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古称琴川、海虞、南沙等,又称江南言子故里,简称虞、虞城。常熟市历史悠久,据1988年在常熟谢桥白龙港北岸发掘的钱底巷新石器文化遗址证实,早在5500年前,常熟的土地上已经有人类居住。 建置沿革 第一、历代行政设置 商末,周太王之子泰伯、仲雍南来,建立勾吴。按《吴地记》有关古吴"北临大江"的记述,常熟地方为勾吴北境。 西周时,常熟地方属吴国。 东周时,公元前473年,越尽取吴地,常熟地方属越国。公元前333年,楚国灭越,属楚。公元前248年,楚黄歇封吴,改属黄歇封地。公元前222年,秦灭楚,属秦。 秦废分封,设郡县,常熟地方属会稽郡吴县。 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封刘贾于吴称荆国,常熟地方属荆。十二年(前195年),改封刘濞为吴王,属吴。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刘濞封地撤,仍属会稽郡吴县。时常熟地方有虞乡。 东汉永建四年(129年),以会稽郡浙江以西之地建吴郡,常熟地方属吴郡吴县。时常熟地方有南沙乡,置司盐都尉。三国时,虞乡、南沙乡属吴国,隶吴郡吴县。吴黄武中,虞乡置虞农都尉。 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南沙乡割属毗陵郡暨阳县。太康四年(283年),分吴县虞乡,立海虞县,隶于吴郡。因县境东临沧海,故名海虞。 东晋元帝时(317年至321年),以海虞县北境,侨置郯、朐、利城三县,隶于侨置的东海郡。咸康七年(341年),在南沙乡设立南沙县,隶于晋陵郡。永和年间(345年至356年),侨置的郯、朐、利城三县及东海郡移京口。是时,常熟地方属海虞县与南沙县,分隶吴郡、晋陵郡。 南北朝时,海虞、南沙两县均属南朝刘宋,仍分隶于吴郡、晋陵郡。南齐时(479年至502年),分海虞县北境设立海阳县,隶于晋陵郡。梁天监六年(507年),以海虞、南沙、海阳等县统隶于新置的信义郡。大同六年(540年),于南沙之地置常熟县,仍隶于信义郡。 命名"常熟",据元代至正间《重修琴川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