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生潘伟云,做客吉林新闻综合广播"12320健康热线"栏目,专题讲解"心肺复苏的重要意义"。 提问 心肺复苏有什么重要意义? 在我国,每年约有54万人发生心脏骤停,平均约每分钟发生1例。心脏骤停发生前毫无征兆,约80%发生在院外,第一目击者往往是病人的亲人、朋友、同事,甚至是陌生人。也许有人会说,治病救人不是医生的事吗?遇到有人发生心跳骤停,拨打120就可以了。这么做,当然没错。但是我国各大城市,救护车的平均到达时间约为10分钟。10分钟,确实很短暂,但是对心脏骤停患者却是很漫长。因为,心脏骤停后10秒钟,病人意识消失;30秒钟,呼吸停止、陷入昏迷;4-6分钟,导致脑细胞死亡,且不可逆;大于10分钟,全脑死亡。而且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与开始CPR的时间密切相关。心脏骤停1分钟内立刻给予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可达90%,2分钟降至60%,4分钟降至40%,8分钟时仅为20%,10分钟或以上,成功率趋近于零。所以,心脏骤停患者抢救的黄金时间是5分钟以内。如果仅仅依靠120医生来抢救,患者已经基本失去了救活的希望,即使能救活,也会有各种严重后遗症。因此,早期进行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才能使患者有机会得到有效的救治,才能提高其生存率! 提问 心肺复苏是什么?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指针对呼吸和心搏骤停者所采取的紧急医疗抢救措施(包括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电除颤等),以胸外心脏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以人工呼吸代替病人的自主呼吸,并通过电除颤等各种手段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 提问 心跳骤停是由"心脏病"引起吗?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心跳骤停是由"心脏病"引起,其实不然,多种原因可以导致心脏骤停,常见的病因有:缺氧、低血钾/高血钾、低体温、低血容量、低血糖、中毒、心包填塞、肺栓塞、张力性气胸、冠状动脉血管栓塞。 心脏骤停后的临床表现有: ①突然意识丧失,面色死灰; ②瞳孔散大; ③呼吸停止或呈叹息样呼吸(又称下颌式呼吸); ④大动脉搏动消失; ⑤心前区搏动及心音消失; ⑥皮肤苍白或发绀。 提问 实施心肺复苏时都有什么要求? 心肺复苏时要求施救者遵循严格、科学、完整的抢救流程,医学上称之为"生存链"。否则,心肺复苏不仅不能帮助患者恢复,反而可能影响患者的最终结局。"生存链"共有五个环节,其中非专业医疗人员需要掌握的是其中前三个环节,即基础生命支持(BLS),指施救者在没有仪器设备的情况下,使用心肺复苏术对患者进行现场心肺复苏。主要措施包括:环境和患者的评估以及呼救;早期胸外按压和人工通气;尽早进行电除颤。除此之外还有两个环节是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和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这属于高级生命支持(ACLS),需要由专业医疗人员完成。 一
发现有人倒地的时候,即开启生存链的第一个环节:环境和患者的评估以及呼救。 1.评估周围环境是否安全,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施救者的安全,以及避免被施救者发生二次伤害。尤其是在危楼旁、火灾现场、地震现场、高速公路旁等随时可能发生危险的地方,需快速观察判断安全情况。 2.评估患者意识:双手拍打患者肩部两下,并大声呼喊:你怎么了,同时观察面部有无反应;再拍打两下,并大声呼喊:你怎么了,同时观察下肢有无活动。 3.如果患者无反应,则大声喊人拨打120,并设法取AED(体外自动除颤器)来。拨打120的人一定要说明具体位置。 4.评估患者呼吸:从上胸部到肚脐的位置来回扫视,观察患者有无呼吸。为什么要扫视胸部和腹部?因为我们有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需要观察有无胸部和腹部起伏来判断呼吸情况。检查时间至少5秒钟,但不能超过10秒钟,咱们取7秒钟。咱们的计时方法也很特殊,不是数1、2、3、4、5、6、7,而是数1001、1002、1003、1004、1005、1006、1007。因为数1、2、3、4、5、6、7的时候,很难控制间隔时间为1秒,尤其是紧急情况下。而1001这样数四个音节,时间大约是1秒钟。数1001-1004的时候是从上胸部观察到肚脐位置,1005-1007的时候从肚脐往回观察到上胸部。 而针对专业医疗人员,要求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在喉结旁两横指胸锁乳突肌內缘的凹陷处,用食指和中指两指触摸颈动脉,同时观察呼吸。 二
如发现患者无呼吸,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从胸外心脏按压开始。也就是生存链的第二个环节。 1.胸外按压前,需将患者仰卧在平整硬地面上或硬板床上,其目的是为了保证胸外心脏按压时有足够的深度。 2.跪到患者一侧,两膝分开,与肩同宽,膝盖紧贴患者一侧上肢(胳膊),患者头侧的膝盖大约位于患者颈肩部,脚侧的膝盖位于腰部。 3.将一只手的掌根部放在胸部中央与双侧乳头连线交叉的位置(也就是胸部中央凹陷的位置),另一只手的掌根置于第一只手背上,手指交叉,锁住第一只手,使第一只手的手指上翘,远离胸壁。仅第一只手的掌根部接触患者。伸直双臂,身体前倾,肩膀位于患者胸部正上方,手臂与胸壁垂直,身体形成杠杆。杠杆的支点位于大腿根部的髋关节,以腰背部的力量用力向下按压,而不是单纯手臂的力量。按压时保持手臂伸直,不能弯曲。按压速率100-120次/分,也就是1.7-2次/秒,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但不能超过6厘米。每次按压结束后,确保胸廓完全回弹,但手不能离开胸壁。尽量减少按压中断(包括人工呼吸的时间、更换按压者的时间、AED的分析除颤时间等)。目的是为了保证高质量的胸外按压。每30次按压为一组,每次按压时大声数数:一下、两下、三下(要双音节数,以防按压速率过快)….十一、十二…..三十。 4.30次胸外心脏按压后,开放气道及清理口鼻分泌物。将患者头偏向一侧,看患者口腔是否有分泌物,并进行清理;如有活动假牙,需摘除。用一只手放置在患者前额,并向下压迫,另一只手放在颏部(下巴),并向上提起,头部后仰,使双侧鼻孔朝正上方即可。 我们每次吸入的空气中含有21%的氧气,呼出的气体中含约17%的氧气,所以人工呼吸可以为患者提供足够的氧气。但是在隔离装置到达前,我们不建议对患者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只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即可。 隔离装置包括人工通气面罩、和人工呼吸隔离膜。 ①口对面罩人工呼吸:面罩大概呈一个锥形,尖端将置于鼻梁处,底部将置于下颌,也就是下嘴唇与下巴之间的区域。首先将面罩尖端定位于鼻梁处,顺势将面罩放置于患者面部,用头侧手的食指和拇指按住面罩边缘,使面罩紧贴患者面部,其余手指及手掌位于前额的位置。用脚侧手的拇指按住面罩下缘,食指和中指放在颏部(也就是下巴)骨性部分的下方,注意避免触碰颈部下方的软组织,以防人为导致气道梗阻。通过仰头提颏法打开气道。这样做将使下颌前移,提起患者舌头,使之离开咽喉后部,从而缓解可能存在的气道梗阻。进行两次人工呼吸,每次通气时间持续约1秒钟(心里默念1001),同时观察胸部隆起情况,以确保人工通气的有效性。 ②口对口人工呼吸(利用人工呼吸隔离膜):将人工呼吸隔离膜按图示置于患者口唇上,使之完全覆盖口唇。头侧的手置于患者前额,用食指和拇指捏住其鼻部。脚侧的手2到3根手指置于颏部(也就是下巴)下方的骨性结构上,用仰头提颏法打开患者气道。然后正常吸一口气,用嘴唇完全封住患者的口唇,形成气密状态,给予两次人工呼吸,每次通气时间约1秒钟(心里默念1001),间隔时间约1秒钟。 注意:人工呼吸时是正常吸一口气,进行通气,不必深吸气。第一次通气后,口离开通气面罩,但仍保持通气姿势,不能起身,两次通气间隔时间大约1秒钟。人工通气时间控制在10秒以内,以尽量减少按压中断时间。 胸外按压和通气的比例为30:2,也就是30次按压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这称之为1个循环,每5个循环检查一次患者呼吸,重复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医护人员赶到。当进行一定时间感到疲累时或5个循环,换人持续进行,确保按压深度。 三
AED的应用。AED,全称自动体外除颤器。 1.操作时首先打开AED装置,开启电源(有的AED打开顶盖即开启电源),按照语音提示进行操作。 2.按照电极片上的图示进行粘贴,两个电极片分别位于右侧胸部锁骨正下方,和左侧乳头外侧。 3.两次提醒离开患者。分析心律时,AED发出语音提示时,操作者需大声发出命令,"离开患者或简单说离开",如分析心律后,为可除颤心律,AED会自动充电。充电完毕后会发出语音提示,操作者需大声发出命令:"离开患者或简单说离开"。听到命令后所有人切勿触碰患者。操作者环顾四周确认无人接触患者后按下放电按钮。除颤完毕后,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提醒:为了减少按压中断时间,AED操作时,只有分析心律和放电除颤的时候需要停止胸外心脏按压。如AED充电时间超过3秒,则充电期间仍需进行胸外心脏按压。AED分析心律后不建议除颤,则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以上就是心脏骤停患者基础生命支持的主要内容,下面进行一下总结: 1.当发现有人倒地,首先评估环境安全,然后评估患者意识并呼救,检查呼吸。 2.如果患者无呼吸,则立即从胸外按压开始进行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按压速率100-120次/分,按压深度5-6厘米,每次按压后让胸廓充分回弹,尽量减少干扰,避免过度通气。 3.咱们讲解了口对面罩人工呼吸和口对口人工呼吸,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率为30:2。 4.当取得AED后,应尽早进行电除颤。 提问 "生存链"的前三个部分重要吗? 大家不要小看"生存链"的这三部分,如果能对病人进行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尽早进行电除颤,就能够将心脏骤停病人的生存率提高4倍,改善预后。 提问 万一抢救失败怎么办? 心肺复苏是一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急救技能,其普及程度是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重要体现。当遇到心脏骤停患者时,有人会犹豫,怕万一抢救不成功怎么办?其实大家不要担心,经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66号主席令予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所以希望大家学习急救知识之后,在他人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伸出援助之手。 专家简介 潘伟云,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生,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美国医师协会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导师,积极参与留学生的教学及临床带教工作,深得好评。 擅长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及治疗,熟练掌握本专业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胸腔及腹腔穿刺等技术,熟练掌握呼吸机、血滤机的使用,以及支气管镜、无创、微创血液动力学监测系统技术。 编辑:王晓婷 责任编辑:韩力 投稿邮箱:jilinsheng12320@163.com 联系电话:0431-1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