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升级,我国对应用型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且对人才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教育面临新的选择和机遇。笔者通过对"企业冠名+订单式培养"校企协同育人现状与学生满意度的调查,发现校企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内容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与策略、教学管理、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 校企协同育人 订单式培养 冠名 一、职业院校校企协同育人现状调查 (一)"冠名+订单"模式实施现状 校企协同育人在职业教育中,无论是对学校、学生,还是对企业,都具有积极的意义,采用这种育人方式能够满足三方各自的客观需求。采用这种育人方式有利于实现 "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就业"的目标。从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相对于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冠名+订单"模式在校企双方义务、责任和教学交流、就业安排等方面更加细化,也更加完善。 从具体实施来看,"冠名+订单"模式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二)"冠名+订单"模式成效 一是在"冠名+订单"模式下,学校和企业在协同育人上的积极性明显提升,而且学校、学生、企业各方对这种教育模式的期望值较高,学生由于有了明确的就业目标和职业规划,在校期间学习更加积极努力。企业普遍反映"冠名+订单"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明显比普通学生更加适合企业需求,且其对岗位的适应能力更强,企业规范管理也更容易,这调动了学校、学生和企业的积极性。 二是"冠名+订单"模式下,企业是结合自身岗位对人才的针对性要求,与职业院校协同培养最能满足企业岗位要求的人才,而且在"冠名+订单"模式下,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按照企业岗位要求进行专项培养,实现了"一对一教学"。不仅如此,冠名班的学生与企业之间签订用工协议,毕业后可直接上岗,这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人才需求。 三是"冠名+订单"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校企双方的资源优势。在具体的教学中,学校师资队伍能够高效完成教学大纲范围内的教学任务,企业则可以指派专业技术人员来学校进行指导,同时教师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还能够共同指导学生的岗位实习。校企双方协同育人所取得的成效,可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提升双方知名度,这显然是"双赢"的局面。 (三)学生对"冠名+订单"模式的满意度 笔者对所在学校冠名班的在校学生以及已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进行了调查,通过学生满意度来了解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对"冠名+订单"模式下的冠名班总体满意度为78.99%;约77.31%的学生认为"冠名班就业与预期符合程度较高";学生对"知识能力提升的预期满意度""在校期间教学内容安排的预期满意度""实习指导的满意度""与常规办学相比的满意度""岗位工作能力提升的满意度"等方面的评价较高,这说明对"冠名+订单"模式,学生普遍表现出较高的满意度。此外,学生对"个人素质提升""学习过程的管理监控"等方面的满意度也较高。 通过进一步调查分析发现,在"冠名+订单"模式下,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素养、交际能力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学生岗位实习的过程管理与监督""学生实习中与企业员工的交流沟通""企业管理与学校学习的转变与过渡""实习内容与专业对口程度"等方面的满意度相对较低,这说明这几个方面在实践过程中存在问题,需要进行优化设计。 (四)校企协同育人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冠名+订单"模式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冠名+订单"模式的"订单计划"还需进一步完善。实践中发现,学校、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但企业在实际操作中缺少人才教育培养方面的经验,而且持续性的指导不够,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学生综合素质与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是"冠名+订单"的方案系统设计存在问题。在冠名班成立之初,学生的选择通常是由学校单方面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参与度不够,这也导致学生与企业需求不完全匹配。对学生学习的评估与考核缺少标准化设计,使得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岗位素养的考核存在缺陷。 三是"冠名+订单"模式的培養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学生一般需要完成为期2~3年的学习,而且学习的过程是"先理论后实践,最后岗位实习",周期较长,容易受到企业经营风险变化、经营风格变化、人才需求变化等风险因素的影响。 四是人才培养的过程存在问题,比如学校或企业对"冠名+订单"的理解存在差异,校企间的持续性沟通、应急性沟通不够等,这些都会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五是在"冠名+订单"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冠名班学生流失的现象。 二、优化"冠名+订单"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建议 (一)完善"冠名+订单"内容,提升学生满意度 为确保学生职业能力提升,要在人才培养计划中重点突出"职业素养""职业生涯管理能力""岗位任职能力"三个方面的教学内容,还需要重视基础类课程的教学。在教学内容方面,学校也需要结合企业性质和对人才的需求、学校教学条件等,在冠名班成立之前,就应该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各环节中学校和企业各自该承担的教学责任,尤其是对于一些场地和条件要求较高的专业,企业应该提供必要的支持,进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学习。 对于实习内容与专业对口问题,需要学校与企业对接,选择企业对人才有持续性需求的岗位开设冠名班,并编制合适的校本教材来开展满足企业人才需求的教学,加强学校与企业间的沟通,及时掌握企业人才需求的变化情况,从而使冠名班学生的实习与专业对接。 对于实习期的管理监控,一方面,学校要派专职教师对学生的实习进行全过程监督和管理;另一方面,企业也需要对冠名班的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和监督负责,按照企业管理的方法对实习学生进行管理,并与学校指导教师及时沟通,以确保学生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实习。 (二)强化冠名班学生在校期间的企业化管理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校与企业应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采取企业化管理模式,让学生能够尽快适应企业环境,认识到期望与现实的差异,提前做好思想准备。 一是在校期间,冠名班的教学,应通过模拟企业经营的方法,让学生在情境模拟中熟悉企业环境。比如,给学生安排学习任务和实习任务时,模拟企业项目或企业生产任务,引入小组竞争机制,让学生在学校期间感受到岗位竞争。 二是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实习,让学生去体验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进而端正实习态度,摆正自己的位置,准确定位自己的期望值。 三是将企业的文化融入冠名班的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中体验企业文化,提升对企业的认同感。不仅如此,还应让学生更多地参与企业人际交往,比如加入企业交流群,参加企业组织的各项文化活动等,同时也可给学生分发包含企业文化、企业发展等内容的资料,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和行业。 (三)完善校企双向管理制度 企业要配合学校完成在校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订和修订,辅助班级做好企业化规范管理,并组织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开办讲座,同时还需要配合学校做好家长的沟通工作,让家长也能够了解和掌握冠名班教学开展情况。企业还可以为冠名班教学提供更多的行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并配合学校合理安排学生的实习工作和学习任务,更多关注学生生活。企业还应加大对冠名班学生的重视程度,提前与学生构建良好的沟通机制,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企业的关怀和需求,以及企业对学生发展的要求等。 学校应加强与企业合作,组织冠名班教师去企业学习和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学校需要进一步完善"冠名+订单"模式,与企业制定专门针对冠名班的管理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用人需求及其变化情况,以便能够及时调整教学。学校还应与企业保持沟通,制定标准化、科学化的考核制度,对教学进行实时监督与评估。不仅如此,学校还应从制度层面明确其在校企协同育人中的职责。 总之,职业院校"冠名+订单"模式的顺利落实需要校企加强沟通合作,制定完善的"冠名+订单"人才培养方案,学校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企业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此外,学校还应加强对冠名班學生毕业后的跟踪调查,及时了解学生就业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以及时解决问题和调整教学。 参考文献: [1]李心.校企协同育人视角下高职跨境电商"订单式"人才培养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9(6). [2]郑淑玲,徐宝林.校企协同背景下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5(12). [3]杨晓凤.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D].秦皇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5. [4]许利娜,滕静涛.跨境电商校企协同育人的优化路径探微[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4). [5]孙肖明,冯雪松,孟宪梅.校企合作企业冠名班建设的几点思考——以吉林工商学院"禾丰班"为例[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8(5).