进入国内外知名院校攻读研究生。学校核科学技术学院核工程与核技术系的2019届本科毕业生李玉雯和2020届本科毕业生刘奕路成功获得首届核领域的玛丽∙居里奖学金,是中国地区仅有的2名获得者。 核工系2019届毕业生李玉雯和核工系2020届毕业生刘奕路 毕业生主要在国防工业、核工业、医疗健康与环保行业等各相关领域从事与核有关的研究、开发、制造、运行、应用、教学及管理等工作。2020届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达92.11%,其中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专业就业率96.83%。 南华大学建校以来,无论是在核工业的发展期还是低谷期,学校秉承核工业光荣传统,着力为核工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专门人才。保守统计,铀矿采冶企业三分之一中高层管理人员是南华大学的毕业生。2020年12月,王西文、张克俭、贺守中3位南华人荣登"中国铀业功勋榜"。 站在新的起点上,南华大学将接续奋斗,砥砺奋进,勇挑历史重担,坚持创新发展,以更昂扬的姿态投入到高水平大学建设新征程中,助力学校改革发展加速跑,让南华之光愈加璀璨夺目。金秋九月,我们南华见! "南华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获取关于南华大学最新精彩资讯! 本文部分素材来源:南华大学新闻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南华大学官微、艾瑞深校友会网官微、南华大学2021招生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