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一辆装满了农产品的冷柜车沿开阳高速向东驶去,3个半小时后这车刚刚采摘的果蔬就可出现在深圳人的餐桌上;另一边,一辆载着机械设备的载重卡车缓缓开向沿海码头,准备着物资的出口。在开阳高速上,流通的不只有往来的车辆,还有随车而来的人流、物流、现金流。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开阳高速是珠三角连接粤西地区的主要通道。2020年12月底,开阳高速实现双向八车道通行后,进一步改善了江门、阳江、茂名等地区投资环境,对促进粤西地区融入珠三角、发挥粤港澳大湾区辐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4月27日,"沿着高速看中国(广东)"主题采访团的大巴驶离佛开高速,沿开阳高速继续西进直抵阳江,记者可亲身感受通达的高速路网给阳江旅游业、工业、农业带来的巨大变化。通过不断筑牢外联大路网,阳江积极承接珠三角向粤西的产业辐射,集聚自身发展优势,积极发展沿海旅游业,以阳江高新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加快打造千亿级合金材料产业集群、世界级风电产业基地,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彰显。 阳江海陵岛天蓝海碧、山青沙洁,海洋渔业资源丰富。 新华社资料图片 看旅游业 "六澳之首"尽显渔家民俗风情 2020年大澳渔村游客接待量达12万人次 "大澳赚钱大澳花,未到大澳莫归家……"在阳江市阳东区东平镇大澳渔村,记者在大澳村口听到了渔民正在唱着这首疍家咸水歌,歌词一语道尽了大澳渔村当年的繁华盛况。 大澳渔村是我国现存为数不多较为完整保持古渔村古渔港风貌的旅游景区,具有深厚的海洋历史文化。它是中国古代南海"海上丝绸之路"必经的重要港口,史称"六澳之首"。目前,大澳渔村内保存着380多米长的具有明清特色的前店后坊商业街古建筑,沿街有古商会旧址和80多座完整的疍家民居。"渔家民俗风情馆"是全国首个渔家文化专题馆,也是阳江著名博物馆之一,馆内收藏了500多件历代渔民生产生活用具、服饰和婚嫁器物等用品。 阳东区东平镇宣传委员洪倩章告诉记者,从西部沿海高速三山出口到东平镇只需要15分钟,几乎每个周末都有超过2000名游客来到大澳渔村游玩,2020年,整个大澳渔村的游客接待量达到12万人次之多。 "近年来,大澳渔村结合乡村振兴工作,投入大量资金对渔村进行更新改造和整体提升,并充分发挥人文特色,将疍家文化元素融入到渔村的建设中来。" 大澳村党支部书记杨怀键说。 以大澳渔村为代表,阳江市正不断推动滨海旅游发展,目前已成功打造了一批以滨海旅游为龙头、以海丝文化为重点的旅游项目。2019年1-8月,全市接待游客1913.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32.6亿元,增长12.3%。 "音乐与刀"刚柔并济相融合 阳江十八子挖掘文化内涵助推产业升级 音乐如何与刀建立联系?这一切都源于十八子集团的总经理李积回,身为成功企业家的他,兴趣爱好则是收藏音响。他在阳江十八子工业旅游示范点的二、三楼建起了一座超3000平方米的世界发烧音响博物馆,收藏经典音响达上千件,名器遍及全球,横跨中外300多年音响历史,见证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数百年音响发展历程。该博物馆免费对游客开放。 "在我们刀具的生产过程中,会碰撞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就像是美妙的音乐。"对于音乐与刀的关系,阳江十八子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佩月如是说。 作为"中国刀剪之都"的阳江已有1000多年的制刀史,五金刀剪是阳江市首个年产值突破500亿元的产业集群。目前,阳江五金刀剪产业产量约占全国的70%,出口量约占全国的85%,产品远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其中龙头企业发挥的带动作用不容忽视,而创建于1983年的阳江十八子就是其一。 阳江十八子注重挖掘工业文化内涵,找准文化与旅游的切入点,音乐与刀的融合让十八子刀剪文化产业实现了转型、升级。2020年,"音乐与刀"研学基地被评为"广东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陈佩月透露,据不完全统计,研学基地近三个月的接团人数达1万多人。 "音乐与刀"是刚柔并济的,如果说阳江十八子工业旅游示范点是其柔和的一面,那么阳江十八子产业的发展就代表着其"刚硬"的一面。30多年间,阳江十八子持续进行改革创新,生产规格上千种刀具产品,其主打产品"十八子作"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重点培育和发展出口名牌"。 陈佩月认为,阳江十八子品牌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与交通发展紧密相连。开阳高速建成通车后,从广州至阳江仅需2个多小时,阳江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阳江十八子刀也随之被越来越多人熟知、认可。此外,交通的改善还吸引了大量广深等地的相关人才,为传统刀剪产业注入了新活力。 看农业 现代农业技术赋能 稻瘟病抗性鉴定影响力扩大至世界 阳江之行的最后一站,记者来到阳江市(白沙)省级现代农业园。该园区总面积200亩,含旱地180亩、水田20亩,由阳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承建,2010年被评定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018年被定为阳江市科普教育基地。 阳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黄显良告诉记者,该园区承担着国家玉米区域试验,省水稻、甘薯、花生等农作物区域试验,稻瘟病抗性鉴定和监测等科研任务。"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上潜在威胁最严重的病害之一,稻瘟病抗性鉴定主要应用于水稻品种和新品种选育过程中的抗病筛选。" 黄显良解释道。 通过努力,该园区已成功成为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水稻、甘薯(马铃薯)创新团队综合试验站。通过充分发挥园区小气候环境优势,稻瘟病抗性鉴定已成为本园区的一大特色,在全省,乃至国内外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长期与国际水稻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和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等院校保持着紧密的合作联系,目前,每年参试品种达300多个,稻瘟病参鉴材料达2000多份,为全省、全国,乃至国际的稻瘟病抗性鉴定工作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阳江有省级‘菜篮子’生产基地23个,13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是广东省粮食、蔬菜、水果、花卉、南药、水产、畜牧、林业的重要产区之一。"谈及阳江农产品的生产运输问题,阳江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钟保迁表示,目前阳江的农产品市场主要面向珠三角地区,通过高速公路,即可将农产品运往全国各地,运至广深地区只需两个半至三个小时。 看工业 国内首条冷轧不锈钢行业"智能化"机组建成 阳江全力打造千亿级合金材料产业集群 在一个不锈钢生产车间内,几乎没有人,由智能控制的无人天车轻松地即可把钢卷吊放到生产线上。智能无人行车、上下卷、焊接、磨辊、轧钢、加酸、打包等智能化技术一应俱全。这不是设想,而是记者在阳江高新区的阳江宏旺实业有限公司所看到的情景。 该公司由宏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是宏旺集团在华南区域的战略布局项目。实现全厂集中控制,产线"无人化"运行是其最主要的生产特点。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车间内有一个控制室,数十个屏幕上可以实时监控生产的各个环节。原来一个车间需要六七百人作业,智能化改造后只需要250人左右。 记者了解到,2019年10月,阳江宏旺实业有限公司一期年产70万吨四机架连轧连退酸洗联合机组顺利试产,该机组将轧制、退火、酸洗等传统分段式工艺全部串联起来,成为国内首条冷轧不锈钢行业"智能化"机组。二期年产50万吨精密不锈钢冷轧板带项目于2020年10月完成试产。全面建成后,将形成120万吨精密不锈钢冷轧卷板的生产规模。 "高速公路对阳江发展的带动十分明显,目前阳江千亿级合金材料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产业链全部贯通,集群引进项目10家,总投资168.9亿元,全部达产产值可达1030亿元。" 阳江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谢彦举告诉记者,未来,阳江高新区将围绕打造广东沿海经济带的战略支点,瞄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攻方向,全力打造千亿级合金材料产业集群。 2025年阳江风电整机年产将超500套产值达750亿 全国最大风电装备制造集聚区正在形成 在阳江高新区港口工业园,阳江市规划了7.4平方公里的风电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基地,彰显着其举全市之力打造世界级风电产业基地建设的决心。日前,记者踏入风电产业基地,入眼所见是长达80多米的巨型风力发电叶片,它们像银白色的机翼,整齐排列在大地上。据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副总裁王冬冬介绍,这些风电机所产生的电量将经过海底电缆返回陆地,经变压后汇入电网最终输送至千家万户。 阳江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初具规模。深圳特区报记者 邱海彬 摄 海上风力发电是什么概念?王冬冬告诉记者,海上风力发电的能量巨大,一台11兆瓦风力发电机一小时额定发1.1万度电,一台这样的机组可为1.5万户三口之家供电。 目前,阳江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初具规模。高新区内已有21个总投资近200亿元的装备制造产业项目落户,其中明阳整机、明阳叶片、金风整机、中水电塔筒、粤水电塔架等7个项目已经建成投产,中车电机、东方电气、东方海缆、禾望变流器等14个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高速路网的建成对风力发电叶片的运输十分重要,叶片长达80多米,只有高速才有足够大的转弯半径和足够高的限高,通过高速陆运才能将叶片运输到相应的码头。"在交通路网的完善建成以及产业集群带动下,王冬冬预计,到2025年,阳江风电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基地将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风电装备制造规模最大的集聚区。 "现在整个阳江的海上风电配套服务也在加快完善。"阳江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黄锐国表示,科技支撑方面,正在启动"大功率风电机组高加速寿命试验平台"等20多项重大课题研究,为解决风电和合金材料产业"卡脖子"问题提供科技支撑;资金保障方面,总规模120亿元、首期规模19.8亿元的广东(阳江)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基金正式运营,将有力推动全市风电产业投资建设;人才培养方面,设立了世界首家海上风电学院和金风培训基地,将为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提供重要人才支持和技术保障。 如今,在7.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正在建设的风电装备制造项目基本涵盖了全产业链条,集群效应和规模效应不断显现。黄锐国透露,预计2020年阳江风电整机年产超300套,风电装备制造业产值达350亿元;到2025年,整机年产500套以上,产值达750亿元。届时,阳江将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