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嘉图,资深媒体人,新会陈皮收藏爱好以及研究。对新会陈皮感兴趣的朋友,可私信或留言交流。原创不易,请勿剽窃。 近日"2020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发展论坛暨2020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年度盛典"活动在京举行,公布了2020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指数等重磅内容,其中,"新会陈皮"以96.34的影响力指数,位居区域农业产业品牌—中药材产业榜第一。 作为新会人的老李,写了很多新会陈皮的文章,跟网上很多"只褒不贬"的文章不同,老李有正面也有反面,但怎么算来也是给家乡特产"新会陈皮"上榜助了一攻吧。 新会陈皮的市场热度持续上扬 据了解,2020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指数是从"媒体传播力、区域形象力、资源开发力、社会认同感"四个方面综合进行量化排序,并请专家评审修正得出,最终得出名次。 随着"第一"的消息传开,网络上也多了很多吹捧新会陈皮的文章,各种"99元3斤"的微商广告也随之而来。 网上海量的新会陈皮新闻 新会陈皮现在越来越受社会各界的,人们都说新会陈皮好,新会陈皮产品也已成为热销商品。但在老李看来,"品质"是品牌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抵御市场风险的基石。 目前新会陈皮的行业"品牌"起来了,但行业品质还属于混战时期,"行家"和"韭菜"之间差距,随之新会陈皮市场热度的提升,而逐渐拉近。 老李在可见的未来,仍将继续科普新会陈皮知识,让更多的人知道新会陈皮的"名",还有新会陈皮的"实"。 一、新会陈皮是中国陈皮之"上品" 大红柑陈皮是著名的新会地方特产,新会陈皮原植物品种大红柑,是新会柑橘业界先辈选育成的果药兼用的地方品种。 一个地方特产如果没有其优良特质就不会是真正的特产,而造就特产品种独特优良品质的特有要素则不是别的地方能具有的,著名的地方特产之所以"道地",就在于这里,因为品种种性与地缘关系别处无法替代,加上独特的配套生产技术,这些都突显了著名特产的地位。 有研究表明,新会产的大红柑陈皮与其他陈皮相比,挥发油含量最高,成分多达24种。在《中药陈皮挥发油的成分分析》一文中,采用CC-MS-DS法分析了3种来源的陈皮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含量,结果是新会陈皮含挥发油20种、行柑11种、蕉柑8种,也证明了新会陈皮的独特性。 二、新会陈皮的历史与现状 大红柑是起源于广东的柑橘种质资源中最为著名的九个品种之一。 而大红柑是中国柑橘品种中最著名的果药兼用品种,直到20世纪都是果药兼用,以果带药,以药促果的生产导向;50年代开始,大红柑鲜果畅销国内和港澳地区之外,国家还指定连续多年出口苏联、东欧国家。 传统柑皮分为"青皮"和"红皮"两大类,其中红皮(鲜干皮)又分为大红(头红)、极红、苏红、二红、拣红等五级,"红色素"的靓丽外表,成为鲜干柑皮品质评价的要素。 因为大红柑陈皮品牌历史悠久,扬名中外,是华侨、港澳同胞与家乡情谊的纽带;大红柑陈皮生产盛衰,特产品牌品质如何,不仅是新会之事,而是事关省和国家声誉的大事,因此,我们过去一直想方设法着力恢复而积产量和研究恢复提高质量。 新会柑橘陈皮生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变化,近60年来最明显的变化是:品种的变化 大红柑品种原有五个品系,最早的记录的品种普查整理,实行选育推广良种,淘汰劣种,生产中以优良品系大种油皮大红柑为主,大蒂大红柑、细种油皮大红柑为次,淘汰两个劣品系,使大红柑品种果品性状一致,产量、质量提高。 新会传统是圈枝育苗种植,到后来为了提高产量,在1954年从潮汕引入嫁接育苗技术,几年间繁育种植50万株(4000多亩)的嫁接苗,但因为没找合适的"砧木",在50年代末这几年间的实验柑树都纷纷变坏,大红柑的驳枝种植也全部失败;直到到20世纪60年代采用大红柑嫁接红柠檬砧种植成功。 在大面积推广后,人们都认为红柠砧的大红柑种植容易,早结丰产稳产,却又觉察果和皮品质下降。20世纪80年代果实固形物含量为10%~12.5%;21世纪最近五六年检测果实固形物比例8%~10%。 现在有的柑园种苗来源于外地,砧木杂乱,有枳壳、酸橘等,即使说是红柠檬砧,也可能会是另类的柠檬品种做砧木。 新会原产地的环境变化 大红柑栽培区域已由传统栽培区银洲湖沿岸和潭江近湖段两岸的沙围田区,扩展到目前新会的全境。 传统产区柑园因为靠近新会镇中心,种植地面积已经大幅度减少,昔日的柑园大量变成工厂或者楼房,老李也建议地方政府规划部门在工业和城市发展规划中传统柑橘园地的保存和保护。 老李认为,在可见的未来,多一个大红柑园比多一座工厂或楼房更会造福地方和子孙后代。 此外,现有果园的灌溉水、土地等也受到工业和城市发展的"三废"污染,原来果园的果树、防护竹林带被毁。 新会先辈造就的新会柑橘园果树作物群落(生态农业的雏形)的田基群组本是永久保存保护的祖先遗产,十分珍贵,却未被珍惜,果园生态环境变差,很多果园地上见不到青蛙田鸡,河沟见不到鱼虾蟹,早年老李经常见到的"禾虫"也已经绝迹。 现代栽培技术变化 据我近十年观察,现在柑橘栽培上出现的一些问题是自然生态少了,施化肥农药多了。有的果园施用未经腐熟透的禽粪作基肥,烧坏果树的根系。 不少果园的种苗种植后,原苗木砧顶未剪,嫁接口包扎带未除,影响果树生长。 有的人急功近利,在建园时违背传统对稻田、菜地冬季分两次深耕哂白的宝贵经验,土壤未经风化就急忙种树,造成果树生长不良,有的因此种植失败。 近几年新会大红柑事业蓬勃发展,现在有的果园实行机械化、电气化管理,耕作水平相当高。近10年,新会陈皮产品已成为热销商品。由于现在种柑的倾向是为了取皮,"果皮晒陈皮,果肉路边弃",导致新会柑品质变差。 大红柑上市季节,大型超市或水果店摆满了国内外众多水果品种,却不见大红柑的身影。现在大红柑果和陈皮的品质与传统大红柑果和陈皮品质差异究竟有多少,值得人们研究与思考。 三、大红柑陈皮品牌的传承与创新 老李认为,目前大红柑陈皮的主要问题,还是"质量"和"产量"之间的矛盾。 因此,现在扩大发展面积,增加产量的同时,更应要着力从品牌传承与创新的途径,恢复提高大红柑果和皮(陈皮)品质,擦亮品牌。 20世纪80年代由简成宝教授等专家提出的开展大红柑自砧嫁接种植实验,由于多种原因未能取得成果。 在中断十多年后,2011年在橘友们的支持下重新开始,从三江、会城、睦洲和罗坑等地试验柑园观察和采样分析的结果表明,大红柑自砧可充分显现其品种独特优良基因的优势,又融合圈枝苗和嫁接苗的优点,与大红柑红柠檬砧相比较,同样容易种植,早结丰产,品质则明显提高,2~3年生树果实固形物11.5%~12%;红柠砧普遍是8%~9.5%.大红柑自砧果肉可食,皮可药,有传统大红柑的模样和风味,有靓果就有靓皮。 老李坚信,好的大红柑,才能做出最道地的新会陈皮。目前新会陈皮的产业规模已经远远超越了历史最高峰"1990年",但生产经营仍然是过去的历史模式,大红柑陈皮产业若要走出各自为政的围城,应尽快迈向大红柑陈皮产业化发展之路。 更重要的是,在产业化中,如何更好地弘扬传统优良的新会柑橘陈皮文化,是目前各界所缺乏思考和行动的点——道德是文化的灵魂,品质是文化的核心价值,继承与创新是文化的主线。 从近600年历史的新会柑橘陈皮生产来看,长期都是千家万户小农经济,但能够用同一种植方式、同一剥制方法,晒制出同规格质量的大宗产品畅销全国,靠的就是传统的新会柑橘陈皮文化。 但目前这份传统,又应该由谁来传播和传承呢? 如果读者朋友对新会陈皮感兴趣,可私信或者留言交流,也可以向老李提供更多新会陈皮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