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之前,封禅泰山是每一个帝王的梦想。在秦始皇之前,就有七十二位帝王到泰山进行过封禅活动。那么封禅要做什么事情?这些人为什么要选择到泰山封禅呢? "封禅"在我们眼中是一个词,做的也是一件事,其实不然。"封禅"二字是拆分使用的,"封"指的是祭天的仪式,"禅"指的是祭地的仪式。"封禅"合起来就是祭祀天地,换句话说,就是各位帝王向天地报告自己治理国家的成果。因此每一位到泰山封禅的君主都要雄才大略,否则无颜面对天地。 封禅如此重要,为何要选择泰山呢?因为泰山最高。虽然在我国境内有很多山峰都要比泰山高很多,但是泰山在老祖先眼中就是宇宙第一。当时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面,在大家的思维里,泰山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泰山山顶就是离天最近的地方,因此祭天仪式就要在泰山上举行。 除此之外,泰山还是祖先的保护伞。九曲黄河即便是在心情好的时候也会来几次小规模泛滥,若是哪天气不顺,不要说沿岸庄稼和房屋,就是人也会被吞噬。在这种情况下,泰山就是祖先的避难所。只要在洪水泛滥之前爬上泰山,保命不成问题。因此泰山不仅是五岳之首,还是祖先眼中的福地。在这种情况下,祖先想要与上天说说话,自然会选择高大巍峨、又为自己带来福祉的泰山。《管子·封禅篇》中说"禹、汤、周成王封禅泰山",就是这个道理。 祭天是在泰山,祭地是在哪里呢?既然"封禅泰山"总是一起出现,那么祭地的地点一定离泰山不远,它就是梁父山。《史记·封禅书》中说"古者,封泰山禅梁父,七十二家"。后来秦皇汉武泰山祭天后,也是在梁父山祭地。 祭祀天地的地点都有了,具体流程是什么呢?始皇帝嬴政在这方面的做法同样霸气,他在一统天下三年后开始封禅泰山,当时他带着文武百官和齐鲁之地的七十多名博士浩浩荡荡来到泰山脚下,希望这些人可以给自己拿出一份符合心意的"封禅报告书"。不知是这些博士太过死板,还是打心眼里看不起武力统一天下的秦始皇,他们给出的建议迂腐之极。甚至有人说祭天主要是虔诚,另外要保持原生态。因此只要用蒲草将车轮子包起来,不伤害山上的一草一木,然后扫地而祭,简简单单的就可以了。 秦始皇一听大失所望,朕跋山涉水来到这里,难道就是为了不伤害一草一木的?朕是要开天辟地的。即便春秋战国已经有很多前辈玩过泰山封禅,但是朕作为第一位皇帝,还是可以玩出点不同的,你们给出的方案都太低端了。秦始皇大手一挥,不需要你们出主意了,朕自己来。于是这位霸气的君王带着有资格的文武大臣按照自己的方法开始祭天。 第一步就是修路,秦始皇一出手就是大手笔,他从泰山的南面一路修到山顶,接着竖立刻石,表明自己功盖三皇五帝,是有资格封禅的。祭天之后从泰山北面下山,接着在梁父山祭地,这场封禅活动就结束了。至于秦始皇在泰山山顶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具体的封禅仪式是什么?无人知晓。因为始皇帝直接下令加密处置。 山下的一群博士没有机会参加封禅大典,又因为秦始皇封禅的具体仪式密不公开,秦朝又是二世而亡,因此这些博士编造了很多秦始皇封禅的小道消息,还有人说秦始皇根本没有完成封禅仪式,他走到半山腰时遇到暴雨没有登上山顶,最终只是封了一颗为他挡雨的松树,也就是泰山五松亭旁边的"五大夫松"。对于这件事司马迁也有解释,他认为秦始皇完成了封禅一事,暴雨之后始皇帝还是坚持上山封禅的。我们想想也是如此,历经过大风大浪的秦始皇不可能因为一场雨就放弃这么大的事情。 秦始皇的泰山封禅稀里糊涂的,这就给汉武帝提供了发挥空间。这位超长待机的皇帝一生共进行过五次封禅,其中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是第一次封禅。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在封禅之前为后世封禅者提出三点要求,第一必须是大一统的皇帝,第二天下必须长治久安,第三必须有祥瑞出现。这三点要求一经公布就从源头上阻断了平庸之君的封禅之路,但是也有脸皮厚的后世之君非要用封禅泰山来给自己贴金。结果就是从他之后泰山封禅身价大跌,甚至有为之君都以与他并肩为耻。这个皇帝就是签订"澶渊之盟"的宋真宗赵恒。 说的有些远了,咱们返回来继续说汉武帝的泰山封禅。介于秦始皇的前车之鉴,汉武帝没有询问当世大儒要怎么封禅,而是自己直接制定了封禅的方方面面。他先是到梁父山礼祀"地主神",接着在山的东面修建一座高九尺、广丈两尺的封坛,并且把玉蝶书埋藏在封坛之下。做完这些准备工作,汉武帝开始正式登顶泰山。只是他没有带着文武群臣,而是只带了一个"侍中奉车子侯"。 "侍中奉车子侯"指奉车都尉霍嬗,霍嬗字子侯,世称奉车子侯。他是霍去病的儿子,从这点也可以看出汉武帝对霍去病的赏识。 汉武帝只带着霍去病的儿子到达山顶,两个人在山顶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也是无人得知。尤其是不久后霍嬗暴毙,这件事自然只能是千古悬案。因此秦皇汉武封禅泰山,到底与上天说了什么悄悄话,真的是"不足为外人道也"。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帘外西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