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的种类繁多,名称也多。鱼名一般按形声法造字,通常发音比较规律,但其中有些字在长期的语言演变过程中,实际读音和声旁发生了偏离,导致现代人常由于"见鱼念半边"而产生误读的现象。 有些是整个字音都读错了。比如: 鲩(huàn)鱼,又名草鱼。此鱼之得名,在《本草纲目》中曾有过言简意赅的解释:"……其性舒缓,故名曰鲩。"很明显,"鲩"是个形声字,"完"表读音,义通"缓"。鲩鱼常被人们误读成"晚鱼"。 草鱼 鳜(guì)鱼,又名桂鱼、花鲫鱼,为肉食性鱼类,以鱼类和水生动物为食。唐朝诗人张志和的著名诗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赞美的就是这种鱼的美味。鳜鱼常被人们误读成"厥鱼"。 鳜鱼 鲮(líng)鱼,也叫土鲮鱼。此鱼身体侧扁,头短,口小,背部青灰色,腹部银白色。鲮鱼常被人们误读成"棱鱼"。 鲮鱼 鲔(wěi)鱼,俗名金枪鱼、吞拿鱼,是一种鲭科的海洋鱼类。游泳速度快,平均时速约60~80 公里,瞬时时速可达160 公里。鲔鱼的肉色为红色,这是大量的肌红蛋白所致。"鲔"字中的"鱼"和"有"联合起来表示"肉食性鱼类"。鲔鱼常被人们误读成"有鱼"。 鲔鱼 鲷(diāo)鱼,俗称加吉鱼,是海洋鱼类中的一个大家族,品种多样,色彩丰富,我国沿海均有产。鲷鱼有个特别的本领,那就是变性。鲷鱼一般都是一条雄鱼带领十几条雌鱼一同生活,一旦雄鱼死去,雌鱼中较健壮的那个就会变成雄性,成为新的一家之长。鲷鱼常被人们误读成"周鱼"。 鲷鱼 魟(hóng)鱼,也叫魔鬼鱼,生活在海底,软骨无鳞,身体扁平,常将身体埋在沙子中伏击猎物。常见的魟鱼有珍珠魟、豹魟等。魟鱼常被人们误读成"工鱼"。 魟鱼 还有一类是声调容易被读错。比如: 鳗(mán)鱼,别名白鳝、白鳗、河鳗、鳗鲡(lí)、日本鳗,其形似蛇,无鳞,一般产于咸淡交界的水域,具有洄游特性。这种鱼的特别之处在于其性别可在环境和密度的影响下改变。当密度高、食物不足时,会变成公鱼,反之变成母鱼。鳗鱼常被人们误读成"曼鱼"。 鳗鱼 鲂(fáng)鱼,又称鳊(biān)鱼,原产于长江及附属湖泊,现已移入全国各地的湖泊、水库放养。大名鼎鼎的"武昌鱼"就是鲂鱼的一种——团头鲂。鲂鱼常被人们误读成"方鱼"。 鲂鱼 鳎(tǎ)鱼,属于鲽形目鳎科,主要分布在欧洲的北海和地中海。它的身体呈鞋底状或舌状。最大的特点就是眼位于头的一侧。鳎鱼常被人们误读成"塌鱼"。 鳎鱼 鲅(bà)鱼,又名马鲛鱼,为重要的海产经济鱼类。鲅鱼肉质厚实、刺少、有弹性,味道鲜美。在胶东半岛一带,鲅鱼水饺是广受欢迎的家常美食。鲅鱼常被人们误读成"拔鱼"。 鲅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