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崇德,学史增信。《道德经》、《易经》、《四书五经》乃中华文明之源、民族思想天地乾坤之元,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辩证逻辑思维乃统天。至哉坤元,学习我族文化思想史,思想天地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厚德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 《道德经》曰:"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就是天地人之道的辩证逻辑关系。天地人事物之间的辩证逻辑关系就是道的辩证逻辑关系。 天地人之道是天地人之间的辩证逻辑关系及概念。天地人之间的逻辑关系包括思想天地、社会天地、自然天地与人之间的辩证逻辑关系。人事物之道是人事物之间的辩证逻辑关系。人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包括人与人之间,人与事物之间,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辩证逻辑关系。 天地这个概念包括自然天地、社会天地、思想天地。时间天、自然天、指事天的意思各不相同。道的概念包括道之德、道之理、道之义、道之纲、道之名、道之性、道之律等概念。万物既是客观存在于自然天地的物质,又是客观存在于社会天地的人事物,也是客观存在于思想天地的思想认识。虎这类动物的名是虎这个文字的名,所以万物的名是文字的名。舌灿莲花,话生万物在天成象。笔下生花,画生万物在地成形。文字反映思想,思想天地化生万物,自然天地生长万物。 一、大这个文字的笔划逻辑直观形象反映阴阳之道的辩证逻辑关系 《道德经》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先秦文言文字没有辩证逻辑关系这六个文字组成的词语,道这个概念指辩证逻辑关系。强字之曰道,道这个笔画图象图形符号乃道之字也。强为之名曰大,大这个文字乃道之名也。大曰逝,逝去死去不存在,死去活来为存在,所以大曰逝反映物质存不存在与生命生来逝去之逻辑关系。逝曰远,时间远近,距离远近,反映时间与空间之逻辑关系。远曰反,顺反越远,逆反越近,反映否定之否定逻辑关系与正反否定之逻辑关系。 太上道祖为什么要选择大这个文字为道之名?因为大道至简。大这个文字的笔划逻辑简易直观形象地反映了万物皆负阴抱阳、中气而和之辩证逻辑关系。道可道,道这个笔画图形符号可以表示道这个文字,非常道也。笔划生成根符,根符生成文字,所以文字的笔划逻辑根符源义乃成文字本原义,故常无欲以观其文字笔划逻辑之微眇。道可道,道可讲,道理可以说,故常有欲以观其语言逻辑之徼法,非常道也。图文象形会意、符号形声表义,观笔划阴阳符,观笔画八卦图,读根符同音义。 大这个文字三笔画,大象人形表示人类,这是图文象形会意。笔画一条直线分前后两段象一阴一阳两条线段组成一条直线,表示一阴一阳两笔划合为一笔画,这是观笔划阴阳符号读道符涵义。笔划一横起于西北乾位,止于东北坤位,所以前面一段表示阳象乾为天,后面一段表示阴象坤为地,观笔画八卦图读易经系辞天经地义。笔画一撇一捺表示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辩证逻辑关系。左撇一阴,右捺一阳,冂两竖前阴后阳,凵两竖前阳后阴,中间负阴抱阳,中气合一。折笔画起于东北坤位前阴后阳,起于西北乾位前阳后阴,弯笔画不分阴阳,竖笔画、点笔画上阳下阴、左阳右阴、前阳后阴,灵活运用笔划卦位与顺序定阴阳性质。大这个文字笔画分为五个部分,可以表示水火土木金五行属性。四点水表示火属性生气态水或任意四种属性,三点水表示液态水或任意三种属性,两点水表示固态水或任意两种属性,五行为部首表示属性,女为部首表示正宗衍生属性,儿表示人之初,单人旁表示大人。大这个文字的笔划逻辑以最简易的形式反映了一阴一阳之谓道、万物皆负阴抱阳、中气以合的辩证逻辑关系,所以大道至简。《易经》曰:"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笔划一阴一阳之逻辑关系以最简易的形式客观形象地反映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辩证逻辑关系生生之谓易,笔画图文依类象形成象之谓乾,笔划符号依类抽象效法之谓坤。 二、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的辩证逻辑关系 《易经》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大,指大这个文字表示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辩证逻辑关系及其概念,包括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万物皆负阴抱阳、中气以和这些辩证逻辑概念。天大,指思想天地之大,也就是思想天地之道的辩证逻辑关系,大是道之名,表示道的辩证逻辑关系。思想天地之道的辩证逻辑关系包括思想关系这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地大,指自然天地之大,自然天地之道的辩证逻辑关系,包括物质关系这个重要的哲学概念。人亦大,指社会天地之大,社会天地之道的辩证逻辑关系,包括社会关系这个重要的哲学概念。 思想天地之思想关系、社会天地之社会关系、自然天地之物质关系、道之阴阳关系显然是不同的四大关系。自然天地万物之名、万物之概念、万物之逻辑规律、万物之逻辑关系构成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名包括名字、名称、名目、名义,概念包括内涵与外延。人们认知自然客观反映物质存在,人们的思想认识客观反映事物的本质与逻辑规律。认知自然天地产生知识,思想天地产生认识,社会天地产生意识,这是认知、知识、认识、意识之间的辩证逻辑关系。认而知之成认知,学而知之成认识,教而知之成知识,想而知之成意识。人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与概念名义构成社会天地。语言命题与文字的概念逻辑关系构成思想天地。意识形态客观反映社会形态,思想天地的思想认识客观反映自然天地之物质世界与社会天地之意识形态。 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辩证逻辑关系 人法地乃成民之行也,人们的意识形态法随人们思想天地对自然天地和社会天地的认识,社会民众的言行法随思想天地之道德观、道理观、道义观以及对自然天地的认知。地法天乃成地之义也,人们对自然天地的认知法随思想天地的认识与社会天地的意识形态,思想认识与意识形态的局限性决定着人们认知物质世界的局限性。天法道乃成天之经也,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辩证逻辑思维决定思想天地化生万物之逻辑关系。道法自然,只要人没死,就能看能认,能听能说,能想能思,这是没得法的命,所以认而知之道法自然,学而思之道法自然,观而想之道法自然。 天之道乃宇宙运行之道,地之道乃地球运行之道,人之道乃人与万物生死盛衰变化之道,这是对物质世界的认知,也就是世界观。天之道乃思想天地化生万物之道,地之道乃自然天地万物生死之道,人之道乃社会天地人事物变化之道。思想天界,自然地界,社会人界,这是天地人三界之道的辩证逻辑关系。自然天地客观存在于物质世界,社会天地客观存在于自然天地,思想天地客观存在于社会天地,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辩证逻辑关系及其概念客观存在于三大天地,思想天地客观反映自然天地与社会天地,文字与语言客观反映思想天地。故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天地论万物之道,不论事之道,人属于万物。社会天地论人事物之道,思想天地论天地人事物之道。大哉乾元,认知万物资始,观思想,观社会,观自然,观自身,观自在,是以成道德观、道理观、道义观,乃统天。 四、人事物之间的辩证逻辑关系 《易经•彖传•乾卦》曰:"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这是指天地人事物类之间的辩证逻辑关系,也就是天地神祗物类之间的辩证逻辑关系。人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包括六种:人与人之间,事与事之间,物与物之间,人与物之间,人与事之间,事与物之间的辩证逻辑关系。《大学》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易经》说的"大明终始"就是这个意思,大学的大,明明德的明,事有终始的终始,指的是明道之关系,也就是明道可道之名可名。 文字之名可以表示天地人事物之概念名、关系名、逻辑名。花这个文字不是自然花,文字花之名是自然花之名,所以名可名,非常名。人之关系名包括姓名、名字、名称、称号、称谓、外号等。物有本末,物之关系名包括类型关系、类别关系、类属关系、性质关系、特征关系、功能关系、用途关系等。事有终始,物之关系名包括时间关系、位置关系、先后关系、上下关系、左右关系、前后关系、正反关系、性质关系、类别关系等等。 事的逻辑关系包括天之事、地之事、物之事、人之事、人与人之间的事、人与物之间的事、天地之间的事、天与人之间的事、人与地之间的事、物与物之间的事。事的概念名称包括事之名、事之情、事之形、事之相、事之性。物的逻辑关系包括天之物、地之物、人之物、事之物、天地之物。物的概念名称包括物之名、物之象、物之理、物之义、物之性、物之质、物之律。社会现象是指人事物之现象,自然现象是指物质世界之现象,思想现象是指思想、文化、语言、文字等概念。社会形态是指人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社会意识形态是指人们的言行举止。思想认识是指人们认而知之、学而知之、感而知之、知而辩之、知而思之、思而辩之、辩而识之逻辑思维形成的认识。认知、知识、意识、认识、六识的概念各不相同。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分为思想关系、社会关系、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血缘关系、法律关系。社会关系包括工作、学习、生活、教育等方面,家庭关系属于生活关系。思考此类问题的导向是人归属人,人管理人,先分大类,再分类别,后划类属。 人与事之间的关系包括人与事有无关系、多大关系、难易关系、管理关系、因果关系等等。思考问题的导向是事归属人,人归属事。比如关我什么事,那件事是哪个人干的,这件事涉及哪些人,这个人涉及哪些事,我做这件事目的是什么,理由是什么,难不难,容不容易,需要做哪些事,事情难在哪里,原因涉及哪些人或是什么事,关键在哪里,涉及人还是事?先做什么事,后做什么事,先找什么人办什么事。 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包括人与物之间有无关系、多少关系、管理关系、生产关系等等。人与物之间的生产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此两者有区别,前者是社会劳动关系,后者是社会活动关系。思考问题的导向是人管物、物属人等问题,比如这个东西是不是你的,此物涉及哪些人,此人涉及哪些物,此人有多少这种物,这位工人能生产多少这种东西。 事与物之间的关系指事物之名、事物之理。思考此类问题的导向是以物证某类事,物归属于哪类事,比如这件事涉及哪些物,这些物涉及什么事,是天之事还是地之事或是人之事。事与事之间的关系包括因果类型关系、终始关系,思考问题的导向是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因事落实到人或物,比如天要下雨这件事关什么事,会不会涨水发洪灾,涉及哪些地方。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物名关系、物理关系、物质关系,比如生物基因遗传关系属于物质关系,不属于社会关系,东北虎与华南虎属于物名关系。 五、天地人事物之间的辩证逻辑关系 思想天地人事物之间的辩证逻辑关系是思想关系,包括道德观、道理观、道义观。自然天地人事物之间的基本逻辑关系是万物及事物的基本逻辑关系。当今社会天地人事物之间的基本逻辑关系是人民之间的社会关系。先秦社会天地人事物之间的基本逻辑关系是百姓之间的社会关系,这与当今社会关系不一样。 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关系不同,所以其关系名、概念名义、逻辑义理也不同。因此不能以当今社会关系去理解《四书五经》所讲的历史社会关系,不能以当今社会的词语概念去翻译先秦文字,这个问题十分突出。比如先秦文字写的《四书五经》使用"人、民、百姓"这三组文字所表示的意思是自然天地之人、思想天地之百姓、社会天地之民,这是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及当今文化的区别。民族文化以语言和文字的方式向人们灌输思想,不是以哲学的形式讲道理,这是潜移默化,因为汉文字象形会意、形声表义,文以载道。学习语言与文字就是学习思想,汉语言与汉文字所反映的意思与思想及概念与西方哲学的思想及概念并不相融。 大这个先秦文字是道的名,表示人类。当今使用人、人民、人们、人类等词语来作区分,以前是用文字来作区分,所以读思想史首先要辩名辩义。识字不是认字。识,識也,戈表示判断,判断言与音之意,言之有理,言之有物,所以要判断。认字是认知能力,识字是辩识能力。认汉字读音标义,识文字象形会意、形声表义、笔画涵义、根符源义、通假字义、转注词义、聚辞衍义。 血缘关系属于自然天地物质世界人与人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属于社会天地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家庭关系属于社会关系。思想天地之事指社会天地之事与自然天地之事,客观反映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本质与规律。思想天地之物是语言与文字,指自然天地的物质与社会天地的事物。思想天地化生万物,语言在天成象,文字在地成形,语言与文字的名是物质的名与事物的名。 六、思想关系、社会关系、物质关系之间的辩证逻辑关系 思想天地之思想关系讲道德、讲道理、讲道义,比如讲道德规范、讲礼仪规矩、讲伦理关系。思想道德观念是以成道德观,文化知识理念是以成道理观,个人理想信念是以成道义观,道德观、道理观、道义观是以成思想三观,这是辩证的思想逻辑关系。 社会天地之社会关系分为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法律关系、社会管理关系、国家治理关系等概念。自然天地之物质关系分为逻辑关系、概念关系、性质关系、类型关系等概念。所以思想关系、社会关系、物质关系是三个不同的关系,社会关系不包括思想关系与物质关系。比如道德规范属于人类思想天地事,不属于社会关系事,言行举止是社会事,思想决定行动,思想天地指导社会天地。两只狗打架不关人的事,所以不属于社会关系事。天要下雨这件事是天之事,不是人之事,不属于社会天地事,属于自然天地事。地震要死人这件事属于社会天地事。 七、三纲五常反映社会关系与思想关系 父为子纲表示教育学习关系,君为臣纲表示工作关系,夫为妻纲表示生活关系,教育、学习、工作、生活四大关系是社会主要关系。仁义礼诚信五常表示思想关系。仁义礼诚信之德属于道德观。仁之德包括为人君之仁明,为人子之仁止于孝,为人父之仁止于慈,为人母之仁止于爱,为人臣之仁止于敬。止这个文字象拆西墙补东墙,两横两竖比长短、比先后、比上下、比左右,先立标后对标,表示判断、标准、至少、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