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住第五年(一个人住第5年在线阅读)
一个人住第五年(一个人住第5年在线阅读)原创烈焰童子2021-04-23 16:10:060.引子
今年两会,一份关于推动"空巢青年"群体向"筑巢青年"群体转变的提案引起关注。有关空巢青年、独居青年又一次出现在大众眼里。
据统计,2018年就有超过7700万独居状态的"空巢青年",预计2021年,"空巢青年"数据会上升到9200万,单身青年2.4亿。
什么是空巢青年呢?
指的是为了个人事业到大城市打拼,长期与父母分居,单身且独自居住的这些年轻人。
然而,几个人独居是标新立异,几十个人是潮流时尚,几百几千人是流行,上到9200万,将近一个亿的人口了,这就是问题了。
提出"空巢青年"提案的专家分析说:空巢独居的生活方式,客观上缺乏家庭系统和社会系统的支持,存在着缺乏情感寄托,有孤独感、空虚感,生活上依赖外卖,置身虚拟网络空间等诸多情况。
所以啊,一定是发生了什么才导致产生了如此巨量数字的孤独群体。我们今天的视频里一起探讨一下两个问题:1.空巢青年群体是如何产生的?
2.空巢青年该如何转变为筑巢青年呢?
每个大城市的年轻人都曾经空巢过,作为曾经的空巢青年,希望我个人的经验对想要改变空巢状态的年轻人增加一个思考的角度,也能给那些孩子在大城市发展的家长们一些启发。
记得关注我,不然你以后就找不到我了。
回到正题。1.空巢青年群体是如何产生的?
与空巢相反的必然就是筑巢了,怎么能实现筑巢呢?
要有两个人愿意在一起,相识相知,从相恋走到结婚。那么,到底是什么阻碍了这一切的发生呢?大部分人都认为是房子、男女比例失调和婚育观念的改变所导致。
而我把原因归结到房子,时间,存款和错误的舆论引导。
有房才能结婚,有时间才能谈恋爱,有存款才能支撑交往,步入婚姻殿堂。
而现在的年轻人在这几方面都出现了问题。很大的问题。
高昂的房价、稀缺的时间、薄薄的存款三座山,压抑了年轻人的欲望,使他们没有欲望去社交,没有时间去社交,没有经济能力去社交。此外,一些不怀好意,图谋不轨的舆论引导,也是帮凶。我们展开来谈。
先来看房子。
目前房价相比工资收入,仍然遥不可及。
有一句名言,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
大多数年轻人毕业刚参加工作,房租已经占去收入大半,吃饭交通费又侵蚀掉剩下一半中的大部分。望着高不可攀的房价,看不到买房的希望,所以干脆从头上就彻底放弃了找另一半的打算。
有些人可能会站出来说:那是他们不努力,他们自己消极放弃了赖谁。
我哪个朋友哪个亲戚如何努力奋斗几年就买上房了云云。
你要知道,知难而退也是人之常情。而且,你也不要太把自己的主观努力看得太高,认为凭努力谁都可以,我朋友行我亲戚行,他们怎么就不行。
你别忘了,努力的背后是机遇,要不是赶上时代的机遇:
马云现在只能算是个很能忽悠的普通人;
阿里巴巴 马云
蚂蚁金服之母彭蕾曾经不过是随军家属;
蚂蚁金服 彭蕾
菜鸟董事长童文红最早就是个前台;
菜鸟 童文红
再怎么努力也没用,社会上不缺机会不缺努力的人太多了。
努力的人常有,而机遇不常有。
这是我在40岁上悟出的道理。
时运不济,你再努力奋斗也没用。
所以雷军为什么说要顺势而为,年轻的时候如果没有赶上好的行业,好的公司,打工人是很难靠存死工资就发财买房的。
说完了房子,咱们接着说说时间,交朋友你得有时间。
现在上班的年轻人有没有自己可支配的休闲时间呢?没有啊。
没完没了的996,没完没了的扯淡会。
早晨7点起来着急忙慌上班,夜里两点忙完打车回家,两头不见太阳,有句顺口溜这么形容他们:一人独居,两眼惺忪,三餐外卖,四季淘宝,五谷不分。
所以家长们也要理解,不要硬逼他们相亲,想不空巢,他们也得有时间社交才行。
而对于这一代年轻人来讲,拥有可供自己随意支配的时间,这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如果你真的想解决自己的单身问题,该怎么办呢。给你讲讲我是怎么结婚的。
2009年,我的工作模式也是996。我当时29岁,天天上班加班,回家就睡觉,根本没有自己可控的时间,但是家里催婚催得紧,不仅老两口三天两头给我打电话,还发动了我所有的亲戚朋友,包括中学老师隔三差五给我打电话,灌输结婚的重要性。
迫于压力,又没有时间,怎么办呢。
我在婚恋网站注册了个账号,以程序员的思维方式,给网站上每天推送说适合我的女性群发消息,也算是想释放一下自己心里压力,你看,我努力了,没结果就不赖我了。
但是,好巧不巧,群发了上百个消息之后,有一个姑娘还真给我回复了,不仅回复了,正巧她周末要在我们单位附近参加培训,我们就在加班时间里一起吃了个饭,吃完饭,我回去接着加班。最后,她还成了我的老婆。
所以你看,关键还是你有多想要,有多想要突破困局。我们两个不仅在加班的时候完成了相亲,还在更多加班的时间里完成了约会,比如我们一起看的第一场电影《盗梦空间》,看的晚上10点那场,就是因为我加班,但因为是夜场,却意外成了包场,也是人生不可多得的一次经历。
第三,存款。
想交朋友还得看看自己钱包的厚度。约朋友见面,一起玩,玩完了吃饭,吃完饭看个电影,一次见面下来,小一千可能就没了。而年轻人工作不稳定,收入普遍不是很高,房租占一大半,日常开销还要花掉一部分,不管你是男生女生,当日常生活捉襟见肘的时候,很多东西上就自然会取舍了。于是,主观上得出的结论是:出门玩一天花销大,钱包疼,身体也累,不如待在家里刷剧泡面省钱。所以,年轻人谈恋爱,花钱是不能回避的客观现实。家长们与其多催婚,不如在能力范围内多给他们些经济支持。
最后,就是舆论的不正确引导。
因为有需求,就有服务产生,而资本想赚更多的钱,就需要更多的受众。9200万独居青年的需求,催生了孤独经济的发展,除了穿衣,居住,资本主要瞄准的方向是食和行:在饮食方面,格子拉面馆,外卖小火锅、自热火锅……
这些商业场景的背后正是"空巢青年"。
《2020年外卖行业报告》显示,"孤独经济"正在撑起一个千亿规模的市场。而资本为了赚取更多的钱,就会营造出更多榜样的力量,用他们带节奏,鼓励你孤独。
比如在深圳,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向独居青年人靠拢,为他们做出改变,甚至开辟专门的产品线。一个人想吃火锅,不怕!一人食火锅店、一人食套餐,甚至还有公仔"陪吃";
一个人居住,有一人家电、迷你家电可供选择;一个人旅游,旅行社也有"单人游",说走就走;一个人搬家,甚至有"单身贵族搬家套餐"给你"家人一样的温暖",这些都是资本在营造一种孤独生活里的积极一面。2.空巢青年该如何转变为筑巢青年呢?
那么问题说了这么多,我们该如何走出这个困局呢?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来自空巢青年问题更著名的日本,一位叫高木直子的作者,也是一位到东京打拼的小镇青年。
她第一本被大家注意到的书叫做《一个人住第五年》;
后来她还出版了《一个人住第九年》,《一个人住的每一天》。
在独居的这些年里,作者还出版过《一个人的小繁华》,《一个人的第一次旅行》等等。
可以说她算得上是空巢青年里的佼佼者了,她把她的独居生活都画成了书出版。
而这位作者,在40岁的时候脱单,写了《两个人的头两年》;
以及之后紧跟着出版的,《新手妈妈的头两年》;
我相信,这9200万大军里的大多数,肯定和高木直子和曾经的我一样,面对加班,和家庭催婚的压力,并不是自愿进入这个困境的。他们只是被错误的舆论引导,被一些暂时无法面对的客观因素绊住。让我们重新回到这个图上来看。如何破局。
首先,仍然是房子问题。
提出"空巢青年"提案的专家谈过关于房子问题,在提案中是这样建议的:
我相信,肯定有相亲时上来就问有没有房子的人,也肯定有不买房子,就别想娶我闺女的丈母娘。面对问题,是去解决,还是以此为盾牌,躲着它后面,这是个人选择。我结婚的时候,也买不起房呀!
第二个问题,时间,如何获取可供自己自由支配的业余时间,也就是996的问题。
今年全国两会,996工作制上了热搜。全国人民都知道996不好,至于结局怎样,有关部门会如何落实解决,这个话题放一边,但是你要知道,我们自己也是有选择的,这取决于你有多想改变自己空巢青年的孤独状态。你像我的经历,年轻那会儿加班忙,我也是在相亲网站上找的对象,加班的时候完成的相亲,只要你想改变,一切都有可能。
第三,存款问题。
我想和你分享的是,钱不是万能的,你这么优秀,一定能找到一个不在乎物质条件,愿意和你白头到老,正经过日子的人。对。只要是正经人,大家都在职场里辛苦打拼,都知道挣钱不容易,你不是一个物质的女孩或者男孩,为什么你就笃定自己遇不到另一个和你一样不物质的男孩或者女孩呢。两个人在一起了,花销是双倍的,但快乐也是双倍的,压力也有另一个人帮你分担一半,也可以一起存钱买房。
最后,关于舆论引导。
我的建议就是,如果你积极想改变独居生活,那就少关注有毒的内容。
那些跟你说独居生活好的,要么可能真的是单纯喜欢独居;要么是出来帮厂商忽悠站台的。他只是在向厂商兜售一种看起来新潮的生活方式,然后转身就帮厂商带货赚钱。
他可能只是个好的演员,表演给你看。人是社会动物,活在关系之中.
幼年时我们和家人一起生活;
慢慢长大了有朋友倾诉心情;
有爱人一起分担生活的酸甜苦辣。
你唯一不需要的,就是一个人,这一点也不酷。你需要的是深夜下班后,家里有一盏为了等你而亮着的灯。
总结
其实,从毕业到成家立业,都会经过一段空巢青年的阶段。
最重要的是,你对空巢生活的看法,喜欢自然无碍,想改变就要努力破局。每个人对幸福的追求和理解不同,只要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
我是童子,我希望想寻求改变的你,能够找到幸福的另一半,告诉我,你发现原来两个人在一起,酸甜苦辣都有,是另一种人生体验,记得关注我@烈焰童子,不然以后你想找都找不到我了,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