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直有人孜孜不倦地探讨"企业为什么存在?"这是一个类似"人为什么而活着?"一样既无聊,又烧脑,但又不得不正视的话题。 于是乎,有人说企业存在是为了社会责任,有人说是为了自身利益,有人说是为了用户需求,有人说是为了员工成长……各类学派、各种说法不一而足,没有一个公认的结论。 但有一条是人们都不可否认的,那就是企业生存必须有价值与附加价值,企业是为价值与附加价值生存的。 价值,是企业的出生证,没有价值,企业没有创办的意义; 价值,是企业的通行证,没有价值,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寸步难行; 价值,是企业的墓志铭,没有价值,企业在世间不如一缕青烟。 企业转型升级重构建,某种意义上是向价值转型、向价值升级,也是价值的重构建。 关于企业价值,最初的定义是由金融经济学家们从企业财务角度给出的。金融经济学认为,企业的价值是该企业预期自由现金流量以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贴现率折现的现值,它与企业的财务决策密切相关,体现了企业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以及持续发展能力。 企业价值从企业财务角度扩大到管理学领域,可定义为企业遵循价值规律,通过以价值为核心的管理,使所有企业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管理者、普通员工、政府等)均能获得满意回报的能力。企业的价值越高,企业给予其利益相关者回报的能力就越高。 这样的定义,强调的是企业三个方面的最大化: 一是股东权益最大化。这是古典经济学关于资本雇佣劳动的企业所奉行的基本观点,认为资本所有者投入资本购买设备、雇佣工人,所以资本的投入是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关键因素,资本的投入者即企业的所有者,企业是所有者的企业,所有者是企业中唯一的剩余风险承担者和剩余价值享有者。 因此,企业的经营应以股东权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以此保护股东的权益。在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咨询公司提出的EVA评价系统,就是基于股东权益最大化理论。 二是公司价值最大化。公司价值最大化即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所谓公司价值是指公司全部资产的市场价值,主要表现为公司未来的收益以及按与取得收益相应的风险报酬率作为贴现率计算的现值,即未来现金净流量的现值。 这样,公司价值只有在其报酬与风险达到最佳均衡时才能达到最大。因而企业并购活动频繁,并购双方或者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公司股权,或者以较高的价格出售公司股权。 三是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所谓相关者包括股东、雇员、顾客、债权人、供应商及社会责任。这要求公司经营除了要考虑股东利益外,还要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使公司全部有实际意义的资产处于承担风险的利益相关者的控制之下。 这样定义的企业价值,表现形式都是财务角度的,如账面价值、市场价值、评估价值、清算价值、拍卖价值等。 客观地讲,这样以财务、经济的角度来定义并计量企业价值,是有其科学性、合理性与适用性的。但是,还不免有些狭义和缺陷。 ★比如,不能真实地反应资本成本、利润容易被控制,特别是纯粹以利润为核心的价值理念,往往忽略人的作用,容易滋生企业短期行为,造成企业社会责任缺失,企业创新受限等。 近年来,我在为企业咨询策划服务中,从更加广义的社会学、管理学以及人性的角度,对企业价值进行了四个层次的划分,引导企业认知价值、创造价值,并在企业成长中得到印证。 这样的四层价值体系如下所述: 第一层是基础价值,是产品、技术或服务本身,体现企业的正常利润,也是企业存在与发展的底线。它的战略作用是"定心丸",企业有了这层价值,才有资格参与竞争,才能保持基本稳定。 第二层是创新价值,是企业品牌、商业模式等,体现企业区别于他人的溢价能力。它的战略作用是"制高点",决定企业在资源、人才、市场、用户的感召力,保证在竞争中获胜, 第三层是资本价值,指通过战略重组、兼并收购、投融资、上市等手段参与市场竞争。它的战略作用是"放大器",体现企业的经营高度,十倍、百倍,甚至千万倍地放大企业自身。 第四层是精神价值,指企业的社会责任、文化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