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煤炭(淮北煤电技师学院) 淮北市缘煤而设市、因煤而兴市。煤炭产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非常突出的位置,时至今日,仍然是淮北市最重要的工业支柱之一。煤炭产业的发展,不仅奠定了淮北市发展壮大的物质基础,而且还带动了多个产业、行业的发展,更为淮北城市精神的锻造形成积淀了独特的文化底蕴。 01 因煤而兴 煤炭产业支撑起全市经济发展 1960年淮北建市后,市委、市政府把加快煤矿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带领全市人民艰苦创业、开拓前进,工业经济迅速发展。至1966年,淮北矿区已建成煤矿8座,设计生产能力达438万吨,还建设了电厂(1台5000千瓦发电机组)、水泥厂、机械厂等附属企业,铁路、公路、输电线路先后建成使用,同时,职工住宅、学校、医院、商业网点等陆续建成配套,一个新兴的能源基地初具规模。 "文化大革命"期间,淮北矿区干部群众排除干扰,集中精力投入生产,使煤炭产量不断超产。1970年,原煤产量突破500万吨,比1965年翻了一番。不仅连续建成芦岭、朔里、石台3座大型煤矿,而且建成年入选原煤200万吨的淮北选煤厂,是当时华东地区最大的选煤厂。1976年,淮北煤炭产量突破1000万吨,比1965年翻了两番,确立了淮北矿区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的地位,标志着淮北的煤炭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改革开放后,淮北煤炭产业高速发展,新建一批新井、扩建部分生产矿井,矿区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先后建成大型矿井20多对,全市原煤产量不断跃升,从1000万吨到3000万吨、5000万吨,2012年,达到5835.3万吨。年入洗能力1600 万吨的临涣选煤厂成为亚洲最大的炼焦煤选煤厂。淮北已建设成为华东最大的能源基地,国家工业供给的"动力源" (两淮煤炭基地是国家规划重点建设的14个亿吨级煤炭基地之一)。淮北矿业集团公司、皖北煤电集团公司也均已发展壮大成为全国500强企业。 60年来,淮北市共生产原煤10亿多吨,在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为地方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据2018年统计,仅淮北矿业就累计上缴国家利税500多亿元。多年来,煤炭产业一直是淮北市的主导产业,煤炭产业的贡献一度占据经济总量的80%以上,成为支撑淮北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至2015年,全市非煤产业的财税贡献值才首次超过煤炭行业。在煤炭行业的"黄金十年",淮北享受到了天时地利带来的发展红利。据有关数据显示,在20世纪90年代,淮北凭借煤炭资源优势,在安徽16个地级市经济总量排名中曾位居第六。 毋庸讳言,煤炭资源的开发曾使淮北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 02 因煤而兴 煤炭产业带动了多个产业发展 淮北煤炭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全市电力、纺织、化工、机械制造、建材等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淮北市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门类。其中,电力、纺织、机械制造、食品与煤炭工业一道构成淮北的传统优势产业,共同支撑淮北成为安徽省重要的工业城市。 1 电力工业 建设中的淮北发电厂一期冷却塔工程 煤炭工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淮北电力工业的发展,国家决定在相山投资建设大型坑口电站——淮北发电厂。1968年11月,淮北发电厂首期工程开工。1970年,全市煤炭产量达到500万吨后,淮北市委成立电厂会战指挥部,加快了工程进度,发电机组不断投产。至1992年,该厂总装机容量已达95万千瓦,成为当时华东电网的主力军,进入全国大型坑口电站之列。随后,装机总容量120万千瓦的淮北第二电厂(现国安电力)建成发电。与此同时,矿区兴建了多座以煤矸石为燃料的发电厂。淮北电力生产不但满足当地生产生活需求,还通过华东电网向上海等华东地区输送。当前,淮北市发电装机容量已经突破5000万兆瓦,拥有电厂十余家,其中,在建的平山电厂二期工程采用"1350兆瓦高低位布置双轴汽轮发电机组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电力工业依然是淮北市重要的支柱产业。 2 煤化工业 淮北市逐步转变煤炭资源利用方式,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采取开采与深加工并重,煤炭深加工与煤化工、精细化工并重的深层次产业形态,逐渐走上一条依托、延伸、超越煤炭的科学发展之路。1972年11月,淮北焦化厂动工兴建,相继建成两组焦炉,年产焦炭20万吨。1985年,市焦化厂煤气回收工程建成,开始向城市供应管道煤气,淮北市成为安徽省较早使用管道煤气的城市。1992 年,被列入全国50家最大炼焦、煤气工业企业之一。尤其是近年来,淮北市煤化工企业由少到多,规模由小到大,产业由弱到强,逐步发展壮大。2005年6月,临涣煤化工项目启动建设。2006年12月,临涣焦化一期工程正式出焦投产。临涣煤化工基地已形成了煤、焦、化、电、材循环生产,下游精细化工同步发展的格局,实现年产焦炭440万吨,联产甲醇40万吨、硫铵6万吨生产能力,多次入选"全国十大化工潜力园区"。随着临涣煤焦化等一批重大项目先后建成,煤化工业成为淮北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3 其它工业 纺织女工技术比武 20世纪80年代前,淮北市除煤炭、电力工业外,其他产业屈指可数。机械工业有为煤矿服务的机械厂,纺织业有纺织厂、针织厂,规模都不大。为更好解决煤电企业职工家属就业等社会问题,1978年后,淮北市大力发展纺织工业,第一棉纺织厂、第二纺织厂、印染厂等多家纺织企业进入国家大中型企业行列。到1992年底,全市纺织行业发展到17家企业,职工总数达19429人,产品达50多种,当年完成产值55800万元,实现利税2076万元,综合经济效益居全省各地市第一名,成为淮北市的重要产业。 20世纪90年代后,在煤电产业高速发展的带动下,淮北市各类工业产业发展很快。经过多年连续投入,纺织、机械、建材、化工等工业迅速崛起。至2005年,全市初步形成以能源工业、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为主体的三大产业格局。其中,以煤矿机械为主的机械制造业发展较快。淮北市通过加快煤机装备制造园区和煤机装备专业市场建设,加大引进扶持力度,安徽山河装备、安徽机电装备等一批煤机装备制造项目相继投产。全市汇集100余家煤机制造企业,已从当初的矿山机技维修及零部件加工,逐步发展到通用、专用设备制造等六大行业和近百个品种,初步建成了煤机制造产业基地。安徽省矿业机电装备公司位列2018年度中国煤炭机械工业50强企业第22位,淮海实业跻身中国制造业500强。2017年,制造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的78.7%、增加值比重的62.8%。 4 交通运输业 淮北煤田大开发之前,淮北市的交通比较落后。为适应矿井建设和煤炭运输的需要,新建和改造一批公路。1959年,由煤炭系统修筑了一条濉溪县至杜集的交通便道,是淮海路的前身,成为全市第一条城市道路(即淮海路的前身)。1966年7月,纵贯淮北矿区南北的符(离集)夹(河寨)铁路建成通车,铁路北接陇海,南接津浦,淮北首次同全国铁路网沟通。1970年7月,青(龙山)阜(阳)铁路建成通车,增加了淮北铁路运输线路,连接起淮南、淮北两大煤炭基地。虽然符夹、青阜均为铁路支线,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全省地级市中能够拥有两条铁路运输线,是很少见的。担负淮北矿区原煤入洗、煤炭外运和物资运输任务的矿区铁路专用线,经过多年的发展,分布在百里矿区,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03 因煤而兴 煤炭建设提升了城市品位 1、奠定了淮北市的教育基础。 1958年7月,淮北煤矿筹备处党委决定组建职工子弟中学和小学。1959年9月1日,淮北市第一所中学——淮北煤矿筹备处职工子弟中学在三堤口开学。1960年6月,淮北煤矿筹备处职工子弟中学及小学搬迁到古城路。学校改名为"濉溪矿务局子弟中学"。1962年3月,学校更名为"安徽省濉溪市第一中学",后来发展成为淮北市第一中学。淮北煤矿筹备处职工子弟小学后改名为淮北矿务局职工子弟学校。后来该校经过不断发展壮大,分别成立淮北矿务局中学(淮北市实验高中前身)、淮北矿务局小学(淮北市第三实验小学前身)。 淮北煤矿筹备处职工子弟中小学的建立,填补了淮北市城区没有中小学的空白,同时帮助筹建成立了多所中小学校,成为淮北市教育的摇篮。学校毕业的大批学生,后来逐步成为全市各行业的中坚力量。 2、开创了淮北市的卫生事业。 1958年8月,淮北煤矿筹备处矿工医院,在濉溪县城西关梁家祠堂筹建,征购民房88间为院址。同年12月1日开诊。主要医疗设备有X线诊断机、显微镜、简易手术床、牙科治疗机等。1960年3月,迁至淮北市淮海路南,更名为濉溪矿务局矿工医院。占地面积3109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93平方米,开设大内科区、大外科区及门诊部。至1961年,全市仅有的3所医院全部是煤矿企业医院,分别是淮北矿务局矿工总医院、袁庄矿分院和淮北煤矿基本建设局职工医院。1964年11月,全市第一家市立医院濉溪(淮北)市人民医院成立。此后,在各地积极支援淮北煤田开发建设过程中,医院医疗条件不断改善。随着淮北煤炭工业的发展,矿区的扩大,至1992年年底,淮北矿区共设医院25所,占全市医院总数的81%。 至今,淮北矿工总医院与淮北市人民医院同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在全市医疗卫生事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3、提升了淮北市的城市文明。 1958年淮北煤矿筹备处成立后,为了加快煤矿建设,从全国各地调配了大量的工人、技术人员、退伍战士,成为淮北市城市人口的主要构成部分。有数据表明,1960年,全市以煤矿工人为主的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94.7%,农业人口仅占5.3%。至2011年,全市直接从事煤炭生产的职工达11.3万人。外来人口来自于本省及江苏、上海、山东、河北等省市,使得淮北的文化更加多元化,也更有包容性。现代化的生产方式、生产工艺、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又大大提升了淮北人的精神品位和文化层次。 建市初期,淮北带有明显的工矿城市特征。依矿、依厂建镇,点多线长,整个城市(矿区),大分散,小集中,形成相山、杜集、烈山三大片区,相应设立了三个区,相山位于中枢,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随着煤炭、电力等能源工业的快速发展,全市经济不断发展,市区、矿区各项基础建设不断完善。淮北市城镇化率一直在全省领先。2018年年末,全市城镇化率为65.11%,居全省第四位,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0.42个百分点。近年来,采煤塌陷区得到治理,建成南湖、绿金湖、碳谷湖、乾隆湖等。城市环境不断绿化、美化,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多年来,淮北市一直是人口净流入城市,大量的外来人口,尤其是高素质人口,使得城市文明程度持续提高。2017年,淮北市,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正是实至名归。 综上所述 淮北建市60年来,经过艰苦创业、开放创新,在皖北平原上建起了一座崭新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在此过程中,煤炭的发展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是煤炭造就了淮北,长期支撑着淮北发展。淮北人民走过了一段辉煌的发展道路。一切过往,皆为序章。未来,淮北将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实施"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转型战略,全力推动高质量转型崛起,创造出新的辉煌和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