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月6日,旧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丰田副武大将向第2舰队司令伊藤整一中将下达了一份特殊的作战命令。该命令的大体内容是:以"大和"号为核心组成特遣舰队,协同日本陆航和海航部队,打破美军特混舰队在冲绳海域的封锁,让战舰强行抢滩搁浅,而后利用"大和"号装备的9门460mm口径舰炮支援冲绳岛上的守军。在弹药消耗完毕后,所属舰员将划入陆战队编制与岛上守军一同作战。 这一绝密计划是大本营"菊水一号"计划的重要环节,是为了策应"天一号"作战,即冲绳防卫战制订的。而美军已经于4月1日开始对冲绳岛展开了登陆作战,因此这支特攻舰队必须尽快出击以支援冲绳岛守军。按照计划,参与此次行动的所有战舰只携带了够单程航行的燃料,可谓是一次不成功便成仁的作战行动。 作为第2舰队的司令,伊藤整一中将始终拒绝执行这项"疯狂"的作战计划。直到出击的前一天,联合舰队的参谋长,草屋龙之介中将乘坐水上飞机来到"大和"号上,亲自劝说伊藤司令。最终伊藤整一被对方以"一亿玉碎"的说辞说服,答应执行特攻作战行动计划。 那么作为这次特攻行动的核心,"大和"号战列舰又是怎样的存在呢?这不得不从它诞生的时代背景说起。当二十世纪迈入第3个十年的时候,日本已经消化完了一战时期带来的战争红利,同时跻身为世界前五的海军强国。随着军事实力的日渐强大,日本逐渐将侵略的目光投向美、英在太平洋的势力范围。1934年1月,日本参谋本部在新一年度的国防计划书中把美国列为对自身威胁最大的假想敌。与此同时,日本海军军令部的大多数高层认为,在主力战舰方面,日海军很难在数量上同美海军媲美。因此日本决定集中力量打造巨型战列舰,希望凭借质量优势抵消美海军舰艇在数量上的优势。 于是在这样的军事政策下,军令部在1937年制订"丸三"造舰计划中,列入了两艘巨型战列舰的建造项目。而在同一年,巨型战列舰的设计也正式开始了。经过漫长的设计和建造周期,第一艘巨型战列舰于1940年8月8日下水,并于1941年12月16日服役。作为军令部和联合舰队司令部认定的决战兵器,它被郑重地命名为"大和"。"大和"级战列舰的标准排水量为64000吨,满载排水量则达到了73000吨。它搭载了人类历史上最大口径的火炮:3座三联装460mm口径主炮。它的每座炮塔总重达2500吨,主炮配备的九一式穿甲弹重量达到了1460公斤;三式高爆弹和对空弹则为1360斤,必须使用液压装弹机对炮弹进行进行装填。在战争后期,大和号搭载的火炮中除了24门127mm高平两用舰炮之外,还有156门25mm高射炮。 除了装备海量的火炮之外,"大和"号还"裹"上了一层厚厚的装甲。其主炮塔正面装甲厚度达到了恐怖的650mm,舷侧装甲也有412mm的厚度,甚至水线装甲厚度也达到了220mm。就这样的防护水平而言,被命中一两枚鱼雷或者数枚重磅航弹就如同挠痒痒一般。如果换成一般的航空母舰的话,只怕会落得个重创或者沉没的下场。但就算是身居战列舰巅峰行列的"大和"号,最终也逃不了败亡的命运。它的沉没也象征着"大日本帝国"美梦的破灭。 1945年4月6日下午3时22分,日本联合舰队最后一支完整的舰队,在没有任何航空掩护的情况下起锚出港,踏上了一去不复返的单程之旅。4月7日清晨6时45分,从美海军第58特混舰队航空母舰上起飞的侦察机发现了正在加速驶向冲绳岛的日军舰队。9时左右,特混舰队司令官米切尔中将向他的上级,太平洋舰队司令斯普鲁恩斯上将请示道,他将于今日12时左右对日军舰队发起进攻。 在得到斯普鲁恩斯"同意进攻"的答复后,由280架飞机组成的第一波攻击机群在米切尔的命令下于10时10分陆续从不同的航空母舰上起飞。中午12时20分,美军攻击机群到达日军舰队上空,其中74架飞机专门负责对付"大和"号和"矢矧"号轻巡洋舰,其余飞机则负责干扰日军舰队的防空火力并牵制其余的驱逐舰。"大和"号上的防空火炮虽多,但有一半的火炮因为各种原因不能使用,这导致"大和"号的防空能力骤减。再加上日式防空炮低下的射速和火控,宛如铁刺猬般的"大和"号基本没有对美攻击机群造成什么损失。但"大和"号没有放弃垂死挣扎,它以25节的高航速采取规避动作并展开对空战斗。12时31分,2枚500磅航弹在凿穿"大和"号甲板后部后爆炸,摧毁了1门155毫米口径副炮和1处预备射击指挥所。在这之后又有1枚鱼雷命中了其左舷前部,导致航速降低到22节。但伴随"大和"号作战的"矢矧"号轻巡洋舰没有那样坚厚的装甲,它被7枚鱼雷和12枚航弹命中,于14时5分沉没。 时间到了13点半左右,美军第二波攻击机群赶到了,这波机群由106架轰炸机组成。它们来到战场之后,在编队指挥官的命令下,80多架TBD"掠夺者"鱼雷机悄然离开了机群,预备对"大和"号的左舷进行雷击。其余的100多架SB2C和则利用阳光的反射对日军舰队发动持续不断地俯冲扫射,以此吸引住"大和"号的防空火力。 由于失去空中掩护,美军的鱼雷机很轻易地占据了有利攻击阵位,其投掷的鱼雷呈扇形覆盖了"大和"号所有可能规避的方向,这使得"大和"号无论如何都逃脱不了被多枚鱼雷命中的下场。13时37分,"大和"号左舷舰身舯部吃水线以下部位陆续被3条鱼雷命中,这导致其舰身左倾了7-8度。由于"大和"号的排水阀被一枚航弹命中损毁导致无法排水,于是只能采取向右舷对称注水的方法使舰体恢复平衡,不过这也使得"大和"号的航速降至18节。 而这恰好印证了美军机群战术的正确性,即集中力量打击"大和"号的左舷。13时44分,"大和"号的左舷舯部再度被命中2枚鱼雷,这使得其左倾度数增至15-16度,导致位于左舷一侧的大口径高炮无法使用。在多次轮番打击下,14时12分到14时15分,"大和"号左舷连续被命中3枚鱼雷,损管人员被迫向锅炉房和机械舱注水,航速进一步减至7节。最终舰长被迫下达了弃舰令。在经过10枚改进型鱼雷和超过20枚重磅航弹的洗礼后,"大和"号的上层建筑几乎荡然无存。 14时23分,"大和"号的后部主炮的弹药库被引爆。不一会儿,"大和"号燃烧着的舰体开始向左倾覆,缓缓向海底沉去。在下沉的同时,海面上形成了一个深达百米的旋涡,将那些还未逃远的日军舰员一同拉向了深渊。在沉没数秒钟后,"大和"号的主炮弹药库发生了殉爆,刺目的闪光连远在200公里外的九州鹿屋海军基地都能看见,升腾而起的巨大烟柱直达6000米高空。 根据战后统计,自第2舰队司令长官伊藤整一中将、舰长有贺幸作大佐以下共有2498人阵亡,仅有269人幸存。除了"大和"号以外,轻巡洋舰"矢矧"和驱逐舰"滨风"、"矶风"、"朝霜"、"霞"也一道被击沉。特攻舰队剩余的驱逐舰"冬月"、"初霜"、"雪风"则在救助了弃舰的舰员后返回佐世保军港。 如今"大和"号的残骸静静地沉睡在距离九州岛西南50海里的海底深处。它是日本军事实力发展到巅峰时的象征,可最终还是被轻而易举地击沉。而现在日本政坛右翼势力再度抬头,意图解锁战争能力。作者希望那些狂热的右翼分子能以古鉴今,不要把国民贸然拖入战争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