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复习巩固资料 故事背景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那套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男家可据这七条把妻子赶出家门:不顺父母;无子;淫佚;妒嫉;恶疾;多言;盗窃。焦母把刘兰芝赶出家门就是以第一条为接口的)、"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等清规戒律。"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正是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 汉代的民歌,是当时国家音乐机关乐府所采集的,配上乐曲来歌唱,入乐的歌词便称为乐府诗("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构。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之用。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根据诗前小序"汉末建安中"字样,研究者断定该诗为汉末作品。有人根据诗中有汉以后的风俗习惯的描写,断定为六朝作品。可以说是那些不同时期的无名氏作者的集体创作,若从汉末算起,已流传一千七百多年,它以震撼人心的悲剧故事和强烈的反抗政权精神,博得了历代人民的喜爱。 这首诗最早见于《玉台新咏》,可能从建安以来,在群众中流传已久,而到六朝才写定的。 编者简介 徐陵(507—583),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县)人。南朝陈朝人。幼聪慧,八岁会写作,十二岁就懂得庄、老的道理,长大以后,更博涉史籍,纵横有口辩。梁武帝大通二年(508年)官东宫学士。太清二年(548年)以兼通直散骑常侍出使到魏。后入陈为王兵尚书,历任尚书左仆射、中书监等职。后主至德元年(583)卒,年七十七岁。 《玉台新咏》中"玉台"一名的取义,从徐陵序文里"周王璧台让,汉帝舍屋之中"看,它的语意应是指说"后庭",所谓《玉台新咏》,是说这是一部供给后庭歌咏的新诗集。 长诗简介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开头一篇小序,叙述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但成诗时间可能稍后一些。本诗选自南朝陈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全诗357句、1785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这首诗通过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悲剧故事的叙述,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忠贞不渝地爱情和对压迫者的反抗精神,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被压迫者的无限同情和追求婚姻自由、珍惜爱情生活的强烈愿望。 情结结构 托物起兴(1段)→ 兰芝自诉(2段)→ 仲卿求情(3-6)→ 决心自遣(7-8)→ 拜别阿母(9-10)→ 夫妇明誓(11-12)→ 兰芝见母(13段)→ 兰芝拒婚 (14-19)→ 阿兄逼嫁(20-24)→ 生人死别(25-27)→ 仲卿别母(28-30)→ 两人殉情(31-32)→ 化鸟双飞(第33段) 起 兴——第一段 :引出故事。 开 端——从"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 :兰芝被遣。 发 展——从"府吏得闻之"到"二情同依依" :夫妻誓别。 再 展——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 :兰芝抗婚。 高 潮——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 :双双殉情。 尾 声——从"两家求合葬"到"戒之慎勿忘" :告诫后人。 课文分析 全诗是按仲卿、兰芝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的。 开头的两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 ①作者为什么不说‘乌鸦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或者是‘麻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或曰"孔雀漂亮,给人美感",或曰"乌鸦不吉利,缺乏美感", 或曰"意象选择也要注意观感"等。诗歌意象的选择。 ②"孔雀东南飞,是单飞呢,还是双飞呢?" 单飞,即作者以孔雀失偶来喻夫妻的别离。比兴手法,用在开篇作用:1、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引起下文(借鸟起兴,是我国古代民歌传统手法);2、以美禽失偶来喻夫妻别离,营造了一种"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离愁别绪,渲染了缠绵哀伤的气氛。3、孔雀之单飞,暗示夫妻之别离,奠定了全诗悲剧的感情色彩。 诗歌以刘兰芝自请遣归的陈辞作为开篇,开门见山地揭示出她同焦母之间的矛盾。兰芝自述她十三岁至十七岁待字闺中的生活经历,这是一种什么手法?意在表明什么? 铺陈排比。自述生活经历,表明:一方面兰芝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及文化修养,是个多才多艺的女子。另一方面证明"女行无偏斜",焦母对她的责难毫无道理。 体味"非为织作迟……及时相遣归"这几句话中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 从兰芝的陈述中,可以看出她那决不忍辱苟且的刚强性格;从"君家妇难为"和"徒留无所施"等直白中,可看出她对造成事端的原委和事态的发展有着清醒的认识,准确的判断,这是一个头脑清醒又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古代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1.刘兰芝:坚强、持重,不为威迫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她明白婆婆要驱逐她,就主动要求"遣归",对仲卿说"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对婆婆说"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卑不亢,很有教养。阿兄逼婚,她说"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外柔内刚,自有主意。刘兰芝还是个善良温顺的妇女。她对仲卿体贴谅解,一方面忠于爱情,"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一方面设身处地,"同是被逼迫,君尔妾毅然"。 聪明、善良、爱劳动、重感情:2段织布,9段装束,10段别小姑; 聪慧、柔顺中显刚强:2段⑤"故"; 坚决果断,自请回家:2段⑦句; 有理有节、举止得体:10段"受母钱帛多……念母劳家里"; 坚贞不渝:12段、16段、26段; 坚强性格、反抗精神:16段、30段。 2.焦仲卿:他忠于爱情,而不敢直接抗争,只能消极反抗,忍辱负重。他深爱兰芝,扬言"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无怪乎"阿母得闻之",要"槌床便大怒"了。后来,不得已与兰芝誓别,他又郑重声明:"誓不相隔卿""誓天不相负"。他还说"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直言不讳,态度明朗。而从回家辞母的那段话理,可以看到仲卿的看抗性格:"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这番话,无异晴天霹雳,可是封建家长焦母,并不回心转意,收回成命,最后仲卿不顾焦母的劝告,违背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礼教,自缢于庭树。显而易见,这位忠于爱情的人物,跟兰芝一样,是充满叛逆精神的。 对爱情忠贞不渝,对压迫坚决反抗:3段;5段;7段;11段;25段;27段;31段。 3.焦母:一个极端蛮横无理的反面形象。软硬兼施:恶语威胁-4段、6段;好言诱哄-4段 4.刘兄:性行暴戾、趋炎附势、丑态毕露:侧面描写-12段;正面描写-20段 写作特色: 1.起兴手法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序曲以孔雀失偶起兴,给全诗笼罩上悲剧气氛。尾声以鸳鸯双飞作结(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在民歌中是常见的(从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分离),末尾用"多谢后世人,戒之甚勿忘"有民间说唱文学的痕迹。 2.铺陈排比 横向铺陈:2段"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按时间顺序,意在强调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被逐作铺垫。罗列数字,应作为互文看,交叉表述。 横向的铺陈。9段详写兰芝离家的打扮:"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夸张性的铺陈,意在表现兰芝被逐离焦家前的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突出"精妙世无双"这一点。这既是对兰芝的赞美,也是对扼杀这一美好形象的封建制度的谴责(鲁迅:"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摘自《再论雷峰塔的倒掉》)。21段"府君得闻之……郁郁登郡门"写太守办喜事豪华排场,显示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节操,也形成太守家的喜和兰芝、仲卿的悲之对照,强化了悲剧性。 本诗的铺陈排比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也为诗歌带来了声律和色彩之美。 3.精彩的比喻 12段"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临别的誓言。这话出自兰芝的口,表示感情深厚,永不变心。 25段"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两个比喻原来的共通点由于误会而变成分歧点,这对于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刻画,有很大的作用。 4.对话的个性化 诗中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艺术形象,除了他们的悲剧性行为外,对话在表现典型性格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详见课文评点及旁注) 知识附录: (一)偏义复词: 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偏指"异"。诸葛亮《出师表》】 2.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休,吉祥;祲,不祥。偏指"祲"。《战国策·魏策·唐雎不辱使命》】 3.便可白公姥。【偏指"姥"。《孔雀东南飞》】 4.昼夜勤作息。【偏指"作"。《孔雀东南飞》】 5.冀缓急或可救助。【偏指"急"。梁启超《谭嗣同》】 6.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饥,荒年;穰,丰年。偏指"饥"】 7.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父母,偏指"母";弟兄,偏指"兄"。《孔雀东南飞》】 8.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偏指"马"】 9.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偏指"入"。《鸿门宴》】 10.死生,昼夜事也。【偏指"死"。《指南录》后序】 11.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偏指"兄"】 12.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偏指"治",指治国道理。《屈原列传》】 13.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偏指"往"。《指南录》后序】 14.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偏指"害"。《指南录》后序】 15.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偏指"目"。《芙蕖》】 16.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偏指"东"。《陌上桑》】 (二)昼夜时段、时辰表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日旦(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朝食等(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09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太阳(13时至15时)。 【申时】晡时,又名日铺、夕食(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21时至23时)。 (三)诗中涉及的民俗: 1、七夕、乞巧节与女儿节 2、当时的乘具:牛车。 3、当时的坐具:床榻。 4、嫁妆及礼品。 5、择吉:初阳岁(冬至) 6、婚龄:"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 课外活动: 与同学们一起,编写课本剧《孔雀东南飞》,精心策划剧中人物的表演机巧及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