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陷入了创新的窘境:在面向创新进行创新。这是对自己的过往知识体系进行的一种挑战,会让人从精神和身体上均感到不适(不说精神上,单说身体上:最近腰背和颈椎有明显的不适)。当然这不能全说是一个坏事,也有积极的一面:至少让自己长期不在舒适区。 创新本身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每个热门行业的,每个成功公司的进步和发展也都得益于他们恰到好处的创新,无论是技术还是模式。 国内互联网的过去几十年,每个成功企业背后的故事都有着出色的创新。当我们尝试这些成功企业的创新做个分类,并将视野放眼全球。那么可以很明显的得出,国内互联网成功企业的创新里,90%都是模式创新,可能只有不到10%才是技术创新。为什么?因为,我们人口基数庞大,用户可以按照多纬度划分多个圈层,基于成熟和现有技术的模式创新的适用场景更大,成本更低,也更容易盈利。 但是,上述提到的都是历史和过去。互联网经历2019-2020年的全民私域流量洗礼后,除却银发产业外,各圈层用户规模全数进入存量市场;消费领域,也只剩下大一至初入职场的新兴消费群体和银发群体。 那么,2021年的你,如果想创业,如果想新起一个产品,你觉得需要创新么?你会如何做创新? 博弈论里有个很有意思的例子,叫做智猪博弈,也是纳什均衡里的代表性案例。例子讲的一个这是讲的是大猪小猪觅食的策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去百度,这里就不展开讲这个博弈了,直接进入结论。在大猪和小猪都有智慧的前提下,最终结果是:小猪选择等待,大猪去按按钮。如果将这个例子映射到商业社会中,会得出什么结论? 大企业应当主动去做更多的创新,小企业则应避免过度创新。 我的答案是:需要做创新,但是应当控制创新规模。 创新是必须的,毕竟互联网流量的存量市场,不做创新基本就死路一条。 那么,该如何做创新? 首先,创新的形式是什么样的? 一定是模式创新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可以比例不用很重,但是一定要有。 其次,创新的范围如何界定?(我这里就直接说结论,以后有空做个视频来聊聊为什么) 1、技术的创新一定是目标人群没有见过的; 2、体验上的创新一定是要有熟悉的陌生感的; 最后,创新要如何扩散和传播?(此处理论来源于diffusion of innovation) 1、传播和扩散依托于5类人群:创新者(2.5%)、早期采纳者(13.5%)、早期多数(34%)、晚期多数(34%)和落后者(16%); 2、传播和扩散的关键是如何跨越早期采纳者和早期多数之间的鸿沟(如何放大口碑效应); 3、管理者应当不只短期业绩,要着眼全局,资源上聚焦局部,使业务尽快跨越鸿沟; 4、晚期多数人的观点并不重要,落后者的观点没有意义,甚至有害; 以上就是我的思考和结论。 那么,说说看,你为什么要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