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属于哪个市(宁国毛传平判了几年)
杭燕南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第884期
1971年1月6日,我和其他5位医生来到安徽宁国县胡乐小镇。
当时医院正在建造中,但已开设临时门诊。党中央、毛主席号召要求好人好马去三线,上海仁济医院派出外科的医疗实力非常强大,各分科齐全,包括神经外科医生薛春大、心胸外科医生蒋惠人、骨科医生俞昌泰、普外科医生姚培炎和杨桂森、泌尿外科医生姚德鸿、麻醉科医生张子应和我等,可以开展各种高难度手术。
其他手术科室有妇产科周良玉医生、汤希伟医生和岑幻仙医生,耳鼻喉科潘根长医生及眼科陈维真医生,都是有经验和特长的专科医生。还有从外地调来的外科医生黄平治、徐世芬、徐家隆,耳鼻喉科医生汤君彦及妇产科医生周涵春等,再次充实了手术科室的力量。
一
1969—1972年,医院尚处于筹建阶段,根本还没有手术室,我们就已经在简陋的临时手术室内开展急诊手术。记得1971年春节, 我留守在胡乐,碰到1例难产,春节里产科医生回上海过年, 仅有产科护士长留守,还有一位外科徐世芬医生,情况紧急,怎么办?三个臭皮匠合个诸葛亮,我们决定马上进行剖宫产。
我给产妇实施硬膜外麻醉后,由徐医生手术,但进腹后要切开子宫时,怕伤及胎儿,在这紧要关头,我请护士监护产妇,我洗手穿上手术衣就上手术台协助手术,因为我做过几年外科医生, 做麻醉医生观看过许多剖宫产手术,知道腹部和子宫等部位的解剖结构,切开产妇子宫到肌层后用手钝性分离,终于将胎儿从子宫内托出来,结果母子平安。
在手术室尚未建成的半年多时间里,我们曾抢救成功诸如胃穿孔及外伤骨折等许多急危患者。有一天晚上当地农民送来一位气道异物的3岁小孩,花生米呛到气管里,患儿呼吸急促,口唇青紫,生命危在旦夕,麻醉和气管镜取异物手术风险极大。即使在上海,这种病儿一般都送到汾阳路眼耳鼻喉科医院抢救,但在小山沟里我们别无选择,大家齐心协力在临时手术室里,给患儿全身麻醉后,由潘根长医生插入小儿气管镜把花生米取出来了,小儿转危为安。
1976年1月手术医生姚培炎、蒋惠人为宁国竹峰公社刘小根施行第三次手术,成功切除巨脾(第一、第二次在外院手术均失败)
二
1973—1976年,随着医疗业务发展壮大,门诊病人很多,医疗工作已正常进行。古田医院外科有50张病床, 3间手术室和1间门诊小手术室。在我的记忆中,每天都会有3—4例手术,包括急症,估计每月有100多例。
我们在山沟沟里也开展了高难度手术,其中有脑肿瘤切除手术、脑外伤手术、肺切除术及食管手术、胃大部分切除术和结肠癌根除手术等等。心脏手术在皖南山区的县或地级人民医院都不能进行,但我们的蒋惠人医生等外科手术团队照样开展了心脏二尖瓣分离扩张手术, 还在低温麻醉下施行了肺动脉瓣狭窄切开手术。
前排从左向右:姚德鸿、杨桂森、杭燕南;后排:朱凤英、徐世芬、张林妹。摄于1973年夏天上海后方古田医院病房大楼前
三
皖南山区交通事故多,炸山筑路外伤不断,常有严重创伤的急症患者送古田医院抢救,以下介绍几例我参与救治的患者。
(1)严重颅脑外伤:宁国港口煤矿发生塌方,急送来一位颅脑外伤年轻工人, 出血很多,处于昏迷和低血压休克状态,薛春大医师立即投入抢救, 输血补液抗休克后,送手术室进行紧急开颅手术止血,由于脑水肿非常严重, 切除了一部分坏死的脑组织,骨板没法盖上,只能摘除,勉强缝合头皮。手术后近一个月患者始终处于昏迷状态,我们曾担心他演化成植物人,直到第28天,护理人员发现病人手指微动,出现苏醒迹象,经过医护人员精心治疗护理,这位年轻工人终于慢慢清醒过来,后来自己走路出院。一条生命终于得以挽回,我们喜不自胜,港口煤矿领导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2)颈动脉分支割断大出血:患者年轻女性,因交通事故,汽车玻璃破裂割破了她的颈部, 出血不止, 急送到古田医院急诊室,这天是星期日下午,我和姚培炎医生在家休息出来散步,看到急诊室紧张场面,上前一看,颈部血管破裂,我俩立即参与抢救,姚医生用拇指和食指压迫患者血管,我通知住院进手术室立即紧急手术。手术发现是颈动脉分支断裂,缝扎止血成功,把这位年轻女性患者从死亡线上夺了回来。
(3)巨大甲状腺肿瘤压廹气管:1973年有一天我从上海休假回到胡乐,因上海家里有卧病在床的老岳母,我爱人带二个孩子忙不过来,我把3岁的女儿带来山里。车子刚进古田医院,我抱着女儿下车,手术室护士长赶急过来叫我马上到手术室抢救病人,我只能请护士长帮我抱走3岁的女儿,自己直奔手术室。
见到一位半卧在手术床上的患者,因为巨大甲状腺肿瘤压廹气管, 呼吸急促,满头大汗。考虑到对病人用全身麻醉药及肌肉松弛药后可能发生窒息,所以必须清醒气管插管,我立即给患者的咽喉部进行表面麻醉,用了少量镇静药, 随着病人的呼吸音,盲目把气管导管插入病人气管(属气管插管技术,俗称盲插,只有技术高超的医生才能做), 确保呼吸顺暢后,应用全身麻醉,外科医生给患者切除了长在病人颈部10多年重达一斤左右的甲状腺肿瘤。
1975年12月,外科姚培炎医生在鸿门乡立新大队巡回医疗中
(4)医教研全面发展:古田医院行政楼二楼有一小型图书舘,当时订阅了国外医学及杂志影印版,以及《中华外科杂志》等,姚培炎、黄平冶、姚德鸿、杨桂森和我是图书館的常客,学习、翻译、查资料、编书、写文章,尤其是黄平治医生发表许多翻译文章,姚德鸿和杨桂森写了不少科普文章刊登在《大众卫生报》。1976年我收集20多例严重创伤病人的资料,也写了一篇论文《严重创伤病人的麻醉处理》,刊登在《麻醉学通讯》上。此外,我还参与编写上海医学会的《实用麻醉学》。在教学方面,我们医院举办医训班,同时接受二医大1976屆学生带教和临床实习,也接受后方三线厂、公司医务部门和安徽皖南地区县、乡医院医护人员来院进修学习。
总之,古田医院外科,手术医疗技术精湛,抢救质量很高,除了皖南黟县外,古田外科会诊、手术和急救,曾走遍了包括黄山市和芜湖市等大半个皖南山区。救死扶伤, 发扬革命人道主义,古田外科的医护人员继承了仁济医院仁术济世的优良传统,全心全意为三线工人和当地人民群众服务,在8~10年的艰苦岁月中,医者仁心,出色地完成任务,做出了我们应有的贡献。
后记: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们陆续回到上海, 蒋惠人和姚德鸿安排到第九人民医院;我和姚培炎、黄平治、徐世芬安排到仁济医院;薛春大和张子应去了宝钢医院;俞昌泰先安排九院,退休后去了美国;杨桂森去香港做医生(1986年我去香港参加亚太地区麻醉学术会议曾与他会面)。2015年由仁济医院南院麻醉科何振洲主任带领我们几位老同事去胡乐镇故地重游,有汤君彦、徐兆风、王季芳、费宝良、朱桂珍和顾莺莺等老同事一起参加。
左起朱桂珍、杭燕南、汤君彦、徐兆凤、顾莺莺、费宝良、王季芳(马克烈摄于2016年)
作者简介
杭燕南,1971年1月从上海仁济医院支内入后方古田医院,任手术室麻醉师,1979年前后撤回上海,安排在仁济医院工作。1991-2001任仁济医院麻醉科和ICU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历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会第七届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32届、33届理事,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麻醉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麻醉学杂志编委和临床麻醉学杂志、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常务编委,上海市麻醉质控专家,职称评审专家,药品评审专家及上海市政府医疗仪器采购咨询专家,上海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发表论文472篇;主编当代麻醉学等专著15部,培养硕士研究生15名,博士研究生12名。荣获《心脏病人麻醉》和《急性呼吸衰竭治疗》等临床和科研奖12项。现为上海市麻醉和疼痛专业委员会学会顾问和中国药学会麻醉药理学分会顾问。2009年荣获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中国麻静学贡献奖,2015年获中国医师学会麻醉医师分会终身成就麻醉学家,2017年获上海医学会麻醉科专业委员会上海市麻醉学事业发展杰出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