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在甘肃省崇信县黄寨乡何湾村出土了一件新朝王莽时期的文物,名字是:"月氏"铭货泉铜母范,这是一件铸钱币的铜模具,模具底部刻了"月氏"二字,这个铜模具应该是王莽时期赐给月氏用来铸钱的模具。 1983年,在新疆巴里坤兰州湾发现了一处文化遗址,出土了一些青铜器和陶器。 1991年,日本著名考古学家樋口隆康来到西安西北大学作学术报告,其间樋口隆康问道:中国境内月氏的考古文化遗存在哪里?要知道,中国才是月氏的故乡。这一发问刺痛了西北大学的考古学家们。 2001年,西北大学考古学教授王建新率队再次来到新疆巴里坤兰州湾,经过研究专家推测这是一处月氏人的遗址。 "月氏"铭货泉铜母范 2017年,王建新教授率队来到乌兹别克斯坦,与乌方组成联合考古队,在乌兹别克斯坦拜松市拉巴特墓地发掘了52座古墓葬,出土了青铜器、陶器、铁器、海贝、串珠、骨器等文物,联合考古队认定遗址的时间在公元前2世纪末期至公元1世纪前期,并认定这批遗址属于西迁后的大月氏人的。 从史书的记载来看,中国是月氏人的故乡,但是月氏人却一步步远离中原西迁到中亚一带,他们从何而来?又为何不断西迁呢? 一、月氏的来源 月氏是生活在中国西北的一支古老游牧民族,月氏没有文字,所以关于月氏的记载只能看中国的历史记载,根据中国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王国维的考证,月氏是《逸周书 王会》 中的记载的"禺氏"﹐西晋学者孔晁注解禺氏是生活在西北的戎夷。 秦朝时期月氏人已经生活在河西走廊了 《管子 揆度》中记载了禺氏产玉,而月氏传统的生活是在河西走廊、祁连山到敦煌以及新疆一带,所以被中原认为是产玉的地方,《周穆王游行记》中记载的"禺知"或"禺氏",也通常被认为是月氏,月氏的拼音是yuè zhī或者ròu zhī,禺氏的拼音是yú zhī,上古读音有些类似,所以通常都被认为是月氏。 如果史记记载属实,那么从西周开始,月氏人就已经存在并生活在中国西北一带了,可能月氏人与华夏人一样古老,至少在西周时期就是华夏人一同生活了,由于月氏没有文字记载,没有人知道月氏人的准备来源。 根据出土在西域一带的木乃伊的DNA测试,也就是楼兰国附近的小河墓地中的古尸体检测所知,这些人大多是混血人,父系是欧洲人,母系是北亚人,因此推测月氏人也可能是混血人,毕竟古代不同族群之间早就产生了交流,还有不断的战争与不断的融合,基本上没有纯种人。 月氏在与匈奴的战争中失败西迁 二、大月氏与小月氏的由来与区别 汉朝第一次听说月氏却是匈奴冒顿单于给汉文帝的信,冒顿单于在信中说匈奴已经灭亡了月氏,并且征服了西域包括楼兰、乌孙等26个国家。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最西边的疆域只到陇西郡一带,再往西就是河西走廊了,秦始皇没有向西扩张,反而把匈奴作为攻击的对象,命令大将蒙恬率领30万大军驱逐盘踞在黄河河套地区的匈奴,秦始皇肯定知道他的西边是有其他政权生存的,而这个政权就是月氏。 月氏最为强大的时候,是在秦末汉初,当时西北一带有三个最为强大的政权,分别是西边的月氏,盘踞在河西走廊及祁连山一带,东边的东胡,盘踞在山西、河北与内蒙古南部一带,中部的匈奴,盘踞在河套及蒙古高原一带。 月氏西迁之路 匈奴还是头曼单于时期,月氏比匈奴还要强大,并且强迫匈奴头曼单于把儿子当人质送到月氏,头曼就把冒顿送到月氏,然后头曼发兵攻打月氏,月氏人很生气,就想杀了人质冒顿,结果冒顿自己找了匹马逃回了匈奴。 后来冒顿单于杀了自己的父亲头曼单于,成为匈奴新的单于,匈奴开始强大,冒顿单于以主动示弱的方法让东胡骄傲自大,首先向东灭亡了东胡,然后匈奴又向西打败了月氏,占据了河西走廊与祁连山,并且打通了西域,还臣服了26个西域国家。 月氏被打败后,其族人开始西迁,后来冒顿单于又派出右贤王攻打西迁的月氏,这个时候月氏人一分为二迁移了,第一部分向西迁移到伊犁河流域,这一部分被称为大月氏,另一部分向南迁移到今甘肃及青海一带,被称为小月氏,大、小月氏的区别就是迁移地不同,然后月氏就永久分裂了。 大月氏的位置 1、大月氏 大月氏因为打不过匈奴,又面对匈奴连年的战争威胁,只能一步步向西迁移,他们放弃河西走廊优良的牧场,经敦煌出玉门关向西,来到了伊犁河流域,并且打败了原本居住在此地的塞种人,塞种人属伊朗语支、欧罗巴人种印度地中海类型,也就是白人的一种,月氏虽然打不过匈奴,但是打塞种人却是很轻松,然后大月氏占据了伊犁河流域。 伊犁河一半在中国,一半在哈萨克斯坦,当时的大月氏人就生活在这里,大月氏虽然打败了塞种人,迫使塞种人南迁,入侵了今印度与巴基斯坦,但仍然有一部分塞种人臣服月氏人仍然生活在伊犁河一带,双方进行了一次融合。 大月氏人在伊犁河居住后,匈奴并未放过月氏,后来匈奴联合乌孙人一起攻打大月氏,大月氏再一次被打败,于是伊犁河流域就被乌孙人占据,乌孙最早居住在敦煌与祁连山一带,被月氏人打败逃走,其首领的儿子被匈奴人收留,后来乌孙联合匈奴复仇,打败了伊犁河流域的大月氏。 汉朝地图中月氏的位置 大月氏人再次南迁,经过今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的交界地区费尔干纳盆地,来到了阿姆河北岸,到了公元前1世纪,大月氏继续向南迁移,并征服了阿姆河南岸的大夏,大夏就是巴克特里亚王国,也就是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部将的后裔所建立的国家,大夏是希腊化的白种人建立的国家。 之后大月氏人就在阿姆河流域一带建立了政权,其大致范围包括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南部以及阿富汗的北部,这里是中亚的咽喉地带,扼守南北,控制东西,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之后,大月氏人一直生活在这里,直到被后来的贵霜帝国所取代。关于大月氏人的故事,与汉朝、张骞及丝绸之路还有很重要的关系。 贵霜帝国 话说汉武帝准备与匈奴作战时,担心匈奴的强大,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盟友的原则,汉武帝从一个匈奴俘虏口中得知了大月氏是匈奴的敌人,匈奴抢了月氏的地盘,杀了月氏王,月氏被匈奴赶到西域一带,于是汉武帝派出了以张骞为首的使者团到西域寻找大月氏,并说服对方联合汉朝一起攻打匈奴。 张骞出发后,很快被匈奴俘虏,一关就是十年,后来张骞找机会逃走了,到达了大宛,大宛国王派人送张骞到达了康居,康居王又派出人送张骞到大月氏,张骞见到大月氏王,但是这个时候的大月氏生活在阿姆河一带,远离匈奴,不想再与匈奴为敌,只想安宁地生活。 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说服月氏与汉朝一起联合对付匈奴,他没有完成这个任务,却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惊喜。这个惊喜就是:得知了西域广阔的世界,开拓了视野,并开辟了丝绸之路。也因为张骞的遭遇,让汉朝的史书详细地记载了西域的情况,包括大月氏的迁移史,否则后人都不知道大月氏人去了哪里。 张骞出使西域 2、小月氏 居然在河西走廊与祁连山一带的月氏人被匈奴打败后,一部分月氏投降了匈奴,成为匈奴的别部卢水胡的一部分,一部分月氏人投降了汉朝,与汉人交错居住,当时月氏的服装、饮食、语言与羌人差不多,《后汉书》对此有记载,更有一部分月氏人继续向南迁到了今甘肃及青海一带,这里属于羌人的生活区。 《后汉书 西羌传》:及骠骑将军霍去病破匈奴,取西河地,开湟中,于是月氏来降,与汉人错居……被服、饮食、言语,略与羌同。 这里申明一点,匈奴也不是纯种民族,很多臣服于匈奴的其他民族,也被称为匈奴别部,比如东胡、鲜卑,都曾经是匈奴的别部,卢水胡的组成也非常复杂,有羌族、匈奴族、月氏族、羯族、氐族等等。 小月氏人在当地不断与其他民族混居,不断地混血,后来就不同程度地融入了其他民族,比如《隋书》记载,昭武九姓就是小月氏人的后裔,昭武九姓分别是:康、安、曹、石、米、史、何、穆,昭武九姓在西域与河西走廊一带建立了很多政权,比如康国、曹国、石国等。 小月氏仍然居住在汉朝周边 昭武九姓在隋唐时期非常活跃,唐朝后期逐渐消亡,融入了其他民族,小月氏的名字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并不是消亡了,而是融入了其他民族,比如汉族、匈奴族。 三、大月氏与贵霜帝国的关系 大月氏征服了大夏后,统治了阿姆河流域,为了方便统治,大月氏王分封了五个翕侯分管国事,分别是:休密翕侯、双靡翕侯、贵霜翕侯、肸顿翕侯、高附翕侯。 《后汉书 西域传》:初,月氏为匈奴所灭,遂迁于大夏,分其国为休密、双靡、贵霜、肸顿、高附,凡五部翕侯。后百余岁,贵霜。侵安息,取高附地。又灭濮达、罽宾,悉有其国......月氏自此之后,最为富盛,诸国称之皆曰贵霜王。 从这段记载来,五翕侯是原大夏国贵族,不是月氏人,大月氏王把原来的大夏分为五个翕侯来管理,最后,贵霜翕侯强大起来,不仅兼并了其他四部,也把大月氏给吞并了,到公元1世纪中叶,贵霜翕侯兼并其他四部,建立贵霜帝国,鼎盛时期,贵霜与大汉、安息、罗马并称世界四大帝国,其势力可见强大。 大月氏在不断西迁过程中与其他民族融合了 从这些记载来看,大月氏与贵霜帝国的关系应该是彼此融合了,也可以理解为大月氏与大夏融合了,双方通婚混血,形成利益共同体,贵霜严格来说,是大月氏与大夏的混血后裔,大月氏作为统治者,而五翕侯共同统治,后期贵霜强大起来,又取代了大月氏,但还是那群人,属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到了东汉时期,班超征服西域的时候,贵霜帝国派出使者见到班超,向汉朝进献珍宝,并请求与汉朝和亲,结果被班超一口回绝,贵霜王很生气,于是派出大将率军七万攻打班超,班超避而不战,以消耗战来面对贵霜大军,结果没多久,贵霜将领顶不住,大败而回,而班超则威名大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