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内部核心正在变得一边倒但为什么不会倾覆?
在我们脚下5000多公里深的地方,地球的固体金属内核直到1936年才被发现。近一个世纪之后,我们仍然在努力回答关于它最初形成的时间和方式的基本问题。 这些都是不容易解决的难题,因为我们不能直接对内核进行采样,揭开其神秘面纱的关键在于地震学家(用地震波对其进行间接采样)、地球动力学家(创建其动态模型)和矿物物理学家(研究铁合金在高压和高温下的行为)之间的合作。
结合这些学科,科学家们提供了一条关于在我们脚下几英里处发生的事情的重要线索。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他们揭示了地球的内核如何在一边比另一边增长得更快,这可能有助于解释内核的年龄,以及地球磁场的耐人寻味的历史。
早期的地球
在我们星球45亿年的历史中,地球的核心很早就形成了,在最初的2亿年内。重力将较重的铁拉到年轻星球的中心,留下岩石、硅酸盐矿物来构成地幔和地壳。
地球的形成在这个星球上捕获了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的流失,以及持续的放射性衰变带来的加热,推动了我们星球的进化。地球内部的热量损失推动了液态铁外核的剧烈流动,从而形成了地球的磁场。同时,地球深层内部的冷却有助于推动板块构造,从而塑造我们星球的表面。
随着地球逐渐冷却,地球中心的温度最终下降到铁在极端压力下的熔点以下,内核开始结晶。今天,内核继续以每年大约1毫米的半径增长,这相当于每秒钟有8000吨熔化的铁水凝固。在数十亿年后,这种冷却将最终导致整个核心变成固体,使地球失去其保护性磁场。
核心问题
人们可能会认为这种凝固会形成一个均匀的固体球体,但事实并非如此。在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们意识到,穿越内核的地震波的速度意外地变化。这表明有一些不对称的变化正在内核中发生。具体来说,内核的东半部和西半部显示出不同的地震波速度变化。内核的东部位于亚洲、印度洋和西太平洋之下,而西部则位于美洲、大西洋和东太平洋之下。
地震波表明地球的固体铁芯是不对称的。资料来源:Sanne Cottaar,作者提供
新的研究探究了这个谜团,使用了新的地震观测结果,结合地球动力学模型和对铁合金在高压下的行为的估计。他们发现,位于印度尼西亚班达海下面的东部内核比巴西下面的西侧增长得更快。
你可以把这种不均匀的增长想象成在一个只在一边工作的冰柜里做冰激凌:冰晶只在冰激凌冷却有效的那一边形成。在地球上,不均匀的增长是由于地球的其他部分比其他部分更快地从内核的某些部分吸热造成的。
但是与冰激凌不同的是,坚实的内核受到引力的作用,通过蠕动的内部流动过程均匀地分配新的增长,从而保持内核的球形形状。这意味着地球没有倾覆的危险,尽管这种不均衡的增长被记录在我们星球内核的地震波速中。
确定核心的年龄
那么,这种方法是否有助于我们了解内核可能有多大年龄?当研究人员将他们的地震观测结果与他们的流动模型相匹配时,他们发现,内核--位于整个核心的中心,其形成时间要早得多--很可能在5亿至15亿年之间。
该研究报告说,这个年龄范围的较年轻的一端是更好的匹配,尽管较老的一端与通过测量地球磁场强度的变化而作出的估计相匹配。无论哪个数字是正确的,很明显,内核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家伙,大约是地球本身年龄的九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这项新工作提出了一个地球内核新模型。然而,作者所做的一些物理假设必须是真实的,这才是正确的。例如,该模型只有在内核由一种特定的铁结晶相组成的情况下才有效,而关于这一点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
那么我们不均匀的内核是否使地球不寻常呢?事实证明,许多行星体都有两半,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彼此不同。在火星上,北半部的表面是较低的,而南半部则是较多的山脉。月球近侧的地壳与远侧的地壳在化学上是不同的。在水星和木星上,不平整的不是表面,而是磁场,它在南北之间没有形成镜像。
因此,尽管所有这些不对称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地球已经做得很好了,在一个由倾斜的天体组成的太阳系中,它仅仅是一个略微不对称的行星。
【来源:cnBeta.COM】
科学家确定已经处于可以观测地球的位置的恒星系统据外媒CNET报道,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扫描宇宙,寻找来自外星文明的可能信号,但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也一直在从地球上发出信号,这些信号可能被我们星球以外的外星人接收到(如果他们
研究在银河系中找到第二个地球可能比想象的要难据外媒报道,发现太阳系以外的系外行星已经成为一项相当常规的工作,这要感谢NASA和其他太空机构在过去20年里开发的一些主力望远镜。开普勒已经发现了数千颗行星,包括地狱般的熔岩行星。
新研究表明地球生命已经被外星系观察好多年了诗人卞之琳在断章中有名句ldquo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内人在楼上看你rdquo。放在宇宙的维度,假设外星文明存在的话,那么地球是否早已在被观测之列?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自然历史
科学家在中国发现地球上有史以来最大的陆地哺乳动物据外媒报道,地球总能找到让我们惊喜的新方法,最新的一个就刚刚在中国上演。一组古生物学家发现了目前被认为是地球上行走过的最大的陆地哺乳动物。这是一种巨型犀牛的新物种,它比任何长颈鹿都
研究发现地球遵循2750万年的地质活动周期据外媒报道,根据发表在地球科学前沿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地球上的地质活动似乎遵循2750万年的周期,给地球带来了ldquo脉动周期rdquo。ldquo许多地质学家认为,地质事件在时
研究人员用几何布朗运动深入探究宇宙射线的起源据外媒报道,宇宙射线是高能量的原子粒子,以近乎光速的速度不断轰击地球表面。我们星球的磁场屏蔽了由这些粒子产生的大部分辐射。但是,宇宙射线仍然可以导致电子故障,并且是规划太空任务的主
SpaceX星链互联网测速新纪录达成649Mbps下行速率美国私营太空探索企业SpaceX旗下的星链(Starlink)卫星互联网服务,刚刚再次打破了下行速率纪录。一位用户在Twitter上分享了其在德国境内的测试结果,可知其下载速率飙到
NASA推出任务公平倡议以纳入服务不足社区的人群美国宇航局(NASA)最近宣布,该机构正在启动任务公平(MissionEquity)计划,该计划被描述为一项全面的努力,以评估机构方案采购拨款和政策的扩展和修改。其目的是研究在历史
马斯克的3000英里小时火箭测试旨在颠覆航空旅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正在全速推进其星际飞船下一代运载火箭系统的第一个助推器测试原型的建设。该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埃隆middot马斯克先生暗示,他的公司可能会对该平台进行另
新技术可快速识别抗生素耐药菌的潜在药物来自俄亥俄州迈阿密大学的研究人员优化了一项新技术,该技术将使科学家能够评估潜在的抑制剂如何对抗生素耐药菌起作用。这项技术被称为原生状态质谱法,为科学家提供了一种快速的方法来确定有效
全球第一位数字航天员亮相15位工程师随着6月17日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顺利入驻我国首个空间站mdashmdash天宫号空间站,中国人终于首次进入属于自己的空间站。3名航天员乘组将完成为期3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