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落尽成一梦(繁华落尽,万千悲喜,终归一梦) 王维,字摩诘,出身于大名鼎鼎的河东王氏。 河东王氏,与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统称为"五姓七家"。 "五姓七家",从南北朝起,控制华夏政局达数百年之久。而王维,更是王氏家族不世出的天才。 十七岁那年,王维写出流传千古的诗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不仅诗歌独步天下,他还长得英俊潇洒,气质温文尔雅,拥有两项令人叹为观止的才华:弹琴、画画。 毫无疑问,在当时的大唐,王维是人气最高的偶像。 02
公元715年,十五岁的王维离开家乡前往长安。 人气偶像到长安,京城名流纷纷争睹其风采,在众多粉丝中,还有副国级老干部歧王李范和薛王李业。 踏入雄伟壮观的长安城,豪情壮志在少年的内心深处激情荡漾: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朝气蓬勃的王维,决定通过科考来实现自己泽被苍生的理想,然而考试结果却令所有人意外:王维落榜了! 有人分析原因,发现另有玄妙:这次落第并非王维空背天才虚名,而是朝廷对其家族进行打压的结果。 大唐的掌权者为陇西李氏,为了防另外几大家族势力过大,对他们实施打压。而王维光彩太盛,成为了牺牲品。 偶像王维落榜,歧王李范和薛王李业无比着急,苦思冥想后,哥俩儿精心安排了一个局,藉此向另一手握重权的副国级女干部玉真公主推荐王维。 玉真公主是谁?大Boss唐玄宗最宠爱的亲妹妹,还是大唐文艺协会常务会长。 而且据可靠消息,同届有个名叫张九皋的考生走的也是这条线路,据说还被玉真会长内定为状元。 此局事关偶像前途,无论如何也要赌一把,输赢就看天命了。 公元720年的一天,歧王李范带着王维,王维带着琵琶,前去参加玉真会长在豪华私人会所里举行的盛大Party。 宴会上,玉真会长与下属谈笑风生,态度很是和蔼可亲。 李范瞅此大好机会,趁机对玉真公主建议到:"如此良辰美景,让小王弹首曲子为大家助兴如何?" 玉真公主应允,王维还没弹奏完,公主便问:"你刚才弹奏的是什么曲子?" 王维回答:"这是在下近几天谱写的曲子,名叫《郁轮袍》。" 这时李范趁势说:"这王维不但音乐才华出众,诗作更是少人能及。" 玉真公主很是诧异,问王维是否带诗作,于是王维不慌不忙从怀中取出早已备好的诗卷奉上。 公主读后为之惊叹,李范马上进言:"如果王维能当上状元,那我大唐将多一位大才啊!" 第二年,王维高中状元,时年21岁。 03
公元721年,王维步入官场,令人失望的是,他被授的官职是太乐丞,负责管理朝廷的仪仗队。 这种驴头不对马嘴的安排对胸怀旷世之志的王维来说,是无论如何也不情愿的。 在他的心里,装着一个更大的世界,可是,不情愿归不情愿,个人还是要服从组织安排。 然而,还没等太乐丞的位子坐稳,王维就摊上事儿了。 事情说起来很简单,就是下属偷偷拿出皇家仓库里的黄狮子进行演出。 要知道,黄狮子为皇家专用,未经批准外借是要掉脑袋的。 于是,初入仕途的王维遭遇打击,由于负连带责任,他被贬为济州(今山东济宁)司户参军。 随后,深爱的妻子难产离世,一起带走的还有他们尚未出世的孩子。 生活,逐渐向这位少年得志的状元郎揭开了面纱。 四年后,壮志难酬的王维辞职前往长安,开始了看似闲居、实则等待的生活。 在长安,他结识了闻名天下却落了一辈子榜的著名诗人孟浩然,同是天涯沦落人,哥俩惺惺相惜,很快结为忘年交。 看到老哥混得如此潦倒,王维写诗劝他归隐山林: 杜门不复出,久与世情疏。 以此为良策,劝君归旧庐。 当时王维已26岁,偶像光环逐渐褪去,但他还没有丧失信心,他在等待机会的到来,他相信终究有一天,自己会再次回到大唐政治中心。 04
转眼又是九年,曾鲜衣怒马的风流少年,已是两鬓微霜,此时伯乐李范、李业已逝,王维还在苦苦等待。 公元735年(开元二十三年),好消息终于来了:贤相张九龄上台,期盼已久的王维,终于看到了希望。 35岁的王维多次写信献书自荐,终被张九龄赏识,于是他被朝廷召回,进入监察部,后被提升为监察御史。 从毛遂自荐这件事情可以看出,王维对政治的把握极为准确,正是这种对时局的把握,后来帮他度过了人生中最重大的劫难。 在担任监察监察御史期间,王维奉命出使边塞。在荒无人烟的戈壁和黄沙飞扬的大漠,王维真正体验到了天地的苍茫与辽阔。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然而世事无常,张九龄执政仅两年,便被奸人李林甫赶下了台,只是两年的志得意满,王维就又一次跌入了命运的低谷。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经过此次打击,他仿佛看到了人生与理想的幻灭。 至此,他终于明白母亲给自己起名的含义:维摩诘,就是要自己向大德菩萨看齐,过着平平淡淡、与世无争的生活啊。 而且,李林甫上台这一事件不仅是王维个人命运的拐点,更是大唐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从此,大唐帝国再也没有了昔日的鲜花锦簇、喧嚣热闹。 05
经历数度宦海浮沉之后,维摩诘菩萨终于进驻了王维的内心。 似乎总有个声音在对他说:放下吧,所有的繁华过后,终是虚无。 面对堪忧的时局,中年王维开始吃斋念佛、诵经悟禅,并睿智选择了沉默不语、半官半隐的生活。 公元741年(开元二十九年),王维41岁。 王维花巨资买下宋之问位于陕西的蓝田别墅,在那里营造自己的"辋川别业"。 辋川山清水秀,林木苍郁,溪流潺湲,峰峦耸翠,秋冬春夏,变幻莫测,阴晴雪雨,空濛迷茫。 山川的钟灵毓秀,孕育、陶冶了王维的诗情画意。 辋川的山水,有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竹里馆等二十景。 王维与好朋友裴迪便以二十景为题,一景一绝句,各得二十首,各汇成一卷《辋川集》。 他更是倾其绘画才华,在辋川寺墙上画了如梦如幻的辋川二十景图。 后来,辋川成为了文人理想中的世外桃源,更是无数士子失意后的精神避难所。 06
王维在辋川与帝都之间进退自如的时候,大唐的劫难来了…… 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叛乱。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大唐长久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兵疏于战,政府军节节败退。第二年六月,叛军攻破长安,唐玄宗无奈之下携杨玉环等极少数人仓皇出逃。 担任朝廷要职的王维运气实在太差,没来得及逃跑被俘。 因王维的才气高、名气大,安禄山都对其欣赏不已。于是无奈之下,王维被迫在安禄山伪政府担任要职。 面临如此困局,他写道: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更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这首诗是口头传播的,也就是说,没有明确地写在纸上。 后来叛乱被平,王维获救,唐肃宗十分震怒,此时王维把这首诗念出来,以表自己忠心耿耿,不然怎会发出"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更朝天"的感慨呢? 此时担任宰相的弟弟王缙主动要求降低官职为兄长赎罪,王维遂获得唐肃宗的信任,还被特别地授予了太子中允的官职。 经历了浮沉生死,王维最终彻悟。 公元760年(上元元年),王维时尚书右丞,这是个相当于副宰相的重要官职,也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个官职。 虽身居高位,但王右丞好像更喜欢在辋川吟啸徐行,林间弹琴,写诗作画,参禅悟道。 至此,这位天纵大才,终于用入禅的灵悟,将生命的诗意一缕缕地点亮。 07
公元761年(上元二年)七月,王维预感自己大限将至,于是从容沐浴更衣,含笑而去,时年六十一岁。 此时,他早已著作等身,名扬天下,还有一个称号:诗佛。 少年时翩翩才子,中年命运跌宕浮沉,老年参禅悟道,这是诗佛王维的一生。 他六十一载的生命,从开始的璀璨走向平静虚无。 四首不同时期的诗歌,写出了诗佛一生的心路历程: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伟大诗歌江湖里最好的边塞诗句,在苍茫辽阔的宇宙之中,个人建功立业、封疆拜候的蓬勃朝气喷薄而出,气贯长虹。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诗佛最漂亮的诗句,也是那个伟大诗歌殿堂里最漂亮的诗句之一,诗人经过挫折打击之后的回归放下,读来回味悠悠,意境无穷,禅意厚重。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人的是非、变迁在大自然里面非常渺小,唯一永恒的,只有青山、白云、明月和清泉。从此,诗人彻底走向自然,了无牵挂。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花默默开放,又默默凋零,既无目的,也无意识,更不需要人的赞叹和惋惜,在盛放和凋零的过程中,人的生命价值已经被确立,最终的精神归宿已经抵达。 生命,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当繁华落尽,万千悲喜,终归一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