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度百科中"中华老字号" 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 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 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取得社会广泛认同 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 在昆明同样有着这样一些 属于昆明的"中华老字号" 它们承载了这个城市的历史 属于这个城市的独家记忆 那些屹立不倒的招牌 如今依旧生生不息 (图片源自网络) 建新园 (图片源于网络) 说到云南,一定少不了过桥米线。说到正宗过桥米线,一定是"建兴园"! 至今已有115年历史的建新园,一个历经了一个多世纪的餐饮品牌,它不仅仅是一个餐厅更是昆明这座城市的血脉情怀。 (图片源于网络) 建新园始建于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原名三合春。1952年公私合营后更名为建新园。传承百年的技艺被列为了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也是至今云南经营过桥米线市场上唯一的一家中华老字号过桥米线店。 (图片源于网络) 如今的建新园已拥有多家分店,用每一碗历经时间考验的地道昆明味温暖着四方食客挑剔的味蕾。 拓东酱油 童年时期,我们常常会听到"出门打酱油",在昆明我们出门打的酱油就是拓东酱油。拓东酱油酱菜,已经有337年历史。 (图片源于网络) 1956年,昆明10几家酱油酱菜厂合并为一家,以历史最为久远成立于1684年的永香斋酱菜厂作为新的酱菜厂名称,产品中有拓东品牌酱油酱菜。 (图片源于网络) 历经岁月,在拓东路上的拓东酱油日渐成为家喻户晓的调味品,逐步形成了今日口口相传的拓东酱油。 吉庆祥 (图片源于网络)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由陈惠泉、陈惠生兄弟二人创办的吉庆祥糕饼铺,是昆明吉庆祥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至今已有110年的历史。 (图片源于网络) 商标的"戟"和"磬"取"吉庆"的谐音,表达了吉祥、欢庆、团圆、祥和之意。吉庆祥开创了滇式糕点的生产历史,并首创了最具滇式糕点特色的云腿月饼。 德和罐头 在小编眼里吃火锅最不能少的菜就是午餐肉,而作为昆明人,提起午餐肉,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德和! (图片源于网络) 昆明德和罐头厂始建于1946年,前身是浦在廷先生于1921年创办的兄弟罐头食品公司,是中国最早开始生产制造罐头的企业之一,至今已有100年的悠久历史。 (图片源于网络) 现已形成以罐头食品为主,腌腊制品、糕点月饼等为辅的云南省规模最大和最具影响力综合食品制造企业,奠定了云南罐头行业的基石。 昆明冠生园1915年冠生园由冼冠生先生创立,1928年在云南昆明开设分号,1939年产品本土化,一直发展至今,已有近80年的历史。 (图片源于网络) "梅花牌云腿月饼",从1982年至今已连续多年出口港澳地区,产品深受海内外人士的好评。 (图片源于网络) 但在今年中秋节前夕,一份《昆明市2021年中秋月饼专项监督抽检不合格月饼统计表》上却出现了冠生园的名字,这不免令人唏嘘。 (图片源于网络) 在时间和大众的检验下,就算是老字号品牌也不能松懈任何一个环节,也正因为是老字号品牌才更应该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 杨林肥酒 在天性豪爽爱喝酒的云南人眼里,怎么少的了一瓶好酒呢?说到云南的酒,不得不提的便是杨林肥酒。 (图片源于网络) 杨林肥酒,始创于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云南杨林镇,源自明代药物学家兰茂《滇南本草》中的"水酒十八方",用十余味中药材精酿而成。 (图片源于网络) 历经百年积淀,杨林肥酒从未间断生产。跨越三个世纪,招待朋友的酒。 云南白药 (图片源于网络) 云南白药由云南名医曲焕章创制,由独家掌握其配方并秘密配制。1916年,曲焕章将它们与白药的药方一起交给云南省政府警察厅卫生所检验,合格后颁发了证书,允许公开出售。 (图片源于网络) 1955年,曲家人将"云南白药"秘方献给了云南省政府,次年国务院保密委员会将该处方、工艺列为国家保密范围,云南白药的保密期限为长期。 (图片源于网络) 直到今天我们的身体一有跌打损伤第一个想到的药依旧是云南白药。 福林堂 1857年,福林堂创立。创始人李玉卿效法三国名医董奉,为穷苦百姓诊治分文不取,只求重病愈者在后堂植树三棵,轻者一棵,久而久之,杏树成林。 (图片源于网络) 福林堂初开张时,只有一间铺面,前面看病卖药,后面切药制药,因面积狭小,人称"簸箕堂"。民国初年,昆明有一百二十余家中医药店,福林堂只是其中普普通通的一家。 (图片源于网络) 但就是这间小小的簸箕堂,经过李氏几代经营,因药材地道,品种齐全,选料认真,加工精细,疗效显著而广受赞誉,被称为"昆明信誉最高中药店"。也是云南现存最古老的药店。 这是一个不断"求新"的时代 在各类新兴网红品牌 如雨后春笋般涌出的当下 总有一些品牌历经时间的锤炼 在大浪淘沙后 历久弥香 "中华老字号"无疑就是这样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