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shí— 象形字,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都像是山崖下的石块。石,山之骨也。本义是山上的岩石。 1 说 文 解 字 《說文解字·石部》石:山石也。在厂之下;口,象形。 2 文 献 选 读 《詩經·唐風·揚之水》 《詩經·唐風·揚之水》 揚之水,白石鑿鑿。 扬,是地名,在今山西洪洞县。此地有涧河,河中白石累累。凿凿[zuò],是鲜明的意思。 《詩經·小雅·漸漸之石》 《詩經·小雅·漸漸之石》 漸漸之石,維其高矣......漸漸之石,維其卒矣。 "渐"是崭[读斩]的假借,指山势高耸、陡峭。 "卒"是崒[读卒]的假借,指山势危高、险峻。 3 成 语 典 故 石室金匮 古代国家秘藏重要文书档案的地方。 "《史記·太史公自序》:遷為太史令,紬史記、石室金匱之書。 司馬貞《史記索隐》:石室、金匱,皆國家藏書之處。" 攻玉以石 玉石的摩氏硬度是6~6.5。可以攻治玉器的石头,一定要借用其它山上硬度高于6.5度的石头,譬如石英的摩氏硬度是7。 "《詩經·小雅·鶴鳴》:它山之石、可以(借用)攻(琢磨)玉。"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求真,就是要追求精炼到纯粹的最高境界。只有炼到一定的纯度,金石中的有用元素才会被释放出来。人的诚信也同样需要锻炼到至纯的境界,才会打动别人的心。 " 《莊子·漁父》: 真者,精誠之至也, 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漢·王充《論衡·感虛篇》: 精誠所加,金石為虧, 蓋誠無堅則亦無遠矣。 " 小知识 新石器時代 在人类发明金属冶炼之前,人们用来制造工具的材料主要是石头,因此称为"石器时代"。考古学家又把它分为两个时期:以砍砸、打制石器为主的那个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主的那个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已经学会了制作陶器、纺织,发明了农业和畜牧业,开始了定居的生活。 石鼓文 东周时秦人刻在鼓形石上的刻石文字。唐朝时在今陕西宝鸡的天兴三畤原出土,共有十块,每面环刻一首四言诗,内容多为歌颂田原之美和秦国国君的游猎情形。字体介于籀、篆之间,其中一石的字已磨灭,其余九石也有残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 以「石」作偏旁的字 从「石」的会意字: 碞,同嵒、巖、岩,指陡峭险峻的山势。 磬,石制的打击乐器。 祏[读如示],宗庙里的神主。 以「石」作意符的形声字, 都与山石有关: 一、自然之石: 巖/嵒/岩,高峻的山崖。 磐,巨大的山石。 礁,水中的礁石。 礫[砾],小碎石。 砂[沙],细碎的石粒。 磧[碛],水中的沙滩。 磯[矶],突出在江边的石山。 碭[砀],有花纹的石头。 磒[陨],天上落下的石头。 礦[矿],地层中的自然矿石。 礬[矾],一种矿物质。 碣[读如竭],高大特立的岩石。 磺,硫磺。 碼[玛],码碯。 碧,碧玉,青绿色的玉石。 碱[鹼],地下的盐卤。 磁,有磁性的石头。 礪[砺],粗磨刀石。 砮,可作箭头的石头。 磻[读如播],射鸟时拴在丝绳上的石箭镞。 二、石制工具: 磨,人类最初就是用石磨和木棍来脱去谷壳。 碾,以石辊和碾盘组成的大型转盘。 碓[读如对],脚踏的舂米工具。 砧[读如斟],捣衣石。 碗/砵,大口深腹的饮食器具。 碟,扁而浅的饮食器具。 硪,夯筑工具。 礎[础],垫在木柱下的石墩。 砲[炮],用火药抛出石块的重兵器。 磚[砖],黏土烧成像石块的建筑材料。 碑,刻有文字的竖石。 砭,刺穴治病的石针。 硯[砚],石性滑利,适于磨墨。 碉,石屋。 三、动词: 砍,用手拿石头猛劈。 砸,用石头敲打。 破,石头开裂。 碎,石头破碎成小块。 磕,碰到石头的声音。 碰,二石相接触。 研,细磨。 硾,用石头捣。 砌,本义是台阶,后指层层堆砌。 礙[碍],阻止。 四、形容词: 硬/確[确],坚硬。 磊,众石累积。 碌碌,平庸的石头。 砰,石头碰到的声音。 磅,石头落下的声音。 以「石」作声符的形声字: 碩[硕],头大。 斫[读如啄],石斧。 磔[读如折],分裂肢体。 鼫[读如石],鼫鼠,能飛、能攀、能游。 柘[读如这],一种硬木。 跖[读如趾],脚掌。 拓,有三个读音:开拓,读如唾;拓印,读如踏;拾取,读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