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于的明星有哪些(姓元的名人明星)
"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仍虚心。"——《咏竹》
提起武打明星,我们脱口而出便是成龙、李连杰、吴京等人,他们在功夫电影里贡献出了许多精彩的武打片段,使得中国功夫远销海外,让那些不懂行的老外有一个很奇怪的误解—中国人个个都会功夫。这个误会一时很难解释清楚,毕竟中国的功夫电影在国际影史上举足轻重,每当我们要解释一二的时候,新的功夫电影便又出来了。
而功夫电影中的好演员并不只我们所熟知的那几位,还有一个人,他的身手和演技丝毫不输这些巨星,但因为人过于低调不为世人所熟知,他就是于荣光。他是从梨园里走出的武打小生,自小学戏,吃苦耐劳,后转行拍电影,身家过亿仍不忘发妻,甚至曾经为父亲续命7年。
一、硬汉的京剧生涯
京剧,是一种极具特色的艺术表演,也是我国的国粹。
大多数年轻人对于京剧的认知大多数是从《霸王别姬》中得来的,学京剧不比其他行当,对演员的身形、声音以及品行等要求甚高,而且需要长年累月的苦练才能够登台演出,成材极为不易,所以旧社会一般是实在活不下去的才去学习京剧。
于荣光出生于京剧世家,他的父亲就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鸣魁老先生。他从小耳濡目染,经常跟着父亲练习,慢慢的就喜欢上了京剧,因为喜欢,所以对于那些辛苦他置若罔闻。
但是京剧对于表演者的身形要求很高,京剧演员经常需要在舞台上表演翻跟头、旋转,所以演员就不能够长得太过于高大,否则做起动作来就不美观,影响戏迷的观感。可是于荣光从小就长得高高壮壮的,让老师很是头疼,师兄弟私下还给他取了各种各样的外号,什么"笨蛋"、"二坨子",于荣光也知道自己的身形不过关,但是他不愿就此放弃。
自从知道自己的短板之后,于荣光就下定决心克服它,做动作不好看就多练习,他在陶然亭公园找了个地方,把土挖的很软,在上边练习翻跟头,一年之中练了几万个跟头,凭着这一股子韧劲,终于得到了老师的认可,也让师兄弟明白了:就算外在的问题阻碍了学戏的步伐,他也会用努力和坚持补足它。
就这样,于荣光在20岁时成了北京城有名有姓的角儿,他的戏迷甚至不惜骑上好几个小时的自行车千里迢迢去听他的戏,年少成名,本该骄傲恣意,但是他并不满足现状,在他的心中,还有另一个梦想在悄悄的生长。
二、香港逐梦之旅
1982年,李连杰的一部《少林寺》不知点燃了多少人的电影功夫梦,全国上下燃起了一股学功夫的热潮。
当时的于荣光年仅24岁,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年纪,作为一个京剧演员,打小练得童子功,自然更有拍功夫电影的优势。考量了自身的条件,于荣光兴致勃勃地去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想和李连杰一样成为一个电影明星。
可惜的是他无缘北电,没有通过招生考试,但正如《阿甘正传》中讲的那样,"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北电落选的于荣光幸运的得到香港导演徐小明的赏识,带着他到了香港拍摄《木棉袈裟》,走进了电影的世界。
他在《木棉袈裟》中演的反派祁天远一角受到了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引来片约不断,作为一个内地的小伙子,他初来乍到便在众星云集的香港取得这样的成就,这恐怕就是业内常说的那种天生就该吃表演这碗饭的人。
随后,张艺谋导演找上了他,邀请他和巩俐合拍了《古今大战秦俑情》,紧接着又拍了《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和他合作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林青霞、王祖贤两位当红女星,其风头一时无两。
在香港的这段日子,于荣光过足了拍戏的瘾,正所谓演而优则导,于荣光也不例外。1997年,于荣光导演并主演了22集电视连续剧《平安事务所》,由此走上了制作人、导演的道路。但是导演和演员毕竟是两个不同的职业,于荣光在导演方面的知识储备不够,他也深刻的认知到自己的不足,为了充实自我,拍出更好的作品,他果断地放弃了盲目拍戏,去了北京广播学院进修,2001年,获得了硕士研究生学位。
三、家庭与事业的平衡
经过多年的拼搏,从京剧演员到功夫电影明星,最后又走上了导演、制作人之路,于荣光不仅实现了人生的梦想,也积累了不菲的家业。但是他一直都十分低调,出道几十年,从未公开自己的家里人。
对于于荣光来说,家庭永远是他的第一位,他和他的妻子十分恩爱,哪怕他合作过许多美貌的女明星,但是从未传出过任何的绯闻,和妻子结婚几十年,提起妻子时,仍旧和新婚一般甜蜜。他曾经说过,他的妻子是他的精神支柱,在他最艰难的岁月里,一直相信他、支持他,是妻子造就了今日的于荣光。
在2003年时,于荣光的父亲不幸查出了肝癌,只有半年的时间,医生给他的建议是保守治疗。于荣光和弟弟为了能够让父母安心,只说是得了血管瘤,只要吃药就没大碍,为了圆谎,还买了无醇的酒安父亲的心,就这样,他的父亲超乎寻常的坚持了7年,让医生都感到十分惊讶。
很遗憾,在2010年10月,于荣光的父亲去世,当时的于荣光在外拍戏,没能赶回来见父亲的最后一面,对于这件事他一直耿耿于怀,但作为人子,他做的已经够多了,正因为他之前的担当,才给了父亲延续了7年的生命,相信他的父亲在天上也会十分骄傲自己有个这样的儿子。
结语:
在年轻时,我们四处漂泊,追寻人生的方向,但最终还是要回归家庭,如果说梦想是一架飞机,那么家庭就是塔台,永远指引着飞机飞行的航线,并为它提供最坚实的依靠。
于荣光老师现在已经年过半百,但是因为常年的锻炼,看起来身子骨依旧十分硬朗,他的一生,年少时韧劲十足,成名后要虚怀若谷,对事业勇于拼搏,对家庭细心呵护,他用自己的经历给后来人做了一个很好地表率,给那些在逐梦道路上的年轻人一个前进的方向,而正在道路上苦苦挣扎的你,又是怎么对待事业和家庭的呢?
参考文献:《咏竹》《阿甘正传》《于荣光的成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