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里店小学(附近私立学校) 这两年,朝阳教委在教育改革方面,一直屡有大动作,受关注度颇高,俨然成了北京各个区教委里面网红级别的存在。 譬如2017年5月,朝阳区在全北京率先推出"多校划片",导致发生芍药居、珠江帝景众多业主和大爷大妈的散步事件,朝阳教委后悄然把划片学校查询系统回归到老版本说是查询时间没到;到2018年5月新的一年入学查询窗口,又悄无声息地把"划片系统"给改回了之前的"单校划片",虽然没发布公开声明,在实际效果上,等于默认取消了2017年的"多校划片"政策… 前几天,网上又流出了一份《朝阳区2018—2020年资源整合实施方案》,迅速又成为了网络讨论焦点。 温馨提示:目前朝阳区教委暂未正式公布该方案,本方案为网上用户提供(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最终朝阳区资源整合实施方案等说明,请朝阳区教委官方发布为准。 先说一下大概是怎么回事。 总的来说,朝阳这次所谓"资源整合,其实就是有点类似西城前几年的教改,区内名校大扩张,非名校要么挂牌改名、要么直接被名校兼并乌鸡变凤凰。西城的教改,教学质量现在还不好说,至少在房价上,那是相当成果辉煌,成功地把当年和自己齐头并进的海淀学区房价甩在了身后 。 只不过,朝阳这次的做法比西城当年,有过之而无不及。方法更简单粗暴,基本都直接采取"XX学校并入XX学校"这种字眼来描述;覆盖面之广更令人咋舌,涉及学校多达60余个(毕竟朝阳区大嘛!)。甚至有些片区,基本上变成了一个片区内所有学校都并入了某一所或两所…(譬如下图,可以感受一下) 难怪有人惊呼,按这个趋势,会不会几年后,朝阳区只剩4、5所学校了! 不过嘛,"教育均衡"是大势所趋,朝阳这么一个经济大区、面积大区,教育却一直是心头痛,所以这种"一刀切的摊大饼",未必不是一个方法,也算是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多校划片"吧。至于效果如何,只能留待以后来检验了。 下面就来逐个看下各区的变化吧,有的区我会点评一下。因为总体内容实在太长,就不贴原文了。 朝师附小和望京实验都变成陈分(据说有人已经找望京实验的人确认了,望京实验将改名"陈经纶分校望京学校");首师附变为三帆。 望京的变化还是相当大的,虽然首师附比望京实验离陈分更近、后者却并入陈分有点疑惑… 以后望京可以认为就陈分和三帆两大巨头了,进一步巩固了朝阳教育高地地位…当然,像花家地这类这次被遗忘的地方,我个人猜测以后也会逐渐并入的。 对澳洲康都、利泽宝星园、望京西园三区、利泽西园一区等原属朝师附小、望京实验,且小区品质一般的小区,应该说是利好。 其他:三里屯一中并入八十中,独立法人;三里屯小学\新源里四小,并入朝阳实验,独立法人;黄胄艺术实验小学并入朝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独立法人。 感觉一般。 有点意外…以为人朝会在和平街片区润泽四方的… 四、定福庄学区 双桥二小并入朝阳区第二实验小学 高碑店中心小学并入十七中 半壁店小学并入十七中, 兴隆小学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附属第二小学 没啥可点评的。 五、东坝学区 楼梓庄中学并入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为独立法人单位,更名为东北师大附属中学朝阳学校分校; 金盏学校与首都师范大学开展合作办学,更名为首都师范大学金盏学校; 九十七中并入润丰学校, 八十中学体育运动学校在楼梓庄中学借址办学, 北马各庄小学并入楼梓庄小学,与首都师范大学开展合作办学,更名为首都师范大学朝阳小学; 平房小学并入国美家园小学,为独立法人单位; 将朝阳区实验小学罗马嘉园分校并入润丰学校; 润丰学校是个什么来头,懂的朋友可以说说。居然反向兼并了朝阳实验?另外首师系列在东坝占据一定比重。不过总的来说利好不算很强烈。 劲松毫无悬念地成为了"北工大附属劲松地区"。不过两个都是独立法人单位,合并程度稍差。 酒仙桥好像没啥名校可榜…看看对面望京…惨… 崔各庄难怪限竞房都敢卖8万多,基本都是"芳草地或陈分",加上本来就有的景山朝阳、朝外北苑…望京后花园地位巩固了… 不过陈分北皋是独立法人,合并程度稍差。 保留了呼家楼中心和陈经纶这两块招牌。 将黑庄户中心小学、定辛庄小学、万子营民族小学与黑庄户中学整合,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并入十七中,为独立法人单位,更名为十七中黑庄户分校 豆各庄中心小学并入芳草地国际学校,为独立法人单位 柏阳学校并入呼家楼中心小学,为独立法人单位 家围小学并入呼家楼中心小学,为独立法人单位 王四营中心小学并入垂杨柳中心小学,为独立法人单位 王四营为啥既不是呼家楼中心、也不是芳草地…为什么… 十八里店中学并入工业大学附属中学,为同一法人单位 十八里店小学并入工业大学附属中学,为独立法人单位,更名为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十八里店小学 新升小学并入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七十一中并入八十中学,为独立法人单位,更名为八十中学睿德二分校 祁庄小学与牌坊小学整合,为同一法人单位,撤销祁庄小学建制,并入八十中学,更名为八十中学牌坊小学 十八里店小学南校并入芳草地国际学校,为独立法人单位,更名为芳草地国际学校张家店分校 将小武基小学并入芳草地国际学校,为独立法人单位,更名为芳草地国际学校小武基分校 将西直河小学并入芳草地国际学校,为独立法人单位,更名为芳草地国际学校西直河分校 将老君堂小学并入芳草地国际学校,为独立法人单位,更名为芳草地国际学校老君堂分校 将孛罗营小学并入芳草地国际学校,为独立法人单位,更名为芳草地国际学校孛罗营分校 话说十八里店区域很牛B啊,原来是烂校集中地,现在北工大附、芳草地、八十中三分天下,居然一个烂校牌子都没了!而且十八里店中学和北工大中学同一法人…其划片小区算是个利好吧。 这个牛B,一个人朝、一个朝外…不过求实好像是个职高吧?不知道人朝和朝外怎么接受。无论如何,"安贞"巩固了朝阳第一大学区的位置。 这几个学校是不是本来就主要面对常营那几个两限房(北辰福第、保利嘉园)招生的啊。柏林爱乐的业主估计要散步了吧…管庄学区有八十中分校、陈经纶又扩大,还算凑合吧。 好像也没啥可说的…朝阳实验+芳草地,中规中矩吧。 垂杨柳中心我其实不太了解,看来朝阳教委对它定位还挺高的。另外原来片区就有的工大附和陈经纶帝景,居然没有这次再雨露撒播一下?是因为陈经纶帝景今年初已经收了平乐园小学等地方嘛(平乐园已经改名为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劲松分校(平乐园校区))? 个人总结: 1、朝阳各个学区片区实力排行(个人版)。 这次调整,根据前后对比,字面意义受益最大的是十八里店学区、崔各庄学区和望京学区。其他各个片区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1)目前朝阳第一集团还是安贞片区、望京片区、和平街片区。望京以前和安贞片区有一定差距,这次调整后差距已经不大了,感觉安贞和望京论均衡,是强过和平街片区的。 (2)幸福村片区、劲松片区、垂杨柳片区、崔各庄片区算朝阳第二梯队吧。 (3)另外,名校分校较多的管庄片区、东坝片区、十八里店片区,可以日后多关注其发展。 以上属个人意见,欢迎大家留言区留言讨论哈。 2、可以认为,朝阳以后,将只有陈经纶系列、人朝系列、朝外系列、八十中系列、北工大附系列、芳草地系列、朝阳实验系列…团结湖中心和垂杨柳中心、首师附系列也能刷点存在感…一共10个教育集团,也不少了。 3、朝阳采取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摊大饼",估计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对于朝阳这种名校较少、同一个区域内高地和洼地差距巨大的地方,直接"多校划片",达不到"差变好"的目的、只能把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几个相对"高地"给拉下来… 目前这种方式,至少先保证了那些相对教学质量较好的"本校校区"没有大变化,生源啊、教学质量啊,不会被稀释。 然后那些挂了牌的校区,一点点来呗!至少牌子好了以后,无论家长信心还是孩子自信,都多少能提升一点吧。 先保真正的"车"的质量,然后那些改名叫"似车"的"卒",一点点从马、炮练起来吧。 4、朝阳这种"全区皆名校",对房价的促进,能达到西城当时的效果嘛? 显然不可能。且不说西城的名校和朝阳的名校就不一样,西城的普小就比朝阳的普小强很多…而且西城面积就那么大,那么多名校覆盖难度远小于朝阳-----朝阳有太多的城乡结合区和简直不知道该怎么评说的学校了 当然,对于朝阳比较强的几个片区内的普校对口小区,如果这次划入名校了,我觉得还是有一定程度利好的。 5、就目前来说,那些和本校"同一法人单位"的,估计合并效果会真一些;那些改了名字但仍然"独立法人单位"的,估计短期内改善有限。另外,和本校物理距离较近的挂牌校,应该资源上更容易获取一些。有些和本校隔了大老远挂过来的牌,暂且先保留态度吧。 6、"2020年,朝阳区全部小学学区取消" "2020年全部小学学区取消"?这个什么概念?两种理解 (1)、2020年所有小学多校划片,没有"小学学区"一说。 (2)、2020年,朝阳所有对口的学校都是"九年一贯制"。 我倾向于(2)这种理解吧… 7、还有一些学区边界的调整,这里就不贴原文了。想看原文的去网上搜吧。 本文来源于北京买房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