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要把游戏成瘾定义为精神疾病(gaming disorder),引起了游戏界和部分医学专家反对。世界卫生组织(WHO)今年初决定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相关规定将自6月19日起生效,WHO将通知世界各国政府,将游戏成瘾纳入医疗体系。专家争论对于游戏成疾列举的证据不够充分,确诊很难。 根据WHO,游戏成瘾的症状包括:无法控制地打电玩(频率、强度、打电玩的长度都要纳入考量)、越来越经常将电玩置于其他生活兴趣之前,即使有负面后果也持续或增加打电玩的时间。相关行为要持续至少12个月才能确诊,但也表明,如果症状严重,确诊前的观察期也可缩短。 牛津互联网学院(Oxford Internet Institute)心理学家专家Andrew Przybylski称,这种紊乱的确诊与关键词“游戏”之间的具体联系不大。Przybylski对于电玩和精神健康进行了多年的深入研究,他说游戏成瘾这里的“游戏”可以被替换成任何行为,比如“性”“食物”“观看世界杯”(成瘾),我们明确地知道“鸦片制剂”与“尼古丁”的药理成瘾机制,但对于“游戏”完全没有类似的研究证据。“游戏成瘾”的定义没有明确地包含哪类游戏或者游戏中的什么特性可能会导致成瘾,因此这种定义太过宽泛。任何活动行为或者态度都可能成立,Przybylski称“生活中的每个方面都可能最终归于病态(pathologization)。”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健康研究者 Michelle Colder Carras称“无可否认的确有些人一位过度沉迷电玩游戏而痛苦。”但她认为这类人群通过类似抑郁症或焦虑症的更通用的诊疗就能够得到心理治疗,无需诊断为“游戏紊乱”这种特定的疾病才能够得到医治。这两位专家都曾经在2016年通过公开信抗议WHO将“游戏成瘾”列入诊断手册,定义为一门精神疾病。 他们还指出明确人们没有通过足够规模的科学研究调查来判断究竟有多少人有真正的游戏成瘾症状以及危害。大部分研究论文收集的数据都是采集自自助式问卷或者游戏论坛,这通常是人们认为自己对游戏成瘾的集中地区。Przybylski称,这就像是去毒品针具交换中心发起一项关于“海洛因流行度”的问卷调查。有些调查结果显示游戏成瘾仅影响1%的游戏玩家,而有些调查结果的倍率高达100%. Carras称许多研究游戏成瘾的人会询问“网瘾”和“电脑成瘾”的相关问题,这完全不是一回事。对于调查数据的采集和报告结果如何得出,许多科学家也都不会公开。这样的宽泛定义,会导致许多模糊的误诊,导致玩家的污名化并引发更多的误解。Carras在一篇最近的观察者文章上指出,“这会在人群中引发一种道德恐慌,尤其是对于那些不真正理解游戏的人,人们会陈述这种观点,引发家庭分裂,根本无需救治的孩子被送往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