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正破窑赋(千古奇文《寒窑赋》) 凡是弱的,会变强;凡是强的,会变弱。 「曾仕强每日箴言」 |全文共2600字,深度阅读需12分钟,受益终生| 北宋大臣吕蒙正写过一篇被称为千古奇文的《寒窑赋》。相传此赋是作者为了劝诫太子而创作的。 作者以自己从贫苦到富贵的经历,并列举了历史上诸多名人的起伏命运,来说明一种自然循环的人生思想。 也有人说,吕蒙正出身贫寒,深刻体会过底层民众的苦难,所以读书勤奋、工作勤奋、爱民勤奋。 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和寇准一起在破窑读书,体会了人间冷暖,后来,做了宰相,更体会到人世宠辱。所以写了《窑赋》。 《寒窑赋》以史事为例,结合作者切身感悟,逻辑严密,一气呵成,荡气回肠。 给时运不济,身处深沟的人以希望;给富贵权重,飞黄腾达之人以警醒。 让人无不深切感触,幡然醒悟。 今天我们就来分享它所揭示的三条人生之道,助你通达整个人生。 1
千古奇文《寒窑赋》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 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 盖闻: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钓于渭水。颜渊命短,殊非凶恶之徒;盗跖年长,岂是善良之辈。 尧帝明圣,却生不肖之儿;瞽叟愚顽,反生大孝之子。张良原是布衣,萧何称谓县吏。晏子身无五尺,封作齐国宰相;孔明卧居草庐,能作蜀汉军师。 楚霸虽雄,败于乌江自刎;汉王虽弱,竟有万里江山。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 韩信未遇之时,无一日三餐,及至遇行,腰悬三尺玉印,一旦时衰,死于阴人之手。 有先贫而后富,有老壮而少衰。满腹文章,白发竟然不中;才疏学浅,少年及第登科。 深院宫娥,运退反为妓妾;风流妓女,时来配作夫人。 青春美女,却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丑之妇。 蛟龙未遇,潜水于鱼鳖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 衣服虽破,常存仪礼之容;面带忧愁,每抱怀安之量。 时遭不遇,只宜安贫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扬眉吐气。初贫君子,天然骨骼生成;乍富小人,不脱贫寒肌体。 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 注福注禄,命里已安排定,富贵谁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岂能为卿为相? 吾昔寓居洛阳,朝求僧餐,暮宿破窖,思衣不可遮其体,思食不可济其饥,上人憎,下人厌,人道我贱,非我不弃也。 今居朝堂,官至极品,位置三公,身虽鞠躬于一人之下,而列职于千万人之上,有挞百僚之杖,有斩鄙吝之剑,思衣而有罗锦千箱,思食而有珍馐百味,出则壮士执鞭,入则佳人捧觞,上人宠,下人拥。 人道我贵,非我之能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嗟呼!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 2
君子固穷,小人斯烂矣 《寒窑赋》:时遭不遇,只宜安贫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扬眉吐气。 人生前进的道路上,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事物上升发展的过程中,总会遇到种种困境。 孔子说:困,德之辨也。一个人处于困境之中,马上就能分辨出他的品德修养怎么样。 《易经》中困卦说: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困",怎么会"亨"呢?因为在困境中处之泰然,自然就亨了。 "贞",即问心无愧。坦然面对困境,怎么能不吉祥呢? 如果一碰到困境,就愁眉苦脸,怨天尤人,进而自暴自弃,那当然不是大人了。 "大人吉",另外一层意思,如果是小人的话,一定凶。而对大人而言,不但吉,而且还无咎,即没有后遗症,可这是有条件的。 "有言不信",是什么意思?言跟信之差就一个"人"字,说的是当一个人处在困境的时候,没有人相信他讲的话。 这个时候只有用德行来表现,人家自然能体会到这个人到底是大人,还是小人。 《论语》: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是说君子穷困时固守着原则,小人穷困时就不守本分乱来了。 穷困是老天爷给人的一道关卡,考验人们因应的态度,促使人们了解自己,是君子还是小人。 若能不惧困难,守得住原则底线,不欺人,不自欺,诚心不妄,终会吉祥。 3
反者,道之动 《寒窑赋》: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易经》告诉我们,物极必反。一般人听到"物极必反"这四个字,还不大明白。所以老子就直截了当地说"反者道之动"。 道是要动的。如果道不动,它就没有作用。但是怎么动呢?用"反"的方式来动。 凡是弱的,会变强;凡是强的,会变弱。宇宙是动的,不是静的,一切都是变动的。 你现在看他是小孩子,不久他长大了。你现在看到他很有权势,很快就被剥夺掉了。这个就叫做风水轮流转。天底下没有不变的东西。 "反者道之动",就是告诉我们,无论什么事物,当它发展到极点时,一定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这就是宇宙自然发展的基本规律。 富而有礼,才不至于昙花一现,迅速衰败;安贫乐道,才不至于自暴自弃,翻盘无望。 曾仕强详解道德经¥66购买 4
时也,命也 《寒窑赋》:人道我贵,非我之能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孔子晚年读《易经》,心得只有四个字:时也,命也。 时到了,我的命该去做什么就做什么,最后结果怎么样,由老天决定。 这个"时"是孔子提出来的,也是我们读《易经》最应该读懂的一个字。 孔子最伟大的贡献,就在"时",时间的时。 孟子赞美孔子,讲过这样的话:"圣之时者也。" 孔子告诉我们,就算你是圣人,也没有办法选择时间,你不能说我不投胎,我等到盛世再来投胎。就算你可以选时间,到盛世你一投胎,天下开始大乱,糟糕了。 就算你是圣人,也只能随着时去做自己的调整,叫做顺时应命。 这样就知道为什么我们对时非常重视,时辰一到,你没有把握住;时一失掉以后,你是白白花力气。 这样你才读懂孔子为什么讲"时也,命也",他其他都不讲,就讲这四个字。 时,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时配合我们,它主动,它愿意配合就配合,它不愿意配合就不配合。 比如老天说下雨就下雨,说刮风就刮风,我们支配不了。我们只能尽人事,最后还要听天命。 我们读《易经》,最重要的就是要读懂一个"时"字。此一时,彼一时也。时一变,整个情势就都变了。 一件事情,当时去做非常顺利,时间一拖就错过了,明明是好事也会拖成坏事。 同样的道理,在时机没有成熟的情况下,硬要去做也不会成功。 所以,我们中国人知道,一定要守时待命。一切都准备好了还不能动,一定要守到那个时。 时一到,马上就出动,自然很快就完成了。 时没有到就动,别人都知道你要干什么了,你反而干不成事。就是这个道理。 总之,造化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运,天命使然,自有因果轮回,丝毫不爽。 既然我们选择不了出生的境况,时机也瞬息万变,我们唯有"尽人事"而"听天命"。 而上天有好生之德,也无绝人之路,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只要能做好自己,遵道贵德,运气就会变好,命运就可改。 莫愁路行坎坷,踏平即成大道,心若不欺,必然扬眉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