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你小学时最爱逛的书店是哪家吗? 是新华书店、新知图书城、还是学校门口的小书摊。 相信昆明90后的小伙伴们小时候最爱去的书店不一定是这些。 最可能是这个坐落在老房子旁边的新闻路图书批发市场。 19载的命运浮沉 新闻路图书市场的四层大楼建成于2002年11月。 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现在大楼的对面,就有一个石棉瓦搭建的老新闻路图书市场,大楼建成后,大家就搬到了楼内。 由于这里的书类型比较全,一些小众的书也能找到,且大部分书店能打8折甚至更低折扣,所以除了云南各地来批发的小书店外,也吸引了大批读者。 当时市场里每天人满为患,店员们马不停蹄地选书提货,成捆成捆地递给急切等待的读者…… 然而生活总会出现一些你想象不到的琐碎、烦恼和事故。 图书批发市场也不例外。 2016年算是它最曲折的一年,这个市场经历了商户的拆迁、回流、产权拍卖等一系列的风波。 从这之后,市场一蹶不振,再不复往日人山人海的盛况。 今天你还好吗 那2021年的批发市场又是怎样的呢? 小象带你去追忆童年!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红砖矮房,市场被夹在矮房中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墙壁上贴着新知图书城和春晓书店的醒目招牌。 进到里面小象才发现,原来别有洞天,并没有因为落魄了,而变成大家想象中那种脏乱差的市场。 一楼的书店大多是散户,围绕在电梯的四周,每家的摊位上散着零星的顾客。 书的种类非常齐全,幼儿图书、教辅资料、小说漫画、人文经典等等等等,应有尽有。 小象闻着漂浮在空气中淡淡的油墨味,仿佛自己置身在书的海洋里。 欧!你们快看小象找到了什么! 花花绿绿的小学课本辅导,相信这是大家小学时代人手一本地辅导书吧。鲜明对比 刚上到二楼,小象看到了新华书店的店面,规模、装潢和氛围都跟一楼稍显破败的书摊不一样。 小象以为二楼的其他书店应该也是这样。 但是,并没有。 二楼比一楼更破旧、荒凉,基本没有顾客,甚至有些店铺已经关门或废弃,被当成了仓库。 希望三楼和四楼能带给我们惊喜,而不是惊吓。 在上三楼的电梯上,小象看到楼梯护栏上贴着春晓书店和新知图书城的字样。 正对三楼楼梯口的是一家艺术馆,里面图书的颜色让小象觉得她有艺术韵味。 艺术馆旁边便是春晓书店,它占据了左边一整条的铺面,里面灯火通明,只有几个店员忙碌的身影。 春晓书店的装潢与右边落魄的书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四楼的楼梯口处写着新知图书城的标语:常到新知图书城,争做现代读书人。 右边和中间为两所培训学校,左边是新知图书城。 进到内部你才能感受到它的占地面积之大,里面有着忙碌的店员、正在读书的读者、挑选书籍的顾客,但丝毫不吵闹,都保持着一致的安静。 里面的书籍的分类和样式要规范很多,也齐全很多。 鲁迅的《朝花夕拾》、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江南的《龙族》、刘慈欣的《流浪地球》 易中天的《先秦诸子》、蜘蛛的《十宗罪》 一一陈列在读者眼前,任君挑选。 不知道太宰治的《人间失格》和茅盾的《子夜》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不知道张爱玲和三毛会不会一起感慨人生。 不知道天下霸唱和南派三叔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精彩的冒险。 日益艰难 小象在下楼时问了几个较为年长的店主,店主们都说:它曾经红火的时候,每家店里摆不下的书都会堆到店门口,甚至是市场大门口也摆满了很多小书摊。 如今,市场中难见当年川流不息的读者,商家的图书销量大幅下滑,特别是以杂志为主的商户下滑更明显。 新闻路图书市场的价格优势比不上网购低价,一些年轻读者更愿选择环境舒适的独立书店。 然而伴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电子阅读,更是雪上加霜,这无疑让实体书店的销售量急剧下滑,处境日益艰难。 昆明很多实体书店已经消失,图书批发市场也门可罗雀。但依然有一些舍不得离开批发市场的店主,仍旧怀揣梦想,坚守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