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夺情(张居正夺情事件)
张居正夺情(张居正夺情事件)
如果没有张居正中国历史的走向将是怎样的#有人说他是个贪官,死后从家里抄出来二十多万两白银以及数不尽的奇珍异宝,有人说他贪图权力,架空皇帝,凭借一人喜好把持朝政,也有人说就是他给大明朝起码续了二十年的命。关于张居正的争议不仅是在历史圈,在衍生的网络文学的圈子里也闹得沸沸扬扬。张居正其人究竟有什么魅力,又改变了大明朝什么东西呢?
万历皇帝对于张居正的感情是张居正为政和最终被抄没的根源,而这份感情也源自另外两个人——李太后和冯保。其实这俩人加上张居正形成的铁三角是万历皇帝扭曲性格的原因,其背后的故事有很多暂且不提。张居正也是依靠着这两位的支持才能坐稳内阁首辅开始他大刀阔斧的改革的。
明朝后期也面临着宋朝一样的问题:冗官。这是儒家哲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互相的举荐和大规模的科举取士就会导致官员的积压,同时皇帝也难以轻易的罢免官员,为了权力层层细化官员体制。张居正改革的第一刀也就杀在了这里,利用考成法,解决冗官,让官员恢复积极性。
考成法的大体说法是:"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定立期限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由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逐月进行检查。这样就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官员考评机制,有效实现了考评与纠偏相结合,改变以往仅仅主要靠吏部来运作的官员考评。 "
张居正的考成法在执行过程中的确重用了一批官员,也去除了一批冗员。可是问题也随之而来,有一些官员利用钱财贿赂保住了自己的位置。张居正对于这些现象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甚至他自己就从戚继光那里拿了不少好处。按他自己的说法,官员只考虑能力,不考虑其贪腐程度,廉洁但无能的官员还不如有能力的贪官。
另一个重点改革的内容就是一条鞭法。这条法令解决了明朝当时国库无钱的局面,给万历皇帝打造了一个可以随便造的底子,当然也没撑多久。
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就是:"以州县为基础,将所有赋税包括正税、附加税、贡品以及中央和地方需要的各种经费和全部徭役统一编派,"并为一条",总为一项收入。"
这个法令很清晰地解决了当时赋税的麻烦,清晰且简单地可以为朝廷增收,也不会加重百姓的负担。而另一条关于土地和经济的法令却把张居正推到了地主的对立面。张居正清查了国内所有的土地,这样地主的利益就受到了损害。
张居正最后得罪士大夫的事情也就是夺情事件。按照原本儒家思想,父亲死后应该守孝三年,但张居正和万历皇帝最终还是选择了夺情,没有去守孝而是持续改革变法。这样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士大夫们也就对他有所不满了。
地主、官员和士大夫对张居正的变法的态度其实也就应了那句话:"当新鲜事物要取代旧事物的时候,势必会引来旧事物拥趸的打击和报复。"
张居正变法的确只是大明朝的肾上腺素和强心剂,不能挽回这个巨大帝国的崩塌,甚至也没有治到根上去,充满着时代的局限性。但对于当时的社会体制来说,张居正变法是完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