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传播知识变为收割财富,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就变了。 成人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一大组成部分,历经多年发展已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加持,行业开始转型走向线上,但乱象也随之而来。继今年3.15晚会曝光了在线职业培训机构"营销骗局"后,近日关于"升学教育霸王条款、诱导贷款"的投诉再度涌现,这背后折射的则是教育行业初心的偏差。变革与整查,一场关乎行业未来的肃清即将来临。 疑似诱导分期贷款 升学教育遭遇口碑危机 公开资料显示,升学教育成立于2013年,隶属于深圳市升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一家学历提升解决方案提供商,现已成为专业的成人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主要业务为成人学历教育培训,包括自学考试、成人高考、远程教育等学历类别的培训。升学教育创始人及董事长为赵伟军。 截止2019年12月,升学教育共与全国47所高校签署招生协议,开设近50所分校,升学教育版图覆盖全国30多个城市,学习平台累计服务学员20万余人。官网显示,升学教育标榜使命为"坚持口碑与初心,全心全意做良心教育",愿景为"树立行业标杆,成为最受人尊敬的教育品牌"。 赵伟军此前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职业教育的需求及发展空间巨大,国家围绕职业教育的发展出台了多项政策及指导文件,未来升学教育将迎来较长时间的职业教育发展的上升通道,职业教育也将在升学教育实现内循环与外循环的发展战略中提供源源不断的技能型人力资源输出。 但就目前来看,升学教育在迎来发展机遇且业务版图不断拓展、学员数量持续增加的同时,却出现了口碑开始下滑的情况,甚至一度被打上"诱导分期贷款"的标签。 "在与升学教育联系后,对方承诺考试包过。在此之下按照要求办理了相关贷款,但随后并没有所谓的可以拿到内部试卷与包过。在提出退款后,却无人处理。升学教育此举无疑是属于虚假宣传与欺诈的行为",11月19日,有用户在黑猫投诉平台反映到。同日,有消费者投诉称,贷款缴纳学费提出退款后,升学教育以超过合同七天为由不予退款。 而上述"虚假宣传"的情况并非个例,相关投诉在投诉平台中屡见不鲜。以市场上主流的投诉平台黑猫投诉、聚投诉为例,截至目前,上述平台中关于升学教育的投诉已累计超过4800条,除了上文中提到的虚假宣传外,"不退费"、"诱导分期贷款"为投诉重灾区,涉及金额在数千元至上万元不等。 11月5日,有匿名用户发起集体投诉,投诉中提到,在升学教育报名时因为资金不足而被告知可以选择"首付 分期"的付款方式,但并未说明是贷款。报名之后才发现,升学教育业务员所称的分期则是分期贷款。在未上课的情况下要求退款后,却被告知需要扣除学费接近一半。据悉,该用户所在的"升学教育退费群"中已有72名受害者,涉及金额均在上万元左右。 据蓝鲸教育今年6月报道,升学教育离职员工王灏(化名)表示,自己2016年面试了升学教育的运营岗位,入职后发现,其实是做班主任,"虽然内部一直宣称我们是老师,其实做的无非是客服的事情。处理学员各种各样的事情,包括退费。" 王灏提到:"升学教育学员那么多,其实招募的管理人员非常少,学员根本就找不到班主任,电话也打不进来,有些根本就是交了钱了就不管死活。后台分配给我管理的学员是1000多个,和我说,在我在岗的日子里,这1000多人有什么事情都是我来处理,如果学员不想读了,要求退费,也会扣我绩效。" 而这或许是升学教育退费难的根本原因,如何解决上述退费难题,升学教育的确该多加思考。 曾陷"办假证"风波 升学教育折射行业乱象 除此之外,升学教育还存在着违反广告法的行为,此前还陷入过"办假证"风波。 今年10月,中国网报道称,在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联系到升学教育老师后,对方表示,"只要本人去考试,不交白卷,不会做的乱抄一遍题目都会给过的:"因为现场监考老师是暨南大学和升学教育的老师,相当于自己人监考,考试不会的话也可以看旁边人的,只要不要有太大动作就可以,这个专业本身也是属于那种‘包拿证’的。" 而"包拿证"的宣传无疑是违反广告法的行为。《广告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教育、培训广告不得含有下列内容:(一)对升学、通过考试、获得学位学历或者合格证书,或者对教育、培训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二)明示或者暗示有相关考试机构或者其工作人员、考试命题人员参与教育、培训;(三)利用科研单位、学术机构、教育机构、行业协会、专业人士、受益者的名义或者形象作推荐、证明。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广东电视台同样曾曝光升学教育诱导学员办理假高中毕业证,假证还成功通过了教育部门的审核,该学员最终考上了大学。广东电视台报道中提到,升学教育相关人员称,因为目前高中学历无法联网查询,所以升学教育的业务员会帮助学员办理一些偏远地区不知名中学的假高中毕业证,并推荐学员报考一些"审查不怎么严格"的大学,如果考试通过,就能够顺利读上大学。 天眼查资料显示,2017年12月、2020年4月,升学教育就曾因广告违法行为遭到行政处罚。截止发稿时,升学教育共有6条法律纠纷,主要涉及合同纠纷、广告合同纠纷;共有5条立案信息,2019年7月,蓝色光标曾对升学教育提起上诉。 分析人士认为,升学教育"不退费"等情况并非个例,尚德机构、中公教育等也曾被媒体曝出类似问题,这不论是对于企业还是行业,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不良现象。否则行业的发展路线将会扭曲,从而出现伤害行业、伤害消费者的情况。 "在此之下,不论是升学教育还是其他教育企业,作为面向消费者的企业,必须从消费者出发,确保消费者的核心权益不受侵害,否则口碑下行的同时也会导致行业出现不健康走向",上述分析人士说。 综合来看,虽然目前教育的形态有所改变,但"教书育人"的核心本质仍未改变。从青少年教育到成人教育,都需要"文火慢炖"。在巨大机遇下,升学教育有无限的可能性。但如果本末倒置,升学教育恐怕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