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以来最炫彩的机壳 InWin 309,承袭着 303 中直立式机壳,改以 144 颗 ARGB 阵列面板,并自主控制、同步 4 颗 EGO 风扇,打造最华丽灯效的电脑机壳,成为黑暗中的最大亮点;而机身则採用经典的 303 设计,内部宽敞、上置电源与独特的侧面出风设计,让玩家一机完装 ARGB 灯效。 规格 型号:309 机壳型式:中直立式 颜色材质:黑色、镀锌钢板、强化玻璃、ABS 尺寸 (长x宽x高):500 x 238 x 553 mm 净重:13.65 Kg 主机板相容性:12" x 10.7" ATX、Micro-ATX、Mini-ITX PCI 扩充槽:7 硬碟槽:2 x 2.5\"(最多 3 个)、2 x 3.5" 前 I/O 面板:电源按键、1 x USB 3.1 Gen 2 Type-C、2 x USB 3.0、3.5mm HD Audio、LED & 风扇模式切换按钮、LED & 风扇控制按钮 预装风扇:4 x EGO 120mm ARGB 风扇:上 3 x 120mm、下 3 x 120mm、后 1 x 120mm 水冷:上 1 x 360mm、下 1 x 360mm(薄排)、后 1 x 120mm CPU 散热器高度:< 160mm 显示卡长度:<350mm 电源供应器:下置 PSII : ATX12V 区域达 200mm InWin 309 获得2020台湾精品奖 InWin 309 开箱就是要 ARGB InWin 数字 3 系列机壳,都承袭着独特的内装设计,有着宽敞的 ATX 主机板安装空间,以及上置电源、侧面出风的独特性,让机壳内部有着更多的空间可利用;而 309 则有着 8 x 18 颗的 ARGB 阵列面板,并预装 4 颗 EGO 风扇,一线串起最华丽的 ARGB 灯效。 309 本身自带风扇与 ARGB 的控制功能,并具备着 12 种灯光模式,以及软体 GLOW2 的控制功能;而机壳扩充性则可提供 ATX 主机板、7 个 PCI 插槽、2 个 2.5"、2 个 3.5" 等扩充,散热方面,上方与下方都支援 3 颗 120mm 风扇或 360mm 冷排后方则是 120mm,而且出厂已安装 4 颗 EGO 风扇于上方与后方。 而 EOG 风扇有着独特的乳白硅胶扇框,每一颗风扇有着 16 颗 ARGB LED,打造独特的柔和灯光,并以简易螺丝固定安装即可,而 EGO 同样以一线串接的方式,309 出厂也已经替玩家,将风扇的线连接至控制电路上,也替玩家省下不少安装风扇的时间。 ↑ 309 外箱,则有着机壳的规格与型号等资讯。 这次 309 机壳仅有着黑色款,採用镀锌钢板机身、强化玻璃侧透(包含正面)与 ABS 等材质。外观可见镜面黑底的前门板,若仔细看内部有着 8 x 18 颗阵列排列的 ARGB 正方形 LED,开启灯效后有着点阵位元的灯光效果,搭配不同的颜色就能有着五花八门的华丽灯效。 ↑ InWin 309 外观。 ↑ 前门板的玻璃反光。 ↑ 前门板上方藏有声音麦克风,主要是搭配 GLOW2 互动灯效使用。 因为前门板成为 144 颗 ARGB 点阵面板,因此主机的开关、前 I/O 都改在左侧,有着电源按钮、灯号指示、2 个 USB 3.0、1 个 USB 3.2 Gen 2 Type C,以及 3.5mm 耳机 / 麦克风。 而最下方的菱形按钮,则是切换灯效或风扇模式控制按键,而两颗三角形的上下按钮,则是用来切换风扇或灯效的强弱控制。 也就是说,InWin 309 即便不安装 GLOW2 软体,也可直接以硬体方式控制 12 种灯效、7 阶亮度/速度与 10 阶风扇转速。 ↑ 侧面的电源按键与 I/O。 机壳左侧,则是採用便利拆装的快拆式玻璃侧透,强化玻璃本身无任何穿孔,并在上下以边条的方式做为卡榫与固定孔,如此一来只要按压侧透上方的卡扣,即可打开侧透。不过这系列侧透无固定沟槽,因此打开后需将玻璃取下平放于桌面上。 ↑ 快拆玻璃侧透设计。 ↑ 侧透卡扣。 ↑ 燻黑的玻璃上下都以边条强化,便利安装与保护玻璃。 ↑ 机壳上方则是整面无开孔的设计。 机壳右侧与后方,可一眼看出 303 系列的特殊配置,上置的电源舱与上侧出风设计,右侧的钢板也有着蜂槽的开孔设计,而主机板 I/O 与后方 120mm 风扇则为居于中间,最底下则是 7 个 PCI 扩充插槽。 ↑ 右侧上方出风与上置电源的特殊配置。 ↑ 上置电源舱与上侧出风,一直以来都是 303 的经典配置。 InWin EGO 风扇,採用独特的乳白硅胶扇框设计,本身框体就具备抗震的效果,但也让一般螺丝无法固定,因此则以卡榫式的固定安装设计,安装更快速简单。 ↑ EGO 风扇。 ↑ 独特的风扇卡榫安装方式。 ↑ 7 个 PCI 插槽。 ↑ 右侧侧板则以两颗手转螺丝固定,下方则以卡榫设计,因此拆装也相当便利。 309 底部则有着 360mm 长度的防尘滤网,可直接取出方便清理。 ↑ 底部的防尘滤网。 ↑ 可直接抽出清理。 经典 303 内部宽敞 上置电源 侧面出风 309 内部机身与 303 无异,支援 ATX 尺寸与以下的主机板,而主板右侧最多可安装 3 颗 2.5" 装置(标配 2 个拖盘)。 并预先安装 4 颗 EGO 风扇,并以安装好风扇连接线整理至机壳后方;整体配置以电源上置、上侧出风的设计,上方与下方都可安装 3 颗 120mm 风扇或者 1 个 360mm 的冷排,整体散热相容上无任何问题。 ↑ 309 内部空间。 ↑ EGO 风扇串接。 机壳右侧,上方有着长廊除了做为散热空间,也可安装 ATX12V 200mm 长度的大瓦数电源供应器;而 3.5" 硬碟最多可安装 2 颗,后方也有提供专用的拖盘。 ↑ 机壳右侧空间。 而机壳所需安装的线材都已整理好,出厂时会有个塑胶 PULL 片,主要是前面板的控制电路中,有颗水银电池记录时间,因此安装时可以直接将塑胶片移除。 ↑ 塑胶片。 前面板需要 2 个 SATA 电源供电,并有着电源、重开、HDD LED、POWER LED 等前面板控制线;此外,还有 USB 3.2 Gen 2 Type C、USB 3.0、前置音源、EGO风扇 4-pin 与 ARGB 3-pin 主机板同步等线材。 此外,前面板若要透过 GLOW2 软体控制,则要将 DWE 连接至主机板 USB 2.0 扩充插座上。 ↑ 电源与前面板控制线。 ↑ USB 扩充、控制、风扇、RGB 同步等线材。 InWin 309 前门板为固定不可拆,因此主要除机壳本身外,还有左侧玻璃侧透、右侧钢板与底部的滤网。 ↑ 309 组件。 而这波 InWin 309 的贩售活动中,也会赠送一颗 Mag-Ear 的磁吸式耳机挂架。至于 309 配件包中,则有产品说明 QR Code,以及所需的螺丝与简易显卡支撑架等配件。 此外,零件中还有较长的螺丝,这组要是让想要安装 AIO 水冷的玩家,可继续沿用 EGO 风扇,因此提供符合 EGO 风扇厚度的长螺丝。 ↑ 309 螺丝与配件。 InWin 309 机壳安装测试 实际安装则以 AMD Ryzen 7 2700X 与信仰风扇搭配 ASRock X570 Taichi 主机板,再加上 Radeon VII 显示卡来测试。实际组装,因为少了风扇安装,也因此节省了不少的安装时间,这也是 InWin 309 标配 EGO 风扇的好处之一。 开机点亮后,就可看到前门板呈现 Twinking 的灯光效果,并同步至 EGO 风扇,展现一致的灯效。 ↑ InWin 309 点灯。 309 本身配的是燻黑玻璃,装上玻璃侧板后内部的灯光不像正面这么亮,而拆下玻璃后可见内部空间宽敞,若要组装 DIY 水冷也不成问题。 至于机壳后方,整体理线与收纳空间都相当足够,后方足足有着 2cm 多的背板收线空间,而最上方的长廊,则有着约 10.5cm 的空间,可收纳电源过多的线材。 ↑ 309 左侧玻璃侧透效果。 ↑ 左侧空间相当大,安装 DIY 水冷也不成问题。 ↑ 后方也有足够的空间收纳线材与理线。 安装时还是有些小建议可跟大家分享,首先前方的 2.5" 空间,若想只用 1 条 SATA 电源串 2 颗装置,则建议左右摆放的方式,若安装到 3 颗就需要 2 条 SATA 电源线,这样安装的时候才会卡太多线在前方。 ↑ 若安装 2 颗 2.5" 建议左右安装。 由于这独特配置的关係,上侧的后方开孔偏右,若要通过 2 条 CPU 8-pin 不成问题,但就要把多余的线材整理好。 ↑ 上方的走线开孔。 同样底部的走线开孔则在主机板右侧,安装时也是要稍微整理线,才不会让前方底部卡太多线。大家别担心前置音源线,已有调整长度符合安装所需。 ↑ 底部开孔。 而后方的 2 颗 3.5" 空间,由于上方这颗会刚好经过 ATX 24-pin、PCIe 8-pin 等线材,因此安装时这区理线要稍微注意,实际安装并无任何问题。 ↑ 后方若装 2 颗 HDD 理线要稍微注意。 InWin 309 GLOW2 软体控制与灯效展示 309 本身就具备硬体控制功能,亦可透过 GLOW2 软体控制灯效,种共有着 12 种灯光模式,包含 Night light、Candle(互动)、Sky、Music(互动)、Vortex、Twinking、Time tunnel、E.C.G(互动)、Bounce、Clock、Hourglass 与 Creation(自订)。 其中具备互动功能的 Candle 与 E.C.G,则是依据机壳上方的麦克风来改变蜡烛的方向,或者产生 E.C.G 的波动;而 Music 则依据电脑播放的音效来产生音讯图等多种效果。 ↑ Twinking 模式。 为了让大家了解各种灯效的效果,小编也录了一段展示影片,包含 GLOW2 的操作,让玩家更了解 309 的 12 种灯光效果。 <script>document.write("");</script> 而 GLOW2 软体操作也相对简单,有着 12 种灯效可选择,每个灯效还有着不同的颜色或模式可切换,而右手边则有灯光亮度与速度的控制,若 4-pin FAN 没连接在主机板,也就可透过 GLOW2 来操作。 而 Creation 模式,有着自定义的视窗,透过点阵的 8 x 18 像素,玩家可点出属于自己的 309 灯效,而这模式最多 4 个影像轮播亦可调整间隔,提供玩家有趣的自订功能。 ↑ GLOW2 软体。 ↑ Creation 模式。 ↑ 色彩自订。 ↑ Mic、Countdown 与播放音源设定。 总结 InWin 309 机壳在灯效上走出独特华丽的点阵 ARGB 风潮,并同捆自家 4 颗 EGO ARGB 风扇,不仅让灯效有着连动效果,也让玩家一机完装 ARGB 主机。并自带灯效控制器,连同风扇都可硬体控制,也提供 GLOW2 软体控制的功能,当然也可让风扇、灯效交给主机板控制与同步。 实际安装上也相当顺手,而机壳本身也有足够的空间走线与理线,并有着基本的扩充性与良好的 DIY 水冷支援性,再加上 ARGB 的前门板与 4 颗 EGO 风扇,即可打造最华丽灯效的电脑主机。 InWin 309 机壳已在台湾上市,机壳包含4颗风扇与 1 个 Mag-Ear 磁吸式耳机挂架,零售价为NTD 6990 元,一次满足玩家对 ARGB 灯效的需求。 来源: 超级炫 InWin 309 机壳开箱 / 144 ARGB 与 4 EGO FAN 华丽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