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性价下的相对高规主机板 ROG Strix B460-F Gaming,保有帅气黑化、电域纹造型,给予 10 代非 K 处理器足够的 8+1+1 相整合功率级供电设计,更有着单 PCIe 3.0 x16 与 x4、x1 等插槽扩充,储存扩充的双 M.2 插槽更具备专属散热片,以及主流板上少见的 USB 3.2 Gen 2x2 Type C 连接埠,可达到最高 20Gbps 的 USB 传输速度,跟上随身 SSD 的高速需求。 规格 尺寸:ATX(30.5cm x 24.4cm) 处理器支援:Intel 10th gen Core、Pentium Gold、Celeron 处理器脚位:LGA 1200 CPU 供电相:CPU 8 相(8+1+1) 晶片组:Intel B460 记忆体:4 x DIMM, MAX 128GB, DDR4 2933 / 2666 MHz 内显输出:HDMI 1.4b、DisplayPort 1.4 扩充插槽:1 x PCIe 3.0 x16、1 x PCIe 3.0 x16(@x4)、3 x PCIe 3.0 x1 储存埠:6 x SATA 6Gb/s、1 x M.2 Key M 2280(PCIe / SATA)、1 x M.2 Key M 22110(PCIe) 网路:Intel I219-V 1GbE + LANGuard 音讯:ROG SupremeFX S1220A Codec USB埠:1 x USB 3.2 Gen 2x2、8 x USB 3.2 Gen1(2 个需扩充)、5 x USB 2.0(4 个需扩充) ASUS ROG STRIX B460-F GAMING 主机板开箱 / 入门的最高 Intel 主机板晶片组定位分明,从超频高阶 Z490、非超频高阶 H470、入门 B460 与最入门 H410 等不同选择,不过在 DIY 通路上则以前三个系列为主,而华硕在这入门产品线中,规划了 ROG Strix B460-F Gaming 主机板,整体规格、扩充与功能上,锁定 i7、i5 与 i3 的主流用户。 B460-F 支援 10 代 Core 处理器、LGA 1200 脚位,4 DIMM 记忆体插槽最高 128GB,不过在搭配 i9、i7 处理器时,记忆体时脉支援到 2933MHz,但其余处理器则是 2666MHz 时脉;并提供内显 HDMI 1.4b 与 DisplayPort 1.4 的影像输出能力。 扩充方面,1 根 PCIe 3.0 x16 扩充显卡,其余还有 x4 与 x1 扩充插槽;储存面则有 6 个 SATA,以及 2 个 M.2 插槽,第一根 M.2 支援 PCIe 与 SATA 介面的 2280 尺寸,第二根 M.2 则支援 PCIe 介面的 22110 尺寸,至于通道共用请参考下表。 通道线路共享PCIEX16_2(x4)PCIePCIEX16_2(x2)PCIEX1_1(x1)PCIEX1_3(x1)PCIEX1_2PCIeM.2(KeyE)M.2_3SATASATA6G_56PCIe 网路则是维持基本 Intel I219-V 1GbE + LANGuard 保护;音讯则是 ROG SupremeFX S1220A 音效晶片,并保有 1 个 USB Type C 做为 Audio 输出,支援 USB DAC 或 USB C 转 3.5mm 类比输出。 USB 则提供 1 个 USB 3.2 Gen 2x2 Type C 连接埠,最高可达到 20Gbps 的外接传输速度,正好搭上外接 SSD 的潮流,除此之外总共还有 8 个 USB 3.2 Gen 1 与 5 个 USB 2.0;整体规格在基本 DIY 需求上,给予不错的配置与扩充,更是少数主流板子支援 USB 3.2 Gen 2x2 的新规格。 ↑ ROG Strix B460-F Gaming 外包装。 ↑ 外盒背面,则有着产品规格,以及 ARGB、USB 3.2 Gen 2x2、USB C Audio、BIOS 更新与 M.2 散热片。 ROG Strix B460-F Gaming 外观上维持着黑化搭配电域纹的设计,I/O 外壳上的 ROG Logo 也换成异位设计,主机板的 VRM、PCH 与 M.2 则有专属散热片,组装时已经帮玩家预装 I/O 档板,而主板背面同样有着帅气的 ROG 宣传标语。 ↑ 黑化、电域纹设计,包办 VRM、PCH 与 M.2 散热片,预装 I/O 档板设计。 ↑ 主机板背面也相当帅气。 主机板右上角包含 4 DIMM 记忆体插槽、ATX 24-pin 供电与 USB 3.2 Gen 1、ARGB / RGB 扩充针脚,而这区域也包含 Debug LED(下图右下),透过 4 颗 LED 显示开机时的 CPU、DRAM、VGA 与 BOOT 状态。 ↑ 主机板右上角。 CPU 採用 LGA 1200 脚位相容既有 LGA 115X 散热器,供电 VRM 上则有专属散热片压制温度,以及帅气的 I/O 外壳;CPU 供电则是使用单 8-pin。 ↑ CPU 与 VRM。 ↑ CPU 8-pin 供电。 主机板右下角则有 6 个 SATA 连接埠,并且依序排列在主机板边缘。 ↑ 6 SATA。 主机板 PCIe,主要是第一根为 PCIe 3.0 x16,并有着金属外壳强化插槽的抗压、拉扯能力,而第二根 PCIe x16 插槽实际运行在 PCH 的 x4 频宽,并还有着 3 个 x1 扩充插槽。 主机板边缘(左至右)则是前音源、S/PDIF 针脚(需搭配套件扩充)、TB 扩充针脚、RGB / ARGB 针脚、USB、FAN 与前面板控制针脚。 ↑ PCIe 插槽。 M.2 方面,第一根支援 PCIe 与 SATA SSD,第二根则只支援 PCIe SSD,此外还留有一个 M.2 Key E 提供 Wi-Fi 扩充,但后 I/O 档板并无预留天线孔位。 ↑ M.2 插槽。 ↑ M.2 Key E 插槽。 预先安装的后 I/O 档板,提供着 HDMI 1.4b 与 DisplayPort 1.4 内显输出,以及 1 个 USB 3.2 Gen 2x2 Type C、6 个 USB 3.2 Gen 1、RJ-45 与 USB C Audio 和 3.5mm 音效输出。 板子也提供 BIOS FLBK 的更新机制,而 USB C Audio 则可做为 USB 2.0 使用或转成类比 3.5mm 音讯输出,让玩家可有更方便的前音源耳机连接。 ↑ 主机板后 I/O。 ASUS ROG STRIX B460-F GAMING 主机板用料 / 整合功率级 8+1+1 上述介绍了 ROG Strix B460-F Gaming 大致的功能、规格与外观等设计,接着将正面外壳与散热片移除,来检视主机板上还藏了什么好料。 ↑ 主机板完整外观。 ↑ 记忆体使用 1 相供电。 ↑ CPU 供电控制器 DiGi+ EPU ASP1900B。 ↑ CPU 供电为 8 相,每相使用 SiC639 50A 整合型 Power Stage。 ↑ 后 I/O 使用 ASM3241 处理 USB 3.2 Gen 2x2 控制;另 ASM1442K 则处理 HDMI 讯号转换。 ↑ S210 用来判断 USB C Audio 连接的是 USB DAC 或转 3.5mm 类比的装置;另一颗则是 Intel I219-V 1GbE 网路晶片。 ↑ NUVOTON NCT6798D 环控晶片。 ↑ ROG SupremeFX S1220A 音效晶片,并有着双 OP AMP 强化。 ↑ BIOS 晶片。 ↑ B460 晶片组。 ↑ GL852G USB 2.0 Hub。 ↑ AURA 灯效晶片。 ↑ I/O 外壳 / 档板、VRM / PCH / M.2 散热片。 ASUS ROG STRIX B460-F GAMING 主机板配件 / USB C 转 3.5mm 前耳机 配件则提供基本的 4 条 SATA 线、1 条 RGB 延长线,以及说明书、贴纸、感谢卡等;此外,配件中,也额外提供一条 USB C 转 3.5mm 的延长线,可将后 I/O 的 USB C 转接类比输出,让玩家在连接耳机时,不用在屈就于机壳前音源的接头。 ↑ 所有配件。 ↑ USB C 转 3.5mm 类比输出。 ROG STRIX B460-F GAMING BIOS 设定强化 10 代效能 BIOS 设定当中,预设会进入 EZ Mode,可以一览主机板、CPU 等资讯,包含温度、电压、记忆体、储存装置、X.M.P.、风扇与开机顺序等状态,按下 F7 则可进入进阶模式。 ↑ EZ Mode。 进阶模式中 Ai Tweaker 可调整基本的 XMP 设定,记忆体频率搭配 i9、i7 最高就是 2933MHz,若想解开 CPU 功耗效能,可直接将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设定为 Enabled,同样也可以在内建 CPU 电源管理中,可针对长时间功耗、短时间功耗与 Turbo 时间进行设定。 ↑ Ai Tweaker。 ↑ 内建 CPU 电源管理。 ↑ 进阶设定。 ↑ 内建装置设定。 ↑ 监控。 ↑ 开机选单。 ↑ 若不想安装 Armoury Crate 也可在 BIOS 当中设定关闭。 Armoury Crate 安装驱动更便利 ROG 超值软体 软体方面,ROG 导入 Armoury Crate 接管 AURA Sync 与灯效同步,更可帮忙更新驱动、软体等功能;而 B460-F 主机板灯效,则在 I/O 外壳上的 ROG Logo。 ↑ 主机板灯效。 ↑ Armoury Crate 驱动更新。 ↑ AURA Sync。 AI Suite3 软体则集合各式电源调整、监控等功能,玩家可透过软体简易调整电脑的效能,以及 Fan Xper4控制风扇转速等功能。 ↑ AI Suite3。 ↑ Fan Xper4。 GameFirst VI 介面更整洁,提供多种预设模式,像是游戏优先或下载等,并有效利用多网路的连接能力,透过软体来优化网路连线、封包等优先序。 ↑ GameFirst VI。 Sonic Studio III 则是音效强化、效果与路由的软体,除了播放音效加强外,也可替强化麦克风录製效果。此外,Sonic Radar III 则可将游戏音效转换为方向,透过视觉方式指出声音发出的方向,帮助玩家练习。 ↑ Sonic Studio III。 ↑ 录音强化。 ↑ Sonic Radar III。 ASUS ROG STRIX B460-F GAMING 主机板效能测试 效能测试方面,则使用常见的几套 CPU 渲染、电脑效能测试与游戏效能进行测试。处理器则使用 Intel Core i9-10900K、CORSAIR DDR4-3200 8G*2 与 NVIDIA Geforce RTX 2080 Ti,设定上採用主机板预设 Auto 自动、载入 XMP 2933MHz、Performance Enhancement Enabled,并将功耗限制关闭确保 10 核完整效能得以发挥,以下分数提供给各位参考。 测试平台 处理器:Intel Core i9-10900K 主机板:ASUS ROG STRIX B460-F GAMING 记忆体:CORSAIR DDR4-3200 8G*2 显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2080 Ti 系统碟:Samsung NVMe SSD 960 PRO M.2 电源供应器:ANTEC HCP Platinum 1300W 作业系统:Windows 10 Pro 64bit CPU-Z 检视 Intel Core i9-10900K 处理器资讯,具备 10 核心 20 执行绪的 14nm 製程 Comet Lake 处理器,搭配 ASUS ROG STRIX B460-F GAMING 主机板测试,BIOS 已更新至0808,记忆体则是双通道 DDR4-2933 8GB*2。 ↑ CPU-Z。 CPUmark99 测试,单看处理器的单核心执行能力,单核心的 IPC、时脉高即可获得相当高分。i9-10900K 在 Auto 设定下单核效能有着 871 分的成绩。 ↑ CPUmark99。 CINEBENCH R15 与 R20 由 MAXON 基于 Cinema 4D 所开发,可用来评估电脑处理器的 3D 绘图性能。也是目前用来评比 CPU 运算性能常见的测试软体。 i9-10900K 在 R15 版本测试可达到 CPU 2657 cb 的成绩,而提升渲染複杂度的 R20 版本,亦有着 CPU 6325 cb 的成绩;单核性能则分别有着 215 cb、498 cb 的效能。 ↑ CINEBENCH R15 与 R20。 Corona Benchmark 则是相当容易操作的测试工具,主要是透过 CPU 运算光线追蹤的渲染图像,评分为计时以秒为单位。 i9-10900K 完成运算需花费 75 秒的时间完成渲染。 ↑ Corona Benchmark。 V-Ray Benchmark 是由 Chaos Group 所开发,V-Ray 是基于物理法则所设计的光线渲染软体,而此工具可针对 CPU 进行光线追蹤的渲染图像的运算效能测试,CPU 评分以 ksamples 每秒计算数为单位。 i9-10900K 完成运算获得 18031 ksamples 的效能。 ↑ V-Ray Benchmark。 POV-Ray 则是另一套免费的光线追蹤 3D 渲染工具,藉由多核心 CPU 的运算能力,来计算光影与 3D 影像的渲染。 i9-10900K 完成运算获得 5520.45 PPS 的效能。 ↑ POV-Ray。 常使用的 WinRAR 压缩软体,此测试虽支援多执行绪,但不见得能呈现在效能上,反而偏好时脉高的处理器,因此 i9-10900K 有着 37,446 KB/s 的处理速度。 ↑ WinRAR。 7-Zip 压缩测试与之相对,就可用到多核心的性能,i9-10900K 压缩评等为 66276 MIPS,解压缩 108072 MIPS 的性能表现。 ↑ 7-Zip。 影音转档方面,测试使用 X264 / X265 FHD Benchmark 进行,i9-10900K 于 X.264 编码有着 71.3 fps 的运算性能,而 X.265 则有着 53.6 fps 的表现。 ↑ X264 FHD Benchmark。 ↑ X265 FHD Benchmark。 AIDA64 记忆体与快取测试,记忆体使用CORSAIR DDR4 8GB*2-2933,搭配 ROG STRIX B460-F GAMING 有着记忆体读取 43753 MB/s、写入 42657 MB/s、複製 40123 MB/s、延迟 48.6 ns 的表现。 ↑ AIDA64。 电脑整体性能测试,则以 PCMark 10 来进行,可分别针对 Essentials 基本电脑工作,如 App 启动速度、视讯会议、网页浏览性能进行评分,而 Productivity 生产力测试,则以试算表与文书工作为测试项目,至于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影像内容创作上,则是以相片 / 影片编辑和渲染与可视化进行测。 i9-10900K 搭配 RTX 2080 Ti 获得了 7898 分,电脑基準性能 Essentials 有着 10994 分,生产力则有 9181 分,在更需要 CPU 运算的数位内容创造获得 13246 分的高成绩。 ↑ PCMark 10。 游戏效能测试,搭配 RTX 2080 Ti 显示卡进行测试,而 3DMark Fire Strike 测试中,物理 Physics 分数有着 29326 分;针对 DirectX 12 所设计的 Time Spy 测试,CPU 获得了 13276 分的成绩。 ↑ 3DMark Fire Strike。 ↑ 3DMark Time Spy。 主机板提供的 USB 3.2 Gen 2x2 Type C 连接埠,最高可达到 20Gbps 的理论传输值,这部分测试则使用 ROG U32 20G 外接盒进行测试,这颗盒子内部採用 ASM2364 做为桥接晶片,内部则安装了一根 SAMSUNG SSD 970 EVO Plus 500GB 进行测试。 通过测试,外接盒的循序读写落在 1700 MB/s 的效能,算是有达到规格要求,但相比高阶主机板效能上有些为差异。 ↑ USB 3.2 Gen 2x2 速度测试。 总结 实属入门系列的晶片组,但在 ROG Strix 加持下,也有着不错的实力与规格,ROG Strix B460-F Gaming,有着入门较高的 8+1+1 相整合功率级供电设 计,可发挥出 10 代 10 核心的处理器威力,上至顶规 i9 处理器也不成问题。 规格上,单 PCIe 3.0 x16 插槽与 x4、x1 扩充,储存则有 6 个 SATA 与 2 个 M.2(具备散热片)可扩充,网路则是提供基本 1GbE LAN,整体扩充规格也可满足一般电竞游戏、文书工作等需求,更特别的是在 B460 级距下,上到 USB 3.2 Gen 2x2 Type C 连接埠,让玩家有着高速外接 SSD 的能力。 虽说从效能测试下,ROG Strix B460-F Gaming 确实能能撑住 i9 多核心的供电需求,但 DIY 装机建议还是以 i7、i5 与 i3 处理器搭配为主,这才能最大化 B460-F 的性价优势。 来源: ASUS ROG STRIX B460-F GAMING 开箱测试 / 主流性价双 M.2、USB 3.2 2x2 扩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